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元姬听到了司马昭去世的消息,震惊不已,但更让她震惊的是,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为了王位大打出手,现在司马攸取得了胜利,囚禁了司马炎。

王元姬不禁是怒气上涌,她万万没有想到司马昭的尸骨未寒,司马攸和司马炎竟然为了王位骨肉相残,这让她十分地气恼,立刻起身准备前去质问司马攸。

“王后……”一名宫女嚅嚅地道,“奴婢还听到一个消息,只是未知真假,不知当不当讲?”

“讲,本宫恕你无罪。”

“王后,奴婢听人说,晋王是被世子害死的,所以舞阳侯才会出兵王宫,囚禁了世子等人。这是宫内传言,未经证实奴婢也不知真假。”

在王元姬的印象之中,次子司马攸性格温和,秉性纯良,如何能做出此等事来,显然是某些事刺激到了他,如果真按这个传言的话,就不足为奇了。

“世子现在何处?”王元姬原来打算先去见司马攸的,但听了这句话后,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先去看看司马炎。

宫女道:“被关押在东偏殿之中。”

“走,去东偏殿。”

┄┄┄┄┄┄┄┄┄┄┄┄┄┄┄┄┄┄┄┄┄┄┄┄┄┄┄┄┄┄┄┄┄┄┄┄

东偏殿成为了临时关押囚犯的场所,司马炎和一帮子的炎党高官们都被关押在这儿,东偏殿并不太大,也只有十几间的房,现在关押起囚犯来,也是人满为患。

不过司马炎的待遇倒也不错,他被单独地关在一间房内。

负责职守东偏殿的,正是刘胤派出的张乐和赵卓,为了防范意外地发生,刘胤特意地命张乐和赵卓到东偏殿,紧盯着司马炎,以防他的逃跑。

“抱歉,没有舞阳侯和文大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得与囚犯见面。”张乐不认识王元姬,自然不知她是谁,一听她们要见司马炎,当即给拒绝了。

王元姬身后的宫女大声训斥道:“此乃晋王后是也,你们几个,快快闪开!”

张乐一付玩世不恭的模样,调笑道:“这算是当今天子来了,那也得看君侯答不答应。”

王元姬脸色陡然一变,按理说她才是这座王宫的女主人,竟然会被几个小小的侍卫给挡了驾,不禁是勃然动怒,正欲发作,忽然嵇喜赶了过来,陪笑道:“王后恕罪,这几个兵丁是打外面召来的,不懂礼数,还请王后见谅。王后若是要见世子,还请自便。”

王元姬心忧如焚,自然不会与普通的兵士来计较,匆匆地跨入了偏殿之中,见到了司马炎。

司马炎刚刚从寝宫回来,别看他在寝宫之中一脸的傲然之色,那全是做作给司马攸看的,证明他司马炎并不是一个轻易就可以被打败的角色,但其实他的内心很焦躁,如果司马攸不顾及兄弟亲情痛下杀手的话,司马炎恐怕真的是命不久矣。

司马炎方才那一付视死如归的表还必须的确很洒脱,但他内心之中却是畏死的,此刻他一人孤寂地看着窗外暴雨如注,心情恶劣到了极点,他努力地盘算着如何才能逃出生天。

指望司马攸大发善心是指望不上了,光是司马攸身边的那个谋士文川,就欲一心置自己死地,想要活命,就得另辟蹊径。

司马炎想到了母亲王元姬,此时此刻,除了王元姬,还真不知有没有别的可能。

说曹操,曹操就到,司马炎正想着如何才能见着母亲之时,王元姬突然地就站到了他的面前,反倒把司马炎吓了一跳。

“母后——”

“别叫我母后!”王元姬一脸的薄怒,道:“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个逆子!”

