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皓准其所奏,令上大将军陆抗持节,行大都督事,节制诸路兵马,出师北伐。

由于地理因素的关系,虽然双方的交界绵延千里,但争夺的核心区域不外乎两处,一处是荆州的襄阳,另一处是淮南的寿春,双方在这两个地区常年地屯兵对峙,并曾不断地爆发过战斗。

吴国对襄阳和寿春觎觑已久,在大帝孙权的时代,就曾经在这两个方向上不停地用兵,希望可以将吴国的边界向北移动,为北伐中原制造出一个桥头堡来。

但几十年的交锋,双方都没有办法奈何到对手半分,魏吴两国的疆界,从魏国立国之时便如是存在,一直到魏国亡国,都不曾有所改变。

做为战略要地,魏国对襄阳和寿春的经营堪称是苦心孤诣,这两座城池的坚固程度,完全可以和洛阳建业这样的都城相媲美,尽管晋国将南线的驻军抽调了很大的一部分,但光是这两座坚城,就不是吴国可以轻易攻略的。

做为三国后期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陆抗的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拿下襄阳和寿春难度较大,陆抗自然不会去冒险,他决定另辟蹊径,攻打弋阳(注1)。

弋阳在淮河的上游,正好处于襄阳和寿春的中间,是整个魏晋南线防御体系上重要的一环,不过相对于襄阳和寿春而言,弋阳隔着险峻的大别山与武昌遥遥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弋阳不会轻易受到攻击,所以晋军在弋阳的防范,显然要比襄阳和寿春低的多。

这也和吴军的特点有关,吴军擅长水战,就算是陆战,也基本上喜欢在靠近水边的地方作战,因为就算是陆战失利,也可以很快地向后撤退,得到水军的支援,跨越数百里的苍茫大别山,这绝对不是吴军的作战风格。

如果换作武昌驻守着一支蜀国军队的话,相信晋国在弋阳的防御等级就会提高,因为蜀军的山地作战能力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至于吴军,晋人大概会嗤之以鼻,这帮离了水就活不了的家伙能有多大的作为。

但经过蜀中这几年大战的磨砺,陆抗早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蜀地多山,在同姜维钟会的不断较量之中,陆抗也逐渐找到了山地作战的窍门,这也是陆抗在蜀地苦战数年依然还能牢牢地站稳脚跟的缘故,而昔日以水战称王的东吴军队在战斗的磨练之中,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陆抗出任上大将军筹划北伐诸事以来,用荆州的五万守军和江州永安的守军进行了对调,那曾经鏖战在蜀中的十万精锐,现在都在陆抗的麾下。

为了这次的军事行动,陆抗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迷惑晋军的视线,陆抗刻意地将军队调往了庐江,与驻扎在濡须口的右大都督丁奉的军队对寿春之敌形成合围之势,摆出了一付意图进攻寿春的架式。

淮南之地也早已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战火,历任的扬州都督对吴国的进攻都麻木了,反正是兵来将打,水来土掩,所幸寿春及合肥的城防经常修缮,从里到外都坚固异常。

此时的扬州都督正是石苞,当他听闻吴军有意围攻寿春,只是呵呵地付之一笑,道:“吴人真是些死脑筋,打淮南都打了几十年了,没有一次胜绩,偏偏还是乐此不疲,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石苞也没有刻意地防备,只是传令手下军队保持警惕,密切地注意吴军的动向,等他有所动作之时再做防备也不迟。

在东线,陆抗大放烟雾弹,在西线,他也没有歇着,派陆凯率军进驻到当阳,丝毫不掩饰对襄阳的进犯之意。

与扬州都督石苞的镇定从若相比,新到任的荆州都督司马亮却显得有些慌乱。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四子,司马昭的异母弟,司马昭登基之后,大封宗室,司马亮被封为了扶风郡王。

由于司马氏的江山是从曹魏手中夺过来的,曹魏之所以亡国,与曹氏家族内部兄弟相争有着莫大的关系,从曹丕开始,就对兄弟曹植、曹彰等进行排挤,以致于曹睿之后,曹氏一门人才凋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司马氏有机会篡夺大权。

