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木仙府种田纪事-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百姓医馆在春来城也开了两年多了,受百姓推崇的程度一点也不弱于花王总店。平日里修桥修路,舍药救人,就是城中的诸多同行医馆,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赞上一声,舍得

最开始他们听说这医馆不收诊金,药费也只要成本时,都是冷眼等着看笑话的,后来,只见人家每日一车车药材拉进去,再配给一个个穷苦的患病百姓拿回家,半点没有犹疑,甚至还听说为了急救一个老头儿用了一株百年珍贵药材,显见人家实力雄厚,而且对于药材来源一定极有办法。他们就有些坐不住了,纷纷上门拜访,一番言语试探,最终每家都送去千百两银子,半月后就给自家添了一样压堂宝,也终于服了气。

想着那医馆只舍药给穷人,富贵人家去了是照旧收银子,而且还会略高于城里,他们这些医馆也没有被分了生意,也就聪明的选择和气相交,不去做那出力不讨好之事了。

木艾和大禹今日都换了普通棉布长衫,又喜外面日头晴好,所以,几人都骑了马,一路在阴凉的树荫里穿行,不过一刻钟就到了医馆门口,下马交给五湖四海栓好,就迈进了待客堂。一个眉眼清俊的十二三岁小厮跑过来,稍稍打量一下两人,笑道,“二位公子,可是身上哪里不舒服,如果不是很急,就在此稍作等候片刻,前面还有十二位乡亲。”

大禹一时兴起,伸手在怀里掏出一只五两的银锞子塞给小厮说道,“我们兄弟还有事待办,不能就等,你给我们安排一下,马上就诊。”

木艾笑吟吟的站在一旁看着,也不拦着大儿子少有的恶作剧。

那小厮明显一愣,然后眼里闪过一抹厌恶,但是也没有开口拒绝,反倒伸手引了木艾两人坐到一侧木椅上,说道,“二位公子先请稍后,我去禀报一下潘大夫,看他老人家肯不肯通融。”说完就跑进了内堂。

大禹有些失望,眉心微拧,张口想和妈妈说什么,却见妈妈微笑摇头,只得忍了下去。

片刻之后,内堂屋门打开,先是出来了一位手里拎了药包的满脸皱纹的老伯,走动间微微可听见喉咙里呼噜之声,显见是气管等呼吸道不好。右侧座椅上连忙站起一位年轻后生,上前接了老伯,又向老伯身后的一位四十左右岁的男子行礼道谢,这才扶了老伯出门。

那中年男子,身着石青色的棉布长衫,颈下和袖口露出的白色中衣边角也很是干净,脸形瘦削,眉黑额阔,双目炯炯有神,想来不是练武之人就是深谐养生之道,与常人气韵明显不同。

此时在屋中四处一望,与众乡亲简单打了个招呼,就看向木艾两人,微微一笑,抱拳施礼说道,“在下姓潘,现为这医馆的坐堂医。二位公子可是刚才多付了银钱给小厮,想要提前诊治。”

大禹上前答道,“正是。”

那潘大夫却没有看像他,反倒细细打量木艾几眼,然后说道,“公子,凡是有个先来后到,如若您二位不是急症,还是要等上片刻。”

大禹却眉梢一挑,装出一副纨绔之态说道,“不行,本公子今日一定要先看诊。你是收了银子办事,还是等我砸了你这医馆,你选一个吧?”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医馆之行(二)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医馆之行(二)

潘大夫微微一笑,看向四周面上都带了焦急担忧之意的十几位乡亲说道,“众位乡亲,这位公子说话之时,喉中声音有异,而且情绪也极为暴躁,想来应该是患了火疾。如若乡亲们没有什么难忍急症,就先礼让一刻钟,让他们先进来看诊吧。至于,两位公子刚才预付的诊金,就派人买上两袋细面,蒸上几大锅白馒头,凡是今日来看诊的乡亲都带上几个回去,路上做干粮垫垫肚子,就当两位公子的谢礼,可好?”

