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世等诸将皆喜,齐声赞司马望睿智。

司马望抚髯笑道:“为将者当善用地利,武功山上,尽是林木,取之不尽,伐木做浮桥,正好供大军过河,亦不耽搁行程。不过五丈原地形狭长,恐有蜀军伏兵,胡将军,你需得多派斥侯,打探军情,以为万全之策。”

司马望一生戎马倥偬,经验丰富,眼光老到,还在对岸,就瞧得五丈原地形险恶,最善打伏击之战,越发接近陈仓,遭遇到敌人伏击的风险便成倍地增加,司马望不得不小心谨慎,尤其是半渡之时,更是敌人打伏击战的最佳时机,前锋部队刚刚踏南岸,还立足未稳,后卫部队则还在浮桥之上,这个时候的大军防守无疑是最为脆弱的时刻,一旦遭遇到袭击,魏军首尾难顾,处境维艰。

胡世当然也知道半渡之时的重要性,他立刻抢先过河,在南岸建立起了一个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推进,为掩护大部队过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他派出多路的斥侯,将侦察的范围扩大到了十里开外,几乎涵盖了整个的五丈原地区。

┄┄┄┄┄┄┄┄┄┄┄┄┄┄┄┄┄┄┄┄┄┄┄┄┄┄┄┄┄┄┄┄┄┄┄

“姊夫,现在可是大好良机,该动手了吧?”傅著紧握钢枪,跃跃欲试。

刘胤倒是一脸的云淡风轻,站在棋盘山的山顶上,渭水渡口这边的状况是一览无余,原本以为没有渡船或许会耽搁司马望的大军一两天的时间,没想到司马望就地取材,造出了简易的浮桥,很快地就渡河而过。

傅著看到魏军此刻正是半渡之时,而半渡正是攻击的最佳时机,所以傅著提议刘胤立刻发起攻击,歼灭已经渡过河的魏军一部人马。

刘胤不置可否地一笑,如果从单纯从战术角度上来讲,半渡而击无疑是最佳良机,此时敌人只有一部分过河,尚未形成强有利的战斗能力,此时出击,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已渡之敌,并可以将未渡之敌挡在北岸,不得寸进。

但这显然和刘胤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刘胤的围城打援之计,就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通过围困陈仓,给司马望造成足够的压力,让司马望主动地跳入他的包围圈之中。

而如果半渡而击的话,纵然可以轻易地将已经渡过渭水的魏军歼灭在南岸,但此刻司马望的主力大军却滞留在北岸,一旦遇袭,司马望必然会裹足不前,依靠渭水隔水而守。

这显然是刘胤不想看到的。

第402章五丈原之战(三)

其实刘胤的胃口还是蛮大的,在五丈原设伏,刘胤就是准备一口吃掉司马望的主力大军,他可不想在五丈原与魏军搞什么隔河对峙,步诸葛亮的后尘。

当年的司马懿,就是采用龟缩防守的战术,死磨硬耗,愣死把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刘胤可不希望在五丈原打相持战,他要的就是速战速决,以最快地速度解决掉陈仓问题甚至是关中问题。

因为虽然在关陇的局部地区蜀军赢得了优势,但就总体而言,魏军的实力强大还是无可争议的,只要司马昭痛下决心,任其调回益州的钟会部或者是结束荆州之战,整个关陇的局势势必要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刘胤必须要依靠这段短暂的时间,化优势为胜势,将整个的关陇之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胤必须在五丈原之战中有所作为,半渡而击的方江虽然不错,在兵法军事上也时常由为将者惯用,但此时此地却不是一个合适的计策,刘胤必须要想法设法地把蛋糕做大,尽可能地让更多的魏军进入到五丈原,从而为全歼整个魏军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刘胤对魏军大规模的渡河熟视无睹,不过他对急驰而来的魏军斥侯兵却是深感在意。魏军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兵,可见司马望的谨慎程度,如果被这些斥侯兵发现了埋伏在五丈原的蜀军,则多半要坏事。

“阿坚,干掉这些斥侯!”刘胤转身吩咐身后的阿坚道。

“诺。”阿坚立刻是领命而去。

傅著疑惑地道:“姊夫,除掉这些斥侯的话不就给司马望提了个醒,说五丈原有埋伏吗?如此一来,司马望还敢来吗?”

