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梗阳城只有零星的驻军,根本就无力抵御虎骑军的进攻,傅著率领虎骑军以势如破竹之势便拿下了梗阳城。

很快地,刘胤、傅佥、罗宪率蜀军大队人马出了白石沟,抵达了梗阳城。

梗阳城太小,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马,刘胤便令大军在白石河以北扎营,谓之北营,但见连营数十里,旌旗飘扬,营垒森严,气势蔚然。

刘延年败逃回晋阳城,去面见刘猛,满脸愧色,细述战败之情形,刘猛倒没有责怪于他,宽慰了几句,吩咐下面的人带他去疗伤休息。刘延年留在后背的箭头一直没有处理,伤口已经开始化脓溃烂了,刘延年倒也算是一条铮铮硬汉,伤成之样,居然一声也不吭。

刘猛脸色阴沉,对手下部属道:“想不到蜀人刘胤来势竟然如此凶猛,不但在左国城袭杀了汉王,而且一路狂进,数日之内竟然攻破娄烦占据梗阳,如今蜀人距晋阳已不足五十里,诸位可有退敌良策吗?”

诸将不禁是面面相觑,刘胤的来势凶猛确实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左独鹿王刘延年都被打得满地找牙,那些匈奴诸将纷纷在心底暗自掂量,自己是不是刘胤的对手,别看平时这些匈奴大将们个个趾高气扬的,但真正应对危机,却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面对刘猛的询问,个个哑口无言。

刘猛重重地哼了一声,道:“平时看你们一个个耀武扬威的,浑然没有把汉人放在眼里,今日一个小小的刘胤,居然让你们怕成这般,真是丢人现眼!”

诸将被刘猛一顿训斥,个个脸色发红,但刘猛的位子在那儿摆着,他们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悄悄地受着便是。

这时,谋士陈海光道:“右贤王不必忧虑,卑职有一计,可破刘胤。”

刘猛大喜,道:“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陈海光道:“蜀人远道而来,粮草补给殊为困难,右贤王只须坚壁清野,尽遣汾水两岸之民归晋阳,仓禀野谷,尽皆烧之。蜀人粮草短缺,利在速战,我军深沟高垒,拒守不战,不出百日,必然可以拖垮蜀人。如今赵王在河内连番大胜,右贤王亦可请赵王回兵晋阳,南北夹击,定然可以歼刘胤于梗阳。”

刘猛呵呵大笑道:“陈军谋果然妙计,本王本欲尽起晋阳大军,与之决战,听陈军谋之计,倒不必心焦,以静待之,破敌有望。”

陈海光道:“右贤王万万不可出战,如此岂不正中蜀人之下怀,蜀人远来,必求速战,右贤王只须以静制动,何愁蜀敌不破?”

刘猛听从了陈海光的计策,尽遣阳邑、祁县、榆次等县的百姓于晋阳,同时放火烧城,将三座县城全部纵火烧毁,三县附近的仓禀野谷,也一律纵火烧之,但见晋中大地,浓烟滚滚,火光熊熊,万人恸哭,声嘶泪悲。

匈奴人的手段极为地残暴,有不愿意迁移的,一律通敌罪论处,格杀勿论,许多百姓也只能是忍气吞声,背井离乡,离开他们一直生活和栖息的土地,晋中数百里的大地,渺无人烟,沦为一片赤地,就连一座完整的房舍都不曾寻到,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苍荑。

也不得不说匈奴人的这个手段确实狠毒,虽然蜀军东渡,带了不少的粮草辎重,但后勤补给线的过于漫长,势必将给蜀军的后勤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就食于敌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从匈奴人控制的地盘上夺取更多的粮草,才能有效地解决后勤补给上的亏空。

但匈奴人坚壁清野的手段,让蜀军面临的局面陡然地严峻起来。军无粮则慌,任何一支军队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是永远也无法赢得胜利的,粮草是保证胜利的根本条件之一。