旁边木椅上等候的十几人大多都是来复诊的,就是有第一次来看诊的,也不是疼痛难忍或者坚持一刻就有性命之危的。此时听说,人家公子的病很急迫,医馆又拿了诊金蒸馒头给他们做谢礼,怎么还会有不同意的。有那年轻后生就开口推辞道,“潘大夫客气了,我们都不急这一时半刻,不必什么谢礼,您安心先给这位公子看诊吧。”

旁边的老妇人也出言道,“是啊,潘大夫每日里都舍了多少药给大伙,再舍诊金,东家恐怕会怪罪。”

潘大夫停了这话,连忙低头冲着北方做了个揖,然后才正色说道,“乡亲们不可如此小觑主家,我们主母是天下最仁心仁德的女子,这医馆免诊金,本钱舍药,而且全百花还不只咱们春来一家,可见每月要消耗银钱无数,但是我们主母从未有过关门的打算,甚至连百年珍奇药材都舍了出来给大伙治病。我虽是男子,但是自问也做不到这样。所以,大伙若要记恩德,千万要记我们府上主母,我潘某只是拿工钱的郎中。”

那后生和老妇人听他说得严肃,连忙起身冲着北方行礼,其余乡亲也随后照做,说道,“仙夫人仁心仁德,潘大夫也是妙手回春的好大夫。”

潘大夫又客套两句,交代那小厮下去准备馒头,就请了木艾两人穿过中间的药堂,进了最里面的诊堂。

药堂里三面靠墙皆是直达屋顶的大木柜,柜中是一格格带拉手的抽屉,左上角贴着药名,两个十岁左右的药童正在麻利的称药分装。

诊堂里却只有一张漆成墨黑的杉木桌案,上面摆了一套茶具、文房四宝,桌子四周是几张同色的椅子,几步远外的地方还放了一张简单的木床,铺了两寸厚的棉褥和洁白的床单,显然是给病人检查身体所用。

木艾和大禹不等潘大夫礼让,就坐在了客位上,潘大夫挑挑眉,眼神早没有了刚才在外面之时的那种温和客套,冷声问道,“现在二位公子可以说说,为何到我们百姓医馆来捣乱了。”

木艾刚才听他说那些赞誉之言,还以为他是认出了自己母子,故意奉承。没想到,他却是真心相敬,反把他们当做来踢馆之人了,心下忍不住好笑,看看身旁明显有些演不下去的大儿子,起身拿了怀中的玉牌递了过去,见那潘大夫眼睛瞬间睁大,就笑道,“刚才是小儿一时混闹,倒让潘大夫担忧了。”

潘大夫连忙从桌案后走出来,掀起衣衫就跪了下来行大礼,木艾连忙去扶,医馆的小厮和管事都是自家签了死契的人手,但是,这大夫可都是聘任的,见到她们这雇主却是不必行跪礼的。

这潘大夫因为坐镇春来医馆,离花王城又近,所以,她也是听说过他来历的。

据说父辈都是宫中御医,因为后宫一些龌龊事被连累驱离,他父亲心中冤屈郁结,几年前去世了,留下他带着妻儿回到春来老家,却性情过于刚直,不为众多医馆所喜。

后来百姓医馆开业之时,被当时管事的木十七寻访到门上,以每月二十两纹银的聘金聘来坐馆,医术十分高明,而且碰到家里穷困,没有银钱补养病体的乡亲还会自掏腰包,惹得家中妻子时常吵闹。后来,木十七特意写信禀告她之后,就把他当自家府上之人相待,四季衣衫,年节封赏都少不了他一份。

但是,木艾却没有把这样的人物当成奴才的心思。今日见他一跪,还有些心疑,是不是平日里谁说了闲话,逼迫得他如此。

可是扶了他起来,简单问询两句,细细盯着他的眼眸半晌,里面只有敬佩感激,却没半点儿难堪,这才算放了心。

三人闲谈不过半刻钟,去年接替木十七就任掌柜的木三十七就赶了回来,上前就磕头,然后赔罪说带人进城进药材,没有恭迎主子。

木艾当然不会为这样的小事苛责,安慰两句,辞了潘大夫,又去后院看了看。

院子里处处都是竹匾,晒着一些怕潮的药材,厨房里细面素油青菜猪肉齐全,两个二十出头儿的小媳妇儿正在蒸馒头、摘菜,见到掌柜亲自引了人进来,都连忙低头行礼。木艾见她们腰上没有腰牌,知道不是自己家的人,于是点点头就出来了。

