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主将忧虑重重,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成都,原本相当重要的雒城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了。

钟会果断地下令,全军不与吴军在雒城纠缠,全速向成都挺进。

陆抗自然也是不甘落后,下令吴军集结起来,离开雒城,望成都急行。

双方的心思都在成都,都想看看成都究竟发生了什么,两支军队,如两股洪流,从雒城中逶迤而去,浩荡南行。

所幸的是,离开了雒城,就进入了平坦而无垠的成都平原,这儿阡陌纵横,道路通畅,魏军选择了靠西面的道路,吴军选择了靠东面的道路,双方倒也无须再为抢道而互撕,虽然是并头而行,倒也是相安无事。

越往南走,天空的中浓烟便愈发地浓厚,几乎可以遮盖住大半个天空,就连天气也变得阴沉起来,太阳在浓厚的烟云层中黯淡无光。

到了夜晚了,景象就愈发的让人惊骇,整个南天,红彤彤一片,隐约可见成都方向是一片火海,烈焰腾空。

成都的大火究竟是谁点燃的,钟会和陆抗都大惑不解,现在唯一能解开心中谜团的,也只有亲临成都才能看个究竟。

魏军和吴军星夜兼程,连一刻也不敢宿营耽搁,一路急行狂奔,向着成都挺进。

┄┄┄┄┄┄┄┄┄┄┄┄┄┄┄┄┄┄┄┄┄┄┄┄┄┄┄┄┄┄┄┄┄┄┄

点燃成都这把大火的,不是旁人,正是刘胤本人。

不过做出烧城决定的,却不是刘胤而是后主刘禅。

刘禅离开成都之时,登车遥望着高耸的城郭,不禁是唏嘘感叹,从他十七岁登基做了皇帝,一晃四十一年过去了,在这四十一年中,刘禅从未离开过成都奢华的宫室,而今天却是一枕黄梁,往昔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形势所迫,刘禅不得不踏上了南中的逃亡之路。

“烧了吧,全都烧了吧!”刘禅发狠地下旨焚毁成都,既然这一切都不在归自己享受了,那也断不能留给敌人坐享其成。

对于刘禅的诏令,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没有反对,坚壁清野那是既定国策,成都的士家和平民都已经迁走了,钱粮物资也都运了出去,唯一带不走的,就是那些不动产了,这些东西留下来,只能是资敌,就算将来反攻成都,敌人也可以依靠成都的城垣来阻击,将成都留给敌人,无疑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年董卓在关东联军的围攻之下,被迫迁都,临行之前,也是把洛阳付之一炬,虽然董卓的残暴是天下闻名的,但从战略层面上考虑,他的决定无疑却又是正确的。

刘胤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做为后世的穿越者,他对这种毁弃人类文明的行为是厌恶的,也许这场大火之后,世上将再无《蜀都赋》这样的传世之作,成都的辉煌也将化为历史的尘埃,他点燃这把大火,也许会遭来如同董卓一般的骂名。

可是今天,刘胤却是别无选择,既然选择了在乱世之逆流而进,有许多东西,该放弃的,就必须要放弃,也许成都皇城有一天还会重建,也许等待他的还有更为广阔的舞台,但这一刻,历史的功与过,罪与罚,他必须要一肩承担。

刘胤的眼中掠过一道坚毅的寒芒,亲手点燃了第一把火。

第270章一片焦土

破坏远比建设要快得多,烈焰很快地吞噬掉了宏伟的成都城,那座在左思笔下华阙重门,富丽堂皇的蜀都皇宫在烈火中化为了灰烬。

成都的建筑,多以竹木为主,加上此刻正刮着西南风,火逐风飞,烟焰满天,成都城彻底地沦为了一片火海。

许多安西军的将士都是出身于成都的,看着自己的家乡故土化为焦土,他们的心如刀绞,许多人都淆然泪下,就算不是出身在成都的将士,也不禁是深深地婉惜,可惜了这一座雄伟的都城,还未曾沦陷,就葬送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刘胤虽然也深感痛惜,但他更明白,凡成大事者,必须要狠得下心来,成都虽好,但此刻也将不再属于蜀汉,与其留下来资敌,倒不如彻底地将其毁掉,对于远道来犯之敌,焦土政策往往可以收到奇效,近代拿破仑纵横欧州无敌,却在远征沙皇俄国的战役之中遭到了惨败,他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失利,却败给了一场莫斯科的大火。一场大火改变了欧州历史的进程,覆灭了一个强盛无比的帝国,可以说一场大火改变了一个时代。

