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宗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那些人和他一同出生入死,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封赏。

  于是写了很多委任状,大肆封赏安禄山的部下;一时间,安禄山的手下被任命为将军的有五百多人,中郎将的有二千多人。

  这明显就是他为了谋反而借此收买人心,普天之下都知道安禄山要谋反,唯独玄宗不相信。

  城门着火,殃及池鱼;杨国忠和安禄山争权不成,顺带还把张家兄弟拉下了水。

  唐朝初年,皇上所下的诏书制敕都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撰写。

  乾封年以后,开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人草写文告,这些人常常在北门值班等候命令,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中宗在位时,由上官昭容专门管这些事。

  玄宗即位以后,设置了专门负责管理这个的部门翰林院,靠近宫廷,延揽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书、画、琴、棋、卜、祝的人,都召进去,这些人被称为“翰林待诏”。

  刑部尚书张均和他弟弟太常卿张垍都在翰林院供职。

  安禄山离开长安归范阳的时候,玄宗让高力士一直把他送到长乐坡。

  高力士回来后,玄宗问道:安禄山心中高兴吗

  “我看他的样子好像不怎么开心。”高力士实话实说,“估计是因为任职丞相的诏书被取消了的原因吧。”

  高力士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想要提醒玄宗杨国忠太过多嘴。

  玄宗立刻就去问杨国忠,因为整件事情就只有杨国忠和少数人知情。

  杨国忠怎么可能会承认。

  他立刻把锅甩给了张家兄弟。

  “任命安禄山为相,除了我之外,就只有张垍兄弟知道。臣的一片赤胆忠心陛下是知道的,我怎么可能会告诉他呢?一定是张垍兄弟所告。”

  玄宗信了,当即勃然大怒。

  下令把张家兄弟们都贬了。

  张均被贬为建安太守,张垍被贬为卢溪司马,张垍的弟第给事中张俶被贬为宜春司马。


第398章 杨相乱政

  安禄山请求玄宗赏赐他的部下,哥舒翰听说了之后也去跟玄宗提了这件事,他希望玄宗也能封赏他的部将。

  玄忠原本就挺喜欢哥舒翰的,自然没有拒绝;他下敕任命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为特进,临洮太守成如、讨击副使范阳人鲁灵、皋兰府都督浑惟明等为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又为左羽林将军,郭英又是郭知运的儿子。

  玄宗赏赐完这些人之后,哥舒翰又向玄宗提了一个要求,他请求任命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为节度判官,河东人吕为支度判官,前封丘县尉高适为掌书记,曲环为别将。

  高适就是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那个高适。

  三月份,程千里带着俘虏的阿布思,献于朝廷;阿布思被斩首,程千里因为有功被封为金吾大将军。

  封常清暂时代理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西北边陲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算是安稳的,现在整个大唐局是最严峻的就是西南边陲。

  南诏和吐蕃他们经常伙同附近的其他蛮夷一起攻打松州。

  今年六月,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领七万将士出击南诏,结果全军覆没……

  李宓原本就是剑南留后,就算要出兵打仗,这是杨国忠的事儿。

  也就是说,李宓实际上是被杨国忠坑了。

  南诏王罗凤在和唐朝的对战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松州驻扎的唐朝军人特别不擅长高原作战。

  因此,他就故意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把唐军引到大和城下。

  大和城是吐蕃在大唐边境建造的一座军事堡垒,别说七万兵马,唐朝曾经派过十万将士想要攻下这座城池,也没能成功。

  罗凤当然知道这一点,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死他们。

  李宓原本就带了一个月的军粮,和他们僵持了半个月。

  其实也不算是僵持,罗凤每次看到他们要撤兵,就故意给点儿破绽;李宓一上当,他立刻又缩回城里。

  几翻折腾之下,李宓粮尽;所率领的士卒因为瘴疫和饥饿死了十分之七八。

  原本瘟疫的问题就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我写的建议也不知道哪去了;不客气的说,纵横亚洲大陆的唐朝和南诏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场持续了数年的瘟疫。

  南诏人原本的驻地几乎被瘟疫屠杀殆尽,最可怕的是,这种瘟疫可以通过动物传播有点像后世的禽流感。

  李宓领兵撤退,这时南诏才出兵追击;对方兵强马壮,李宓这边儿剩下的都是一些苟延残喘的士兵。

  李宓被俘、后被杀,全军覆没。

  最气人的是,杨国忠非但隐瞒败状,还告诉玄宗首战告捷;并且,先后增兵三次讨伐。

  瘟疫得不到控制,去再多的人都是送死。

  杨国忠为了争一口气,导致近二十万将士白白送命;朝野内外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没有人敢跟玄宗提。

  玄宗曾经对高力士说:“朕已经老了,是时候该安度晚年了。朝中政事委托给宰相处理,边防军事委托给诸位边将,我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高力士估计很想打他吧,他立刻反驳道:“我听说唐军在云南多次战败,还有边将拥兵自重,不知道陛下如何处置!”

