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城的西城门,傅募当然不必再进军涉险。

城门口的混乱很快地传到了城内,魏兴太守申权此刻刚好准备出城,正行至西门大街之时,就瞧得那几名守城门的士兵仓皇而逃,申权沉声喝问道:“出了什么事?”

“启禀太守,蜀军……蜀军攻进城来了!”那些士兵慌慌张张地禀报道。

申权是悚然一惊,他也立刻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不过当这个魏兴太守许多年来申权也是安逸惯了,明显地应对紧急突发情况经验不足,手足无措,急急地下令城中魏兵实施反击,试图夺回西城门。

但缺乏战斗经验的魏兴郡兵早已是晕头转向,此刻连北都找不着了,更别说去抢夺回西城门了,只有零星的少数人马开始向西城门方向集结,试图进行反击。

虽然傅募带的人不多,但却是以一挡十的精兵,魏军并不给力的反击对他们丝毫产生不了威胁,傅募牢牢地控制着西城门,直到虎步右营的大军悉数杀来。

虎步右营地到来就如一道洪水一般,瞬间就涌入到了西城的城内,势如破竹,不过片刻的光景,整个西城就已经全部控制在了虎步右营的手中。

守城的魏军已然失去了抵抗的意志,面对如狼似虎般的蜀军,很少有负隅顽抗的,大多的士兵选择了缴械投降,其中就包括魏兴太守申权。

这几乎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斗,蜀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拿下了魏兴郡。做了俘虏的申权带着几分懊丧又带着几分无奈,被傅募押解着前往驻扎在安桥的刘胤大营。

申权看到蜀军营垒森严军容齐整之后,倒也释然了,凭着西城的千八百人,想要挡住这支虎狼之师,那简直就是白日作梦。

第467章打土豪

申家在上庸西城是首屈一指的世家豪强,其地位在东三郡是超然的,也是其他士家豪族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申家在东三郡,那就是一重天,当年申耽申仪兄弟能在魏蜀之间左右逢源,凭借的也就是这个名望资历。

申权是申仪之子,申仪当年在孟达叛乱意图归蜀之时,密报了司马懿,与司马懿里应外合诛杀了孟达,因功拜魏兴太守,封真乡侯,后加封楼船将军。申仪死后,申权便继承他的爵位,继续担任魏兴太守,屈指算来,已经是二十年多年了。

加上申仪,申家在魏兴太守这个位置上呆了有超过四十年的时间了,居官如此之长,在整个的魏国境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申权在西城,那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但这个土皇帝的架子,却在一日之间就倒塌掉了,让做了俘虏的申权好生郁闷,但他得知眼前的这位就是攻占了关中陇右,让司马望身死灰灭的蜀汉镇北大将军刘胤的时候,顿时一点脾气也没有了,诚惶诚恐地伏地请降。

申家在上庸西城算得上是一个土豪,放眼天下,却根本算不得什么,而司马望可是当朝骠骑大将军,赫赫有名的宿将,这样的顶尖人物都败亡在刘胤的手中,足可见刘胤的可怖,申权在刘胤的面前,可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喘的。

刘胤对他倒是很客气,申家在东三郡那可是名门望族,刘胤此次东下,并不准备久留,也就无意对上庸西城的曹魏势力进行清洗,刘胤仍旧让申权来担任西城太守(刘胤一来,就撤消了魏兴郡的名称,改为以前蜀汉时期用过的西城郡名,魏兴魏兴,魏国兴旺,听得就让刘胤颇为不爽,反正自己在东三郡呆一天,魏兴郡这个名称就不能用。)

虽然刘胤对西城的地盘没啥要求,但此次入汉中作战,由于受运输条件所限,粮草物资带的并不充裕,而汉中诸军那儿早已饿花了眼,府库之中颗粒无存,从魏军手里缴获的一些粮草物资刘胤也紧着先给了蒋斌王舍他们,刘胤的军队反倒是军粮短缺,难以为继。

所以刘胤便把目光投向了申权,要知道西城虽然地险贫瘠,但申家在此称王称霸几十年,揽集的财富也必定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让他们拿出一点来资军,想必申权也不好拒绝。

