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击他们是不敢的,但袭击辎重营这样的目标,他们还是有胆的,所以我才故意地将辎重营入在了他们的眼皮底下,这样的的诱惑估计他们都无法拒绝。”

傅佥也是一笑道:“文宣,你不光把匈奴人瞒过了,连我们也被你瞒了,直到现在,我们才知道你这是要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早两天还以为你真的要放弃打抱犊寨而去打真定。”

刘胤道:“如果刘钦和赵固真要一直做缩头乌龟的话,那也只能是先打真定了,反正无后方作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张乐和傅著各提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前来报捷,此役蜀军大获全胜,共歼灭匈奴军两万余人,一举拿下了抱犊寨。

与此同时,在黄崇和牵弘的率领下,由虎骑军、阳安军、陇西军组成的前进兵团,已经抵达了真定城下。

由于刘渊将防御重心安排在了苇泽关——井陉口一线,而此刻刘渊正率主力在安平、河间一带作战,真定无兵守御,几乎跟空城没有什么区别,蜀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真定,继而控制了整个的常山郡。

在刘胤率军突破井陉口防线之后,羊祜也率军从乐平出晋,一举拿下了赵国,与刘胤南北呼应,对冀州诸郡形成了夹击之势。

在刘胤和羊祜到达冀州之前,匈奴人在冀州还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较量,晋蜀匈三方势力也相对地平衡下来,各自控制了一些地盘,尽管三方所各控制的地盘大多比较支离破碎,相互分割,但总体的局势还是比较平稳的,因为三方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文鸯、罗宪和刘宣各自为战,维持着一个僵局。

而僵局代表的也是一种平衡。

不过当刘渊率十几万大军进入冀州之后,这种平衡很快地就被打破了,刘渊和刘宣合兵一处之后,匈奴人拥兵超过了二十万,在兵力上,远远地超过了文鸯和罗宪的兵力之和,刘渊自然不会放过一统冀州的机会,在安平、河间、巨鹿等多条战线上,对蜀晋两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时候,文鸯依然拒绝和蜀军进行联合作战,他宁可放弃安平、广平郡的诸多县城,向南撤退,也不愿配合蜀军在安平打匈奴人的反击。

晋军的撤退让罗宪的处境更为地艰难,不过罗宪还是坚持在安平、河间一带与匈奴人进行周旋,依靠蜀军骑兵快速灵活的作战特点,大迂回大纵深地进行穿插作战,有力地阻击了匈奴人的进攻。

冀中辽阔的平原确实也给蜀军骑兵提供了表现的舞台,蜀军骑兵的特点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罗宪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计较,不断在迂回作战中寻找着机会,尽力地歼灭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遭遇到匈奴人的大部队,蜀军骑兵就会绕道而走,不与之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遭遇的是匈奴人的小股部队,蜀军则会毫不客气的一口吃掉。

在不断的蚕食之中,匈奴人也是损失惨重,气得刘渊是牙根直咬,偏偏蜀军的力量并不强大,但却可以无时不刻地给他们制造麻烦,让匈奴人疲于奔命却又无计可施。

论速度,匈奴人是追不上装备着最好的马鞍马镫的蜀军的,论机动作战能力,匈奴人也是相差甚至远,几场战斗打下来,匈奴人根本就跟不上蜀军的节奏,如果不是匈奴人以多为胜,整个战局如何还真的很难预料。

就在此时,刘胤和羊祜的大军分别占领了常山郡和赵国,整个冀州的局势陡然间又一次天翻地覆了。

刘渊也只是比晋蜀两军早个一月半月入的冀州,在冀州其实他也没有风光多久——实则他也没有什么风光之处,除了逼退文鸯之外,对战罗宪一直是焦头烂额——而刘胤和羊祜的到来,冀州的战局又将变得扑朔迷离。