刘胤相信,成都的大火也必将是一个时代的结束,绵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或许在这一刻将划上一个句号,成都的失守并不代表蜀汉朝廷的灭亡,而是在浴火中重生,这场大火也必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三国的固有格局将被打破,天下将重新进入一个乱纪元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为了让破坏更为彻底,对不易烧毁的城门刘胤动用了火药,在轰隆隆地爆炸声中,成都的几座城门彻底地垮塌了下去,成都城也就真正地沦为了一片焦土。

关彝赶回成都之后,望着眼前依然火光熊熊,一片瓦砾的成都城,惊得是目瞪口呆。

“关将军,陛下及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已经迁出了成都,此刻正在南行路上,贵府的家人也在迁移之列,大小平安,请将军放心吧。”刘胤对他说道。

关彝已经知道纵火烧掉成都城是刘禅的旨意,他也就无话可说了,毕竟成都沦陷在即,不烧毁而完整地留给敌人,更加不可接受。

“刘将军,魏吴的追兵须臾即至,陛下携民而走,能否逃得过敌人的追兵?”关彝还是有些担心的道,虽然刘禅及百姓已撤离成都,但扶老携幼的,速度想必也快不了,魏军可是拥有着轻骑,日行数百里,如果追击的话,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追得上。

刘胤从容地一笑道:“放心吧,成都就是魏吴两国此行的终点,钟会和陆抗,断然不会再敢向前迈出一步。”

就在此时,中军上前禀报道:“启禀将军,魏吴两国的追兵已在五十里之外,不久便至,如何迎敌请将军示下。”

众将相互之间看了一眼,都暗暗心道,这魏吴两国的军队来的好快,不是说他们在雒城互撕吗,这会儿工夫倒又是挺有默契地追击而来。

虽然说刘胤笃定钟会和陆抗到达成都之后不再追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刘胤就无须防备,刘胤奉命担负着整个南迁队伍的后卫任务,肩上的担子可是不轻,为此他早已做出了详尽而周全的计划安排,现在火烧成都的事已经完结,剩下的,按计划行事便是。

“传令诸营兵马,依令行事。”

┄┄┄┄┄┄┄┄┄┄┄┄┄┄┄┄┄┄┄┄┄┄┄┄┄┄┄┄┄┄┄┄┄┄┄┄

魏军的骑兵速度终究是要比吴军快上一些,钟会抢先一步赶到了成都。

距离成都只有数里的路程之时,钟会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空气中的那种灼热,尽管现在只是四月初夏时节,但那种逼人的热浪堪比酷暑,浓烟已经不再向高空弥散,而是笼罩着整个大地,刺鼻呛人,数百步之外,就已经是难辨人影了。

钟会下令军队放缓速度,提高戒备,这种环境之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敌人的偷袭,要知道这里可是蜀国的核心地域,发生什么状况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同时钟会将斥侯侦察的范围扩大到成都周围十里的区域,严密探查蜀军的动向。

成都平原地势平坦,最利于魏军的步骑机动作战,在这块平原上,魏军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不管是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还是善长水战的吴军,钟会还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蜀军唯一的倚仗就是据城而守,不过现在成都一片火海,显然那儿根本就存不住人,钟会想着就是如何把隐藏着暗处的蜀军给揪出来,一举歼灭掉。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成都的城墙了。不过现在那高高矗立的城门已经化为一堆废墟,整个成都还是一片火海,烈焰腾空,熊熊燃烧着,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死寂无人。

