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10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笑道:“这当然……虽然陛下不愿因私谊,升佛教为国教,以免佛教坐大,成梁朝之佛祸。
  但等到海外封地打下来后,臣可以邀请少林寺,去海外开建分寺,传播佛法和少林武功。
  如此以来,应该也算是光大了少林的门楣,使之威名传天下。
  这样,多少可以弥补一些陛下对神僧的追忆,成不成?”
  隆正帝闻言,脸色彻底轻松下来了,看着贾环缓缓点头笑了笑。
  正如贾环所言,隆正帝知道性一禅师当日为何会拼死救他。
  佛家向来讲究舍身饲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而性一禅师所求者,并非是立地成佛。
  而是救了隆正帝后,对少林的益处……
  太上皇赢玄笃信道教玄学,因而敕封道家为大秦国教。
  正是这个缘故,才使得天机真人欠了他一个海大的人情。
  数十年来,道家都死死压着佛教一头,少林也被武当压在身下,娇喘吁吁……
  性一禅师此生最大的愿望,大概就是帮少林翻身,重新骑到武当头上。
  这些,性一禅师从未隐瞒过隆正帝。
  只是……
  隆正帝却不好和太上皇一般,为了一些个人利益,就坏了朝廷的规矩。
  因为当初敕封道教为国教,这些年道教大兴,生出了多少乱子!
  藏污纳垢,仗势欺人之事,屡闻不鲜。
  更有大量为非作歹的市井混混,为了躲避王法,就想法子混一身道袍护身。
  有时,竟连官府都奈何不得……
  因为这些思量,所以隆正帝一直以为,都极为犹豫。
  一方面受了性一禅师的泼天恩德,另一方面,又害怕刚打压下去道教,又坐大了佛教。
  这些化外之人,却六根不净,总爱圈买田地,蛊惑信众捐赠香火银子。
  甚至多还有武道传承,在寺庙道观里养着僧兵道兵。
  这样的势力,已经是不安稳的势力了。
  隆正帝绝不允许这样的势力坐大!
  不过,虽然能保持冷静,可心里到底还是觉得亏欠了性一禅师。
  一直以来,都是心头一块疙瘩,难以解开。
  没想到,贾环竟想出了这样的法子,让隆正帝连连点头。
  如此一来,也算是将少林发扬至海内外,日后会增加无数信众!
  又避免了佛门在国内坐大。
  一举两得!
  “嗯,贾环,这个法子不错!”
  隆正帝难得当面褒赞贾环,可见那块石头在他心里有多沉。
  贾环笑道:“臣素来都聪明的紧!”
  “噗嗤!”
  董皇后实在忍不住,看着得意洋洋的贾环笑出声来。
  隆正帝对于贾环的不要脸却早已麻木,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后,道:“准备皇舆,出发吧。”
  又对董皇后道:“凤辇出行,尽量不要扰民。没事少出去……”
  没等董皇后郁闷的应道,贾环就哈哈笑道:“陛下,您这就不讲道理了。
  难得出来一次,哪里还让人困在行宫里不出门的道理?
  再说,娘娘又是贤德之后,怎会去扰民?
  臣以为,非但不能让娘娘困在这里,还得让她多出去转转,让洛阳百姓,沐浴皇恩。”
  隆正帝闻言,哼了声,没有再说话。
  董皇后忙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可逛的?陛下安心就是,绝不叨扰百姓。”
  隆正帝反倒不好意思了,叹息一声,道:“民生依旧多艰难,朕实不忍再惊扰他们,皇后体谅一二吧……”
  董皇后笑道:“陛下快别说了,臣妾焉能不识大体?”
  贾环道:“那娘娘今儿先去白马寺逛逛就罢,等臣护送陛下回城后,赶明儿再一起微服私访。
  总要让陛下亲眼见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才行。
  到时候陛下和娘娘扮成地主老财和地主婆子,臣扮成账房书生……”
  “哼哼!”