  高力士应该也在崩溃的边缘了,他估计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早些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会突然变成这个熊样子。

  事实上,玄宗早些年的亲政爱民不过是在继承前代,他原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只是当时伪装的比较好没有暴露出来。

  “老奴深怕一朝祸发,难以挽救,怎么能说可以高枕无忧呢!”

  玄宗当场就有些不高兴了,说:“你不要说了,我只是有这个想法,让我仔细考虑一下。”

  结果这一考虑就没下文了,但是玄宗依旧在当甩手掌柜,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杨国忠说了算。

  七月二十日,哥舒翰奏请在所开拓的九曲地方设置洮阳、浇河二郡及神策军,任命临洮太守成如兼洮阳太守,充任神策军使。

  神策军现在虽然只是陇右节度使所属的一支驻守临洮城的军队,但是他们在安史之乱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边疆战士纷纷调往关中入援、参加平叛战斗;但是,正是因为边疆战士纷纷调往关中,吐蕃趁机蚕食大唐的陇西、陇右、安西等地区。

  安史之乱以后,神策军因为驻地已被吐蕃占领,就留在朝廷,逐渐发展成为唐朝的禁军。

  在唐代后期平定藩镇割据,抵御外族的侵略中,成为唐朝劲旅;由于军权为宦官所控制,神策军神策军对唐后期的政治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八月里,陈希烈终于成功辞职、罢相。

  杨国忠忌恨陈希烈,陈希烈也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多次上表请求辞职。

  玄宗想任命武部侍郎吉温代陈希烈,而杨国忠原本就因为吉温依附于安禄山而生气,当然阻止了玄宗。

  于是,他举荐了韦见素。

  他认为现在已经是文部侍郎韦见素性情温且易于控制,就推荐他代替陈希烈。

  八月二十三日,玄宗任命陈希烈为太子太师,罢免参知政事;同时任命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拜相。

  与此同时,高力士也已经对玄宗失望了。

  从去年以来,水灾与旱灾不断,关中地区闹饥荒。

  杨国忠因为憎恨京兆尹李岘不听自己的话,就把这些天灾归咎于李岘;这么扯的话论理不会有人信,结果玄宗信了。

  贬李岘为长沙太守——李岘是信安王李的儿子。

  玄宗担忧雨多损害庄稼,杨国忠就拿一些长势良好的禾苗献给玄宗说:“虽然雨多,但没有损害庄稼。”

  玄宗信以为然。

  扶风太守房管说本郡遭受水灾,杨国忠就派御史去调查;结果,房管就被安C了一个“惑乱人心”的罪名。

  天下没有人再敢于说遭受天灾。

  某天,高力士侍候玄宗,玄宗说:“大雨连绵不断,你可以把所知道的都告诉我。”

  高力士回答说:“自陛下把大权委托给宰相以来,赏罚不当,以致上天Y阳失调,群臣怎么敢说什么呢!”

  玄宗无言以对、只好沉默不语。


第399章 反心皆知(推荐加更)

  玄宗虽然老糊涂了,但是也开始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觉得自己前二十年励精图治,怎么会突然变成了这么一跳咸鱼了?

  比如,他现在开始已经有些忌惮安禄山,杨国忠明里暗里故意整他,他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是韦斌的哥哥,风度文雅,负有盛名,杨国忠恐怕他入朝为宰相,就让人告他有贪污行为,并下到御史台去调查。

  韦陟担心被杨国忠害死,于是贿赂御史中丞吉温,让吉温向安禄山求援,没想到被杨国忠撞了个正着、当场被揭发。

  韦陟因为贪污受贿、贿赂御史中丞被贬为桂岭县尉;吉温因为接受贿赂,被贬为澧阳郡长史。

  安禄山当然知道这是杨国忠的报复行为,他去跟玄宗求情、想要为吉温拆冤。

  他觉得自己一向再玄宗面前饱受恩宠,玄宗肯定会给他这个面儿的。

  但是没想到,他跟玄宗说这是杨国忠故意陷害,玄宗居然没有理会他。

  安禄山第一次吃了闭门羹,也有些尴尬,只好悻悻而归。

  年末,第十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

  之前那几次,人口几乎都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报状上一概没有记录。

  年末户部上报人口数,截止到今年年末,唐朝统辖的三百二十一个郡、一千五百三十八个县、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个乡镇里,总共有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人家,共计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

  这是大唐人数最多时候,唐朝人口进入顶峰;同时,安史之乱在即,人口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转眼到了天宝十四载。

  二月二十二日,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进入朝廷汇报,朝奏事,请求用蕃人将领三十二人代替汉人将领。

