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迷红楼-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最大的功臣
  “嘶……呼……”
  一盏翠绿清香的香茗入口后,饶是贾环不懂的品茗,可入口后淡淡的苦涩清凉,随之的清香甘甜,还是让他极为满足。
  贾环下意识道:“这什么茶水,还怪好喝的。走时包几斤带走……”
  此言一出,众人面色无不古怪。
  董皇后善意提醒道:“贾环,这名为大红袍的茶,不还是你专门供奉给宫里的?
  这我可要说说你,小气吧啦的,统共就送了三四两,这不似你平日的做派啊。
  皇上平日里都不舍得喝,你多往宫里送些……”
  贾环一拍脑门,道:“想起来了……
  娘娘,这是九龙窠内一处绝壁上茶树上摘的茶叶。
  只有三棵老树能产出品质最好的茶叶,一年统共才七八……才四五两,臣大都送到宫里了。”
  “呵呵呵,嗯?”
  董皇后似笑非笑的看着贾环。
  贾环一脸懊恼,道:“真只有七八两,不信娘娘可以打发内务府的人去瞧瞧。
  给宫里送了四两,顶多还剩三四两。
  臣老祖宗好喝一口茶,所以……”
  “行了。”
  隆正帝断了话茬,冷哼一声,道:“就这般吧,等明年早些送来。”
  贾环吸了下鼻子,想了想,商量道:“陛下,臣觉得这茶还真不错,要不臣再留下二两,自己也喝喝?”
  隆正帝话都没说,冷笑两声:“呵呵。”
  贾环见状,讪笑了声,道:“臣顽笑罢了。”
  看他这般,隆正帝反而不好意思了,犹豫着是不是真让他一两……
  赢祥在一旁见之,忙对贾环笑道:“贾环,你连自己的茶都喝不出来,可见你原不懂这些。
  想要好喝的茶,宫里有的是,让皇上捡两个好的给你就是。”
  隆正帝不吃酒,也不怎么吃荤,平生只好一个佛香,再一便是好茶。
  贾环这二年每年往宫里送年礼时,都会加一小包茶叶。
  也是好奇,隆正帝就吃了一回。
  然后就爱如珍宝。
  因为茶叶量少,一泡茶能生生冲九回,直到茶叶原香彻底散去后,才不忍心的舍去。
  就这般,那几两茶也吃不了多久。
  真若再舍给贾环一些,那隆正帝才煎熬呢。
  董皇后也知道隆正帝这点喜好,忙笑道:“这好说,宫里虽然没贾环富裕,但茶叶还有些,一会儿我让人装一车送你。
  贾环,你这大红袍,可还有私藏的?
  咱们换换?”
  贾环哭笑不得,无语看着董皇后,耐不过她的眼神,只能点点头,笑道:“好似在哪儿还压着一些,准备年底往宫里送礼时添上一包,罢了,回头都送宫里吧。”
  “这个混账东西!”
  隆正帝听这话恨的牙根疼。
  别人往宫里贡奉的年礼,恨不得当祖宗供起来。
  偏贾环,居然不知压到哪里去了……
  怪道他喝茶时,发现茶叶有好些破碎,心疼坏他了。
  贾环被骂后,又垂眉顺目老实坐好。
  看模样,似乎还有些气……
  隆正帝哼了声,道:“贾环,听说你要带家人再走,那么黑辽的事,你就不管了?”
  贾环轻轻嗤笑了声,道:“怎么可能?哪个想去黑辽占地,只管让他们去试试……”
  “放肆!”
  听这满是威胁之意的话,隆正帝大怒,喝道:“你眼中可还有王法?”
  贾环并不退让,直言道:“这会儿想起来王法了?当初和黑辽军民约定的话,就不算王法?
  索性朝廷先不要脸,自个儿不认自个儿的话,谁还管他?”
  眼见隆正帝眼睛都气的变红了,赢祥忙喝道:“贾环,有话好好说。”
  贾环还是丝毫不让,侧目道:“忠怡亲王,臣一直觉得你是辅弼贤王,可现在看到,大错特错。
  你若真是辅弼贤王,就该当谏则谏!
