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晋军诸将个个是扼腕而叹,眼看潼关已经是唾手可得,却未曾料想到蜀军竟然从几千里之外的凉州赶了回来,破城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给泯灭掉了,晋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却一无所获,不禁令人是徒增惆怅。

退兵禁水以东是无奈之举,潼关既是关中的防御要隘,同样也是秦川向东的战略桥头堡,如果晋军拿不下潼关,那就意味着都城洛阳也就处于了蜀军的时刻威胁之下,函谷是一条谷道,长约一两百里,东头就是名闻天下的函谷关,西关就是现在的潼关,不过潼关做为函谷道上的关隘之后,函谷关也就被废弃了,也就是说现在从潼关一路东进的话,直到洛阳城下,几乎是无险可御。

所以,羊祜知道无法攻克潼关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师洛阳,而是就地在禁水东面扎营安寨,以应对蜀军可能的反击行动。现在羊祜还搞清刘胤究竟带来了多少的援兵,是否会对他的军团构成致命威胁,以退为进,便是羊祜现在所能采用的最理想的策略了。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保障京城洛阳的安全,重修函谷关已经是势在必行,在现在函谷关弃守多年,残破不堪,想要重修,那几乎得花大力气花大价钱,而且所需时间也不会太短,在这段时候内,必须要有军队顶在函谷关的前面,为重修函谷关赢得一些时间。

这确实也让羊祜很无奈,十万大军趁兴而来,却受困于潼关城下,最后还不得不猥琐地退兵禁水东,让原本指望着一战而扬名的羊祜郁闷到了极点,这大概也让在洛阳皇宫中等候好消息的司马炎大失所望了。

战局的发展如此地意外,羊祜此刻也是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寄希望于武关和蒲坂津这两路的人马,希望他们那边可以有所突破吧。

第670章两百援兵

临晋关的蜀军将士一听到刘胤已经回到长安的消息,瞬间就沸腾了,顿时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虽然晋军的第一次渡河行动被击退了,但贼心不死的胡奋依然在收罗着船只,准备第二次的渡河行动,随着黄河水位的回落,湍急的河水也变得平缓了许多,这无疑降低了渡河的难度,而且从对岸看到的情况,这次胡奋准备的显然要比第一次充分的多,下一次的决战孰胜孰败还很难预算,黄崇和牵弘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不过这回他们的心可以放回到了肚子里了,只要刘胤的援军一到,临晋关那就是固若金汤,任凭他胡奋再怎么折腾,他们也是全然不惧。

黄崇等人是翘首以盼,伸长了脖子等待着援军的到来。

临晋关距离长安也不太远,也就是一两天的路程,所有的人都坚信援军会很快到来。

“来了——来了——”

眼尖的哨兵看到远处激荡起的尘烟,兴奋地向黄崇禀报道。

包括黄崇牵弘在内的所有蜀军将士精神都为之一振,目光都转移到了西面的大道上,看着远处的尘烟渐近,马蹄声也清晰可闻,诸人皆是笑逐颜开,心情愉悦。

果然是蜀军的旗号,大大的“汉”字迎风招展,当先都是骑兵,很快地就冲到了临晋关下,黄崇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领军的是刘胤身边的侍卫统领阿坚,刘胤把他的亲卫部队都派上来了,黄崇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将阿坚等人迎入了临晋关内。

“阿坚统领,辛苦辛苦。”黄崇迎上前去,含笑拱手道。

阿坚翻身下马,拱手回礼道:“同为兴复汉室,何言辛苦?黄将军坚守蒲坂津,才是真正的劳苦功高,某奉骠骑大将军之命,特来增援黄将军,以测万一。”

黄崇扫了一眼,阿坚所带的也就是一曲两百余人,一目了然,他笑道:“阿坚统领真是雷厉风行,其实蒲坂津战况稍缓,阿坚统领也不必这么着急,随同大队人马来援便是。”

阿坚微微一怔,道:“大队人马?黄将军误会了,骠骑大将军只派我率队前来,别无其他人马。”

黄崇惊讶地目瞪口呆,打瞧着眼前的两百余号人马,无论如何他也不敢相信这就是刘胤所派来的援军?