  隆正帝毫不掩饰的冷笑了声,讥讽道:“看你那副德性,哪里像是文弱书生?还是做你的本色,扮成整日里祸害丫鬟的纨绔子弟吧!
  就扮成地主家的混账儿子!”
  “噗嗤!”
  见贾环一脸郁闷样儿,董皇后咯咯笑出声。
  ……


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百姓知朕心
  从行在出门,至西城丽景门一段距离的民宅,其实都已经被河南府大员移空,换成了河南大营的兵卒装扮成百姓。
  这件事,连贾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着实是街道两边屋宅古屋高大,容易隐藏弩手。
  纵然他能护得隆正帝无恙,可后面还有不知多少驾马车。
  无论哪驾上面出了事,他都能心疼死。
  所以,只能享受一下特权。
  这一切,隆正帝自然被蒙在鼓里。
  从行在出发,透过皇舆珠帘往外看,能看到街道边忙碌的“百姓”,但这些百姓竟对皇舆无动于衷……
  这让隆正帝的心里,颇为失落……
  贾环透过珠帘,看到隆正帝又阴沉下了脸色,有些得意的挑了挑眉尖,撇了撇嘴……
  “贾环,外面那些人,都不是百姓吧?”
  忽地,隆正帝的声音从皇舆中幽幽传来,唬了贾环一跳。
  他自不会再扯淡,而是小心翼翼问道:“陛下,这您也能发现?”
  隆正帝先狠狠瞪了他一眼,而后道:“普通百姓,见朕皇驾,必心生好奇,纵然不敢近前,也当远远眺望。
  再看看这些人,齐齐背对着朕,头也不敢回。
  除了军伍之人,谁能有此做派?
  朕一想,就知道是你这混账的手尾!”
  贾环忙赔笑道:“不敢欺君,臣这般安排,倒不是为了陛下您。
  您有臣护着,任什么贼子屑小都不能害之。
  但除了陛下您,不还有皇后娘娘,和臣的家眷吗?
  臣只能护住陛下您,却护不住她们。
  只能假公济私一回……”
  隆正帝闻言,见贾环将他排在最前,面色松缓下来,哼了声,没再说此事。
  不过未几,又皱了皱眉,道:“该称呼太后了,赢昼虽然顽劣,但毕竟已经登基为帝。
  你不要瞧他不起……”
  贾环哈哈笑道:“不存在!怎会瞧不起?只是臣觉得,臣已经是两朝老臣了。
  当了那么多年陛下的臣子,现在再改口,有些难。
  慢慢适应吧……”
  听风华正茂,年不过二十的贾环,扯他娘的什么两朝老臣,周围的御林军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隆正帝更是笑骂道:“放屁!你算哪门子老臣?哈哈哈!”
  在皇舆后面骑马跟随的苏培盛,听到笑声后满面感慨。
  自隆正帝偏瘫之后,在宫里几乎再听不见笑声。
  原本就严厉肃穆的脸色,根本不会有任何变化。
  在董皇后面前如此,在赢昼面前如此,连曾经亲密无间的赢祥面前,也基本上不会有笑容……
  唯独在贾环跟前……
  对这个以一己之力挽天倾,于天崩之时用双肩再次扛起大秦江山的少年,隆正帝真真是喜爱到了骨子里。
  当然,贾环的所作所为,也对得起这份圣眷。
  莫说旁人,连苏培盛有时都想不通,在那样的情况下,贾环为何还不篡位……
  不过,听着前面皇舆传来阵阵笑声,还有贾环得意的笑语,苏培盛发自内心的笑了出来。
  历朝历代,何曾见过这等君臣相得的佳话……
  ……
  出了洛阳城,天地登时广阔起来。
  虽然从洛阳至少林的这一段路,没有经过水泥沙石铺垫,但依旧有黄土垫道,还算平整。
  这是昨夜贾环出银子,以双份工钱,让河南代总督征发十万百姓,连夜做出的成果。
  路修的平整,皇辇的速度也就快了许多。
  从洛阳至少林,将近百里路。
  按这个速度,大概到了午时,皇驾就能到达少林……
  不过,到底还是出了意外。
  “怎么回事?”