羊祜继续地向东南进军,连续地攻占了襄国、易阳、武安、邯郸等广安郡的诸多县城,在邺城与文鸯会师。

羊祜本来就是河北都督,做为冀州刺史的文鸯是他直接隶属的部下,羊祜在并州作战,无瑕顾及冀州,所以这三年来冀州的军政大权一直由文鸯来把持,不过此次会师之后,文鸯自然地把权力向羊祜进行移交,并接受羊祜的指挥。

晋军会师之后,力量增加了不少,总计兵力超过了十二万人,兵势强盛,在冀州的西南面形成了一道重兵地带,对处于冀州中部的刘渊而言,压力自然是无限大。

而刘渊更清楚,对他威胁最大的敌人,并不在邺城,而是已经占据了常山的刘胤,尽管刘胤暂时无法和罗宪的右军团进行会师,但刘胤在北罗宪在南,再加上西南方向的羊祜军,已经形成了对匈奴的三面合围之势。

对匈奴的最后一战,也即将要拉开序幕。

第893章决战前夕

尽管未能和主力部队实现会师,罗宪还是派出使者到真定来和刘胤取得了联系,冀州的战局已经是渐趋明朗,如何进行下一步的作战,罗宪还是要听从刘胤的统一指挥,同时罗宪也将这几年在冀州作战的情况向刘胤做了汇报。

“想不到罗令则这几年在冀州打得这么辛苦,既要和匈奴人正面对抗,还要防晋人在背后捅刀子,确实是不容易啊!”傅佥不禁是深有感慨地道。

刘胤也轻叹一声道:“文鸯不比羊祜,羊祜看重的是大局,文鸯计较的是个人得失。不过这也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关,羊祜在晋国的地位尊崇,就连司马炎也要给他几分薄面,文鸯作为曾经的叛将,这次能得到重用,已经是意外之事了,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司马炎说一,文鸯绝不敢说二,冀州的局势,其实就是司马炎的意志在左右着。”

傅佥沉默了片刻,道:“匈奴败亡在即,接下来文宣你又有何打算?”

刘胤道:“汉晋之战,势不可免,羊祜的权力再大,终究也是一个臣子,真正决定天下命运的人,只能是司马炎。”

傅佥叹息一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仗我们是不怕的,反正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多打几仗的。只是这天下的百姓,刚刚饱受胡人的蹂躏,好不容易从战乱之中解脱出来,却不得不再堕阿鼻,令人叹惋。”

“天下兴亡事,最苦不过百姓,就连曹操都曾感叹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无数百姓的累累白骨,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如果讨灭匈奴五胡之后,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再饱受战乱之苦,又该是何等的幸事。”刘胤感慨地道。

傅佥苦笑道:“文宣你忧国忧民,但人家司马炎却未必做如此之想,只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胤道:“该来的总会来的,逃避也不是个办法,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如何来消灭匈奴人的残余力量。罗令则派人来的正当其时,也让我们对冀州的总体形势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右军团这三年在冀州的作战相当地艰苦,两面受敌,不过到现在仍能保持着满编的人数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右军团当初分兵之时,是五万的编制,打了三年仗,仍旧保持着五万人,可见右军团的消耗和补充基本上是持平的,现在左军团扩编了两万人,中军团也有一万人马的新增,右军团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不过相对于左军团和右军团所面临的形势,右军团打得确实是比较苦,能维持现状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现在蜀军总兵力约十六万人,若是加上晋军的十二万人,在兵力的规模上是要超越匈奴人的二十万人马的,这无疑让刘胤的信心大增,对彻底地消灭刘渊抱有必胜的决心。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晋军配不配合的问题了,如果现在冀州还是文鸯在主事,那毫无疑问会拖后腿,不过羊祜到达冀州之后,他的职位是在文鸯之上的,如果由羊祜统一指挥的话,刘胤相信以羊祜识大局顾大体的一贯作风,还是会以对付匈奴人为主的。

但双方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默契的方式,彼此之间心照不宣而已,如果蜀军有所行动的话,相信羊祜也会有所配合的,正如壶关之战时,晋军和匈奴军战局陷入胶着,还是刘胤果断出兵,才算是解了羊祜的围,逼着刘渊退出了上党。

