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番钟会故意地在荆州挑衅,陆抗有意弹压,但孙皓却是不理不顾,更让钟会得意忘形,肆意猖狂起来。

钟会也正是看中了吴主孙皓的昏庸无道,所以他才敢前恭后倨,在钟会看来,当初他在襄阳造反之时,不得以才委曲求全,低声下气地交好东吴,现在他已经是羽翼渐丰,根本就无需再仰东吴之鼻息了。

但钟会的好运随着匈奴之乱的结束而结束了,司马炎有两个念念不忘的仇人,一个就是蜀国的刘胤,一个就是荆州的钟会,消灭掉匈奴人之后,司马炎终于有机会来对付他的两个仇人了。

睚眦必报是司马炎的性格,当年裴秀在被逼无奈地情况下出卖了司马炎,后来很快就遭到了司马炎的报复,死得很惨。而刘胤和钟会这两个和司马炎仇深似海的人至今还可以活得好好的,这对于司马炎来说,是完全不可容忍的事,一旦有机会,司马炎肯定会要将他的仇人打翻在地,在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当初在讨伐匈奴之时,刚刚取得河内大捷,洛阳的局势转危为安的时候,司马炎就动了心思要调羊祜的军队南下去解决掉钟会,但那时羊祜据理力争,认为晋国的最大敌人还是以匈奴为首的胡人,现在还是应当集中全力来消灭胡人,不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炎无奈只得听从了羊祜的建议,同时也使得钟会逃过了一劫,又多过了两年逍遥自在的安生日子。

但最终匈奴人的覆灭让司马炎终于是腾出了手,有时间来做他早就想做的事。在冀州消灭刘胤,是司马炎的第一个目标,当羊祜跟他讲困难谈条件的时候,司马炎毫不犹豫地就让司马骏代替了他的职位,可以说司马炎决心要铲除的人,是绝不会手下容情的,对刘胤是如此,对钟会也是如此。

羊祜被解职之后,回到了洛阳,不过马上就有一个新的任命等着他——征南大都督。

羊祜刚回到洛阳,还没有喘上一口气,司马炎的圣旨就下达了,而且不给羊祜任何的考虑,甚至连金殿面圣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在洛阳城南,司马炎已经给羊祜准备好了五万大军,让他即刻出发,平定荆州叛乱。

从京师调拨的五万大军和南阳都督杜预手中的五万大军,合起来便是十万人马,都归羊祜所辖制。

不过,相对于已经将兵力扩充到了十八万人的钟会而言,羊祜的十万大军似乎不占据任何的优势。

对此,羊祜只是淡然地一笑,钟会手中的人马是不少,钟会从蜀中撤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拥兵十一二万了,加上在荆州吞并了司马亮的军队,差不多就有十五万人了,这几年在荆州穷兵黩武,强征强募,将兵力扩充到了十八万人,倒也不为奇怪。

钟会不停地募兵,甚至采用强征强募的手段拉壮丁,确实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钟会的怯懦,他或许认为只有数量足够的兵马,才让他有一种安全感。

但钟会似乎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民为军之本,半个荆州,弹丸之地,能养活得了这么多的军队吗?百姓是军队的基础,军队是需要老百姓的赋税来养活的,没有庞大的百姓基数,如何才能负担得起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钟会为了养活这十八万的军队,已经是穷尽其物力财力了,荆州的百姓被层层盘剥,民不聊生,整个荆州的经济已是趋于崩溃。

钟会的这一个魏兴王,做的是不宜乐乎,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无数的危机,或许连钟会都没有意识到,羊祜的到来,钟会那逍遥自在的日子,已经是行将末路。

第958章新野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就是为了遏制钟会的,但杜预手中兵力有限,只能是控制住南阳,不让钟会有向北发展的机会,至于钟会向东向西扩张,杜预就显得鞭长莫及,无力阻止了。

这段时间,是晋国最为困难的时期,匈奴人在北方猖獗作乱,牵制了晋国近三分之二的兵力,对于钟会,司马炎恨得牙根直咬,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步步地坐大。