  前方队伍忽然止步,皇舆顿下,贾环面色一沉,见前方韩大纵马飞快回来,沉声问道。
  韩大道:“王爷,前面出现了许多百姓,人数至少过万数,跪于路边,想为陛下献礼!”
  贾环闻言一怔,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况……
  他想了想,道:“找几个内侍去接了,回头再给陛下看,让他们都各回各家吧……”
  “等等。”
  韩大正要去传命,皇舆中传出隆正帝的声音。
  韩大先看向贾环,贾环点点头……
  韩大下马,单膝跪下,道:“臣韩大,拜见太上皇。”
  韩大因功封伯,执掌京营,此次随驾南下,因而称臣。
  隆正帝不在乎这些,他沉声道:“前方,都是何样百姓?”
  韩大道:“回太上皇,为首的,是一些耋耄老者。
  他们捧着一些土产,或竹帘,或丝帛,或宫灯,想敬献给太上皇。”
  贾环见隆正帝有些动容,劝道:“陛下若想见他们,不若回来后,招进行在去见……”
  隆正帝却断然拒绝道:“民心不可轻忽,贾环,带朕去见见这些乡老。”
  贾环无法,只能命皇舆前行。
  往前行了三十丈,终于在路边,看到了黑压压的无数百姓。
  为首的,是十七八个白发苍苍的老丈。
  虽衣着俭朴,但看得出,多是新衣……
  看到皇舆到来,无数百姓都隐隐激动起来,竟有往前冲涌的迹象。
  看到这一幕,御林军都变了脸色。
  民潮一旦涌动,这两千御林军不下杀手根本止不住。
  可隆正帝爱民如子,谁敢杀戮百姓?
  眼看就要生乱,为首的韩大额头冷汗就要落下。
  却见这些百姓还没上路基,就在道路两旁的荒土上跪下,齐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这一幕,众人齐齐松了口气。
  隆正帝则面色动容,他声量有限,只能示意贾环。
  贾环运用内劲,声音清朗道:“传陛下旨意:朕躬安,诸臣民平身。”
  “谢皇上!”
  百姓们有些乱糟糟的应道,声音都在飘忽打颤。
  隆正帝见之,对贾环道:“朕行动不便,贾环请几位乡老,近前说话。”
  说罢,又肃声补充一句:“客气点,别惊吓住了他们。”
  贾环好笑的点点头后,翻身下马。
  他一身玄色山河蟒龙袍,头戴王冠,虽不如九锡中的衮冕天子之服气派,但依旧十分威武。
  衮冕之服那个真真只能在家里放着,以示尊崇,其他时候不好穿,太招摇。
  一身寻常亲王王袍就够了。
  贾环本身身材高大欣长,卖相极佳,脸上再带上亲和的笑容,当真如一翩翩浊公子般,人畜无害。
  任谁都以为,他是哪个皇子,而不是那个臭名满天下的刽子手,杀人魔王……
  “诸位老丈请了!”
  贾环文绉绉的拱手请礼道。
  一群老者,哪里见过他这样的金贵人,一时间慌的不知该怎么。
  幸好人群里有识货的年轻人,似读过些书,知道贾环那身衣裳代表着什么。
  忙给为首的一个老者耳语了两句后,老者面色顿变,立马又要下跪。
  贾环抢先一步上前拦道:“陛下有旨,我大秦以孝治天下。
  诸位老丈皆耋耄老人,各赐御制龙拐一支,日后可免尊卑之礼,见官不拜。”
  这一见面就是一通厚赐,还是戏文传说中的可见官不拜的厚礼,一众老者,当场激动的老泪纵横,又要跪拜。
  贾环连拦着,道:“陛下知你们的心意,特让本王带你们去陛见。
  陛下最爱子民百姓,诸位老丈不必担忧拘谨,纵然说错什么,陛下也绝不见责。”
  十数名老丈闻言,登时激动开来,一个个从各家后辈手中抢过准备好的献礼,相互搀扶着,随贾环上了路基,来到了御辇前。
  虽已有恩旨,可还是再次跪拜。
  贾环将御辇前的车门全部打开,珠帘撩起,如此,御辇就成了一座临时的龙椅。
  隆正帝端坐其上,面色肃穆的看着众人,亲自开口道:“诸位乡贤平身。”
  贾环与一众内侍将十来个老丈搀扶起后。
  当首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举起手中的一盏宫灯,颤声道:“草民……草民感念皇恩,擅自……擅自拦驾,虽……虽罪该万死,但若能……能将献礼,敬献给皇上,也……也死得其所!!”