  一味的顺从算什么事?
  难道你就不知道,那些地不值当什么,可那些军心无价,民心亦无价!
  朝廷若为了那区区百万亩的地,亦或是为了对军方的戒心,就自出蠢招,伤了黑辽的军心民心。
  那才真真的昏招!!”
  隆正帝细眸微眯,目光凛冽的看着贾环。
  赢祥则叹息道:“贾环啊,你能这般赤诚的畅所欲言,皇上与我都极高兴。
  既然话说开了,我也不瞒你。
  皇上虽然犹豫了很久,可最终还是否定了内阁的这个提议。
  但缘由却不是你说的那些大道理,只是因为你。
  是你当初提议黑辽屯垦开发,立下了五年之约。
  皇上要给你体面,才顶着内阁的压力,否了这个议案。
  只是……
  你也要一起想个法子。
  军方,尤其是九边边军,如果能够靠屯田就能维持,甚至壮大。
  那朝廷该怎么办?该如何羁縻?
  你平日里虽然喜爱玩闹,但皇上和我都知道,你心里是个极明白的人。
  你一定能体谅到朝廷的这种顾忌。
  朝廷,该怎么办?”
  赢祥一番话说罢,隆正帝与董皇后和赢昼,都静静的看着贾环。
  贾环深吸了口气,忽然一笑后,道:“臣很感激陛下存留的颜面,但是,我又有何德何能,与江山社稷的安稳相比?”
  众人闻言一怔,不解其前后矛盾之意,还是……
  连贾环都以为,屯田会有难解的风险。
  然后就听贾环话音一转,声量提高:
  “陛下,王爷,大道理,之所以能成大道理,不是因为它们好听,而是因为它们有道理。
  好,我们且先不说这个。
  只说对军方的防范,应不应该?
  应该!
  因为军队本身就是暴力机构,若不防范,极有可能太阿倒持。
  臣亦赞成对军队的约束。
  只是这种约束,不是内阁提出那般愚蠢的约束。
  朝廷可以制定政策,比如军方不得干政的铁律。
  只这一条,就最大限度的约束了军方力量的扩散。
  还有之前军机阁提出的,八大军团轮调制度。
  因为才刚出台没几年,所以目前的轮调还只限于中低级军官。
  若朝廷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加大力度,可以从最高层军团长的位置起,全部轮调。
  以五年为例,各大军团轮流调换军团长。
  如此规制,既可防备大将坐大,又可保证不会造成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局面。
  难道,有哪个将军能够在五年内,就收买所有人的人心,让他们甘心冒着满门抄斩的大罪一起造反?
  荒谬!
  陛下,王爷,连臣这等粗坯都能想到的法子,臣就不信内阁想不出来。
  偏生他们顶着大义,扣着大帽子,提出那种粗暴无礼,折辱军方的法子。
  其心可诛,何尔泰之流,当斩!!”
  贾环的声音是越来越大,最后两个字,含怒而发,真如惊雷一般炸响。
  隆正帝和赢祥倒也罢了,董皇后和赢昼的面色也有些发白。
  尤其是赢昼,忍不住往后缩了缩。
  眼神怕怕,好似他往前靠前,贾环就会发疯打人般……
  皱眉瞪了眼怂儿子后,隆正帝面色古怪的哼了声,看着贾环讥讽道:“幼稚!”
  不过,眼神却亮的吓人。
  赢祥也哭笑不得,无语道:“贾环,我都不知该怎么说你……
  你却比那些阁臣们更狠。
  他们若是知道你有这些心思,一准得把你供起来。”
  贾环莫名道:“什么意思?”
  隆正帝见贾环模样不似作伪,好笑道:“你真当你们武勋们是善茬?
  要他们几亩地,就已经暗涌流动。
  若是有哪个敢提你方才那番话,何尔泰家的大门,都要被砸烂,祖坟都要被掘了!
