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胤倒是没有在意,区区一个敦煌郡不肯投降,也无关大局,只要蜀军兵锋所至,只有五千守军的敦煌城还不是手到擒来,刘胤从来也没有把晋国河西的这点势力放在眼里,在凉州,真正能称得上是敌人的,也只有秃发树机能一人而已。

虽然此次在武威秃发树机能遭遇到了惨败,损失惨重,但刘胤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象秃发树机能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给他喘息之机,稍有松懈,让他恢复过元气来,势必将会卷土重来,这样的对手,打败他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消灭他,只有将他彻底地消灭,才能保凉州一方安宁。

历史上秃发树机能制霸河西十年,其间仅败在西晋名将文鸯手中一次,文鸯的那一次胜仗也是大胜,一举俘获诸胡二十余万人口,只是未能将秃发树机能给消灭。仅仅只是过了一年,战败后的秃发树机能就又卷土重来,在武威大破晋军,战阵新任的凉州刺史杨欣,杨欣也成为第三位被杀的凉州刺史,第四位战死的封疆大吏,可见秃发树机能的凶悍如斯。

面对这样一位打不死的小强,刘胤并没有因为姑臧大捷而沾沾自喜,他深知,秃发树机能就象是荒漠中的一茎野草,只要有合适他的土壤,带给他点雨露,这棵野草就会疯长起来,甚至扩展成为一片的草场。

所以对付秃发树机能,所要做的,就是除恶务净,斩草除根,绝对不能再给任何的一点生存空间了。

秃以树机能的十万大军,在一线峡折损了两万,在半路上的两次袭击中,损失有数千人马,而伤亡最为惨重的,还是此次的姑臧之战,入城的四五万人,折损近七成,近三万人命殒姑臧,秃发树机能仅以三四万的人马远逃敦煌,可谓是损失惨重。

刘胤没有半点要放过秃发树机能的意思,姑臧之战结束之后,经过几日短暂的休整,继续西征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然,在出兵之前,刘胤还需要整饬刺史府的吏治,虽然刘胤答应了条茂,凉州刺史府的一应大小官吏原则上给予留任。刘胤自然不会食言而肥,绝大多数的原凉州官吏都留任了。但刘胤也对凉州的吏治进行一些微调,这与先前所提原则上并不产生矛盾,也不会对凉州的吏治产生大的震动。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新设立都尉一职。都尉是汉时郡一级的军事主官,内地郡多有设置,边郡有时代以长史之职而不设都尉,到了曹魏时期,都尉一职大多被撤裁了,其军事长官的职权皆由郡太守代之,郡守在主管行政的同时,也牢牢地控制着本郡的军事。

刘胤重新设立都尉,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太守手中分润滑出军事权力来,太守名义上是一郡主官,但也就仅限在行政领域,军事上的事,全部地交由都尉来主管,而各郡的都尉,皆是刘胤派出心腹将校。也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将各郡的兵权控制在手,刘胤的宗旨是行政上的事,放手那些郡守自已去做,而军事上却牢牢地控制起来,一刻也不放松。

当然,这也符合第二个条件之中的关于军权的归属,第二个条件刘胤就不再含糊其辞了,他明确地表示凉州各郡的军事编制可以保留,但军事指挥权却不容许旁落,而郡都尉的设立,则是刘胤这一思想的贯彻执行。

虽然条茂等人有些小小的失落,毕竟在刘胤到来之前,他们在军事上还是拥有着相当的自主权力,现在太守的职责变迁最为明显,完全地沦为了文官,不仅是太守,就连徐武的刺史,也成为了文官的编制,完全丧失了军事统辖权。