唤过木三十七赞道,医馆里诸事条理分明,都是大伙儿尽心尽力的结果。所以自家人手每人赏二两辛苦钱,外雇的赏一两,潘大夫和他都是五两。木三十七连忙一脸喜色的替众人谢了赏。

木艾母子辞别众人,出了大门,汇合等在外面树荫下的五湖四海,骑马回城。

大禹牵了缰绳,控制马匹靠近妈妈身边,说道,“妈妈,那潘大夫不爱银钱,当真是个好大夫。”

木艾一笑,瞪了他一眼说道,“你今日做事可是失了稳妥,这般试探自家倚重的大夫,一次还可说是玩心重,两次三次,就难免让人觉得受了猜疑,寒了人心。以后要三思后行。”

大禹脸色发红,连忙低头说道,“是,妈妈,孩儿受教了。”

“还有,以后再去各城铺子里查看,赏银一事由你开口赏下去。妈妈毕竟是女子,不好常年出面打理铺面,也就陪你把各城走上这一趟,以后你可是要独立打理,这样打赏下去,先笼络些人心,慢慢竖起威信,对你将来有好处。不过,你也不要太过计较,不要怕犯错,谁都是从失败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铺子就算都赔钱关门了,咱们家也饿不到,知道吗?”木艾微微仰头,看着头上顺着树叶投下的斑驳阳光,笑眯眯说道。

大禹没有想到,妈妈连这样的小事都为他打算好了,心里瞬间温暖的发烫,恨不得一瞬间就长大。

“妈妈,孩儿不会让你失望的。”

“傻小子,不要把事情想得那样严肃,那样沉重。要知道,赚钱是一种乐趣。此处不值钱的菘菜,拿到大酒楼,用些心思做成新菜色,得了食客们的称赞,就赚了大把的银子,难道不有趣吗?南方海边扔弃的贝壳,找人镶嵌成画或者小摆设儿,运到北方,转手就是多少番的银钱,妆点了无数人家的厅堂不说,银钱又能变成药材,救多少贫苦百姓与病痛之中,这多让人有成就感…”

大禹越听眼睛越亮,以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在撑着,想要替妈妈分担家业,想要照料弟妹,并没有多想过做生意有多有趣,今日听妈妈这样一说,倒真觉赚银子是一件极有趣之事。连同他们身后的五湖和四海也听得津津有味…

在春来城里又歇了三日,一行人在一个微雨的早晨继续开始南下的行程,木十八在城门口看着主子一家渐行渐远,才转身回了铺子里。

牛毛细雨洋洋洒洒的下着,恍若大地母亲的双手,轻轻柔柔给路边的花草树木都洗了个清水澡,草木更绿了,花朵更娇艳了。

五湖四海几个小厮轮流赶着马车,只要伸手翻下棚顶的挡板,风吹日晒就都奈何不了他们,五湖有些沾沾自喜的甩了个鞭花儿,这个主意可是他想出来的。

孔喜和陆方穿着薄油毡缝制的风衣式宽大雨披骑在马上,连同身下的马身都能一通罩起,只留一只马头留在外面看路,喜得黄骠马极轻快的小跑起来,马蹄敲击在寂静的官道上,发出嗒嗒的节奏。

后面两辆马车里,丫鬟们在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嬉笑打闹,很是悠闲。闫立和陈云则各捧了碗热茶,给雨顺说些当年生死场上的惊险,看着他脸色或者惊恐或者敬佩,就越发高兴起来,忍不住感慨那时怎会想到,会有如今这样的好日子,吃穿不愁不说,还能陪着主子周游天下,好好看看他们流血流汗护了多年的大好河山。

木艾依在车窗边,一边从身边小几上的白瓷盘里扎了苹果块吃,一边翻着手里的菜谱。

前几日那个小伙计又送了足足七八筐木耳来,趁着日头足,都晒得极干,她收到了空间里,又交代木十八继续高价收购。想来等他们一行走到了花都时,正好收购的总量也够自己一家平常偶尔吃上一盘,外加仙客楼当做新菜品推出了。她以前常吃的就是黑白菜,至于炝拌一类就很少接触,所以,少不得要把仅有的七八本菜谱都搬出来,学习融汇归纳几个适合的菜式。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