钟会面色铁青,从受命伐蜀以来,钟会最大的期望就是站到成都城下,去接受蜀国的投降,如今征战了九个月的时间,钟会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他终于站到了成都的城下。

但眼前的一切,与他的想象却是又完全的不同,没有蜀汉君臣的拱手而降,也没有蜀汉军队的兵戎相见,有的只是一片瓦砾,一片焦土。

“都督,是否前去救火?”胡烈小心翼翼地问询道。

钟会摇摇头,对方的放火手段相当的专业,成都能烧的基本上已烧尽了,就连城门城墙都破坏地没有完整的形状,成都已经完全是一片废墟了。

不用再怀疑,这把火就是蜀国自己放的,既然守不住,那就干脆毁掉,蜀国的焦土政策,的确够狠!

不过,蜀主和蜀国的臣民都逃往了何处,这是钟会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在周围探查的斥侯纷纷回来禀报,说成都附近搜寻遍了,没有看到半个人影,就连只鸡犬也不曾寻得。

就在钟会纳闷之时,突然有军士来报,一名黑衣人前来求见,据称是魏国派遣到蜀国的密探,有重要军情禀报,钟会立刻命人将他带上来,详问缘由。

黑衣人参拜钟会道:“在下赤虎,奉青鸟大人之命拜见钟大都督。”

第271章被打脸?

青鸟?钟会不禁是心头一震,虽然他直到现在也无缘见上大名鼎鼎的青鸟一面,但他从青鸟提供的情报之中却是获益良多,正因为青鸟提供了汉中布防图,才使得钟会有机会轻取汉中,此次青鸟再次派人前来递送情报,肯定是关于蜀汉朝廷的重要情报,倒让钟会有几分期待。

赤虎递上信函,钟会拆而视之,果然是关于蜀汉朝廷的去向,原来他们已是迁都南中,怪不得会弃守并纵火烧了成都。

迁都南中?钟会暗暗地冷笑一声,南中是何地,那可是蛮荒不毛之地,蜀汉朝廷迁往南中,其实就等于是废了,想来蜀汉以成都膏梁之地,尚且无法与强魏抗衡,现在举国迁往南中,国力渐衰,纵然能在南中站稳脚跟,但人丁稀少,物产匮乏,想要和国力如日中天的魏国一较高下,那简直就是痴人做梦,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曾经一直为魏国西南隐患的蜀国终于是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从此蜀国再也不会威胁到魏国一星半点了,钟会现在需要的做的,就是要掌控巴蜀之地,消灭阆中的姜维残余部队,将吴国的力量驱逐出益州。

“钟都督,青鸟大人称,此次蜀国朝廷迁民几十万入南中,路途遥远,行程缓慢,如果钟都督此次派兵直追,必定会有所斩获。”赤虎说道。

钟会微微一笑,看来这个青鸟获取情报方面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但对掌握整个军事全局还是有些欠缺的,蜀汉朝廷远走南中,影响力已经是无关大局,存亡已无多大意义,钟会又何须纵兵去追,现在拿下成都的钟会应该有更为紧要的任务,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追击蜀汉残部身上。

“青鸟何在?”

赤虎道:“我家大人亦随蜀国朝廷南迁至南中,以方便进一步探取情报。”

钟会轻叹了一声,道:“青鸟不畏艰险,为国尽忠,真乃朝廷之幸也,请阁下回禀青鸟,本督谢过了,蜀国迁都南中,此后便为癣疥之患,不足为虑,还望青鸟可以回归蜀中,共商大计。”

赤虎拱手称诺,告退而去。

“都督是否要遣兵马追击蜀国,末将甘为先锋。”胡烈请命道。

钟会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冷沉地下令道:“不必追击了,传我之令,诸军屯扎于成都城外,严密注意东吴兵马动向,任何人未奉本督之令,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斩!”