司马炎扑通一声就跪到了王元姬的面前,泣道:“母后,请听孩儿一言,孩儿可以对天发誓,父王并不是我杀的,我也从来没有动过弑父的念头,求母后明察。”

王元姬面色稍缓,道:“详情如何,说与我听。”

司马炎跪地道:“母后,父王对孩儿恩情深重,孩儿岂敢生出不孝之念,昨日孩儿赶到寝宫之时,正是父王弥留之际,孩儿听到父王有意传位给攸弟,一时义愤,故而情绪失控,但父王乃是病重而亡,并非是孩儿有意加害,这几日父王病况如何,也只有母后可以证明的,天地良心,孩儿也绝不能做不忠不孝不仁人不义之人。桃符为了绝除后患,欲置孩儿与死地,才故意栽赃,求母后救我——”

第573章劝说

王元姬的确是最清楚司马昭的病情,自从司马昭此次发病之后,王元姬就一直是衣不解带地在他身边服侍着,亲眼看着司马昭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请遍天下名医也是无力回天了,八月十五司马昭再次病危之时,王元姬也就明白司马昭的大限已至,所以说司马炎提到司马昭的去世与他无关之时,王元姬倒也是深信不疑,她相信,就算司马炎不来,司马昭也肯定是熬不过当日的。

王元姬双手把司马炎搀了起来,道:“炎儿,娘相信你,你和桃符俱是娘的骨肉,娘怎么会忍心看着你们兄弟骨肉相残,放心吧,有为娘在,定保你没事。”

司马炎泣不成声地道:“娘,孩儿绝无害父王之意,更无篡位之心,桃符如果他想要当晋王,我直管让他便是,我绝无意相争。”

王元姬替儿子抚去泪痕,安慰了一番,这才离去。司马炎目送着王元姬离去,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阴冷的笑容。

┄┄┄┄┄┄┄┄┄┄┄┄┄┄┄┄┄┄┄┄┄┄┄┄┄┄┄┄┄┄┄┄

突然之间站到了权力的巅峰之上,司马攸明显地还是有些不适应,洛阳城中,诸事繁杂,司马攸明显地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首先这和司马攸的年龄有关,他今年只有十八岁,尚未及冠,严格意意义上来讲,他还不算是成年人,其次与阅历也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司马昭有意识地试图将司马攸往接班人的方向培养,让他担任步兵校尉、卫将军的官职,但由于时间所限,司马攸也只能是学得一些皮毛,距离真正掌控大局还有很长的一截差距。

司马昭的突然去世,陡然间将司马攸推到了风尖浪口,平心而论,如果没有刘胤的帮助,司马攸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斗得过腹黑奸滑的司马炎,所以单以治国能力而论,司马攸未必及司马炎的。

不过让司马攸庆幸的是,诸事有刘胤帮忙,倒也是井井有条,任恺、庾纯、夏侯和等人也是全力辅佐,总算是可以稳定住洛阳的局势。

至于如何处置司马炎及炎党一系的核心人物,刘胤的意见是斩草除根,政治斗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留着司马炎,便会对司马攸的王位构成威胁。成大事者,必须要处事果决,但显然司马攸在这方面还很稚嫩。

性格决定命运,司马攸的性格弱点此刻便显露无疑,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一直是犹豫不决,难以决断。

就在司马攸举棋不定之际,王元姬来到了他的面前。

“孩儿自进得宫来,无瑕拜会母后,还请母后恕罪。”司马攸赶忙施礼,进入王宫已经有一段的时间了,但司马攸忙得天昏地暗,根本就抽不出半点的时间来,看到母亲过来,他赶忙致歉道。

王元姬含笑道:“无妨。桃符,娘一直把你当做孩子看,没想到你这么快地就成熟了,娘深感欣慰,倘若你父王在天有灵,也必定会感到高兴,有你来承嗣大业,你父王也必可以含笑九泉。”

一提及司马昭,司马攸的神色便黯然了几分,缓缓地道:“娘,孩儿尚有一事要禀……”

王元姬接口道:“可是你兄长安世的事?”

