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逊已经是将刘胤的事迹略向柳隐简述一二,柳隐闻之,不禁是惊愕不已,原本以为此次魏国大举伐蜀,蜀汉已经是芨芨可危难以自守,没想到刘胤竟然能率一支奇兵绕道兵取陇西、关中,攻下了长安古城,逼死魏国的骠骑将军司马望,这是何等辉煌的战绩呀,柳隐此刻早已是惊为天人,连声称赞。

这样的战绩,柳隐是想都不敢想的,就算是当年被誉为天下奇才的诸葛丞相,都未曾达到如此辉煌的程度,如今刘胤挟得胜之师回师汉中,汉中之危局有望解了。

刘胤率军入黄金城暂作休整,黄金城的防御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城中的粮食基本上已经快断了,柳隐很是尴尬,目前他就连一顿象样的酒筵都筹措不起来,无法为刘胤接风洗尘。

这一点刘胤倒不在意,黄金城以一千守军在此坚守,硬生生地守了近两年的时间,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了,看看城中的士兵一个个面黄饥瘦,又如何能拿得出一桌的酒菜来。

刘胤立刻下令将自己的所携带的军粮发给黄金守军一部分,以解决守城士兵的燃眉之急。不过先期到达黄金的,仅仅只是轻装步兵,骑兵部队和辎重营部队则落后两到三天的路程,刘胤进入黄金,就是为了等后续部队的到来。

两天后,柳隐看到威武雄壮的虎骑营,更是惊讶地无以回复。柳隐都已经是七十五岁了,想当初他还是在刘璋的部队担任一个小小的都伯,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还真没有看过蜀军有如此威风八面的骑兵,也难怪刘胤可以横扫陇西关中,打败号称曹魏第一将的司马望,原来这支骑兵部队才是他最大的倚仗。

解黄金之围自然用不着骑兵出手,光是步兵就已经将围困黄金的魏军收拾了一个一干二净,接下来的汉乐之战,恐怕才是骑兵出战的大舞台。

刘胤也是如此考虑的,黄金是汉中东面的门户,地势险要,并不利于骑兵的大规模展开,更何况杀鸡焉用牛刀,区区二千魏军,刘胤还真没有把他们当做是对手,抬手即灭,轻松简单。

解围黄金自然只是回师汉中后的第一仗,接下来,还有几个硬仗要打,汉城、乐城、阳安关,那一个恐怕都不是软柿子,好在黄金以西的汉中平原一马平川,正是骑兵作战的理想地域,刘胤此次专门带虎骑营来,就是准备着在汉中平原上大展身手,攻击破阵,还是骑兵无往而不利。等到虎骑营和辎重部队到来,刘胤立刻是挥军西进,直指乐城。

第440章汉乐二城

从黄金向西,过了赤阪,便是一望无垠的汉中大平原。

刘胤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汉中了,早在两年前,他还是在担任中尉右丞之时,就曾为了汉中布防图的事情亲临过汉中。那时的汉中,虽在称不上是繁华富庶,但也绝对不是现在这般赤地千里了无人烟的模样。

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的最前沿,汉中的人口和经济一直处于徘徊的状态,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在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战争中失败,临撤军时,强迁汉中两万户百姓于关中,这对于人口本来就不算是太多的汉中郡而言,不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其后几十年,汉中的人口都处于缓慢地恢复当中,直到景耀年间,都没有恢复到汉末时的水平。

不过尽管如此,刘胤上次来汉中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阡陌相连,粟麦飘香的景致,但此次重回汉中,眼前却是荒草遍野满目苍荑的景象,不禁让他是唏嘘不已。

卢逊向刘胤解释道,魏军进入汉中之后,战火连绵,大部分的汉中百姓为了躲避战火,逃到了蜀地去了,所以整个汉中平原的田地变得荒芜,人烟稀少。

这一点刘胤倒是很清楚,当初在成都募兵之时,就有不少来自于汉中的流民入伍当兵的,天下兴亡,其实最苦的就是百姓。

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距离乐城只有三十里的地方,刘胤吩咐安营下寨,将荀恺传了过来。荀恺以前就是负责围困乐城的魏军将领,他自然对乐城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后来由于卢逊和其他三个游击校尉闹得挺凶,李辅便将荀恺抽调出来,专门负责清剿蜀军的游击部队,而乐城的指挥权,则交给了偏将方洪。