  糊涂东西,还有脸子对朕冷嘲热讽。”
  又见贾环眼神当真有些茫然,便耐下心解释了两句:“牛继宗、秦梁他们之所以没出声,是因为不过是一些荒地,值当不了什么。
  左右不过早两年晚两年的事。
  也只有你个没出息的混账上蹿下跳,和朕顶着干。
  可你要让八大军团长都轮调,那便是在掘武勋将门的根基!
  别看那几个这样护着你,你敢同他们说这个,他们非敲你脑袋不可!
  谁敢提出这个,谁就要承受八大军团所有大将的怒火。
  贾环,你敢吗?
  你若敢提,朕让你当太尉。”
  赢祥“噗嗤”一声乐出声来,看着傻了眼儿的贾环,笑的前仰后合!
  一旁董皇后也用绣帕掩口笑了出来,赢昼更是幸灾乐祸的嘎嘎直笑。
  贾环仔细想了想后,才发现现在这样想,的确有些想当然。
  当初他同牛继宗、秦梁等人商定轮调制度时,针对的全部是别人,是长城军团,是天府军团,是蓝田大营。
  却从没考虑过灞上大营,黑辽大营,和武威大营,以及几乎成了贾家囊中之物的西域大营。
  若是将矛头指向自己……
  贾环缓缓摇摇头,反弹力量太大。
  纵然是他,怕也难说服秦梁、牛继宗、温严正等人,放弃偌大一个军团。
  利益牵扯,实在太多。
  见贾环面色凝重,隆正帝与赢祥对视眼后,冷笑一声,道:“知道轻重了?
  国之大事,何其艰难,纵然是朕,也步履维艰,战战兢兢。
  你就敢上来骂完皇帝骂亲王,好大的胆子!”
  贾环摇头道:“陛下,一码是一码。
  军中大将轮调制度,是一定要铺设下去的。
  这是军中良好稳定发展的保证。
  臣……臣愿意尽力去说服武威公他们……”
  隆正帝闻言,大为意动,可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行了,你也别逞能了。
  朕虽然极希望看到这一天,可短时期内,却是绝无可能的。
  你再去和他们闹出毛病来,他们却道是朕逼你这般做的。
  贾环,朕这一代,只能如此平稳过渡了。
  但朕极欣慰,你能想到这一点。
  日后,这个轮调制度能否坐实,做好,还是要看你们这一代人了。
  朕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话。
  等到时机成熟后,推行此法行于军中。
  到时,你便是这大秦江山,最大的功臣。”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隆中对
  武德殿内,气氛忽然有些伤感。
  光阴,始终是这个世上最无情也最公正的力量。
  纵然是万乘之尊的帝王,也难逃迟暮之悲。
  贾环看了眼隆正帝花白了许多的头发,忽然笑道:“陛下,这可不像您的风格。
  这才到哪儿?
  真以为这就算盛世了?
  如今百姓也不过勉强有口饭吃,朝廷勉强有点银子富余。
  这充其量就是混个温饱,距离盛世还远着呢!
  您要成为千古一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陛下,您还要多努力呢!”
  “贾环!”
  眼见隆正帝面色一变,赢祥忙喝了声。
  隆正帝一摆手,制止了赢祥,他看着贾环,道:“贾环,朕虽然极不甘心,但还是要承认,朕是老了。
  朕不会效仿秦皇汉武,寻仙觅道,妄图长生。
  老了,就要服老。
  如今国朝局势平稳,百姓安居乐业,住有屋,食有粮。
  你那银行发展的出乎朕的预料,朕相信,只要有你在,朝廷再无缺银之忧。
  如此,还不算盛世吗?
  你莫要想着激励朕,朕虽然老了,却不需要旁人的怜悯。”
  贾环嘿了声,道:“陛下,您想多了,臣哪有资格怜悯陛下?臣觉得自个儿比您还可怜呢,谁来怜悯臣?
  臣的意思,不是这个,也不会这般对陛下。”
  “那你什么意思?”