前车之鉴司马炎当然不会漠视,他登基之后,除了不敢重用司马攸之外,大封宗室,不光是封王拜侯,司马炎还重用宗室执掌大权,司马亮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接替了羊祜荆州都督的位子,镇守襄阳。

比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两位兄长,扶风王司马亮则是风流倜傥,算得上是一位翩翩佳公子,论学识才华倒也不输人,但文治武功治国方略来,则是相差的甚远,从来也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打仗的司马亮被司马炎委派到了襄阳,虽然看起来这荆州都督挺拉风的,但司马亮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到吴军打来的消息,不禁是脸色大变。

吴军还尚在百里之外,司马亮就已经是紧闭城门,严阵以待了。

注1:在历史上吴国的确有袭取弋阳的计划,孙皓想乘司马炎篡位之时偷袭弋阳,问计于诸臣,陆凯等人担心晋国刚刚吞并蜀国,国势强大,吴国处于弱势的一方,易守不易攻,故而劝谏孙皓放弃了这一个计划。

第676章偷袭弋阳

弋阳郡是一个小郡,魏黄初元年,从江夏、汝南二郡之地中析出四个县的地域设立了弋阳郡,下辖的四个县是弋阳、期思、轪县和西阳,弋阳郡位于淮河以南,大别山以北,虽然是一个小郡,却是联结荆州和淮南的战略要地。

不过从弋阳郡立郡四十余年以来,虽然处于魏吴的交界地区,但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最主要的缘故就是它与武昌隔着数百里的绵绵大别山,以水军见长的东吴军队自然不可能舍长就短,来翻越大别山进攻弋阳,所以弋阳的百姓一直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历任的弋阳太守也是一个比较清闲的职务,由于没有战乱,弋阳郡历来驻军很少,最多的时候也只维持六七千人而已,此番南线抽调兵力北上,弋阳也被抽走了两千人马,现在弋阳的郡兵,已不足五千之众。

不过弋阳太守夏宜却没在意,调走多少兵对于夏宜没有个么什么意义,他伸了伸懒腰,春日是一个令人慵散的时光,午后的阳光和熙醉人,无所事事的夏宜斜躺在矮榻之上,刚刚从午睡之中睡醒了,眼前还有些迷糊。

“大人……大事不好了,吴军……吴军进城了……”一名亲随突然地跑进来,神色慌张地对着夏宜,结结巴巴地道。

“什么?”夏宜的睡意全消,还没等他坐起来,一队全副武装的吴军士兵已经闯入了他的府衙,弓弩在手,刀光逼人,让夏宜惊得是目瞪口呆。

不是说弋阳非战之地,怎么这会儿的工夫,竟然会冒出来这么多的吴军,而且还攻进了太守府,那些守军难道是吃干饭的吗?

夏宜此刻成为了吴军的俘虏,却迁怒于守城的晋兵,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身为弋阳太守,他该为弋阳的失守付主要的责任,他夏宜慵闲地睡着懒觉,可想而知守城的晋军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了。

鉴于晋军没有任何的防备,陆抗决定对弋阳采用偷袭的手段,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晓地穿越了大别山,陆抗派出了一支精兵小队,乔装成晋军的模样,大摇大摆地向弋阳城门而去。

弋阳的城门洞开,守城的士兵看到了己方的旗帜,丝毫不怀疑有诈,询问他们从何而来。

此刻带队是吴将左奕,大声地训斥守兵道:“某乃石都督帐下别部司马杨庆,奉石都督之令,前来驻守弋阳,尔等当班之时竟敢如此慵懒,岂不贻误战机,来人,将这几个给我捆了,每人重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

左奕盛气凌人,气场很足,城门口的晋军被他给唬的一楞一楞的,这个时候也无人敢上前来核查左奕的身份,就连城门令也不住地向左奕讨饶求情,对左奕扬州都督石苞帐下的别部司马的身份是无人敢怀疑,左奕于是得以轻松进入到了弋阳城内。