“你……你是说大将军只派了你带两百人来援?”

阿坚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道:“正是。”

黄崇立刻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蒲坂津这么大的战场,双方在这里集结了近六七万的大军,区区两百人,不过是杯水车薪,算得上援兵吗?

牵弘来得迟一些,看到阿坚的两百骑兵,呵呵一笑,道:“不错,这想必是打前站的人马吧,不知后续的援兵何时到来?”

黄崇有些无力地道:“骠骑大将军只派阿坚统领带两百人马来援,别无其他人马。”

这回轮到牵弘瞪眼了,他错愕地道:“两百人?大将军没有搞错吧,两百人能起什么作用?”

阿坚微微一笑,拱手道:“二位将军,可否带我到渡口一观?”

黄崇和牵弘回过神来,也无奈地接受了刘胤的这种安排,刘胤如此安排,想必也有他的道理,毕竟相对于潼关和武关而言,蒲坂津并非是急所,如果刘胤所带的兵力有限的话,肯定是先要救援比较紧急的潼关和武关,蒲坂津这边,大概也只能是放一放了,至于阿坚带来的两百人,想必是刘胤给蒲坂津的守军一些安慰吧,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意义。

黄崇和牵弘很是客气地将阿坚带到了渡口,从这里向东望去,对岸的一切,一览无余,晋军的船只星罗棋布地停泊在东岸,数量之庞大,蔚为壮观。

在第一次渡河失动之中,晋军所采用的渡船大多是以只能容纳三五人的渔船为主,这样的船只载人有限,攻击威力也差了很远,此时晋军显然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在东岸停泊的小渔船在比例上明显地有所下降,更多的是那种可以容纳几十人到上百人的大型渡船,甚至可以看到真正的可战船,那种可以容纳上千人大型楼船。

这种战船若是放在江南的水域之中,倒也不为奇然,但它出现在黄河之上,却令人大跌眼镜,这样的战船矗立在黄河的河道上,四层高的甲板,明显地高出黄河大堤一大截子,真不知道胡奋有着怎样的神通,竟然能搞来这么大的战船?

第一次渡河行动失利之后,胡奋痛定思痛,认为自己还是输在了准备不足的缘故上,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胡奋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扩大了筹措船只的力度,至于那几艘楼船,是胡奋从东海上搞来的,此前晋国水军的船在蓬莱海域活动,胡奋得知消息之后,便向司马炎请命,请求征调几艘战船助战。

现在晋国的战略重点就是反攻关中,只要是有利于此战略目标的,司马炎都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这五艘楼船便很快地从黄河口进入了黄河,直抵蒲坂津。

有了楼船做进攻的保障,胡奋是信心大涨,为此他更是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务求一战而攻下临晋关。

这些楼船如果放在江南的大江大河或东海之上,确定也算不了什么,但此刻在黄河之上,却如同是庞然大物一般,黄崇牵弘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很是忐忑,如果按第一战对付晋军的招数来打第二战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楼船可不好对付,而一旦让它靠岸,对蜀军的河岸防线确实是比较严峻的考验,但无论如何,蜀军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准备战斗。

与黄崇牵弘的紧张不同,阿坚的脸色却是从容冷沉的,似乎一点也没有把晋军的战船放在眼里,他对黄崇道:“黄将军,这五艘楼船就交给我吧,你们全力对付小船就行了。”

黄崇和牵弘完全是一脸愕然。

第671章再战蒲坂津

胡奋登上了楼船,他决定此次的渡河作战在楼船上进行指挥,而不是象上一次只是站在黄河岸边来指挥战斗,他要亲自见证晋军攻上临晋关的那一刻。

至于安全于否,简直就是笑话,这么大这么坚固的楼船,又岂是蜀军所能撼动了的?楼船之上设施齐备,不光配备有登陆作战的器械,而且防御设施也一应俱全,船舷之上可以悬挂湿牛皮,用以抵御投石车的攻击,如果以为火攻就可以毁掉这样的超级战船,那完全是异想天开的,除了楼船的甲板上铺上了一层厚达三寸的细沙之外,楼船的各个部分都贮备有大量的水,一旦失火,水兵们便可以迅速地予以施救。至于弓箭攻击,直接就被皮糙肉厚的楼船给无视了,草船借箭听说过没,蜀军若是敢用弓箭进行攻击的话,完全是给晋军来赠送箭矢的。