  隆正帝挑眉问道。
  贾环沉声道:“陛下,臣这一年来,几乎没有离开过琼州岛,银行之事,也极少过问。
  但臣并未一直闲着顽乐。
  臣会经常对着海图,对着海外之地,一看就是一下午。”
  听闻贾环这般说,隆正帝细眸里闪过一抹波动。
  从黑冰台最机密的一条内线处,他已经得到过这个消息。
  他也曾十分疑惑,贾环到底在看什么?
  后来直到他听闻贾环想要出海,才恍然大悟,原来贾环一直在谋求后路,他想要效仿范蠡,出海泛舟避祸。
  这便是他连发十二道金牌的缘由,甚至连与贾环亲厚的皇子和大明宫总管都一并派出,不远千里,招贾环回京。
  却没想到,贾环会连这件事都说出来。
  他倒想听听,贾环到底想做什么……
  “随着银行远洋商船不断拓展南下西行的范围,臣发现,世界之大,竟远远超出先祖们的想象。
  这天下,绝不是只有大秦一国。
  往北有厄罗斯,往东有新罗扶桑,往南传闻有一块巨大的大岛,甚至比大秦还大。
  往西,更是有无数番邦异国。
  世界如此之大,可是国人的目光,却从未往外去看。
  总喜欢以天朝上国自居,只喜欢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
  每一新朝初立,战争甫毕,人口凋零,土地荒芜。
  修养生息,人口渐渐繁盛,再迎所谓盛世。
  继而,出现土地兼并,失地流民越来越多。
  拉锯百余年,再逢天灾,乱世降临。
  千百年来,莫不是如此反复进行。
  历代皇朝,也难过三百年大限。
  臣常观天下地图,就想着,为何咱们大秦不能打破这个桎梏诅咒?
  咱们何不把目光,放远一点,心胸,放宽一点。
  不要整日里想着在窝里斗这个斗那个,斗来斗去都只是内耗。
  何不将斗争的心思,放在外面?
  国人如此善斗,若是与外人斗,能多斗回来些财富,斗回来些土地。
  让国内的每个百姓都有地种,有事做。
  即使天灾之年,凭靠百姓自己的储存,就能平稳度过。
  这样一来,天下还会再大乱吗?”
  隆正帝面色动容,看着贾环,沉声道:“贾环,你是说,要去侵占外国,以养大秦之民?
  你可知,好战必亡!
  前明因为一个安南,拖累的半壁江山苦不堪言。
  战端,又岂是那样好开启的?”
  贾环笑了笑,道:“陛下,为何要选择战争?战争是最低端的手法,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用。”
  赢祥在一旁眼睛一亮,道:“你的意思,是做生意?”
  贾环点点头,道:“没错,不过做生意太不文雅,应该说是与他国展开贸易!”
  赢祥脾性好,被一文盲鄙夷一番,也不着恼,还呵呵一笑。
  在隆正帝的威严眼神下,贾环干笑了两声,继续道:“前些年,江南水患,致使江南缺米,民不聊生。
  不就是靠从安南暹罗等国买回来的粮食,才度过了灾年吗?
  臣以为,不止是粮食。
  但凡我大秦国内缺的,都可从国外获得。
  利益,并不一定非要靠侵略,靠杀烧抢夺去获得。
  我们可以用我们大秦的商货,去换回他们的商货。
  比如宝石,比如香料,比如木材,比如粮食,比如铁矿……
  凡我之所缺,凡人之所有,皆可换回!”
  “若别人不给呢?”
  隆正帝眼睛极亮,压着兴奋的声音,问道。
  贾环面色陡然一肃,沉声道:“我们去做商贸,并不是去压迫他们,是公平买卖。
  他们若不肯,咱们就派人去和他们的君主讲道理。
  或让步,或利诱,都行。
  如果他们的君主是不讲道理的人,或者认不清位置,贪得无厌,那他就不再适合当君主。
  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国内讲道理的人,做君主。”
  “嘶!”
  众人再度倒抽一口冷气,隆正帝面色古怪的看着贾环,语气不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