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8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由他掌舵,开往远方。
  ……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守得住么?
  宁国府,宁安堂。
  从崇仁坊归来后,贾环并没有直接去荣国府与贾母和贾政、赵姨娘道晚安。
  因为还有之前就安排好的事宜未完成。
  贾环坐在正堂上,看着李威、李元二人,并他们身后二十八名中老年,轻轻颔首。
  一旁,贾芸躬身道:“三叔,这些就是侄儿随两位李大哥从黑冰台要回的人。侄儿与赵师道说了话后,并未用三叔给的对牌,赵师道就让他们两人去选人了,倒是留侄儿说了好些话。”
  贾环呵呵一笑,道:“赵师道是极精明的人,和他打交道要仔细些。”
  贾芸忙笑道:“是。那赵师道好不晓事,总是转弯抹角的套侄儿的话,他好像极关心家里往西域送的货最终都去了哪里,还问每天都送,送多少……”
  贾环眉尖一挑,呵呵笑道:“你怎么答?”
  贾芸道:“侄儿就答,家里三叔说,那些货多是要卖给西域的流民的,还有些是为武威公府的风叔准备的。赵师道听了只笑了笑,又问侄儿,怎地把城南庄子的好些作坊都迁往西北去了?侄儿就答,家里三叔说,那些作坊污染太严重,留在京里,对环境不好。然后赵师道好似怔住了,不大明白什么意思。
  两位李大哥挑完人,侄儿就同他们一道回来了。”
  贾环哈哈一笑,道:“行了,去忙吧,这几日你事情也多。”
  贾芸没有再客套,行了礼,又对李威李元二人笑了笑后,径自离去了。
  贾环对贾芸愈发满意,贾芸如今的地位,怕是不比武威公府秦忠老管家的地位低。
  常替贾环来往于牛家、温家、秦家还有李光地李相府,见惯了达官显爵。
  在都中,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可他却从未改变自己的心态,不止是在对贾环,连平日里接人待物方面,依旧情商满满。
  李元李威二人,不过是才入贾门甚至还未得到明确地位的人,贾芸在他们面前,却从未装过大,总是语未言,笑先露。
  只看李元李威两人对他的笑脸,就知道两人对他有多满意认同。
  这样的人,哪怕是在后世,也终会出人头地。
  贾芸走后,贾环看了李威李元二人一眼,自己斟了杯茶,啜饮一口后,道:“说说看,什么情况。”
  李威李元相视一眼后,李威出面。
  暗中观察此点后,贾环轻轻点头。
  论亲疏,李元其实还算是贾环的姑表兄长,这可不是一表三千里的表。
  而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外)祖父。
  李元的姥爷,和贾环的祖父,是一个人。
  但这会儿子,李元能后退半步,李威能上前一步,可见一个知道分寸,一个勇于担当。
  上位者,做事,其实就是用人。
  人用对了,事情也就成了大半。
  贾环觉得,他还是蛮幸运。
  就听李威道:“三爷,这二十八人,是从都中最大的六十家钱庄大掌柜的中挑选出来的,就我这些年经营钱庄的见闻所知,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贾环眉尖一挑,道:“六十家钱庄,怎地才挑出了二十八人?”
  李威忙道:“三爷,咱们这行,除了能为外,还得看品行。就好比那君子钱庄的刘松,真是好手,从祖上几辈起,就在黄家做钱庄掌柜的,生生将一个南边儿的小钱庄,做成了神京十大钱庄之一。
  可这人品行太差,在黄家就敢做假账糊弄人,还指使他那熊儿子,四处坑蒙拐骗。
  黄家那些烂事,倒有一大半是他做的。
  这样人能干是能干,却不能收进来。
  三爷您说呢?”