司马攸点点头,无比沉痛地道:“是,孩儿只是不知此事当讲不当讲。”司马攸一直在考虑,不知道该不该把司马攸弑父夺位的事告诉母后,他不清楚母后听闻此事之后,是怎样的感受,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双重打击。

令他料想不到的是王元姬神色如常,淡淡地道:“你是说安世弑父夺位之事吧?”

司马攸微微一怔,王元姬提及此事仿佛就是如同说一件与自身毫不相干之事一般,神色如常,态度平和,让司马攸深感诧异。

“母后,你……”

王元姬平静地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道:“此事我已知晓,或许其中有些误会尚未澄清,让你们兄弟心生怨隙,桃符,安世的性情和你相比,虽然少一些温和,但他也不是那种丧心病狂凶残暴戾之人,你们父王的去世,如果完全归咎于安世的话,那也是有失偏颇的。”

“可是,母后,你看看裴秀的供词,他可是一直就在父王身边,目睹过一切的。”司马攸拿出了裴秀的那份供词,想拿给王元姬看。

那知王元姬看都没看,道:“不必了,眼见之事,也未必就是真的,这些天来,我一直陪在你父王的身边,他的状况也只有我最清楚,你父王确实已经是病入膏盲,回天乏术,就算没有安世之故,你父王也决计是撑不了多久的。虽然安世有一些责任,但他也是无心之过,我想你父王在天有灵,也不希望你们兄弟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

司马攸默然无语,其实他内心之中也一直在煎熬,他也极不情愿地走到兄弟相煎的地步,只是司马炎的行径太过恶劣,让司马攸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替父报仇处斩司马炎。

现在王元姬的这个态度,让司马攸反倒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就算是司马炎罪恶充盈,司马攸处决他之后,也会不可避免地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也许由此而带来的心理阴影,或许将陪伴他一生,挥之不去。

“既然母后如此说了,孩儿遵命便是。”司马攸也没有刻意地坚持他的态度,此事乃是司马家的家事,自有母后主持,司马攸倒也没有越疱代俎的意思,这件事,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融王元姬来做主。王元姬既然已经不再追究司马炎的责任,司马攸当然也无须死追着不放。

王元姬欣然地点点头,道:“你们兄弟能化干戈为玉帛,娘也委实高兴,安世也表示了,此事之后,他将无意在与人争王位,娘也盼你们兄弟和睦,亲如一家,将来娘就算是随你父王到了九泉之下,也足以心安了。”

第574章波澜再起

“什么?君侯决定不再追究司马炎弑父夺位之事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刘胤明显地一怔。

在刘胤看来,这是一个处理掉司马炎唯一的机会,如果失去这个良机的话,再要找司马炎的晦气,就远不是那么的容易了。

“君侯要三思。”刘胤意味深长地道。有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身处决司马炎,最主要的原因也并非是司马炎弑父的罪名,而是将来他对司马攸王位构成的威胁,那些罪名说白了,也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司马攸轻轻地摇摇头,道:“母后已经插手此事,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本身兄弟相残,也非我的初衷。文先生,此事便到此为止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安葬父王,还请先生要多多费心才是。”

既然司马攸主意已定,刘胤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扼腕而叹,只是不知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会有怎样的后果,司马炎难道会收起獠牙和利爪,自甘平凡?

司马昭贵为晋王,葬礼自然不能含糊,谁都清楚,司马昭在魏国的地位那是独一无二的,就算那些身在郡国的诸侯王,也是无法和司马昭相提并论的,给司马昭风光大葬,首先就是要昭告天下,来说明司马家的地位,其次葬礼之后,就要轮到司马攸继承王位了,高规格的葬礼必然对司马攸的继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刘胤也只能是摒弃杂念,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给司马昭治丧上来,同时他也暗暗地提防着,在司马攸完成继位大典之前,还是存在着变数的,炎党势力在京城内的势力盘根错节,不是说仅仅捉几个炎党的核心人物,就让炎党势力灰飞烟灭。