左奕率队刚进城,陆抗便派吾彦、蔡贡领兵杀到,守城的晋军看到吴军袭来,皆面如土色,急忙地关闭城门,想将吴军拒之于城外。

但这个时候,左奕率兵突然地出手,斩关劈锁,打开了城门,迎吴军入城,于是吴军便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弋阳城,许多和夏宜一样刚刚从午睡中清醒过来的官员们无一例外的做了吴军的俘虏。

诸将皆赞陆抗的谋略高深,竟然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弋阳。陆抗只是微微一笑,晋人在弋阳防备松懈,自己又早用声东击西之计将寿春和襄阳两地的晋军给牵制住了,所以拿下弋阳完全在陆抗的意料之中。

不过太守夏宜和守军的闲散多少还是让陆抗的行动变得更为地顺畅,五千守军大多尚未来得及抵抗,就成为了吴军的俘虏。

“接下来,就看司马炎怎样应对了!”陆抗立于弋阳的城头,向北遥望,心中暗暗地道。

┄┄┄┄┄┄┄┄┄┄┄┄┄┄┄┄┄┄┄┄┄┄┄┄┄┄┄┄┄┄┄┄┄┄┄┄┄┄┄┄┄┄┄┄┄┄┄┄┄┄┄┄┄┄┄┄┄┄┄┄┄┄┄┄┄

弋阳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此刻司马炎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西线上面,西线的战事不利让他深感焦虑。

这个时候,南线传来弋阳失守的消息,让司马炎更是目瞪口呆。

早些时候,寿春襄阳两面都传来了吴军试图进攻的消息,司马炎倒没有在意,淮南的仗打了不知多少回,荆州那边也一直是摩擦不断,所以吴人想要趁虚而入的小伎俩早就被司马炎给看穿了,鉴于南线司马炎还一直布署着十五六万的军队,所以司马炎对南线吴人的进攻并不太担心,认为石苞和司马亮会应付得来。

现在司马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西线对关中的作战之中,这一战关系到晋国能不能收服关中,能不能彻底地消除来自西北的威胁,对司马炎而言非常地重要。

可西线战事正处于胶着之时,东吴的陆抗却在背后狠狠地捅了司马炎一刀,弋阳的失守,让司马炎完全是措手不及。

不是说吴人意图进攻寿春和襄阳吗,敢情这是陆抗的疑兵之计,陆抗的真正目标,竟然是谁都未曾料想到的弋阳郡。

弋阳郡在淮水之南,有崇山峻岭与吴国相隔,正因为前面是一片的高山险地,晋人才对弋阳的防守并不怎么看重,谁都知道吴人的水军厉害,他们打仗,都是围绕着水军来进行,所以吴军的攻防,大多都离不开大河大川,鬼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了蜀人的招数,穿越崇山峻岭,完成了对弋阳的偷袭。

要知道穿过几百里茫茫的大别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是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也必须要考虑后后勤补给在内的诸多问题,从弋阳那边传来的消息,陆抗可是带着十万大军穿过大别山的,十万大军又如何能做到神不知鬼不晓,这无疑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之事。

第677章天下之裆

但不管陆抗使用的是何种手段,总之弋阳是失守了。弋阳的失守,不仅切断了荆州和淮南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跨过淮河,就是豫州的汝南郡,弋阳失守直接威胁到了晋国的腹地豫州的安全,对都城洛阳也形成了潜在的威胁,让司马炎顿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或许弋阳从来就是不是晋国南线防御体系的核心,但弋阳的失守,却在晋国朝中形成八级地震一般的震动。

如果将晋国的疆域划分为几个部分,那么幽州为头,并冀为肩,青兖为左臂,雍凉为右臂,洛阳为心,豫州为腹,而徐扬和荆州,则成为巨人的左腿和右腿,以此而喻,弋阳无疑为天下之裆。