  这就是典型的“大放血”了,这三十二个换完,整个边防地区清一色水儿的都是胡人;准确的说,这些人都是安禄山的人。

  他是极其聪明的,一方面稳住边防线,让玄宗认为他有真才实干、器重他;另一方面就是借机把精兵强将都调往了边防,关中地区军事力量薄弱。

  而且,他们地处边疆,很难在短时间内回防支援。

  而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外番叛乱都是从边疆打起来的;安禄山则是直接从内部起兵造反。

  玄宗虽然有些看不惯安禄山的行径,但是他觉得胡人远比汉人勇猛,于是还是准备同意了。

  他命令中书省立刻下敕书,由自己签署实行,并发给委任状。

  韦见素知道了之后,立刻对杨国忠说:“安禄山早就怀有反心,现在又请求以蕃将代替汉将,谋反的迹象已经很明确了。明天我一定尽力向皇上说这件事,如果皇上不听,请您继续劝说。”

  杨国忠同意了,他和安禄山一向不和,万一安禄山谋反成功,他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第二天,杨国忠与韦见素入宫晋见玄宗。

  简单参拜之后,韦见素开门见山的跟玄宗说:“陛下,安禄山请求用胡人代替汉人,这绝对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就是在意图谋反!”

  玄宗有些不开心:“你们还是怀疑安禄山要谋反吗?”

  “臣以为,安禄山位高权重,而且这两天还在私自积蓄力量,恐怕不出两年,就会起兵造反!”韦见素说,越说越激动;我都能想象到他和玄宗争得面红耳赤的表情,“陛下,安禄山现在已经掌握大唐三成以上的兵力,同时,他还是在和那些边防大将私相授受……”

  韦见素越说越激动,他各种举例论证说安禄山反迹已露,对于他的请求千万不能答应。

  玄宗原本还有些怀疑安禄山,看到韦见素极力劝阻,反而有些不高兴了。

  他问杨国忠是怎么想的,

  这时,杨国忠因为顾虑不敢说实话,一直在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

  玄宗觉得韦见素是看不惯安禄山平步青云,才来挑拨他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一赌气,便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

  韦见素估计当场就蒙圈了,他应该也有些不开心,杨国忠关键时刻当了怂包。

  杨国忠当然看出来自己的搭档生气,立刻各种安抚、各种找借口搪塞韦见素。

  他提出和韦见素一起进宫面圣,共同抵抗安禄山。

  于是,第二天杨国忠和韦见素又去拜访玄宗。

  韦见素说:“我们有计策可以消除安禄山的Y谋。”

  “想要重创安禄山的队伍,就是要先斩断他的左膀右臂。”

  “如果现在任命安禄山为平章事、召他入朝,同时任命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为河东节度使。

  “但凡和他走得太近的人,全都顶替他身上的某个职务、再把他们分到全国各地。”

  “他们的书信往来也要严格控制。这样安禄山的势力就会分化瓦解。”

  玄宗同意了。

  制书已经写好,但玄宗却留在朝中不发;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放弃安禄山的时候,玄宗其实以前和安禄山通风报信儿了。

  他派宦官辅琳拿着奇珍异去赐给安禄山,并让他暗中观察形势的变化。

  辅琳也是宫中资历很老的人,他当然知道安禄山这尊大佛不能得罪;安禄山也不傻,现在那么多人等着弹劾他,好容易来一个玄宗面前能说上话的人。

  这个人还是带着玄宗的口谕和奇珍异果来的,他立刻让人备下了重金答谢。

  璆琳因为授受了安禄山贿赂,回来后,盛言禄山竭忠奉国,没有异心。

  玄宗想听的就是这个答案,他立刻召见杨国忠等人,并对他们说:“我一向推心置腹对待安禄山,他他根本不会生有异心。

  “再说了,东北地区的奚与契丹还要靠他镇抚。朕可以保证他不会谋反,你们不要担忧!”

  韦见素刚想再说话,就累旁边的杨国忠拽住了。

  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了。

  贾循是华原人,当时是范阳节度副使。

  苏毗王子悉诺逻正月初七离开吐蕃联盟降唐;四月四日,玄宗封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为李忠信。


第400章 安禄山反

  安禄山回到范阳后,每当朝廷有使者来,总是假装有病不出来迎接。

  即使出来迎接,也会提前布置好兵力。

  三月二十二日,玄宗命给事中裴士淹慰问河北道。

  裴士淹来到范阳后,安禄山避而不见,他直到二十多天才见安禄山。

  而且,安禄山一点臣下的礼节都不讲,根本就没把裴士淹放在眼里;正常情况下,朝廷内派出来的御史,即使地位在安禄山之下也应该奉为上宾。

  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玄宗。

  安禄山东推西推地晾了裴士淹二十多天,这已经很没礼貌了。

  杨国忠趁机日夜搜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派京兆尹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城的任宅,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送到御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