随着势力的扩张,钟会的野心进一步地膨胀起来,对吴国的态度也就不那么地恭敬了,甚至在吴国的边境之带,钟会的军队和吴军还发生摩擦事件,造成了一些人员伤亡。

对钟会背信弃义的行径,吴国上下都是相当地愤怒,陆抗就上书给孙皓,欲出兵对钟会进行制裁。

但此时的孙皓,已无当初继位时的那股子锐气了,醉心声色犬马,粗暴骄盈,荒淫无道,根本就不理政事。当初扶立他继位的濮阳兴和张布懊悔不迭,原以为孙皓英明睿智、才识明断,可以继承孙权的大统,没想到最终迎来的竟然是一位商纣夏桀,濮阳兴和张布难免就生出些怨言,左典军万彧趁机在孙皓面前尽谗言,孙皓便将二人搜捕下狱流放广州,后来又派人在半路之上诛杀之,并夷灭三族。

濮阳兴和张布死后,孙皓更加地骄奢淫逸,暴虐无道,朝中大臣上至丞相下至百官,无不忌惮。虽然陆抗等在淮河一线上取得不少的战果,但吴国的国力却不增反减,内外交困。

如果孙皓是如孙策孙权一般的明主,那么吴国无疑处于历史上最佳的时机,乘着北方战乱,正是其大展拳脚的好机会。但孙皓的昏庸碌暴虐,却让吴国彻底地失去了向北扩张的机会,陆抗几次上表,请求出兵北伐,孙皓都以各种理由否决了,让陆抗是望北兴叹,壮志难酬。

此番钟会故意地在荆州挑衅,陆抗有意弹压,但孙皓却是不理不顾,更让钟会得意忘形,肆意猖狂起来。

钟会也正是看中了吴主孙皓的昏庸无道,所以他才敢前恭后倨,在钟会看来,当初他在襄阳造反之时,不得以才委曲求全,低声下气地交好东吴,现在他已经是羽翼渐丰,根本就无需再仰东吴之鼻息了。

但钟会的好运随着匈奴之乱的结束而结束了,司马炎有两个念念不忘的仇人,一个就是蜀国的刘胤,一个就是荆州的钟会,消灭掉匈奴人之后,司马炎终于有机会来对付他的两个仇人了。

睚眦必报是司马炎的性格,当年裴秀在被逼无奈地情况下出卖了司马炎,后来很快就遭到了司马炎的报复,死得很惨。而刘胤和钟会这两个和司马炎仇深似海的人至今还可以活得好好的,这对于司马炎来说,是完全不可容忍的事,一旦有机会,司马炎肯定会要将他的仇人打翻在地,在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当初在讨伐匈奴之时,刚刚取得河内大捷,洛阳的局势转危为安的时候,司马炎就动了心思要调羊祜的军队南下去解决掉钟会,但那时羊祜据理力争,认为晋国的最大敌人还是以匈奴为首的胡人,现在还是应当集中全力来消灭胡人,不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司马炎无奈只得听从了羊祜的建议,同时也使得钟会逃过了一劫,又多过了两年逍遥自在的安生日子。

但最终匈奴人的覆灭让司马炎终于是腾出了手,有时间来做他早就想做的事。在冀州消灭刘胤,是司马炎的第一个目标,当羊祜跟他讲困难谈条件的时候,司马炎毫不犹豫地就让司马骏代替了他的职位,可以说司马炎决心要铲除的人,是绝不会手下容情的,对刘胤是如此,对钟会也是如此。

羊祜被解职之后,回到了洛阳,不过马上就有一个新的任命等着他——征南大都督。

羊祜刚回到洛阳,还没有喘上一口气,司马炎的圣旨就下达了,而且不给羊祜任何的考虑,甚至连金殿面圣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在洛阳城南,司马炎已经给羊祜准备好了五万大军,让他即刻出发,平定荆州叛乱。