  贾环笑道:“我不过白话一番,还是那句话,除了大方向外,神京城内的银行,都是按你们老规矩办。”
  他本就没打算靠银行原本的存储放贷利息吃饭。
  不过,还是有要求:“你们要尽快将各项规章制度列出来,定出个标准。从掌柜的到伙计,该怎么站,该怎么迎客,该怎么记账,该怎么收银子,该怎么轧账,全都定出规矩来。
  反正目的只有一个,等一年后,我要看到随意将两个掌柜的位置调换,从江南调到都中,或从西南调到黑辽,他们都能当场接手活计,不会出现岔子。
  另外,多培养些年轻人才出来。
  告诉他们,有能为不要藏着掖着,做的好了,本侯去宫里陛下面前请旨,替他们免去罪身,除去罪籍。
  他们之前的罪孽太深,本来家人都是要发落成贱籍,赶往北城的。
  如今本侯担保,让他们的家人还住在原来的地方。
  但他们要给本侯长脸争气,别弄的一塌糊涂,到时候,连本侯都保不住他们的家人。”
  不用李威转达,他们身后的一群中老年,就呼啦啦的全跪下,乱哄哄的发誓表忠心。
  贾环并不在意,只挥了挥手,就让李威和李元两人带他们下去了。
  除了李威和李元外,其余人都是过渡人物。
  纵然一时因为身上的罪籍和家人缘故,他们会屈服于贾环。
  但骨子深处,还是信奉钱庄靠放印子钱盈利的那一套。
  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靠着这一套,帮钱庄和他们自己发了财。
  让他们临老转信贾环的那一套,并不现实。
  贾环也没准备费力去改造他们,只希望借鉴他们的一些经验,列出银行的各项规章,并教出一些懂得这些规章的后辈。
  如此就好。
  见完这波人后,韩大又从外面领进了三人,正是那日在批斗大会后,问贾环银票怎么办的李钟。
  还有两人,想来就是与李钟一起给贾家送礼的赵海和孙固。
  三人进来后,面色明显显得有些拘谨。
  李家、赵家和孙家都是江南的大富之家,寻日里居住的园林豪宅,绝不会简陋。
  往来的人家,也不乏高官显爵。
  但像宁国府这般,每二十步间就有一个手持大秦戟,站的笔直的亲兵,肃杀而立。
  有时甚至还能看到假山一角处的孔洞里,钻出弓弩的寒光来。
  这等做派,真真让三个地道而精明的商贾,心中拿捏不定。
  不是他们胆小,实在是……
  天下传闻中,宁国侯贾环是个地地道道的混世魔王。
  亲王世子,宰相公子,说打就打。
  为祸西疆上百年的准格尔汗国,大汗的脑袋都让他随手割了回来。
  在都中更是气焰滔天,连天下文宗顾千秋,都敢一剑杀了,只因为挡了他的道……
  为了开银行,就血洗了神京城内所有的钱庄,杀的人头滚滚!
  若非那些银票的数目实在有些大,缺失不得。
  他们三人真心不愿往宁国府大门里迈,总觉得凶多吉少。
  不过,李钟三人正准备行礼请安时,却见贾环忽然满面灿烂的走了过来。
  三人一怔,到底是商贾,一瞬间就挤出了笑容,心里盘算,许是今日送的礼顺了这位侯爷的心意,说不得回去后再仔细搜寻些玩意儿送过来。
  若是能攀上这条大粗腿,那他们三家敢把买卖开到神京来!
  只是,没等三人酝酿好措辞开口,却见贾环竟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
  “你怎么来了?”
  贾环走到门口,将一身着士子服的俊俏“书生”拥入怀里抱了抱后,笑道:“准备忙完这些烂事,就去你那里看你,不想你先过来了。
  算了,让他们明儿再来,走走走,我带你去看个好玩意儿!
  白荷才送来的,我谁都没给,就给你留着呢!”
  说罢,贾环牵着那俊俏“书生”的手,就要离开。
  李钟等人闻言心里拔凉,却不敢多言。
  好在,那“书生”靠谱些,呵呵笑道:“不急这一会儿,你先把他们的事办完,我在这等着,我也有些事要说呢。”
  贾环闻言,犹豫了下,道:“让我的公主大人在这边等着他们?就算礼贤下士,也太过了吧?”