关陇的失守,已让晋国如失一臂,这样的切肤之痛,让司马炎枕席难安。如今被陆抗照着裤裆狠狠地踢上了一脚,那酸爽的感觉让司马炎更是五味杂陈。

在晋国辽阔的疆土中,弋阳郡不过是一块弹丸之地,但占领了弋阳的吴军,却如同是一根肉中刺,虽然不致命,但却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弋阳不大,从来也没有成为了一个战略要点,魏晋一直以来都把东面的寿春和西面的襄阳做为和吴国对抗的要塞,但丢掉弋阳之后才发现,弋阳的地理位置相当的紧要,吴军占据弋阳之后,向东可以攻取寿春,向西可以略地襄阳,向北则可进入汝南,进而威胁洛阳,吴军得了弋阳,前据淮水,后倚大别山,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弋阳对于吴国而言,很轻,但对晋国而言却是很重,司马炎不得不慎重对待,立刻召集群臣来商议此事。

贾充道:“陛下,弋阳虽小,却是要害所在,切不可等闲视之,须趁陆抗立足未稳之时,派兵攻伐,夺回弋阳,方为上策。”

司马炎点头道:“朕也正有此意,不过现在重兵在西,不知何人能驱逐陆抗?”

贾充道:“弋阳位于襄阳寿春之间,陛下何不派石苞与扶风王各自领兵,东西合击,围剿陆抗?”

陆抗占领弋阳,虽然有分断荆州与淮南之意,但反过来看,他不也正深陷于荆州和淮南的包围之中么,贾充的建议便是动用荆州司马亮和淮南石苞的军队,两路人马东西包抄,收复弋阳自不是难事。

不过太傅郑冲却有不同意见:“吴人数寇南疆,所图者第一为淮南,第二为荆襄,盖未闻有对弋阳用兵者,臣以为陆抗此次也不过是声东击西,意图调动寿春和襄阳之兵,趁二城空虚之时,再乘机夺之,所有陛下千万不能上当,襄阳寿春二地之兵,万不可轻动,陛下可另遣大将,带兵征讨。”

郑冲如此一说,司马炎倒是有几分犹豫了,的确从几十年来魏吴的交战史上,从来没有将战火蔓延到弋阳这一说,双方争夺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集中在淮南和荆州二地,尤其是淮南,几十年来爆发过好几次的大战,可以说吴人为了夺取淮南是费尽了心机。

此次陆抗舍本求末,攻拨了弋阳,虽然是趁虚而入,但似乎有脱离主战场的嫌疑,司马炎也很是怀疑陆抗攻取弋阳的真实意图,正如郑冲所言,陆抗很可能是声东击西,想引蛇出洞,如果司马炎真的调动荆州和淮南的兵马,岂不正中了陆抗的下怀?

司马炎沉吟道:“襄阳和寿春的兵马未可轻动,但弋阳却也不可不理,不知派何人为将,来收复弋阳?”

诸臣面面相觑,现在晋国的得力干将,莫过于羊祜、杜预、钟会等人,不过羊祜和杜预都带兵出征关中,钟会尚远在蜀地,洛阳城中,竟然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

散骑常侍王济出班奏道:“臣保举一人,可为主帅。”

司马炎顿时眼前一亮,道:“爱卿保举何人?”

王济郑重其事地沉声道:“上党太守刘渊,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陛下可令其统兵,讨伐吴逆,必可一战功成。”

司马炎轻轻地皱了皱眉头,对刘渊他倒是不陌生,当日司马攸兵变叛乱之时,刘渊便曾受命出战,虽然败北,但仍然显示出其勇武之力,后来司马炎也依前约封刘渊为上党太守。不过刘渊终归是匈奴人,是胡人异族,这样的身份让司马炎一直对他深有戒心,此时王济出面保举刘渊,也难怪司马炎要略蹙眉头了。

“万万不可,”一人在殿前高呼,众视之,乃是御史中丞孔恂,只见孔恂持芴出班奏道:“陛下,刘渊乃是胡人异族,其心难测,陛下万万不可付之以兵权,久必为祸。”

王济颇为不悦地道:“孔中丞又岂知刘渊的为人,他虽为匈奴人,却志虑忠纯,当日为救陛下于危难,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此等忠义之举,就算是朝中诸将又有几人可为之?刘渊就任上党太守之后,恪尽职守,百姓颇多赞誉,如此人才,仅仅就是因为出身不同而遭弃用,岂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

孔恂冷笑一声,道:“异族便为异类,岂可以常人之心度之,陆抗占据弋阳,不过乃是癣疥之患,一旦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