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备攻击!”刘延年很快地下达了命令,现在每多耽搁一刻,就会有更多的蜀军渡过黄河,这无疑对匈奴人很不利,现在再追究谁的责任已经是于事无补,当务之急,就是夺回渡口,将已经渡河的蜀军赶下河去。

现在的局面,对于匈奴人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比竟渡过河的蜀军人数并不太多,只有五千人来人,趁其立足未稳,即刻发起反攻,夺回渡口的希望其实还是蛮大的,所以刘延年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匈奴骑兵赶了一夜的路,虽然比较疲乏,但现在的形势可不容许他们歇下来休息,刘延年一声令下,匈奴人万骑突进,向着渡口方向发起了进攻。

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方法自然莫过于偏厢车,不过偏厢车过于笨重,虎步军长途奔袭,轻装而进,根本就没有准备偏厢车,包括偏厢车在内的后续辎重装备现在还停留在黄河西岸,现在蜀军轻装而进,携带的都是随身武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高远早已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在阵前排出了长枪阵,用来抵御匈奴人的骑兵冲击。

步兵对抗骑兵,长枪列阵是唯一有效的招数,锋利的长枪一排排斜刺排开,宛如密林,匈奴骑兵撞上来的时候,那一条条长枪便毫不留情地刺穿了骑兵和战马。

但匈奴骑兵的冲击之势相当地猛烈,前面的骑兵倒了下去,后面的骑兵依然不惧生死地冲了上来,在匈奴骑兵轮番地冲击之下,长枪阵也渐渐有被冲垮的危险。

诚然长枪阵是对付骑兵的法宝,但也仅仅是对抗一些零星的骑兵,如果遇到大队的骑兵发起集团冲击的时候,长枪阵的弱点也就暴露无疑。

一条长枪只能对付的了一匹战马或一名骑兵,长长的刺枪穿透匈奴骑兵或战马的身体之后,很难一下子就拨出来,而匈奴骑兵正是用这种伤亡换突破,前面的骑兵阵亡或受伤之后,后面的骑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顶上来,轮番地对长枪阵进行冲击。

双方的战斗进行地十分惨烈,整个前沿都混战成了一团。

第768章狭路相逢勇者胜

PS:稍后更正,请稍等…………………………………………………………………………………………………………………………………………………

有阿坚的百人小队打头阵来配合,高远的登陆行动非常地顺利。从昨天凌晨渡河以来,阿坚的队伍已经在东岸坚守了近十八个时辰,面对匈奴人的千人大围攻,阿坚率队顽强奋战,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挡住了匈奴人的疯狂反扑,杀敌数百,牢牢地控制住了军渡渡口。

现在高远已经率军登岸,阿坚的阻击任务胜利地完成了,刚一松懈下来,疲惫不堪的小分队队员多人当场就晕了过去,他们都是拼着顽强的意志力在坚持着,其实每一个都达了身体的极限。

“交给我吧。”高远郑重地对阿坚道。

阿坚浑身浴满了鲜血,那柄削铁如泥的宝刀竟然出现了多处的缺口,在这一日之中,死在阿坚刀下的匈奴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阿坚勉强的笑了笑,点点头,他此时连说话的力气的都没有了。

高远吩咐手下扶阿坚他们下去休息,同时下令虎步军立刻排出防御阵形,严阵以待,因为高远已经看到了东面大路之上扬起的阵阵尘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匈奴人的援兵杀到了。

赫格昆率着一两百人的残部退守到了东面的一处高地,上千人的军队,竟然生生地被蜀军百人队给打残了,这简直让赫格昆是气得吐血,现在仅剩一两百人,是无论如也夺不回渡口了,赫格昆只能稍稍后退,翘首以盼援军的到来。

渡过了这难熬的一夜之后,当东方的曙光来临,赫格昆等的是望眼欲穿,终于在初升的朝阳光辉之下,看到了万马奔腾而至的匈奴骑兵,赫格昆总算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赶忙迎了上去。

由于关系重大,刘延年是亲自率军赶了过来,看到赫格昆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的模样,沉声地喝问缘故。

事到如今,赫格昆也不敢再有丝毫地隐瞒了,便将此间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刘延年做了禀报。

刘延年一听赫格昆居然得蜀军偷渡的消息之后隐瞒了三个时辰才上报,不禁是勃然大怒:“混帐东西,如此重大军情竟然敢隐匿不报,你该当何罪?”