还有晋阳之战时,晋军遭到匈奴人的半渡而击,刘胤没有袖手旁观,又一次地主动出击,大破呼延翼,迫使刘渊最终放弃了晋阳。

不管从那个方面上来讲,并州之战都称得上是晋蜀军协同作战的典范,正是由于刘胤和羊祜的默契配合。如果文鸯在冀州也能效仿羊祜的话,或许冀州的局势要比现在乐观的多,就连刘渊能不能在冀州立足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到现在,刘胤也有理由相信此次在冀州作战,羊祜也一定会全力地给予支持,最起码,在彻底地消灭匈奴人之前,羊祜不会有别的念头。

不过此前双方的合作也一直是建立在默契的基础上的,实则每次战役,双方都没须事先进行过任何的协商,更没有达成某种约定,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双方心领神会之下完成的。

很显然,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现在蜀军的兵力占优,毫无疑问,此次担任主攻的将会是蜀军,而晋军只需要协同作战就好,尽管双方事先不会有任何的书面交流,但刘胤还是对羊祜的为人有所了解的。

蜀军立刻行动了起来,为了这场最后的战役,蜀军将士其实都是蛮拼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备战,为这些最后一役而进行着准备,根据刘胤的命令,各军各营的人马,都必须要在五月十五日之前到达指定的位置,等待刘胤下达第二道军今。

┄┄┄┄┄┄┄┄┄┄┄┄┄┄┄┄┄┄┈┈┈┈┈┈┈┈┈┈┈┈┈

羊祜在邺城,也得到了蜀军即将要展开行动的消息。

这个消息自然不是刘胤所透露出来的,而是由晋军之中的斥侯兵打深到的,尽管晋军和蜀军之间并没有互通消息的那种关系,但为了整个儿的冀州大局,羊祜还是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在蜀军大营的左右进行刺探军情,基本上可以保证晋军消息灵通。

对匈奴展开最后一战,羊祜是很清楚的,这是必然的,最主要存在一个主恃的问题,是选择跟随蜀军进行作战,还是主动地发起进攻,羊祜选择了后者。

毕竟从目前兵力的对比上看,还是蜀军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羊祜自然不会主动地去拼命,主攻的任务还是交待给刘胤更为妥当一些。

晋军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蜀军行动,对匈奴人进行最后的打击,羊祜对此次的冀州之战,也是充满着期待的。

第894章决战前夕(续)

文鸯对羊祜的决定似乎有些异议,不过几次他都是欲言又止,毕竟羊祜是三军的主帅,就连文鸯也是他的部下,自然地需要听命于他。

但在文鸯的内心之中,却不敢与之苟同,因为文鸯是领教过司马炎的态度,尤其是到了这种比较重要的关键时刻,司马炎的意志将会起到十分的重视。

最要紧的是,羊祜也只是一个统兵之将,官做的再大,能大得过皇帝吗?文鸯知道司马炎的态度十分地明确,那就是不希望在平定胡人叛乱的同时,让蜀人趁势坐大。在司马炎的眼中,蜀国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匈奴的,只不过现在匈奴气势极盛,晋国有些疲于应付,所以司马炎也就暂时的将和蜀国的仇怨放到了一边。

但放到一边并不等于说司马炎就真的给忘记了,司马炎刻意地派人前来冀敲打文鸯,就是要告诉他对蜀人要防患于未然,绝不能容许其坐大,以免将来成尾大不掉之势。

借他文鸯十个胆子也不敢和司马炎做对,所以这几年来文鸯一直与蜀人保持着距离,为了争夺一些重要的城池,晋蜀两军爆发一些冲突也是常有的事,文鸯在遏制蜀军发展方面也是不遗余力的,要不然蜀军多次地补充人马却也始终未能突破原先的编制人数。

现在羊祜来到冀州,接掌了冀州的军政大权,羊祜却根本没有理会文鸯的那一套,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剿灭匈奴人上面,与蜀军配合作战,一直是羊祜所贯彻的思想,到达冀州之后,自然也不会有所动摇和改变。