申权那里是不好拒绝,压根儿就不敢拒绝,自己的小命都捏在人家的手里,他申权连带他们申家,都得一准完蛋。申权平日里极是贪财,就是那种大雁过来也想拨根毛,鹭鸶腿上也要刮片肉的主,但此时此刻,申权更爱惜的是自己的性命,身家虽然宝贵,但与性命比起来,可就一文不值了,如果真的惹恼了刘胤,一刀砍了他的脑袋,性命不保,身家也全是人家的。

所以尽管刘胤没有提数目,申权还是主动地将自己府里的钱粮全数地拿了出来,仓库内不留一粟,钱库内不留一文,全部献给了刘胤。

看着自己的府库被搬空,申权的心在滴血,这么多年的积蓄的财富,就这么化为了乌有,怎么不让他痛心疾首。其实狡兔三窟,申权所私藏的钱粮可远不止这个数目,他在别的田庄中还藏匿着大量的资产,将西城里的府库搬空,只不过是在刘胤面前装装样子罢了。

尽管如此,堆积如山的钱粮物资还是让刘胤颇有点打土豪的意思,别看西城穷乡僻壤的,申权这个土豪还是真是富得流油。刘胤也知道申权不可能把他全部的家底给献出来,象申权这样的壕本性应当是贪婪吝啬的,只因为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不得不吐点血而已。

“申太守,这如何好意思,你把府库都搬空了,你这一家老小都去喝西北风吗?”刘胤半开玩笑地道。

申权圆圆胖胖的脸上满满的都是谄笑,一个劲地道:“刘大将军您千万别客气,当年家父降魏,乃是迫不得已,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申家一直是心向大汉的,如今有机会为汉军一尽棉薄之力,实是我申家的荣耀才是。”

刘胤呵呵一笑,道:“申太守心系汉室,忠君爱国,让人敬佩,申太守今日之功,我定要奏明天子,以为嘉奖。”

申家是什么玩意,刘胤心理清楚地很,典型的地头蛇墙头草,魏强时附魏,蜀强是归蜀,这么多年来在东三郡屹然不倒,这左右逢源的手段可是当真了得。不过刘胤也没有收拾申权的意思,向他敲诈勒索点钱粮倒不算什么,万一把申权逼急了,恐怕局势就不是那么容易搞定了。申家在东三郡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真想要连根掘起这棵大树,那可不是易事。对于申家,只宜抚则不宜剿。

申权可不知道刘胤此来的战略意图,如果刘胤真的能在西城乃至东三郡占稳脚跟,那么今天申权他的投资便是极其划算的,听刘胤如此说,申权立刻是眉开眼笑,连声称谢:“多谢刘大将军提携,卑职愿效犬马之劳。”

刘胤微微一笑,道:“犬马之劳谈不上,不过倒是有一件举手之劳的事,劳烦一下申太守。”

申权立刻道:“刘大将军有何事直管吩咐,赴汤蹈火卑职在所不辞。”

刘胤道:“听闻杜预率五万大军已经攻到了武关,我想请申太守修书,写一封告急文书,就说西陵已经被汉军攻破,上庸、房陵危在旦夕,请杜预立刻回兵救援。”

申权惊得是目瞪口呆,诚惶诚恐地道:“卑职不敢,卑职归顺大汉,忠心不二,日月可鉴,绝无二志,望大将军明察。”申权还以为刘胤是故意来考验他,当即发誓赌咒,表明心迹。

刘胤哑然失笑,道:“申太守的忠心,本将军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此次下书与忠心无干,你只需依我之言写之,如果写的好,本将军另有奖赏。”

第468章木兰塞

申权不敢违拗,不过他自认文采书法不行,写不出刘胤所要的东西来,当下便唤过太守府的主记来,将大致的意思说了一遍,由主记来捉刀。

写这一类的告急公文倒是主记的拿手好戏,太守有令,他自然是不敢不从,当下执笔,很快地就写好了,恭恭敬敬交给了申权。申权看了一眼,又恭恭敬敬地转呈给刘胤。

刘胤接过来看了一下,虽无特别的文采,但倒是写得中规中矩,很是符合公文的要求。这封告急文书的内容跟刘胤要求的完全一致,刘胤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吩咐申权派一个得力之人连夜赶往武关道向杜预投书。