从京师调拨的五万大军和南阳都督杜预手中的五万大军,合起来便是十万人马,都归羊祜所辖制。

不过,相对于已经将兵力扩充到了十八万人的钟会而言,羊祜的十万大军似乎不占据任何的优势。

对此,羊祜只是淡然地一笑,钟会手中的人马是不少,钟会从蜀中撤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拥兵十一二万了,加上在荆州吞并了司马亮的军队,差不多就有十五万人了,这几年在荆州穷兵黩武,强征强募,将兵力扩充到了十八万人,倒也不为奇怪。

钟会不停地募兵,甚至采用强征强募的手段拉壮丁,确实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钟会的怯懦,他或许认为只有数量足够的兵马,才让他有一种安全感。

但钟会似乎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民为军之本,半个荆州,弹丸之地,能养活得了这么多的军队吗?百姓是军队的基础,军队是需要老百姓的赋税来养活的,没有庞大的百姓基数,如何才能负担得起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钟会为了养活这十八万的军队,已经是穷尽其物力财力了,荆州的百姓被层层盘剥,民不聊生,整个荆州的经济已是趋于崩溃。

钟会的这一个魏兴王,做的是不宜乐乎,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无数的危机,或许连钟会都没有意识到,羊祜的到来,钟会那逍遥自在的日子,已经是行将末路。

第959章赦免令

羊祜道:“钟会所率之兵,多为中原之士,皆有父母妻儿,钟会野心勃勃,一意孤行,叛乱造反,不过是独夫寡人,而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又岂能与他同心同德?只是迫于钟会的淫威,敢怒不敢言,受其胁制而已。所以此战攻心为上,不必急于进攻,我即刻便向陛下请旨,除钟会之外,所有参与叛乱之将士,尽皆赦免,若有反正立功者,厚赏重奖,若能策反一两员大将,钟会军心必然瓦解,其败必不远矣。”

杜预欣喜地道:“大都督才识卓著深谋高算,末将佩服之至,若如此,当兵不血刃矣。只是要陛下赦免胡烈这些人,可是件难事,毕竟胡烈可是亲手杀了陛下的皇叔扶风王,如此大仇,又岂能化解?”

羊祜道:“胡烈杀扶风王,乃是受钟会的胁迫,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就算是胡烈不动手,扶风王亦不可幸免,所以真正杀扶风王的人,是钟会,冤有头,债有主,这仇,只能是算到钟会的头上,又何必迁怒于胡烈。陛下乃圣明之主,这个道理一定会明白,胡烈之所以效命于钟会,非是忠心于钟会而是畏惧朝廷治其罪,如果朝廷下达赦免之令,策反胡烈亦非难事。”

当即羊祜便派人返回洛阳,上书司马炎,请求司马炎下达赦免令。

司马炎接到羊祜的奏章之后,颇有些犹豫之色,乃唤贾充前来商议之,贾充道:“羊太傅之计甚妙,陛下何不许之,此赦令一出,叛军必然瓦解冰消,荆州之患,可以除也。”

司马炎道:“钟会罪恶充盈,罪不容诛,而他手下那些部将,为虎作伥,血债累累,如此轻赦,朕又如何对得起卫伯玉?何况还有胡烈,杀朕皇叔,如此不共戴天之仇,朕如果赦之,岂不让人笑朕恩怨不分?”

贾充呵呵一笑道:“陛下多虑了,此次赦令,不过是权宜之计,平灭钟会之后,这些叛乱之人,陛下想再如何处置,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司马炎恍然大悟,点点头,道:“还是卿多谋,如此,此计可行也。”

于是司马炎下达诏书,所有参与叛乱之人,除钟会一人必严惩不赦之外,其余诸人,一应赦免,既往不咎,如有戴罪立功者,自当论功行赏。

羊祜接到司马炎的诏书之后,如获至宝,有这份诏书在,羊祜破钟会的信心就大增了,羊祜旋即下令,进军新野,十万大军,将新野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胡烈大惊,以前晋军攻打新野,也不过是少数的兵马,以滋扰试探的方式来打,这回羊祜亲率十万大军前来,看来晋军是要动真格的了。胡烈自知不敌,不敢出城迎战,下令紧闭城门,固守城池,另一方面派人向襄阳的钟会紧急求援。