蜀军十几万人马进入晋中,后勤补给线不断地被拉长,让本来雪上加霜的后勤补给变得十分困难,千里不运粮,就是因为补给线拉得太长,运送的粮草都比得上路上的损耗了,如果从长安算起,辗转经过军渡送达到晋中,路程肯定会超过一千里,这个巨额的损耗让关中送抵晋中的粮草效率非常地低下。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就食于敌,在敌人的地盘之内搞到粮草,这样就可以解决军队粮食供应的亏空,而现在匈奴人采用的策略坚壁清野,让蜀军就食于敌的计划完全地落了空,让刘胤也感受到了一种真切地危机。

是何人给刘猛献的如此毒计,真该将其千刀万剐才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的计谋确让蜀军很为难,想要解决此计带来的恶劣后果,刘胤就必须要想出应对之策。

第782章处境维艰

PS:惯例两点更正,等不及的明天再看…………………………………………………………………………………………………………………………………………………………………………………………………手下侥幸生还的残兵败将,刘延年不禁是哀叹一声,从左国城带出来的五万人马,到现在只剩下了几千人,和全军覆灭也相差不多了,不过万幸的是,自己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他不敢在梗阳城停留,出了白石沟,就折向北行,望几十里之外的晋阳城逃去。

对于刘延年来说,什么地方也不再是安全的,唯有逃回晋阳,才有一线生机,至于背上的箭伤,虽然疼痛难忍,可他也得忍着。

傅著的虎骑军速度最快,紧跟着匈奴人冲出了白石沟,攻下了梗阳城。

梗阳城是一座小城,方圆只有数里,春秋时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梗阳便是七县之一,后来汉武帝首创十三州刺史部,梗阳降县为乡,隶属于太原郡榆次县,至魏末晋初,梗阳城一直为榆次县的西境。

不过梗阳城虽小,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由此向北五十里,便是并州州治晋阳城,可以说梗阳称得上是晋阳的南大门,梗阳的失守,必然会震动整个的并州。

梗阳城只有零星的驻军,根本就无力抵御虎骑军的进攻,傅著率领虎骑军以势如破竹之势便拿下了梗阳城。

很快地,刘胤、傅佥、罗宪率蜀军大队人马出了白石沟,抵达了梗阳城。

梗阳城太小,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人马,刘胤便令大军在白石河以北扎营,谓之北营,但见连营数十里,旌旗飘扬,营垒森严,气势蔚然。

刘延年败逃回晋阳城,去面见刘猛,满脸愧色,细述战败之情形,刘猛倒没有责怪于他,宽慰了几句,吩咐下面的人带他去疗伤休息。刘延年留在后背的箭头一直没有处理,伤口已经开始化脓溃烂了,刘延年倒也算是一条铮铮硬汉,伤成之样,居然一声也不吭。

刘猛脸色阴沉,对手下部属道:“想不到蜀人刘胤来势竟然如此凶猛,不但在左国城袭杀了汉王,而且一路狂进,数日之内竟然攻破娄烦占据梗阳,如今蜀人距晋阳已不足五十里,诸位可有退敌良策吗?”

诸将不禁是面面相觑,刘胤的来势凶猛确实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左独鹿王刘延年都被打得满地找牙,那些匈奴诸将纷纷在心底暗自掂量,自己是不是刘胤的对手,别看平时这些匈奴大将们个个趾高气扬的,但真正应对危机,却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面对刘猛的询问,个个哑口无言。

刘猛重重地哼了一声,道:“平时看你们一个个耀武扬威的,浑然没有把汉人放在眼里,今日一个小小的刘胤,居然让你们怕成这般,真是丢人现眼!”

诸将被刘猛一顿训斥,个个脸色发红,但刘猛的位子在那儿摆着,他们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悄悄地受着便是。

这时,谋士陈海光道:“右贤王不必忧虑,卑职有一计,可破刘胤。”

刘猛大喜,道:“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陈海光道:“蜀人远道而来,粮草补给殊为困难,右贤王只须坚壁清野,尽遣汾水两岸之民归晋阳,仓禀野谷,尽皆烧之。蜀人粮草短缺,利在速战,我军深沟高垒,拒守不战,不出百日,必然可以拖垮蜀人。如今赵王在河内连番大胜,右贤王亦可请赵王回兵晋阳,南北夹击,定然可以歼刘胤于梗阳。”

刘猛呵呵大笑道:“陈军谋果然妙计,本王本欲尽起晋阳大军,与之决战,听陈军谋之计,倒不必心焦,以静待之,破敌有望。”

陈海光道:“右贤王万万不可出战,如此岂不正中蜀人之下怀,蜀人远来,必求速战,右贤王只须以静制动,何愁蜀敌不破?”