不过见识到了蜀军在姑臧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徐武和条茂等人也是自叹弗如,此番交出兵权虽然心中略有不舍,但他们还是心悦诚服的,不管在何时,强者都是容易受到尊重的,让徐武等人头疼了几个月的鲜卑问题,刘胤到来之后,如砍瓜切菜一样,应刃而解了,这样厉害的人物,徐武他们自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郡设都尉,州设校尉,这几乎和当初的汉代地方军制相同,刘胤在是通过这种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凉州的军权。姑臧一投,缴获了鲜卑人大批的战马、兵器、物资、辎重,为了下一步在凉州地区募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凉州地区虽然人口稀少,但民风彪悍,在刘胤崇尚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的募兵理念上,还是很适合在此地进行募兵的。

在武威盘桓了一月之久,刘胤基本上完成了对凉州军事权的掌控,下一步就是进军敦煌,准备收拾拒不归降的敦煌太守马循,将河西四郡的最后一个郡也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来,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消灭秃发树机能。

第638章会师酒泉

PS:两点更正照旧………………………………………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镶嵌在这条绿色长廓上的四颗明珠,从当年霍去病横扫河西匈奴,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开始,这片丰饶的土地从此便归属于大汉,曹丕篡汉以后,河西四郡成为了曹魏凉州刺史部的一部分,司马炎篡魏之后,这里又成为了晋国的疆土,如今刘胤率军强势西征,将这片土地重新纳入了大汉的疆域之中,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轮回宿命,凉州的的疆域变迁也见证了天下大势的悄然演化。

徐武仍然是凉州刺史,刘胤承诺凉州的官吏基本上予以留任,这首先便是包括徐武的凉州刺史,条茂的武威太守,还有就是张掖太守张恭、酒泉太守张续也相继递来降表,刘胤当然是乐见其成,条茂、张恭、张续分别继续地担任武威、张掖、酒泉三郡的太守,唯独敦煌太守马循不肯投降,继续高举大晋的旗帜与蜀国进行对抗。

刘胤倒是没有在意,区区一个敦煌郡不肯投降,也无关大局,只要蜀军兵锋所至,只有五千守军的敦煌城还不是手到擒来,刘胤从来也没有把晋国河西的这点势力放在眼里,在凉州,真正能称得上是敌人的,也只有秃发树机能一人而已。

虽然此次在武威秃发树机能遭遇到了惨败,损失惨重,但刘胤深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象秃发树机能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给他喘息之机,稍有松懈,让他恢复过元气来,势必将会卷土重来,这样的对手,打败他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消灭他,只有将他彻底地消灭,才能保凉州一方安宁。

历史上秃发树机能制霸河西十年,其间仅败在西晋名将文鸯手中一次,文鸯的那一次胜仗也是大胜,一举俘获诸胡二十余万人口,只是未能将秃发树机能给消灭。仅仅只是过了一年,战败后的秃发树机能就又卷土重来,在武威大破晋军,战阵新任的凉州刺史杨欣,杨欣也成为第三位被杀的凉州刺史,第四位战死的封疆大吏,可见秃发树机能的凶悍如斯。

面对这样一位打不死的小强,刘胤并没有因为姑臧大捷而沾沾自喜,他深知,秃发树机能就象是荒漠中的一茎野草,只要有合适他的土壤,带给他点雨露,这棵野草就会疯长起来,甚至扩展成为一片的草场。

所以对付秃发树机能,所要做的,就是除恶务净,斩草除根,绝对不能再给任何的一点生存空间了。

秃以树机能的十万大军,在一线峡折损了两万,在半路上的两次袭击中,损失有数千人马,而伤亡最为惨重的,还是此次的姑臧之战,入城的四五万人,折损近七成,近三万人命殒姑臧,秃发树机能仅以三四万的人马远逃敦煌,可谓是损失惨重。

刘胤没有半点要放过秃发树机能的意思,姑臧之战结束之后,经过几日短暂的休整,继续西征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然,在出兵之前,刘胤还需要整饬刺史府的吏治,虽然刘胤答应了条茂,凉州刺史府的一应大小官吏原则上给予留任。刘胤自然不会食言而肥,绝大多数的原凉州官吏都留任了。但刘胤也对凉州的吏治进行一些微调,这与先前所提原则上并不产生矛盾,也不会对凉州的吏治产生大的震动。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新设立都尉一职。都尉是汉时郡一级的军事主官,内地郡多有设置,边郡有时代以长史之职而不设都尉,到了曹魏时期,都尉一职大多撤裁,其军事长官的职权皆由郡太守代之,郡守在主管行政的同时,也牢牢地控制着本郡的军事。