  方才还心里不悦贾环怠慢,为了一兔爷就置他们于不顾,注定难成大器的李钟等人,听到这句话后,岂有不明白这“书生”身份的道理?
  贾环和明珠公主的故事,在都中是禁忌,可在江南,早就传遍六省十八府了。
  此刻认出这个眼睛明亮的“书生”身份,三人忙不迭的行大礼参拜。
  俊俏“书生”,也就是明珠公主赢杏儿,却比贾环大气的多,伸手让三人起身落座。
  然后她笑盈盈的看了贾环一眼后,自己坐了次座,也自斟了杯茶,静静品了起来。
  贾环极喜欢的看了她一眼后,也重新落座,对李钟道:“你们派人送来的礼我收下了,有心了。”
  李钟三人忙躬身道:“不敢,宁侯喜欢就好。”
  贾环又道:“今儿寻你们来,一是谢过你们的礼,家里人都喜欢,再者想问问你们从哪搜寻的这些玩意儿。
  二则是谈谈玻璃方子的事。”
  李钟忙道:“回侯爷的话,那些玩意儿,都是从南边粤地的西洋铺子里寻来的。除了那八音盒外,其他的都不值当什么只是看起来新鲜。
  侯爷若是想要,小人打发人快船去南边,再进一些来,孝敬给侯爷老人家。”
  贾环点点头,道:“最好再寻两个会做这些玩意儿的手艺师傅,我有用。
  这件事就算了了,再有就是玻璃方子。
  承了你们的情,但本侯最不喜欠人人情,所以就还你们一个。
  提前与你们说些玻璃方子的事,你们也好心理有个准备。
  纯净透明的玻璃器具,如今到底有多抢手,你们都是知道的。
  如今除了南边的海船能送些玻璃器具进来外,整个大秦只有贾家有。
  而西洋过来的玻璃物件儿,其中加上运费,怕是比黄金都要贵三成。”
  “宁侯说的极是,玻璃本就是易碎的珍品,从西洋不远万里运来,海上浪大,十块里必然碎八块。
  但这八块却不会白碎,价格会落在剩余两块头上。
  如此一来,花费就极高了。
  就这,依旧是有价无市,拿银子都买不着。
  宁侯这里能烧出无色玻璃,自然价比万金!
  如今宁侯竟然愿意转让方子,我等就打算,无论如何,都要拿下一份!”
  李钟隐隐有些激动道。
  贾环笑道:“有气魄,也有胆量。我可以直白的告诉你们,烧玻璃的成本,极低。
  可以说,是真正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两年,本侯就是靠着玻璃的营生,维持着荣宁两国公府的富贵。
  不过有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
  玻璃生意这般赚钱,然而就连本侯这等身份,都遭遇过敲诈勒索。
  虽然敲诈勒索的人被我狠狠的打了回去,可那是因为我的身份不同。
  你们呢?
  你们觉得,买了这玻璃方子回去后,能守得住这份产业不被人觊觎么?”
  ……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不能指望人心
  听到贾环的话后,李钟、赵海、孙固三人顿时色变。
  他们一脑门子装的都是玻璃的惊人利润,却没想过会被人觊觎。
  都是巨贾,家业能做到他们这个份上,在江南的关系也算是畅通无阻。
  可是……
  “本侯也知道,你们身后都有人。可再有人,能比本侯还能耐?呵呵。
  连我尚且都有人敢打主意,你们背后的人加一起,怕都挡不住别人眼红的目光……”
  贾环轻声笑道。
  李钟等人闻言面色难看之极,不过,到底是精明人,李钟忽地抱拳,满脸敬意道:“宁侯,小人知道宁侯这等神仙一般的人物,断不会随便说话。宁侯既然与我等指出了难处,让小人们不莽撞行事,想来就必然有解决之法。
  小人们虽都是商贾,也小有产业,但打心底里佩服宁侯的经济之道,远不是小人们能比的。
  小人斗胆,请宁侯指点迷津!”