最让刘胤担心的是,即将要调动入京的外藩将领,他们的到来,势必将会对此时洛阳的形势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否将他们挡在洛阳城外,现在还是一个谜团。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刘胤刚刚起身,阿坚就疾步地闯了进来,沉声地禀报道:“启禀少主,洛阳城的东面、南面和西面都出现了大队的魏军人马,看旗号,应该是扬州都督石苞、豫州都督陈骞、荆州都督羊祜的人马都到了。”

这两日来洛阳城门早已关闭,禁军在城墙上已经是严阵以待,只是刘胤也没有想到三大都督来得居然会这么快,看来形势不妙了。

禁军做为京城的守备力量,虽然说装备精良兵员素质较高,但其人数上却是一个短板,禁军下设羽林、虎贲、期门等军,总人数也就是在一万五千到一万八千左右,与外藩都督相比,兵力上远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单单是一个扬州都督石苞麾下,就有十万大军。当然石苞倒也不可能将扬州的人马全部带来,但三大都督每人带一部分兵马,合起来仍然是相当地庞大。

更重要的是,这些野战人马长期在外征战,战斗能力和素质远非养尊处优的禁军可以相比,这些人马的提前到来,也确实让刘胤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来得好快啊!”刘胤暗暗地嘀咕了一句,虽然他料想到了司马炎肯定会派人马进京的,可速度之快还是出乎意料之外,如果不是昨日当机立断发动兵谏,一旦拖到今日,司马炎的诡计恐怕就已经是得逞了。

刘胤立刻动身前往城楼,同时将信息传达给司马攸。

天色阴沉的厉害,东面似乎看不到一点的阳光,按理说这个时候,已经是到了日出东方之时,但现在阴暗笼罩着大地,空气都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气。不过登高临远,刘胤还是依稀可见魏军阵势的浩大,人嘶马鸣,井然有序,从城头望去,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浩无际涯。

这仅仅是一路人马,看旗号,是扬州都督石苞的人马,一支人马就如此的威武雄壮,另外两路加起来的话,恐怕只是更加是蔚为壮观。

魏军的大队人马还没有攻城,从许多燃着的火把来看,魏军应当是星夜兼程倍道而来的,怪不得可以以这么快的速度抵达洛阳。

但洛阳和淮南相隔甚远,几千里的路径,石苞就算是插翅也不可能这么快地飞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司马炎提前下足了功夫,还早在洛阳未发变兵事之时,石苞、羊祜等人就已经是动身了,看来这个司马炎的料算居然能算到如此深远,确实可怕。

敌人随时都会发起进攻,刘胤只得下令守御洛阳城的禁军全部进入到城墙上的第一道防线上,摆出一付积极防御的样子,准备死守洛阳城。

没有一兵一卒的援兵,现在攸党这一派对于洛阳的而言,所能做到的,也就是只有死守了,但死守看不到希望,让这些守城的禁军还是心生绝望。

虽然说司马攸临时地将指挥权交给了刘胤的,但在陌生的土地上率领一支敌国的军队,在刘胤看来,确实是有些匪夷所思的,不是自己一手锤炼出来的军队,刘胤也就无法判断出战力的高低和士气的多寡,对于一场未知的战争,刘胤多少心中还是无底的。

司马攸很快地也赶到了城楼之上,看到城外密如蚂聚多如蝗虫的军队,他不禁也是暗暗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别看司马攸担任的是卫将军的职务,但实则他根本就没有亲临过战场,更没有打过大规模的战斗,眼看着城外的大军如山呼海啸一般地扑了过来,他确实有些发怵的感觉。

“文先生,这仗该怎么打?”这段时间下来,司马攸简直就是将刘胤倚为了左右手,不管文治还是武功,都得问计于刘胤,刘胤也是不失所望,一次次地为他化解掉危机,这次大军压境,司马攸心里发慌,自然第一个要求助的,还是刘胤。

刘胤倒还是一如既往的从容不迫,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想拿下洛阳城,可不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