赫格昆心里那个悔呀,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第一时间上报,可当时他简直就是被猪油蒙了心,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夺得渡口,结果却是如此地惨不忍睹。

“卑职以为蜀军只有百十来人,可以轻易地灭杀掉,故而才没有及时上报,结果……”赫格昆诺诺地道。

刘延年怒不可遏地道:“结果却是你连这一百人都打不过,还白白地耽误了战机,如此蠢才,本帅要你何用,来人,拖下去斩了!”

立刻有两名亲兵上前去拖赫格昆,赫格昆满脸煞白,跪地连叩首道:“大帅饶命,大帅饶命!”

刘延年不为所动,亲兵将赫格昆拖了下去,手起刀落,将他的人头砍了下来。刘延年环视左右,沉声地道:“赫格昆违反军令,罪不可赦,传令下去,如有违抗军令擅作主张者,一律斩首示众,绝不轻赦。”

众将悚然,俯首听命。

“渡口那边情况如何?”刘延年处置完赫格昆,立刻便问渡口那边的情形。

立刻有哨骑向刘延年禀道:“启禀大帅,蜀人已有五千余人渡过黄河,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地渡河而来。”

“真是混帐!”刘延年对赫格昆是余恨未消,如果不是赫格昆擅作主张耽误军情的话,匈奴军至少也应该比现在早两三个时辰到达军渡,绝对不会出现被蜀军抢先的局面,这个赫格昆,真是死有余辜。

“准备攻击!”刘延年很快地下达了命令,现在每多耽搁一刻,就会有更多的蜀军渡过黄河,这无疑对匈奴人很不利,现在再追究谁的责任已经是于事无补,当务之急,就是夺回渡口,将已经渡河的蜀军赶下河去。

现在的局面,对于匈奴人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比竟渡过河的蜀军人数并不太多,只有五千人来人,趁其立足未稳,即刻发起反攻,夺回渡口的希望其实还是蛮大的,所以刘延年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匈奴骑兵赶了一夜的路,虽然比较疲乏,但现在的形势可不容许他们歇下来休息,刘延年一声令下,匈奴人万骑突进,向着渡口方向发起了进攻。

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方法自然莫过于偏厢车,不过偏厢车过于笨重,虎步军长途奔袭,轻装而进,根本就没有准备偏厢车,包括偏厢车在内的后续辎重装备现在还停留在黄河西岸,现在蜀军轻装而进,携带的都是随身武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高远早已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在阵前排出了长枪阵,用来抵御匈奴人的骑兵冲击。

步兵对抗骑兵,长枪列阵是唯一有效的招数,锋利的长枪一排排斜刺排开,宛如密林,匈奴骑兵撞上来的时候,那一条条长枪便毫不留情地刺穿了骑兵和战马。

但匈奴骑兵的冲击之势相当地猛烈,前面的骑兵倒了下去,后面的骑兵依然不惧生死地冲了上来,在匈奴骑兵轮番地冲击之下,长枪阵也渐渐有被冲垮的危险。

诚然长枪阵是对付骑兵的法宝,但也仅仅是对抗一些零星的骑兵,如果遇到大队的骑兵发起集团冲击的时候,长枪阵的弱点也就暴露无疑。

一条长枪只能对付的了一匹战马或一名骑兵,长长的刺枪穿透匈奴骑兵或战马的身体之后,很难一下子就拨出来,而匈奴骑兵正是用这种伤亡换突破,前面的骑兵阵亡或受伤之后,后面的骑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顶上来,轮番地对长枪阵进行冲击。

双方的战斗进行地十分惨烈,整个前沿都混战成了一团。

第769章偷袭左国城

得到了援兵的相助,刘延年变得信心满满,他立刻率军发起了进攻。

不过蜀军这一夜可没歇着,除了设制拒马之外,还挖了不少的壕沟,堆土石为垒,构筑了不少的防御阵地,让匈奴骑兵的进攻变得无数顺畅起来。

不过,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刘延年夺回渡口的决心,刘延年倾尽所有的兵力,就是欲一战将过河的蜀军全部歼灭掉,何况自己占据着绝对优势兵力,蜀军就算是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又岂能阻止匈奴铁蹄的前进步伐?