总而言之,乘坐这样大型的楼船横渡黄河,简直就是跟玩似的,胡奋登上了旗舰,周围是四艘楼船护卫着,而在外围,则是密密麻麻不可胜数的中小渡船。

胡奋站在顶层的甲板上,俯瞰着脚下的千军万舟,一种意气纷发的豪迈之情立刻是张显出来,现在他的,才颇有点统帅的感觉,大河上下,滔滔巨浪,指点江山,笑傲天下。

“出击!”胡奋拨剑在手,斜指向了半空,高声地下令道。

楼船采用的是双动力,有风帆,有船桨,很显然在这大河之上,风帆是无法使用的,但在楼船两侧排布的三十二对巨桨可不是摆设,在楼船的底层船舱里,有一百二十名膀大腰圆的桨手,每两人操纵一叶桨片,在号子的引领下,步调一致地划动着桨片,巨大的楼船缓缓地驶离了东岸码头,向着河对面驶了过去。

旗舰一动,千余艘的渡船便也陆续地起航了,向着西岸浩荡开进。

晋军发起了攻击,西岸的蜀军立刻是如临大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应战之中。

黄崇和牵弘丝毫不敢大意,尽管蜀军有着击退晋军渡河的经验,但这一次晋军来袭,还是让他们异常的头疼,光是五艘楼船就极难对付,若还是采用以前相同的招数,恐怕是难以奏效。

阿坚此前曾表示他会对付这五艘楼船,在黄崇和牵弘都没太当回事,虽然他们知道阿坚率领的这一曲亲卫拥有火器,但拿竹筒手雷来对付这么个庞然大物,威力上恐怕也是不足,更何况阿坚只带来两百人,若是带来两千人还差不多,在这么庞大的船队面前,两百人也实在是太渺小了。

不过阿坚似乎胸有成竹,在布防的时候,便刻意地将他的这一曲人马安置在了晋军楼船将要登陆的地点,严阵以待。

就算是阿坚表示这个地段由他来负责,黄崇显然还是不太放心,专门地安排了两千弓弩手进行协防。阿坚也不在意,他只负责指挥自己带来的亲卫,把黄崇的两千弓弩手直接视为了空气。

楼船船大桨多,速度极快,横渡象黄河这样的宽度的河流完全用不了多少的时间,不过为了让那些小渡船可以跟的上,胡奋刻意地压低了楼船的航速,大小船只保持着齐头并进的态势。

很快地,晋军的船队便越过了河心,对岸的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在胡奋的眼中,蜀军宛如蚂蚁一样,齐整整地排列在了河堤之上,胡奋的嘴角,挂上了一丝轻蔑的笑意,螳臂当车,在这巨无霸的楼船面前,蜀军的阵地完全是不堪一击。

楼船的前端,是用整块的硬木拼接而成的,厚度相当地厚,这样的设计,就是专门为冲撞而量身打造的,楼船高速行进时的冲撞力是相当惊人的,普通的战船往往一撞之下便船毁人亡了,用楼船去撞击敌方的岸防工事,也可以收到奇效。

另外,楼船的前端侧还装有拍杆,拍杆不仅是水战武器,可以轻易地拍碎对方的战船,而且在登陆作战之中,拍杆还可以对敌人的岸防工事进行攻击,重达百钧的拍杆从高处落下之时,那种威力简直就是势不可挡。

蜀军的岸防工事其实已经是修筑地相当地坚固了,土石砌筑的岸堤上面又安装了木栅栏,如果是普通的登陆作战,仅那一段高高的大堤就足够晋军攀越的了。

但此刻拥有楼船的晋军不同,楼船的高度就已经超过了堤坝的高度,只要楼船一撞上去,用两侧的拍杆便可以将蜀军的岸防工事给砸个稀巴烂,楼船上的登陆军队便可以轻易打开一条通道,建立起滩头阵地。