申权立刻唤过一名家将来,对他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家将领命,携书信转身而去。

申权陪着笑脸对刘胤道:“此人乃人卑职的家奴,名唤申豹,武艺高超,胆识过人,派他前去送信,定保无虞。”

刘胤很是高冷地点点头,在申权的面前,刘胤自然要摆出威仪十足的模样。

“上庸太守杨琦与你关系如何?”

申权此刻露出了一脸的苦相,道:“这个杨琦是豫州汝阴人,两年前方调任为上庸太守,与卑职关系不睦,卑职在上庸多有产业,杨琦仗着其舅父是太尉王祥,数度欺凌,卑职也只得是忍气吞声。”

刘胤心中暗暗地道,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申权这个地头蛇也有发怵的时候,其实他也怪不得他,毕竟这个杨琦是太尉王祥的外甥,在朝中有这么一个大的靠山,不张狂才怪。不过如此说来,申权和杨琦的关系很僵,自然是没有什么借用,想通过申权来劝降杨琦的想法不太现实,刘胤决定立刻向上庸进军,在东三郡在掀起一番更大的风浪。

此次出兵东三郡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杜预的军队的回援,仅仅拿下一个西城显然不会引起杜预的太大的注意,想要让杜预引起警觉,至少也得拿下上庸甚至是南乡,彻底把东三郡的水给搅浑了,这样或许才有希望诱杜预的军队回兵救援。

从西城向上庸进攻,有一处必须要拿下的关隘,就是木兰塞,刘胤立刻派傅募和卢逊率虎步右营和新编一营火速赶往木兰塞,去抢夺这个隘口。

魏兴郡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庸,虽然东三郡对于外界而言是比较封闭的,但在东三郡内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传得贼快,更别说象西城失守这样的惊天消息了,西城失守的第二天,上庸太守杨琦就已经知晓了西城这边的状况。

杨琦是深感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蜀军会突然地从汉中进军,完全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西城失守,而杨琦手中只有两千多的守军,面对着十几倍的蜀国大军,整个上庸的形势便陡然地严峻起来。

杨琦明白,如果只是率这两千多人守上庸的话,恐怕是很难守得往,他的目光,和刘胤一样,投向了木兰塞。

于是杨琦只留少部分的人来镇守上庸,自己率着一支不满两千人的部队赶往木兰塞,去阻击蜀军。

木兰塞是汉水北岸的一座要隘,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可谓是险要中的险要,西城通往上庸的一道重要隘口。木兰塞原本在魏兴郡境内,一直以来便是由魏兴郡太守派出一小队的人来驻守这里的。但杨琦上任之后,却认为木兰塞是通往上庸的咽喉要冲,本来就应当由上庸太守来派兵驻守。虽然申权不同意,但强势的杨琦却强行地将木兰塞的驻军给收编了,并另行地派出一曲人马来驻守木兰塞。

此事发生之后,申权虽然恼怒万丈,但最终却不得不饮恨吞下了这枚苦果,如果单单杨琦的话,申权决计不会让步的,但杨琦的背后,可是站在整个大魏朝都赫赫有名的太尉王祥,深得司马昭信任的重臣,申权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

而且申权敏锐地感觉到,此次不同寻常的人事调动,似乎是有意针对他的,或许司马昭认为他这个逍遥自在的土皇帝在东三郡呆的太久了,有意派杨琦前来担任上庸太守,就是为了抑制申家在东三郡的势力。

从杨琦到任后的所做所为,似乎更印证了申权的判断,处处有意地来针对他们申家,刻意地培植反对势力,这很让申权为之不安,同时也只得忍气吞声,毕竟想得长久之计,就不能和杨琦发生公然地冲突,让司马昭找到了一个罢黜他的理由。