关乎荆州门户之危,钟会自不敢掉以轻心,亲自点了五万大军,赶卦朝阳,与新野守军形成倚角之势。

知道钟会的大军已在附近不远处,胡烈这才略略地心安,下令全城戒备,严防死守,单等晋军来攻城。

羊祜围城之后,却没有急于进攻,环视帐下诸人,道:“某有书信一封,欲送往胡烈处,不知诸位有谁可充为信使?”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面相觑,这送信的差事可不好干,都知道朝廷与叛军誓不两立,搞不好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战场上生死虽然难料,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一旦进入到敌营,那就是任人宰割呀。

这时,帐下一人应声道:“卑职不才,卑职愿往。”

羊祜视之,乃行军司马范适,羊祜微微一笑道:“此去新野送信,很可能是有去无回,你不害怕吗?”

范适躬身道:“启禀大都督,卑职与胡烈同为安定临泾人,既是同乡,早年又曾与胡烈共过事,总算是有些交情的,卑职深知胡烈素有义气,必不会害卑职的性命。”

羊祜点点头道:“好,本督这儿有书信与胡烈,你只需将书信交给他便是,事成之后,本督重重有赏。”

范适躬身领命,出了大营,径直奔新野而去。

晋军虽然四面围城,但也是相隔了一些距离,范适赶到了城下,新野城早已是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上的叛军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看得出这些士兵紧张到了极点。

范适说明来意,城上的士兵看到范适单人独骑,倒也不以为备,遂打开城门,放其入城,自有军士引范适去见胡烈。

胡烈在堂上危襟正坐,瞧得范适进来,身形动也未动,身边四名亲兵,挎刀而立,胡烈冷声道:“阁下此来,可是当说客的?”

范适呵呵一笑道:“与胡兄长安一别,匆匆已是十载,今日特来拜会,难道这就是胡兄的待客之道吗?”

胡烈冷冷地道:“如果范兄是前来叙旧的,我倒是不介意准备两杯好酒,尽一尽地主之谊,如果你来是为朝廷当说客的,那就休怪我的刀快了。”

范适看了一眼两旁的那四名亲兵,皆是凶眉恶目,直直地盯着他,就等胡烈一声令下,拨出快刀来斩下范适的头颅。

范适没有理会那些亲兵凶狠地眼神,只是慢悠悠地道:“此次前来,我正好携带了令兄胡广的一封家书,看来胡兄是不想拜读了,那好,在下就此告辞,后会有期。”说着,范适作势便欲离去。

胡烈这时才怂容道:“吾兄的书信?快拿来与我!”

范适回过身,没有开口,只是淡淡地扫了那四名亲兵一眼,胡烈挥挥手,示意那几名亲兵退下,而后起身拱手道:“不知范兄来意,方才多有得罪,还乞见谅,若真有吾兄家书,还请赐下。”

范适意味深长地道:“原来胡兄也不是负情寡义之人,把兄弟亲情看得也很重嘛?”

胡烈长叹一声道:“烈自知自绝于朝廷,今生再复无缘与兄弟相见,生死永隔,诚为人生憾事。”

第960章策反胡烈

PS:稍后更正……………………………………………………………………………………………………………………………………………………………………………………………………………………………………………………又岂能与他同心同德?只是迫于钟会的淫威,敢怒不敢言,受其胁制而已。所以此战攻心为上,不必急于进攻,我即刻便向陛下请旨,除钟会之外,所有参与叛乱之将士,尽皆赦免,若有反正立功者,厚赏重奖,若能策反一两员大将,钟会军心必然瓦解,其败必不远矣。”

杜预欣喜地道:“大都督才识卓著深谋高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