登陆作战的关键就是要抢夺滩头阵地,只有在岸上立足,才有扩大战果的可能,第一次渡河作战失败的原因就是未能抢夺到滩头阵地,以致于晋军的船队被困于黄河之上,只有把挨打的份。

此刻胡奋是信心满满,拥了楼船让他的腰杆立马变得很硬,看到了西岸已经是近在眼前,胡奋立刻下达了拍杆准备攻击的命令,同时又下令登陆部队进入准备状态,随时准备进行登陆。

五艘楼船排队出了“V”字阵型,这是一种主舰沉底两翼突出的阵型,率先冲向了岸边的,是侧翼的两艘楼船。

这两艘楼船明显地加快了桨频,在底舱之中,一百二十八名桨手在号手的喊号之下疯狂地划动着桨片,楼船飞速地向河堤撞了过去。

很显然,晋军就是要使用大吨位战船的冲击力去摧毁蜀军的岸防工事,如果大堤完全是用石块砌筑的话,晋军的楼船肯定要撞个头破血流,但胡奋就是瞅准了蜀军的堤坝是用土石混合修筑的,较为松软,所以他才敢这么凶狠地撞上去。

战场的气氛有些凝固,晋军的来势汹汹给蜀军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谁也没有想到晋军没有通过接战,就这么地撞了过来,极其地蛮横凶猛,蜀军的心瞬间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第672章击沉楼船

阿坚面容冷沉,如刀削斧凿般线条硬朗的面庞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阿坚从来也不苟言笑,行事沉稳干练,深得刘胤器重,此刻蜀军诸人都在惊呼之时,阿坚依然是面似如水,不动声色。

看到晋军两翼的战船率先冲了过来,阿坚并没有慌乱,晋军这一试探性地冲击倒是给了阿坚机会,如果五艘楼船一起冲过来的话,反倒是不易应付。

晋军在船上的弓箭手进入一箭之地的射程时,就已经开始对岸上的目标进行了射击。不过蜀军的弓箭手立刻是还以颜色,双方首先进入到了激烈的对射之中。

亲卫皆个个身着铁铠,左手挽盾,严阵以待,晋军射过来的箭矢直接被他们无视了,亲卫在箭雨之中巍然不动,默默地注视着冲上来的楼船,等待着合适的投掷机会。

蜀军的箭矢不会对楼船的前进之势造成任何的阻拦,此刻的这两艘楼船,如两匹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以无可阻遏之势向着岸堤冲了过来。

现在蜀军已经研发出一种手雷投掷器,是在单发弩的基础上搞出来,可以将竹筒手雷的投掷距离提高一倍,别小看这多出来的几十步,可以让竹筒手雷的攻击时间提高不少,不必等到敌军冲到近前才投掷。

阿坚默默地注视着楼船的行进速度,等它进入到射程之后,阿坚大喝一声:“投!”

手持投掷器的蜀军立刻将已经引燃的竹筒手雷抛射了出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的弧线,带着“滋滋”作响的火星,向着楼船的前舱飞了过去。

船上的晋军莫名惊诧,也不知蜀军投掷出来的是什么东西,还没等他们明白过味来,那些落在船上的竹筒手雷已经是爆炸了,剧烈的爆炸几乎将前舱的甲板给炸穿了,许多晋军士兵被气浪直接就抛到了黄河中,就连船首的那根大桅杆也被炸掉了,整个前舱是一片狼籍。

晋军瞬间就被打懵了,无数的手雷不停地落在楼船之上,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楼船陷入到了一片火海之中。先前楼船上铺设的防火细沙早被爆炸的余波给震飞了,而伤亡惨重之下,士兵们逃命都来不及,那儿还有工夫去救火。

不过甲板上的爆炸和大火似乎没有影响到楼船的前进之势,在底舱之中的桨手们也受到了波及,整个船东摇西晃的,没法专注的进行划桨,但巨大的惯性仍然推动着楼船向岸边撞了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