“子举,你与这个方洪关系如何,有没有可能劝说其归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如果这个方洪是荀恺的部下的话,倒是比较容易劝降的。

不料荀恺却摇摇头,道:“这个方洪并非是我的部下,而是李辅的嫡系,与李辅关系密切,是其姑舅兄弟,想要劝降于他,恐怕不易。不过方洪这个人有勇无谋,色厉胆薄,倒也不难破之。”

现在围困乐城的魏军大约有七八千人,对于拥有两万五千步骑的蜀军而言,打这样的仗一点悬念也没有,更何况守乐城的王舍手中也有几千人马,蜀军如果能里外夹击的话,这一仗势必打得会更轻松。

刘胤唤邓朴和傅著至帐前,将攻击围困乐城的魏军的任务交待给了他俩,****营此次出兵汉中以后,还没有打过仗,他们早就手痒痒了,尤其是傅著,早已是按捺不住,数次向刘胤请战。

乐城原名为城固,在南郑以东,是汉水之上的一座重镇,乐城地势平坦,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城池坚固,易守难攻。

魏军围困乐城也有些时日了,强攻不下,就数次向城内的守将王舍进行招降,诱之以高官厚禄,每次都被王舍严正义辞地予以拒绝,魏军就在乐城的周围广挖地道,准备进行长期的围困作战。

攻占阳安关之后,魏军已经打通了南下蜀地的入口,汉乐二城已经成为了孤岛,对于钟会而言,已经没有必要再花费大的力气地攻克了,虽然汉乐二城各驻守着五千蜀军,但由于长期的经营,汉乐二城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城池,它们更象是一座堡垒,一座要塞,城垣坚固,防御齐备,钟会很清楚,就算二城的守军不多,但想要用强攻拿下这两座城池,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损失几倍于敌的兵力才可能奏效。

对此,钟会并不太感冒,他此次伐蜀,首要的攻击目标就是蜀都成都,反正南下的通道已经打开,汉乐二城对于他不过是如同鸡肋一般,不太值得派重兵去取。于是钟会便派李辅、荀恺率兵两万围困住汉城乐城,准备用长期的围困战迫使守军投降。

就算汉乐二城的守备再精良,粮草储备再充足,但它总有粮尽之时,钟会沉稳内敛,有着足够的耐心,围困战本身就是一种对耗战,谁抢先耗光对方粮草物资,谁就可以占据主动。

在这一点上,魏军是占据着优势的,他们的粮草物资可以通过褒斜道陈仓道源源不断地运到汉中来,而困守孤岛的蜀军每吃掉一袋粮食,就会少一袋粮食,一万多的守军加上汉乐二城的居民,每日的消耗也是相当地惊人的,支撑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城中的粮食已经渐渐地见底了,城内所有的人都挣扎在了饥饿线上。

看不到希望就是绝望,如果不是汉城守将蒋斌和乐城守将王舍的坚定信念和铁血意志,或许汉城和乐城早就守不住了。

方洪正思量着如何能够拿下乐城,突然有兵士进来报之:“启禀方将军,黄金已经失守,蜀军大队人马,正向乐城杀来。”

方洪不禁为之一愣,失声道:“从何处来的蜀兵,难道是关中的刘胤吗?”

相对于消息闭塞的被困蜀军,困人者魏军的消息要相对来说通畅一些,至少刘胤在关陇地区的活动不可能瞒得住魏军,不过刘胤的进展太神速了,方洪等人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长安已经是被攻破了。

“正是,来犯的敌军打的正是镇北将军刘胤的旗号,看规模来势,至少也有两万多人,不知方将军何以应战?”