  看着激动不已的老者一直流着热泪,诚恳满满地说道。
  隆正帝面色动容,道:“乡贤何罪之有……朕,又有何德何能,可受此礼啊?”
  老丈激动道:“皇上受不得,何人还能受得?”
  老丈又道:“草民今年九十有三了,自国朝鼎定以来,就开始记事。
  这么多年来,大秦起起伏伏,虽然战乱少了,可百姓的日子,着实算不得好啊。
  草民一生子女八人,饿夭三人,其余五个,两个因苛捐杂税被逼亡,还有两个,被征发去运送军粮,一去不回……
  原本草民也早该死了,只是心中不甘啊!
  衙门整日里称颂盛世,可草民为何感觉不到盛在何处?
  日子,只能一天天的苦熬。
  草民原以为,只能这般熬到死。
  却不想,临了临了,竟真盼到了转机,迎来了好日子!
  这三年,苛捐杂税少了太多,徭役更是大大减少。
  草民一家靠扎灯为生,原本扎一年,也只能够勉强糊口,甚至还要闹饥荒,落亏空。
  可如今扎一个月的灯,就比过去扎一年挣的还多!
  身上有新衣,米仓有米,碗里有肉!
  听说码头修好后,大船能停泊洛阳,日后还能卖出更多。
  眼见更好的日子,就要来了哇!
  这一切,都是托皇上隆恩!
  草民虽是乡野粗民,却也听说过,先些年,皇上是多么不容易……
  如今皇上终于掌权了,第一件事,就是善待我等百姓。
  让我等百姓,活成了人样儿,活出了希望!
  草民就是立时就死,也心甘情愿了。
  平生唯一的余望,就是能见见圣君,为圣君敬献一份草民扎的灯。
  唯愿圣君,万古长存哇!!”
  这一番话说到最后,老者满面老泪纵横,激动的嘶声大吼道。
  其他老者,也都个个激动的落起泪来,颤巍着胳膊,高高举起他们手中的献礼。
  或竹帘,或洛绣,或梅花玉,或牡丹……
  看着这些老丈,隆正帝面容动容到了极致,往日里刻薄的薄唇,颤抖着,细眸眯起,也颤着眼角。
  心中只一言:
  百姓知朕心!!
  ……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送归
  “诶诶诶……”
  贾环看着一群激动的了不得的老头儿,和隆正帝都快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激荡中,他忙连连拍手,口中出声,将众人注意力吸引过来些,而后笑道:“诸位老丈,诸位老丈,都别激动!啊,咱都别激动!
  你们年事已高,激动不得!
  万一出了点事,这喜事都变成了不好的事了……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一会儿啊,我派人送你们回家。
  后日晚上,再派轿子去你们各家,接你们进城,到陛下的行宫中赴宴。
  到时候,你们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觉得朝廷没做好的事,都只管跟陛下说。
  陛下一定给你们做主!
  也算是陛下,了解民情。
  可好?”
  这话,让后面匆匆赶来的河南府代总督汤丰,并洛阳府尹刘旺冷汗直流。
  官府治民,怎么可能没有疏漏……
  平日里都算不上什么事,可要是捅到御前,那就是泼天的大事了!
  轻则乌纱摘去,重则人头落地。
  真计较起来,杀哪个都不冤……
  好在,一群活出了智慧的老人,都会说话。
  为首老丈用袖口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