刘胤重新设立都尉,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太守手中分润滑出军事权力来,太守名义上是一郡主官,但也就仅限在行政领域,军事上的事,全部地交由都尉来主管,而各郡的都尉,皆是刘胤派出心腹将校。也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能将各郡的兵权控制在手,刘胤的宗旨是行政上的事,放手那些郡守自已去做,而军事上却牢牢地控制起来,一刻也不放松。

当然,这也符合第二个条件之中的关于军权的归属,第二个条件刘胤就不再含糊其辞了,他明确地表示凉州各郡的军事编制可以保留,但军事指挥权却不容许旁落,而郡都尉的设立,则是刘胤这一思想的贯彻执行。

虽然条茂等人有些小小的失落,毕竟在刘胤到来之前,他们在军事上还是拥有着相当的自主权力,现在太守的职责变迁最为明显,完全地沦为了文官,不仅是太守,就连徐武的刺史,也成为了文官的编制,完全丧失了军事统辖权。

不过见识到了蜀军在姑臧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徐武和条茂等人也是自叹弗如,此番交出兵权虽然心中略有不舍,但他们还是心悦诚服的,不管在何时,强者都是容易受到尊重的,让徐武等人头疼了几个月的鲜卑问题,刘胤到来之后,如砍瓜切菜一样,应刃而解了,这样厉害的人物,徐武他们自然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郡设都尉,州设校尉,这几乎和当初的汉代地方军制相同,刘胤在是通过这种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凉州的军权。姑臧一投,缴获了鲜卑人大批的战马、兵器、物资、辎重,为了下一步在凉州地区募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凉州地区虽然人口稀少,但民风彪悍,在刘胤崇尚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的募兵理念上,还是很适合在此地进行募兵的。

在武威盘桓了一月之久,刘胤基本上完成了对凉州军事权的掌控,下一步就是进军敦煌,准备收拾拒不归降的敦煌太守马循,将河西四郡的最后一个郡也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来,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彻底消灭秃发树机能。

第639章靠山

骑兵军团的速度显然要比步兵军团快的多,当刘胤赶到酒泉的时候,罗宪和姚弋康已经在酒泉相候了。不过他们并没有进城,而是在酒泉城外扎下大营。

刘胤的步兵军团一直保持着原先的队型,偏厢车护在纵队的两侧,逶迤而行,尽管从武威出发,一路上再有没有遭到鲜卑人的滋扰,但步兵军团却没有丝毫的松懈,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状态。

临近酒泉,斥侯快马回报:“启禀大将军,罗将军已率兵抵达酒泉城下,已在酒泉城外安营。”

刘胤微微点头道:“还是骑兵神速,令则他们竟然先我一步到达了,好,传我军令,与罗将军所部会合,共同扎营于酒泉城外。”

自两个月前分兵,此时蜀军方又复合兵一处,罗宪所带走的虎骑左右营原属中军编制,而罗宪麾下的三个营也暂时划归到中军辖下,此番会师之后,虎骑营和永安三营也就各自归建,分别立营下寨,而姚弋康的骑军则是另立一营。

当晚,刘胤在中军帐设宴,共庆会师。自枝阳分兵以来,步兵军团和骑兵两线作战,皆是战果不斐,步兵军团在武威重创了秃发树机能的主力部队,而骑兵军团则在西海捣毁了鲜卑人的老巢,两路人马齐头并进,为蜀军彻底地解决凉州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洒泉太守张续也出现在了晚宴之上,有了“武威模式”以后,酒泉问题的解决变得轻而易举,张续在接到徐武的命令之后,也是欣然同意,酒泉继张掖之后,也改旗易帜,归顺了蜀汉。