方洪眉头紧皱,刘胤之名现在他可是如雷贯耳,在陇西关中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彻彻底底地打乱了钟会的布署,谁也曾想到蜀军很可能在关中之役告一段落后再行进军汉中,只是令方洪没有想到的,蜀军不但没有等候多长时间,反而是令人异想不到地以这么快的速度兵临汉中。

“撤!”方洪立刻下达命令,既不是作战命令,也不围困命令,而是全线撤退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441章守得云开见日出

虎骑营虽然来势极快,但围困乐城的魏军撤得十分地干脆利落,使虎骑营只抓住了魏军的一个小尾巴,在虎骑营迅猛的攻击之下,这支由数百人组成的殿后部队很快的就全军覆灭了。

不过他们的牺牲还是有极大的价值,保证了方洪率领的魏军的主力部队从容地完成了撤退。

刘胤在听闻魏军已经退去的消息之后,微微有些惊异,这个方洪名不见经传,倒是能审时度势临机善变,从而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蜀军虽然在黄金停留了两三天的时间,但在打黄金之时,刘胤四面包围,将围困黄金的守军一举全歼,甚至连一个魏兵都没有脱逃,这样一来,传递到乐城的消息肯定会滞后几天,刘胤等到虎骑营到来之后,立刻就向乐城之敌发起攻击,就是想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力争在乐城城下,将魏军就地全歼。

围城之军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援兵,四面围城,兵力分散,无险可据,这样的阵形结构最容易受到攻击,方洪一听蜀军援兵来袭,根本就没有半点交战的念头,立刻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王舍看到围城的魏军突然潮水般地退去,方纳闷不已,也搞不清是不是魏人新设的诡计,想引诱敌出击,所以王舍只是抱着观看的态度,在城头上按兵不动,守乐城都快两年了,虽然处境维艰,但王舍还是咬牙坚持着,他可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晚节不保,给魏人一个可乘之机。

不过王舍很快地在乐城城头上看了一出好戏,曾经那般盛气凌人的魏兵在不知从何处杀来的一支蜀军骑兵的追歼之下,狼狈而窜,溃不成军。

乐城守军个个是扬眉吐气,这两年来他们一直是被魏军压着打,连半点出城的机会也没有,魏军堵在乐城之外,每日前来溺战,污言秽语,趾高气扬,乐城的蜀军早就憋了一口气,只因为实力差距较大,不敢轻易地出战,所以只能是忍气吞声,现在看着魏军吃瘪,真是大快人心,许多的蜀兵在城头上连呼痛快,兴高采烈。

就在王舍疑惑之际,卢逊率人已经是快马冲至乐城城门之下,冲着王舍喊道:“王护军,镇北大将军援兵已至,请速速打开城门。”

王舍自然是识得卢逊,他更清楚卢逊只不过是一名游击校尉,断然不可能有如此之多兵力来解围乐城,听得他口中称镇北大将军,王舍还在好生纳闷,镇北大将军的位子早已经空缺了好多年,还没听说过有谁就任此职,卢逊所提及的镇北大将军又是何人?

带着疑问,王舍下令打开了城门,将卢逊迎入城内,详问缘由。

卢逊按捺不住一脸的兴奋,蜀军在汉中打了两年的仗,越打越窝心,眼看着汉中大势已去,再也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了,但刘胤率军一到,整个形势立刻便逆转过来,魏军几乎是望风而逃,这样痛快淋漓的仗,好多年也不曾有过了,卢逊好生的畅快,言谈之中,无不对刘胤是崇拜万分。

王舍则惊的是目瞪口呆,对他而言,刘胤的战绩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王舍断然也不会想到,在他们苦苦支撑,拼死坚守之际,另一支的蜀军已然在关陇大地上高奏凯歌,狂飙突进,将雍凉之地纳入了蜀汉的版图,而刘胤救援汉中更是如风卷残云一般,打得魏军仓皇而退。王舍激动的情不自禁地落了泪,不容易,坚守了两年,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日出了。