  贾环呵呵一笑,道:“这就是本侯要给你们透露的消息……玻璃方子的转让期,为五年。”
  “五年,只有五年?”
  李钟瞬时将被人觊觎的事抛之脑后,急道。
  若只能干五年,那方子的价值就大大减低了。
  除去一些上供,及火窑等建设费用外,五年的盈利期,怕是都不够拍方子的银子。
  贾环淡淡一笑,道:“暴利必然不可能长久,你先听本侯说完……
  这五年,不是说你们只能持有五年,方子拍给了你们,自然就永远属于你们。
  而本侯说的五年,是专利保护期。”
  “专利保护期?这是什么?”
  赵海莫名道。
  贾环轻轻一笑,道:“也就是说,在这五年内,任何人,都不得觊觎你们手中的方子。你们经营玻璃生意的利益,将会得到保护。如果,有人想仗势,或者仗着别的什么,打你们手中方子的主意。
  你们只需来告诉本侯,本侯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并补偿你们的损失。”
  “咕咚!”
  赵海听到身旁李钟,咽下一大口唾沫的吞咽声,不过他并没有笑李钟,他自己也觉得,整个身子有些忍不住的颤栗起来。
  心里只有一个声音:
  拍下来!
  倾家荡产都要拍下来!!
  这他娘的不是会下金蛋的鸡,而且还是一层金钟罩,能保命啊!
  若是能借此靠上宁侯这座大山,他娘的……
  几乎不约而同,李钟、赵海、孙固三人,心中想起了这些年,这几十年,受过的那些敲诈勒索和窝囊气。
  “宁侯!”
  李钟颤声道:“您放心,这个消息,小人一定会传播出去……”
  他身旁的赵海和孙固两人顿时急了,这种好事,怎能传出去?
  倒是一旁的赢杏儿忽然抚掌笑出声,道:“李钟?你可是江南华庭县的那个李家?”
  李钟忙躬身道:“正是,不想小人家族,也能入公主贵耳。”
  赢杏儿呵呵一笑,对看过来的贾环道:“江南商人,如今是徽商和晋商坐庄,扬州八大盐商,七个是徽商,一个是晋商,本地商贾,竟无人能与他们抗衡。
  唯有华庭县李家,能勉强与他们抗衡一二,算是难得。
  我见此人气度不凡,多有智谋,又姓李,才猜测到他家。”
  贾环竖起大拇指,道:“能得我家公主大人的称赞,那李家定是不凡的。”
  赢杏儿没好气白了眼,却不再多言,笑眯眯的喝茶……
  宫里教出来的规矩,最看重这点,绝不会随便干政。
  贾环则赞赏的看着李钟,想了想,道:“李钟,你家族可开有钱庄?”
  李钟面色隐隐不自然,却不敢耽搁,忙道:“不敢瞒侯爷,为了减少银子在运送过程中的损耗,家里的确开了家钱庄。”
  贾环点点头,轻声道:“可曾放过印子钱?”
  李钟闻言,面色一变,犹豫了下,还是咬牙道:“侯爷,小人不敢哄骗侯爷。这世间的钱庄,有一家算一家,但凡有一个敢说他没放过印子钱的,小的这颗脑袋,随他拿去。
  李家顺义钱庄,的确放过印子钱。
  但小人敢担保,绝不曾逼死过人!”
  贾环眼睛微眯,看着李钟,道:“那你,可愿为本侯做事?”
  李钟闻言,眼神一怔,道:“能为宁侯办事,是小人的荣幸,却不知宁侯有何吩咐?”
  贾环摆手道:“不是为我办什么事,本侯问你,可愿随本侯做事?
  公主慧眼识人,本侯也欣赏你的才智,以为,区区一个李家,实在太小了,容不下你这样的大才。
  随本侯做事,整个大秦,甚至厄罗斯和万里之外的西洋,那才是大丈夫纵横之地。
  和一群私盐贩子们折腾,有几分出息?”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