刘猛听从了陈海光的计策,尽遣阳邑、祁县、榆次等县的百姓于晋阳,同时放火烧城,将三座县城全部纵火烧毁,三县附近的仓禀野谷,也一律纵火烧之,但见晋中大地,浓烟滚滚,火光熊熊,万人恸哭,声嘶泪悲。

匈奴人的手段极为地残暴,有不愿意迁移的,一律通敌罪论处,格杀勿论,许多百姓也只能是忍气吞声,背井离乡,离开他们一直生活和栖息的土地,晋中数百里的大地,渺无人烟,沦为一片赤地,就连一座完整的房舍都不曾寻到,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苍荑。

也不得不说匈奴人的这个手段确实狠毒,虽然蜀军东渡,带了不少的粮草辎重,但后勤补给线的过于漫长,势必将给蜀军的后勤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就食于敌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只有从匈奴人控制的地盘上夺取更多的粮草,才能有效地解决后勤补给上的亏空。

但匈奴人坚壁清野的手段,让蜀军面临的局面陡然地严峻起来。军无粮则慌,任何一支军队在缺乏粮草的情况下,是永远也无法赢得胜利的,粮草是保证胜利的根本条件之一。

蜀军十几万人马进入晋中,后勤补给线不断地被拉长,让本来雪上加霜的后勤补给变得十分困难,千里不运粮,就是因为补给线拉得太长,运送的粮草都比得上路上的损耗了,如果从长安算起,辗转经过军渡送达到晋中,路程肯定会超过一千里,这个巨额的损耗让关中送抵晋中的粮草效率非常地低下。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就食于敌,在敌人的地盘之内搞到粮草,这样就可以解决军队粮食供应的亏空,而现在匈奴人采用的策略坚壁清野,让蜀军就食于敌的计划完全地落了空,让刘胤也感受到了一种真切地危机。

是何人给刘猛献的如此毒计,真该将其千刀万剐才是!

第783章界休遭遇战

由于刘豹之死的缘故,刘渊对刘胤的恨意滔天,恨得不生啖其肉,挫骨扬灰,但河内的战事胶着,刘渊一时也无法抽身出来,亲自来报杀父之仇,所以刘渊暂时强压着复仇之火,以大局为重,没有调军队回援。

但并州战局的发展让刘渊也坐卧针毡,蜀军在拿下左国城后,一路高歌猛进,攻占娄烦,打得刘延年溃不成军,而且一直把手伸到了晋中平原。

晋中平原可是匈奴人的老巢所在,自从匈奴内迁到并州以后,就一直居住在汾水河畔,几十年来的经营,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后方基地,此番刘渊起事,依仗的基础就是汾水两岸匈奴五部的势力。

如今刘胤的军队已经进占了梗阳,等于是在匈奴人的根据地上打入了一个楔子,这根肉中之刺让远在河内的刘渊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刘渊从一开始,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付晋国的上面,他压根儿没有将刘胤视着潜在危险,虽然刘胤在关中声势极大,但毕竟隔着黄河,井水不犯河水,双方一直相安无事。

但出乎刘渊意料的是,刘胤竟然首先打破僵局,从军渡渡过黄河,向匈奴发起了进攻,按理说,蜀国的头号大敌应该是晋国才对,如今匈奴和晋国之间打得火热朝天,刘胤只需从潼关或武关进军,便可以轻易地收获巨大的利益,但刘胤竟然会舍本求末,舍近求远,一意与匈奴为敌,,刘渊想不通刘胤为什么会这么做,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可不管怎么说,蜀军打了家门口,匈奴人必须要迎战了,晋阳的得失关系到匈奴的立国之本,万万是容不得有失的,刘渊只能是放弃了在河内的攻势,抽调出一部分的兵力来,从壶口关杀了回来。