刘胤今天的心情不错,虽然说自从分兵以后,刘胤的步兵军团也未曾有过一败,但每一次作战,确实打得也是很辛苦,只能用惨胜来形容,毕竟拿步兵和鲜卑人的骑兵力拼,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前刘胤打仗,步骑协同配合,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次为了迂回偷袭鲜卑人的老巢,刘胤才不得不将步骑分离出来,让机动能力更强的骑兵去担负偷袭的角色。

此次酒泉会师,也将彻底地结束步骑各自为战的局面,如今秃发树机能也仅剩下残师,想在凉州再次掀起风浪,恐怕也是难遂他愿了,蜀军步骑合兵一处之后,声势大涨,接下来的敦煌之战,刘胤也是信心满满。

为了维持今天的好心情,在酒宴之上,刘胤下了一个规矩,那就是只谈风月,不谈军事,谁坏了这个规矩,便罚酒三杯。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小心谨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话匣子便打了开,在座的大多是行伍之人,自然没那文人骚客的雅趣,三句话不离本行,频频犯规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既是行伍之人,性格也极是爽快,有犯规者,自然也就毫不犹豫地自罚三杯。

姚弋康是第一个挨罚的,后面高远、邓朴、卢逊、邓忠等人也先后受罚,其中卢逊最惨,一人就接连三次犯规,也只好乖乖地连饮九杯酒,喝得酒醉醺醺,就连素为沉稳的罗宪也不小心中了招,被罚了三杯。

刘胤是哈哈大笑,结果他自己也不小心说露了嘴,只能是自认倒霉地自罚了三杯。

酒宴在非常融洽地气氛中结束,刘胤此举也是为了舒缓一下大家紧张的压力,西征以来,除了行军就是打仗,大家很难得有机会轻松一把,借着这个晚宴,刘胤着实让诸将体会了一把张驰有度。

至于准备接下来的战役,刘胤已经是早有安排,第二天早上升帐点卯,刘胤召集诸将到大帐议事,就是来商量敦煌之战的详情。

┄┄┄┄┄┄┄┄┄┄┄┄┄┄┄┄┄┄┄┄┄┄┄┄┄┄┄┄┄┄┄┄┄┄┄┄

敦煌太守马循拒绝了徐武的命令,也就意味着他拒绝向蜀军投降,在河西四郡的太守之中,也算是一个例外。与条茂、张恭、张续不同,罗循与徐武的关系并不太融洽,此番徐武率众向蜀国投降,虽然他还是担任着凉州刺史一职,但性质便大为不同,这个的“命令”对于马循而言,是没有有任何的约束力的,他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敦煌郡的城头,依然飘扬着晋国的旗帜。

当然马循倒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手中只有五千的人马,就可以和蜀国的数万大军相抗衡,拒绝归降之后,马循当然知道蜀军定然前来征讨这河西地区最后一座尚还归属于晋国的城池,这让马循一直以来是忧心冲冲。

不过马循这么做,还是有着一定的把握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恃无恐。

马循的靠山,不是别人,正是秃发树机能。

也许有人会奇怪,秃发树机能不正是被刘胤给打败,狼狈不堪地逃到敦煌,谁拿他当靠山,那不是寿星老儿嫌命长吗?

所以,马循在接到徐武的命令之后,一度也是很纠结,如果以自身的力量来对抗蜀军的话,那么三个马循加起来,也绝对不会是人家的对手,可就这么草草地投降,马循心里也是颇为不甘心的。

这个时候,长史韩稚向马循提议,与秃发树机能联合,一起来对抗蜀军。

马循是一头雾水,并不是说秃发树机能能力不行,如果放在以前,秃发树机能纵横河西之时,马循对秃发树能还是相当地保持着敬畏之心,那时候,秃发树机能气势沛然,威名赫赫,就连河西人家有小孩哭闹,大人们无计可施,只有说出秃发树机能的名字,小孩立刻就不敢再哭了。

但时过境迁,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