说实话,乐城能坚守到这个时候,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五千守军,损失殆半,而城中的粮草,已然见底,最近的一个月时间,乐城守军几乎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曾有部属向王舍建议,趁着乐城还有一点儿的余粮,赶紧地率众突围吧,最起码向汉城的蒋斌告拢,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

说实话,王舍也动摇过,毕竟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这样无希望地坚守下去,最终肯定难逃城败人亡的结局。但向汉城靠拢,与蒋斌会合,王舍却犹豫了,要知道,当初汉乐二城的兵力粮草防御诸多配置都是等同的,乐城守军五千人,汉城守军也是五千人,乐城的粮草够吃不过二年的时间,汉城的粮草也绝不会吃过二年,如果此时突围到汉城,非但不可能使汉城的防御力量提高,反而会因为粮荒导致更快地崩溃。

所以王舍犹豫再三,也没有实施突围的计划,现在乐城守军唯一的倚仗就是乐城坚固的城墙,如果没有了这道城墙的掩护,就算是突围成功,最终也在汉中平原上无处可逃,最后被强悍的魏国骑兵给剿灭掉。

最后王舍还是放弃了突围计划,发誓与城共存亡,就算是战死,也不会离开乐城一步。

在最困难的时候,王舍和乐城守军还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刘胤率援军赶来,乐城之围不战而解,这让坚守了近两年的蜀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汉中大部沦陷,蜀国山河破碎之时,乐城的坚守让世人看到了蜀人的顽强不屈。

刘胤也是怀着敬佩的心情面见王舍的,王舍、蒋斌、柳隐,他们以最微弱的力量,以螳臂当车的精神,死守着汉中的三个据点,在明知大势已去的环境之下,依然执着的坚守着,宁死不降,先后长达近两年的时间,他们毅力和勇气,确实是为人所敬佩的。

纵然横扫关陇,逆取雍凉是莫大的功绩,但象王舍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着汉中的几座孤城,一样也是非凡的功绩,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蜀人的坚持,蜀国才不会灭亡,刘胤的反击行动便有实质性的意义。

成功是属于每一个坚持不懈的蜀人的,在这大厦将倾的时刻,能够勇于担起重任的人都是蜀国的脊梁,都是当值无愧的英雄。

第442章又见阳安关

李辅身为汉中太守,自然是魏国在汉中郡的最高指挥者,负责着汉中的军政大权,不过他却一直没有呆在汉中郡治南郑,李辅很清楚,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他这个汉中太守绝对不可能象别处的太守一样去署理一郡的事务,他更多的职责,还是放在对汉中两座要隘的围困上,尽可能早一点地解决掉汉中的蜀国残余力量。

原本李辅围困汉城,副将护军荀恺围困乐城是钟会的既定方针,但汉中地区蜀军的几支游军闹得挺欢实,不断地滋扰着魏军的后勤补给线,让李辅头疼不已。为此李辅特命荀恺抽调出一部分的兵力来,专门去打击和清剿蜀军游军,至于乐城的军务,李辅则另派偏将方洪代为职守。

荀恺文武全才能征善战,果然没辜负李辅的期望,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地剿灭了三路蜀军游军,对最后一路游军卢逊部也展开了围剿,将卢逊逼入了斜谷之中,胜利在望。

就在李辅等待荀恺凯歌而还的时候,荀恺却意外地失联了,这让李辅深感莫名,急忙派人前往斜谷打探究竟。

从斜谷传回来的消息把李辅击了个外焦里嫩,震惊地差点没把他的下巴给掉到地上。

虽然陇西那边被蜀军占领的消息早已是传到了汉中,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汉中的魏军,只要粮道通畅,汉中魏军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李辅也很清楚,关陇一带空虚,才给了蜀军可趁之机,只要魏军调动人马进行反击,灭掉这支偷机取巧的蜀军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可不是李辅他一个小小的汉中太守所能主宰的了得,李辅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朝廷已经派出骠骑将军司马望前往长安担任雍凉都督,李辅丝毫也没有怀疑司马望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