刘胤淡然一笑道:“该来的一定会来的,除掉这些斥侯兵,司马望就如同成了聋子瞎子,摸不清我们的虚实,纵然他知道前面可能会有埋伏,但他也绝对不会半途而废,为了确保安全,他肯定会把所有的军队都调派到五丈原来。现在魏军派出这么多的斥侯,就是急欲想掌握五丈原有没有伏兵,有多少伏兵,如果被他们侦测到我军的详情,反而会不太妙。”

阿坚的行动迅速,带着刘家的私兵很快地就冲下山去。在刘胤的授意和阿坚的指挥下,刘家私兵已经不再单纯的做为刘胤的私人部曲而存在,他们更多的时候,担任了特种兵的角色,侦察、偷袭、突击、斩首样样在行,有强悍的单兵素质做保证,有刘胤先进的特种作战理念为手段,这支部队已经完全脱离了先前为安平王府看家护院的模式,他们逐渐成为一支出类拨萃的神兵。

反斥侯作战不过是刘家私兵的最基础能力,相对于装备精良,单兵素质一流的刘家私兵而言,魏国的斥侯兵简直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魏国的斥侯兵基本上不具备作战能力,唯一的特点就是敏捷,跑得快,但跑得快能跑得过诸葛连弩的打击吗?一发十矢的元戎弩威力何其可怕,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形成一个死亡扇面,一旦被覆盖入射程范围的斥侯兵几乎没有什么逃亡的机会。

阿坚分路分批行动,对进入五丈原的魏军斥侯兵进行了强力反击,他们采用迂回包抄的手段,就如同撤开了一张细密的大网,甭管是大鱼小鱼还是虾米,给它来了一个一网打尽。

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到五丈原之内的斥侯兵没有一个有机会逃脱的,全部被蜀军所除掉了,许多人死的时间,甚至都是悄无声息的。

随着到达南岸的魏军越来越多,胡世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他的前锋营已经推进到了距离渡口两三里的地方,已经初步构成了防御阵型。

不过让胡世有些担忧的派出去的几拨斥侯好一会工夫了也没有看到回转,这样的情况很是罕见,这让胡世不禁是心生疑惑,莫不是斥侯兵遭遇到了什么意外?

紧接着,胡世又陆续地派出了几波斥侯,但几乎是同样的下场,这些派出去的斥侯如石沉大海,泥牛入河,就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胡世眉头紧锁,看来这绝不是什么偶然的意外事件,应该是蜀人有意识地一种行为,将魏国派出来的斥侯逐一除掉,不暴露蜀军的虚实,看来真的不幸被司马望言中了,蜀军在五丈原设下了埋伏。

胡世不敢耽搁,立刻向司马望禀报了这个情况。

司马望此时是刚刚渡过渭水,听到胡世的禀报,也不禁是眉头大皱,看来刘胤的眼光和他也是相差无已,都盯在了地势险要的五丈原上。

不过魏军斥侯兵的侦察失败,让司马望搞不清蜀军在五丈原究竟是埋伏了多少人马,在战场上,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今司马望就连蜀军的多少都搞不清,更遑论蜀军在五丈原的布阵情况了。

是蜀军的虚张声势,还是别有图谋,司马望心中一点底也没有,不过司马望倒不担心,自己好歹也有五万人马,刘胤的胃口就是再大,也恐怕吃不掉这么多的人马吧?

按照司马望的估算,刘胤手中的军队驻守陇西怎么也有一万多人,从安定向新平进军的也有一两万多人,围攻陈仓至少也应有两三万人,如此七折八扣,能在五丈原设伏的,充其量也不过三四万人而已,拿三四万人就想一口吞掉五万大军,也不怕他撑死?