虽然说羊祜的所做所为与他文鸯并没有关系,就算以后司马炎追究下来,也轮不着文鸯去扛,但文鸯对羊祜还是有着知遇之恩的感激,他认为有必要对羊祜提一些善意的提醒。

“羊都督,其实匈奴人已经是穷途末路,不足为虑,蜀人与我们大晋乃是死敌,平定匈奴之后,必有一场大战,陛下的意思是不希望蜀人成尾大不掉之势,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抑制蜀人发展。末将以为,都督此次不妨坐山观虎斗,让匈奴人和蜀人斗个两败俱伤,这样岂不更好?”

羊祜看向文鸯的眼光有些严厉,沉声道:“陛下听信贾充、杨骏之流的佞言,到也罢了,文刺史身为前线将领,岂能不知战场之上的利害?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匈奴为祸HB诸地三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此为天下黎庶之难也,如不能尽快平定,天下苍生还知要受多少的劫难。没错,蜀国与我们仇怨多年,但是五胡祸乱中原,刘胤却没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如果当年刘胤不是出兵并州而是直取洛阳的话,也许大晋早已经亡国了。可笑朝中那些大臣,口口声声攘外必先安内,蜀患猛于胡乱,我不是赞扬刘胤,但他的胸襟他的气魄却是朝中那些栋梁之臣们远远不如的。文刺史,剿灭胡乱,才是我们现在的头等大事,如若象你这般处处掣肘,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匈奴何时能灭?”

羊祜本来就是性子极直的一个人,长年在河内并州作战,冀州这边虽然他无瑕顾及,但冀州所发生的事他还是清楚的很,文鸯在冀州拖蜀军的后腿,从客观上助长了匈奴人的气势,如果真象并州那样,想必刘宣早已在冀州难以立足了,现在冀州的战局胶着,多半与文鸯所贯彻的路线休戚相关。

原本羊祜并不想提及此事,不过既然文鸯主动地说了出来,羊祜便是对他一通狠批,也足见羊祜对司马炎身边的贾充、杨骏这些弄臣的怒意。

文鸯大汗,他也想不到羊祜的态度竟然是如此地明确,只是唯唯诺诺的地应了:“羊都督所言极是,末将受教了。”

文鸯口中虽然这么说,但却是一肚子的苦水倒不出来,一面是他的顶头上司,一面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那一样也不是他文鸯惹得起的。

羊祜摆摆手,道:“文刺史,现在我们能顾及的,首先是利害最大的事,灭胡是头等的大事,需要我们与蜀人通力合作,才有机会斩草除根。至于将来再与蜀人一较高下,那自然是将来之事,现在又何必操心。传我军令,所属各军各营,即刻进入最高戒备等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晋军的人马也纷纷地行动起来,加紧备战。

┄┄┄┄┄┄┄┄┄┄┄┄┄┄┄┄┄┄┄┄┄┄┄┄┄┄┄┄┄┄┄┄

蜀军和晋军的逼近,让刘渊的确是坐卧不宁,他进入冀州,是为情势所迫,不得不放弃了匈奴人称其为老巢的晋阳。

原本刘渊认为可以依靠苇泽关到井陉口的防御体系,来迟滞蜀军的进攻,也可以利用其他险境,来阻挡晋人的进攻,刘渊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可以平定整个儿的冀州之地了。

但是蜀晋两军一个比一个打得快,这才过了几天的光景,就已经凿穿了匈奴人的防线,昂首进入到了冀中平原。

并州之所以失守,就是因为晋蜀两军联合起来,打得刘渊没有半点的脾气,这回进入冀州,刘渊的主要目的还想整合冀州的匈奴军力,打败晋蜀军队,为重新打回并州做出充分的准备。

相对于并州,刘渊对冀州的局势还是比较满意的,刘宣在晋蜀两军的联合围剿之下,打得很从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