刘渊携十万之众,从屯留向界休扑来。

为了募集粮草,罗袭的永安军已经从梗阳南下,到达了界休,与刘渊北上的军队打了一个遭遇战。

匈奴人大部分都是骑兵,速度极快,当罗袭接到禀报的时候,匈奴军距离永安军也只有二十里之遥了。

永安军全部是步兵,如果此刻撤离的话,肯定是跑不过匈奴骑兵的,不过罗袭早有准备,他下令排出偏厢车阵,用来抵御匈奴人的袭击。

经过几次战争,蜀军对偏厢车阵的运用已经到了极为娴熟的地步,步兵对阵骑兵,也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慌乱,偏厢车阵可以有效的抵御骑兵的进攻,早已是步兵的一种共识了,历次的交战,偏厢车都曾发挥过无与伦比的作用,无论是秃发树机能的河西鲜卑还是齐万年的氐人,都有在偏厢车面前吃尽过苦头。

所以罗袭得知匈奴人的骑兵杀来的时候,第一个需要准备的就是一辆辆的偏厢车,罗袭挑选取了一处地势较高且比较平缓的地方,步兵结阵以待,偏厢车环立四周,围成一圈。

罗袭显得相当地自信,曾经战斗的经验告诉他,匈奴人的骑兵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在偏厢车的面前,他们一样要撞一个头破血流。

匈奴人的前部先锋是呼延朗,御史大夫呼延翼的弟弟,性格粗犷,勇力过人,呼延朗立功心切,亲自率军冲在最前面,刚过界休绵山,就瞧见前面的一处平川之上,发现了大队的蜀军,远远望去,蜀军的人马皆是步兵,早已是列好阵式,严阵以待。

呼延朗压根儿就没有把步兵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强大的匈奴骑兵足可以轻易地将蜀人的步兵给碾压掉,至于蜀军排出的那些个看起来很象是辎重车的那种车辆,呼延朗根本就没在在乎过,骑兵的强悍冲击力,可以摧垮一切拦阻在他们面前的目标。

呼延朗一声令下,匈奴骑兵便是一溜烟地发起了进攻之势,千骑突进,万马奔腾,气吞河山,匈奴骑兵前进时所激荡起来的尘烟,直冲宵斗。

罗袭骑在马上,看着匈奴人气势汹汹地冲了上来,微微地一笑,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全力迎敌。

匈奴骑兵呼啸着冲向了偏厢车,但还没有等他们突破到近前,偏厢车的后面就已经是乱箭齐发了,暴雨一般倾泻而至的箭雨,让匈奴骑兵是纷纷中箭,摔得人仰马翻。

受到打击的匈奴骑兵并没有丧失冲锋的信念,在他们看来,这点挫折根本就算不得什么,远程攻击上蜀军弓箭兵似乎要占到一点便宜,但骑兵的速度极快,进入到蜀军的射程之后,蜀军充其量也只能射出两三支箭来,这么一点伤亡代价匈奴骑兵还是承受了的,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冲破蜀军的阵地,杀入阵中,大杀四方了。

一旦被匈奴骑兵完成突破,那完全将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冒着箭雨前进的匈奴个个期冀着狼入羊群的那种感觉,杀气在他们身上弥漫着,随着双方短兵相接的开始,匈奴骑兵集体地亢奋叫着,声势凛然。

但撞到了偏厢车的木板上之后,呼延朗才意识到撞到了铁板上,那些个偏厢车个个坚固无比,匈奴骑兵的冲击力已经是很强悍了,但撞到了偏厢车上,战马和骑兵都已经是骨头碎裂了,可那些木板竟然是毫发无损。

呼延朗不禁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匹匈奴战马高速奔驰产来出来的巨大的冲击力,那是相当可怕的,但蜀军排出来的那些奇怪战车竟然能将匈奴骑兵挡在阵外,太令人匪意所思了。

第一轮的攻击之中,匈奴人就损失了数百匹的战马,不过这并没有动摇呼延朗有决心,在第二波的进攻潮中,呼延朗调动了更多的骑兵,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