司马望先前最担心的就是蜀军会采取半渡而击的手段,说真的,如果魏军渡到一半之时,蜀军突然地来袭,还真就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不好应对。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倒是多余的,蜀军并没有在魏军渡河之时发起偷袭,现在魏军已经渡过了大半的人马,整个渡河行动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后卫的部队也已经踏上了浮桥,很快地全部五万大军就将渡过渭水,在渭水南岸完成集结。

第403章五丈原之战(四)

司马望的嘴角,浮现起了一丝的冷笑。最好的机会,刘胤已经丧失了,就算蜀军在五丈原设下埋伏,那又当如何,魏军已是早有防备,严阵以待,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等到魏军全部渡过渭水,司马望立刻下令列出一字长蛇阵。一字长蛇阵是间于行军阵式和攻击阵式之间的一种阵式,同时又兼备防御功能,一字长蛇阵运转,宛如巨蟒攻击,凌厉和凶狠,在其蛇头的位置上,一般都配备重装步兵,披坚持锐,所向无敌,在其中后翼,配备着机动能力强的骑兵,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腰则首尾俱至,所以说一字长蛇阵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式,同时也是攻击速度和效率最高的阵式。

派出去的斥侯无一生还,很显然在五丈原蜀军肯定设有埋伏,因为没有得到斥侯的侦察情报,司马望无法得知五丈原倒底有多少的蜀军,不过这并不妨碍司马望决战的信心。

街亭之战后,司马望痛定思痛,总结出与蜀军骑兵较量的教训来,这可是血一般的教训啊。整个街亭之战,就是败在滴水崖一战,魏军的精锐骑兵尽丧,这也就使得司马望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单纯的用骑兵和蜀军骑兵对战,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唯有多兵种的协同配合才能克制蜀军的攻击。

而一字长蛇阵在满足行军速度的同时,攻守兼备,可以有效地抵御蜀军骑兵的冲击,所以司马望在完成渡河之后,立刻就摆出了一字长蛇阵,徐缓地向前推进。

┄┄┄┄┄┄┄┄┄┄┄┄┄┄┄┄┄┄┄┄┄┄┄┄┄┄┄┄┄┄┄┄┄┄

从棋盘山上的角度望去,魏军五万大军就如同一条褐色的巨蟒,游弋行进在五丈原上。

“一字长蛇阵?”刘胤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看来这个司马望的确非泛泛之辈,很显然,此时此刻没有什么阵式能比一字长蛇阵更为有效的了,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腰首尾皆应,这正是一字长蛇阵的厉害之处,如果不知破阵要诀,无论从那个方向发起攻击,都会被一字长蛇阵绞杀。

但破一字长蛇阵也并不是很难,最重要的就是限制其战阵的机动能力,令其首尾不能相顾,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其阵立破!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置陷阱,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方两翼骑兵运动,使其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能力,再以强悍骑兵为主对其蛇腹步兵发动强悍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如此一来,长蛇阵各自为战,无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战,阵势不攻自破!

知晓如何破阵,刘胤自然是胸有成竹,镇定从容,看着魏军的长蛇大阵已经是长驱直入五丈原腹地,刘胤立刻下令,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攻击长蛇阵的蛇头部位,姚弋康的羌骑攻击长蛇阵的蛇尾部位,刘胤则是亲率虎骑左营、虎骑右营攻击蛇腹部位。刘胤要求三路大军一齐行动,同时发起攻击,直指魏军一字长蛇阵的要害。

高远和傅募负责指挥虎步左右营攻击一字长蛇阵的蛇头,处于蛇头部位的是魏军的重装步兵,皆身披重铠,手持长矛,虽然移动较慢,但攻击能力十分的强悍,披坚执锐,所向无敌,是魏军仅次于劲骑的王牌部队,现在骑兵的较量中魏军已落了下风,司马望不得不将重装步兵推向前台,以重装步兵龟壳一样的防御,来抵御蜀军骑兵强有力的攻击。

刘胤给虎步左右营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死死地拖住蛇首位置上的魏军,不让他们有所动作,蛇首的位置是整个一字长蛇阵中攻击力最为强悍的部分,刘胤也没有指望单凭虎步营就中以攻破一字长蛇最坚固的部位,虎步营的作用只有牵制魏军,不让蛇头部位有所动作,回援蛇尾。