蜀军自然是拼死而战,箭如雨下,刀枪如林,在渡口前面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匈奴人死死地挡住,不得前进。

不过让刘延年感到疑惑的是,貌似参与防守的蜀军和昨天的数量相差并不大,按理说经过一夜的抢渡,蜀军的人数至少也可以再增加一倍,但现在看来,蜀军的人马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让刘延年颇为有些想不通。

难道蜀军昨夜就没怎么渡河?毕竟夜间的渡河条件比白天要差了许多,可这也不是一个理由呀。

难道是蜀军故意地示敌以弱,然后集聚力量再行反击?或许这才是蜀军的真正动机。

不管怎么说,刘延年也是全然不惧,他就不信了,自己大军全部压上,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军渡?

激战了两个多时辰之后,匈奴军已经突破了蜀军的数道防线,眼看着胜利在望之时,突然一骑飞奔而至,冲到近前,滚鞍落马,急报道:“启禀大帅,蜀军今晨突然偷袭了左国城,左国城已经失守了!”

“什么?”刘延年本来是骑在马上的,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顿时变得惨白,眼前一黑,差点儿从马背上摔了下去。

原来蜀军人少原因在这儿,他们并没有困守渡口,而是趁机偷袭了左国城,刘延年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这一步,顿时他是面如死灰。

┄┄┄┄┄┄┄┄┄┄┄┄┄┄┄┄┄┄┄┄┄┄┄┄┄┄┄┄┄┄┄

这还要追溯到昨天的夜里。

蜀军的渡河速度远比刘延年想象的要快的多,先期渡过虎步军和永安军两个步兵军之后,接下来渡河的就是虎骑军和青龙军这些骑兵了,蜀军三巨头刘胤、傅佥和罗宪也随同大部队到达了东岸。

随着骑军的到来,也让高远和罗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一整天被匈奴骑兵压着打,蜀军步兵确实是相当地吃力,现在蜀军骑兵到位之后,完全可以以骑制骑,步兵的苦逼日子总算是到头了。

罗宪也向刘胤表示,在次日的作战之中,骑军可以来打头阵。

不过刘胤则是另有打算,刘延年在第一天的进攻受挫,第二天必然会增加援兵再次发起攻击,而刘延年连续地调兵之后,其后方左国城必然会空虚,如果蜀军能捉住这个机会的话,一举拿下左国城,便可轻而易举地奠定东渡以来的首胜。

刘胤将自己的计划和傅佥、罗宪进行了商议,傅佥和罗宪立刻表示赞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刘胤的这一手相当地高段。唯一的隐忧就是蜀军对道路环境不是太熟,还必须地避开大路上的匈奴援兵,能否在一夜之内兵抵左国城下,是一个最大的疑问。

很显然刘胤在这方面早已是做足了功课,为了此次进军并州,刘胤在几个月前就已经派出了斥侯密探,悄悄地潜入到了并州境内,将并州的地形地貌和匈奴人的驻守情况摸个透,现在刘胤的手头,不光有并州各地山川地理图本,而且匈奴人在各地兵力驻守的多少也是一目了然。

从军渡前往左国城,除了匈奴骑兵所走的那条大道之外,还有两条小路可供选择,刘胤决定自己亲率虎骑军和青龙军从其中的一条小路上进军,而将军渡这边的防务,交给傅佥和罗宪来负责。

一路翻山越岭,刘胤率军在天明的时候,抵达了左国城的城下,刘延年已经将左国城的五万大军全部调走了,现在防守左国城的,只是些小股零星地匈奴军队。

而且左国城全然没有什么防备,到了鸡鸣时分,左国城的城门一如既往地打开了,百里之外军渡的激烈战况,似乎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这儿。