杨琦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一身的血气,却并不输于武将,得了西城失守的消息之后,杨琦当机立断,亲自引军望木兰塞增援而去。

杨琦刚到木兰塞,立足还未稳,傅募和卢逊率领的一万蜀军就已经是杀到了。杨琦亲冒矢石,进入要塞与蜀军作战。

还好之前的那一曲人马长期在此驻扎,对木兰塞进行过修缮和加固,防御设施也准备的极为完善,蜀军的第一波进攻,轻易地就被魏军给打退了。

傅募很是郁闷,西城这样的大郡城都被他轻易地就攻了下来,打到了木兰塞,却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傅募不禁是恼羞成怒,一座小小的木兰塞,难道还真能成为蜀军的拦路虎不成?

傅募自是不甘心,立刻组织军队发起了第二波的冲击。

木兰塞道路狭隘,别说是一万多人,就是傅募自己统领的虎步右营都无法施展开来,只能是派出上千的部队,投入到强攻之中。

要塞是建立在山坡顶端的,蜀军进攻,不得不进行仰攻,而这一攻击方式,是完全有利于防守一方的。

蜀军的攻势很猛烈,但魏军守得更顽强,双方是箭矢如雨,战况胶着。激战了一天,眼看着红日西沉,傅募始终也未能攻破木兰塞,无奈之下,与卢逊商议一番,暂且兵退十里,在洵水东岸扎营,等候刘胤大军的前来。

第469章登高临下

当刘胤到达木兰塞的时候,傅募正在一愁莫展,当刘胤问起战况的时候,有些惭愧地道:“大将军,末将无能,木兰塞屡攻未克。”

傅募没有傅著嘴甜,傅著在不管有人没人的场合都是开口姊夫闭口姊夫的,傅募私底下倒没什么,只是在公开的场合从来不好意思喊刘胤姊夫。

刘胤倒没有责难于他,打仗嘛,哪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傅募没有能够拿下木兰塞,只能是证明木兰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年司马懿为擒获孟达就曾在木兰塞阻击过蜀军,并成功迫降了蜀军姚静、郑他所部七千多人,很显然这个木兰塞要坚固的很。

刘胤问申权道:“申太守久在西城,想必对木兰塞的地形了如指掌,依你看来,这木兰塞该如何攻取?”

申权世居西城,自然对木兰塞的情况知之甚详,听刘胤问他,颇为自得地道:“大将军,木兰塞地势险要,浑然天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从正面攻取的话,就算人马再多,也很难攻克。不过卑职却知道有一条小路可直通木兰塞的后面的孤竹岭,大将军只需派人抢占孤竹岭,拿下木兰塞亦非难事。”

刘胤也注意到了木兰塞最后一座笔直高悬的山峰,倒是真象一支孤竹矗立在那儿,当日打阳安关的时候,刘胤也是派阿坚先攻取的鸡公山,居高临下,用火器将阳安关的守军压制住,从而一举拿下的阳安关,申权献计绕道孤竹岭,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也是申权熟知这儿的地形,否则的话在险山峻岭之间找出一条可以攀登上孤竹岭的路来,绝非易事。

当下刘胤唤过阿坚来,象这样的任务,还真是非阿坚的私兵莫属。不过大部分的火器在攻打阳安关的时候用光了,此刻与长安又相隔甚远,没有机会得到补充,所以利用火器攻击显然不行,不过私兵们还装备着元戎弩,利用密集的箭矢压制木兰塞的守军也应当是足够了。刘胤令阿坚带两百连弩兵和五百弓箭兵,由申权的一名家奴带路,向着孤竹岭而去。

木兰塞已经是极为地险要了,但前往孤竹岭的道路就更为地艰险,山路曲折陡峭,九转十八弯,若无申府家奴引路,打死阿坚也绕不出这片大山。

这条路也就是只有西城的土皇帝申权知道,甚至有些路段还是申权派人修出来的,申权就是为了防备敌对势力占据了木兰塞,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次倒是给刘胤提供了一个方便。

甚至杨琦都不知道这条路的存在,自然也就无从防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