┄┄┄┄┄┄┄┄┄┄┄┄┄┄┄┄┄┄┄┄┄┄┄┄┄┄┄┄┄┄┄┄┄┄┄

从成都前往南中,路程超过两千里,如此漫长的行程,便注定了此次迁都的艰险,如果是单纯的军队行动,跋山涉水,倒也不是难事,但如此的多的官吏军士和百姓卷入其中,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号泣而行,乱成了一团。

几十万的百姓逃亡,简直就是大杂烩,各式车辆近万辆,挑担背负者更是不计其数,其行程缓慢,可想而知,每日行上二三十里,便也是极限了。

刘胤负责断后,自然是走在全军的最后之列,刘胤起身之际,南迁的队伍已走了数日,刘胤一路急行军,也不过两日时间,但已追上了南迁队伍的后尾,也只能压低速度,缓慢而行。

张乐看着那些慢吞吞进展缓慢的南迁民众就来气,不禁大声喝斥道:“娘的,照你们这个走法,那得猴年马月才能到南中?魏吴的追兵就在身后,须臾即至,如果不想死的,就别在这儿磨磨噌噌!”

虽然那些百姓也极为惶恐,但每日行二十余里,的确也是这些民众最大的能力了,你就是再催促他们,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徒增他们的恐惧。

老百姓害怕了之后,唯一的本事就是哭,泣号之声响彻于野,哭得张乐心烦意躁,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不是刘胤的军纪很严,要求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张乐非得把那几个惹得他心烦心乱的家伙狠狠地抽上一顿皮鞭,可现在他也只能是怨声叹气,郁闷难耐。

“大哥,你说魏吴大军真的不会追来?”赵卓看着交塞于路的难民百姓,略有些担忧地道,这些难民百姓,简直就是拖后腿的,如果魏吴大军假追击而来,他们可全部都是累赘,会严重影响安西军的作战计划。

刘胤微微一笑道:“放心吧,如果单单是魏国或吴国一路人马,倒有也九成的可能会纵兵相追,现在两者皆陈兵于成都废墟之外,这二虎竞食,反倒是相互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这一点,刘胤倒是挺自信的,不管是钟会也好,陆抗也好,都是一代名将,凡是名将,他们站的就要比普通人高,看得比普通人远,不会做出轻举草率的举动,虽然纵兵来追表面上看有着巨大的利益,但实则是将自己置身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刘胤相信,只要是稍有一点头脑的将领,就不会做出如此无脑之举。

关彝等人未敢全信,只是将信将疑。

就在此时,斥侯突然来报之:“启禀将军,后方有魏军的一支人马,正在追击而来,此时距后卫部队,已不足四十里。”

刘胤这边话音还未落下,信誓旦旦之声言犹在耳,斥侯便来禀报有追兵杀到,众人异样的眼光都投到了刘胤的身上。

尼玛的,这简直就是红果果的打脸呀!

张乐哈哈大笑道:“大哥,这回你说过的可不灵光了,看,人家真的追来了,看你如何应对!”

刘胤是一头黑线,这是谁呀,这么坑,这个时候还真敢追来,不是无脑也是脑残。刘胤沉声道:“来者何人,统率着多少兵马?”

斥侯禀报道:“魏军统兵之将乃是庞会,所率一万步卒,未有多少骑兵。”

庞会?刘胤闻言笑了起来,原来是这货,那就真是怪不得了,要说这世间真有脑残的话,庞会肯定可以算得上一个。

第272章穷追不舍

刘胤可是清楚的记得,历史上魏军进入成都,钟会意图谋反身败名裂,成都陷入混乱,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来混水摸鱼,那就是庞会,在监军卫瓘的支持和纵容之下,庞会尽屠关家满门,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庞家和关家的仇怨起源于四十多年前的樊城之战,庞会的父亲庞德为关羽所擒,庞德拒不投降,按当时的惯例,只有降者才能免死,庞德欲杀身成仁宁死不降,关羽也只能是成全了他。在战争之时,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当时世人皆赞庞德忠义,庞德也为其子孙后代谋得了高官厚禄,按理说也是死得其所。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胜则生,败则死,如果上战场前没有这个觉悟,那就不如老实实地躲着家里不出来的为好。可庞会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