自打匈奴宣布成立汉国之后,左国城就成为了其都城的所在地,刘豹的王宫就建在左国城中。不过相对于并州晋阳这样的大城,左国城的规模则小的多,人口自然也比较少,而且城里城外,进进出出的,都是匈奴人,看不到半个汉人的身影。

刘胤抵达左国城附近的时候,没有急于进攻,由于他带来的全部是骑兵,没有什么攻城的器械,只适合于野战,不利于攻城,所以只宜智取,不宜强攻。

刘胤回头对傅著道:“子诚,你带一小队人乔装成匈奴人的模样,把城门夺了。”刘胤看到匈奴人全然无备,就连城门口站岗的兵卒都没有几个,便立刻安排傅著带人乔装去袭城。

蜀军之中,自然有不少缴获的匈奴人的军服和各种武器,傅著当即令人取过几十套来,找了几个会说匈奴话的士兵,将匈奴的军服换上,望城门口而去。

早晨的城门口显得非常地冷清,来来往往也没有几个人,昨天晚上左国城派出大军出征,折腾了大半宿,直到后半夜最后一批匈奴骑兵离开左国城才恢复了平静。而留守城池的匈奴兵并没有睡好,天刚亮就得开城门站岗,疲惫写满了那几名士兵的脸上,整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懒洋洋地驻着长枪,木然地打量着前方。

这个时侯,从城西的方向远远地驰来几十骑,那几名岗哨陡然站直了,脸色有些紧张,等看清楚是自家骑兵,却又松懈了下来,那几十骑很快地来到了近前,岗哨问道:“你们不是随大队刚走吗,怎么又返回来了?”

第670章砍倒“汉”字旗

那岗哨说的是匈奴话,傅著自然听不懂,不过他身边可是有着几个精通匈奴话的士兵,这几个士兵都是从北地郡招来的,常年同匈奴人打交道,他们说匈奴话的水平几乎和真正的匈奴人不相上下。

“大帅已经率兵夺回了渡口,特命我们回来禀报大王。”

那几名岗哨不禁是大喜过望,连声道:“大帅出马果然了得,这么快就摆平了蜀人。”

傅著等人说着话,慢慢地也就靠到了近前,傅著瞧着距离已经是足够近了,突得大喝一声道:“给我杀!”

那些蜀军早已暗暗地准备好了兵器,听得傅著一声令下,立刻是对着那几名匈奴岗哨突下杀手。

那几名匈奴岗哨猝不及防,当场就被蜀兵给斩杀掉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着了几个刚想要出城的人,看到前面血淋淋的一幕,立刻是掉头就跑。

斩杀掉了那几名岗哨之后,傅著便控制了左国城的西城门,他立刻向刘胤那边发讯息,刘胤率着大队人马便向左国城扑去。

傅著刚刚控制住了城门口的局势,城内便有一队匈奴扑了上来,显然他们也看到了西城门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了确保西城门的不失,这一队匈奴兵不顾一切地冲了上来。

蜀军早有准备,傅著下令蜀军摆开阵式与之迎战,刘胤的大军就在身后,只相隔了三四里的距离,对于高速飞驰的战马,这三四里的距离转瞬即逝,刘胤的大军很快就会杀过来,只要挡得住匈奴人的这次反扑,胜利可望。

西城门的突遭变故,从外表看起来似乎是匈奴兵自相残杀,但这支巡逻兵的统领却不这么认为,就算匈奴兵之间有什么冲突,也没人有胆量在城门口制造事端,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有汉人的奸细混了进来,而且城门隐隐有急骤的马蹄之声,似有千军万马一般地杀来,那统领不敢大意,立刻率兵杀上来,想将傅著等人逐出城去。

傅著冷笑一声,毫不犹豫地就抬枪冲上去了,与匈奴人的这一队人马战在了一处,但见傅著一杆长枪上下翻飞,舞如游龙,将不太宽的路口死死地封住了,匈奴再想接近西城门口,根本就无法越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