而真正担任主攻的,是攻击蛇尾的羌骑和攻击蛇腹的虎步骑。

自从离开西羌以后,姚弋康的三万羌骑还没有真正地打过一仗,虽然在街亭之战中三万羌骑担任了右翼的突击任务,但兵出广魏之后,司马望撤的神速,羌骑还未来得及合围,魏军就已经是逃之夭夭了,后来奉刘胤的命令,姚弋康也没有率军追击,所以出西羌的第一仗,三万羌骑只是敲了敲边鼓,并没有参加实质性的战斗。

这让一向傲慢自负的姚弋康颇为有些不快,街亭之战后,姚弋康就径直去寻刘胤,表示了他的不满,三万羌骑勇士既来助战,那就是要实打实的冲锋陷阵,痛快淋漓地杀敌,而不是扯虎皮做大旗,来吓唬人的。

刘胤对这位性格率直的义弟也是无奈何,何况街亭之战时,司马望那只老狐狸撤得飞快,连自己也没有预料的,姚弋康没有捞到仗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刘胤只得含笑着承诺,下一次有仗打的时候,一定让羌骑担任首攻的位置。

此次的五丈原伏击战,刘胤并没有食言,安排三万羌骑于棋盘山东侧埋伏。不过为了防止姚弋康一时脑热,看到魏兵就径直地冲了出去,破坏自己精心谋划的大计,刘胤事先与姚弋康约法三章,闻鼓即进,闻金便退,一切行动必须听从指挥。

姚弋康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不过进入棋盘山东侧之后,看到魏军大规模地从浮桥上渡过渭水之时,姚弋康还是急得百爪挠心,恨不得此刻就冲出去杀个痛快。

不过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毕竟此刻他加入了蜀军的战斗序列,自然要无条件地服从刘胤的命令,姚弋康很清楚刘胤谋划着一个大局,如果此刻自己草率出击,必然会影响刘胤的计划。

所以他隐忍了下来,焦急地等候着刘胤的命令。

终于,战斗的命令下达了,姚弋康一马当先,三万羌骑犹如卷起一道风暴,向着魏军的一字长蛇阵冲去。

第404章五丈原之战(五)

从棋盘山的山麓到五丈原的平地之间,是一段坡路,这段坡路坡度并不太大,比较平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段坡落相当地平坦,非常有利于骑兵的冲击。羌骑的速度本来就比较快,加上这么一段缓坡,万马齐奔腾,有如雷霆一般,向着魏军战阵压了过去。

姚弋康一骑当先,冲在最前列,他骑了一匹红色的烈马,就如同一团火焰一般,手持他的月牙弯刀,威风凛凛,俊采神驰。

此次到陇东助战,刘胤也是非常慷慨地赠送给了他三百套新式马具,其中就包括蜀军骑兵标配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

这一礼物让姚弋康欣喜不已,做为西羌王子,姚弋康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和漂亮女人,刘胤自然没有送这些俗气的东西。自从在西羌之战中见识了蜀军装备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威力之后,姚弋康自然对这两件马具是念念不忘,刘胤看在眼里,便将新生产出来的马具拿出了三百套送给了姚弋康。

三百套马具想要装备三万羌骑显然是远远不足的,但装备一下羌人的将领和姚弋康的亲兵部曲,却丝毫没有问题。

换乘了新式马具的姚弋康立刻就感受到了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带给他的全新感觉,这两件马具简直就是太完美了,骑在马背上,让人有一种人马合一的感觉,姚弋康甚至有些小小的遗憾,当日如果他也能同刘胤一样乘坐这样的战马,绝对可以力压刘胤一头,而绝不会是双方平分秋色。

这是东进以来羌骑打得真正的第一仗,姚弋康自然极为重视,他可不想在自己的拜把子大哥面前丢了脸,他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身后的三万羌骑则是个个热血沸腾,就如同是三万头嗷嗷叫着的野狼,以最悍勇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