大禹坐在小几对面,拿了铅笔和橡皮,在本子上勾勾画画,一脸认真的在计算着。这两日在城里见到粮店里卖的稻米有些粗糙,而且也没有自家田里种出的香甜,当然他不知道,自家那田里因为妈妈时不时灌些空间泉水进去。

他走了几家酒楼,也和几个富贵人家的管事搭话闲聊过几句,然后敏锐的发现了这里的商机。

神山顶上四季如春,三十亩地可种两季,加上自家那十几亩,如果全种上稻子,一年的产量很是可观。开个卖稻米的铺子,专门把这样香甜的好米卖给富贵人家、酒楼,甚至也许还能卖到皇宫,毕竟肖恒现在就掌管着整个皇宫的内务采买,做主买进些好米给国主皇后皇子吃,还是很容易的。

他把这个想法跟妈妈说了,没想到妈妈很支持,还给铺子取了个极好听的名字,“稻香村”。但是剩下的那些,如何运营,选铺子,管理人手,投入成本核算等等就都交给他自己张罗了,所以,他这两日有了空闲,就都在忙这个新铺子。

辛巴膝盖上的小方盘里放了一块生牛肉和几十个荔枝,他一边用小刀子切牛肉,一边喂给蹲在他身边的小金,和所有飞鸟一样,小金对这样能够打湿它金贵羽毛的细雨,很是厌恶,所以,少有的从天空上落了下来,把高大的身体挤进车里,享受着小主子的服侍,坚硬的鸟喙优雅的啄食着美味新鲜的牛肉,时不时褐黄色的眼珠儿还会示意辛巴来只荔枝。

小安和幸儿在旁边看着他们一人一雕如此默契,都心痒极了,但是看看小金尖利发光,如同匕首般的鸟喙,再看看自己细嫩的小手,又打消了帮忙喂食的想法。

幸儿转过身,蹭到妈妈身边撒娇,闹着要抱小白玩儿。木艾无奈,只得趁着大白夫妻小憩的时候,把人家女儿偷出来哄自己女儿。本来还担心他们夫妻发现后会发怒,没想到这两夫妻反倒欢快的享受起了难得的二人世界,做起了少儿禁止的事。

木艾哭笑不得的从空间里收回了心神,告诉小女儿,“小白今日能和你多玩几个时辰,大白夫妻正在打架。”

幸儿是不知道大白夫妻为什么打架,她也不关心这些,听说可以多抱小白玩一会儿,笑得欢畅极了。连忙拉着小安一起商量,要给毛茸茸的小白做四只小鞋子,否则下车沾到泥水该不漂亮了。

木艾想起现代那些穿着衣服、鞋子,被时髦女人如同孩子一样抱在怀里的宠物狗,猛地打了个哆嗦,看着欢快的在车里到处跑跳,还完全不知道厄运就要来临的小白,眼里充满了同情。

大白夫妻历来是个没心没肺的,小白也充分遗传了父母的这一特色。众人到了白城,巡视完铺子,又赶了三日路,加在一起足有八九日,它们一家人在空间内外过的都极欢快,丝毫没有互相寻找的念头。

这可乐坏了幸儿,白日里不管做什么都要带着小白,晚上睡觉也要抱着它共同占领她阁楼里的大床。木艾本来要拦着,后来想想,栓栓出嫁后,幸儿身边除了丫鬟,就没有什么玩伴了,难得如此喜欢小白,如果感情培养的好,几年后,小白长大了认她为主,也多个自保的助力。这般想着,木艾也就不再拦着她了。

这一日,一行人清晨出发,走了两个时辰,木艾有些嫌车里憋闷,又喜外面春风和煦,阳光晴好,于是换了男装,骑上法拉利,带着几个孩子在官道上纵马疾驰,自家的马车,身旁的树木,一样样都被抛在身后,犹如长了翅膀,御风飞扬一般,母子几人都十分开心。

辛巴的骑术好一些,时不时跑到幸儿的马前说笑几句,然后在幸儿恼怒的时候,又飞快的跑到前面去,气得幸儿嚷着向妈妈告状。

木艾笑眯眯的听着他们打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