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刘恂一身的汗,让他烦躁不已,等待是如此地煎熬,让养尊处优的刘恂是从来也没有体会过,他眼光四处地移动着,身边除了那些木无表情,按步就班移动着的禁军士兵,刘恂看不出有什么任何的不同。

他的目光,落在了前面刘谌的背后上,刘谌目视着前方,根本就没有左顾右盼,他笔挺有力的背影,不禁让刘恂生出了许多的无力感,明明皇位就在眼前,刘恂却有一种可望而不及的感觉,他拿出手去抓,但这一切却是虚幻的,无论他如何的努力,却始终无法将皇位捉在手心。

越临近于开阳门,刘恂的心便越发忐忑,他害怕失败,害怕他最终会一无所有,害怕他的地位彻底地沦丧,他的心弦,紧紧地绷着,那怕是一丝极细微的变化,都将彻底地改变现在的局势。

第1137章直面

文武百官俱是大惊失色,这些叛军的出现,已经是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了,刘胤这一喊,分明是将大将军姜维和叛乱之人联系在了一起,如何不令人惊讶不已,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向着对面张望过去,看看姜维是否真的会现身。

姜源本来是姜维在禁军之中安插的一枚重要棋子,他这边带人在开阳门动手,姜源做为内应在禁军之中发难,里应外合之下,很快地便可以控制住局势。

但令姜维没有想到的是,姜源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反而被人给制住了,显然刘胤是早有准备,姜维也不禁暗暗地打量了一下刘胤,看来他还是有些低估了这个对手。

现在的形势对于姜维来说,变得不太乐观起来,为了隐蔽行事,姜维此次秘密调动入洛阳的部队人数极为地有限,姜维最大的倚仗还是来自于羽林军内部的内应,只要姜源那边可以成功地扰乱羽林军的防守阵型,姜维这边的精锐部队就可以很轻易地突破羽林军的防守,从而达到挟持皇帝和文武百官的目的。

可惜刘胤早有准备,在姜维这边刚一动手的时候,就拨掉了姜源这颗钉子,让姜维里应外合的计划流产了。面对刘胤的嚣张叫阵,姜维自然也是坐不住了,如今的形势已经是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没有任何退路的姜维,也只有站了出来,和刘胤面对面地展开最终的较量。

宁随看到姜维有意要出面,连忙劝阻道:“大将军,刘胤这是激将之法,切不可上他的当。”

在宁随看来,现在的局势还没有到不堪的地步,只要姜维不现身,谁也奈何不了他,如果姜维现身的话,就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了。

不过姜维却似乎是铁了心一般,他拒绝了宁随的劝阻,策马而出,与刘胤遥遥相对,今日的兵谏,姜维就是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态度。

姜维的这一露面,文武百官齐声地发出了惊呼之声,许多的人更是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就连后主刘禅也是满脸震惊之色,用手点指着姜维,颤抖着,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刘谌和刘恂两位皇子神色倒是没有异常,不过态度却是截然地相反,刘谌的神色凝重,刘恂则是面露喜色。姜维如今挺身而出,说明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刘恂登上皇位的希望大增,自然是欣喜不甚。

刘胤遥遥地对姜维道:“方才还听闻大将军身体抱恙出行不得,没想到才隔了一个时辰,大将军就已经身体痊愈了,难不成有神医相助,能药到病除?”

姜维冷着脸,微微地哼一声,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某今天在此,专为恭候圣驾,有一封谏奏,欲面呈圣上,希望大司马不要挡姜某的路,否则,就休怪姜某不念同僚之情了。”

刘胤冷笑道:“姜大将军恭候圣驾的方式倒蛮是特别的,在圣上面前妄动刀兵,就与谋反何异?大将军如果眼里还有圣上,就应当负荆请罪,听候发落,如果你执迷不悟,大逆不道的话,在下奉陪到底!”

姜维脸色阴沉下来,喝道:“姜某行事,自认为无愧于天地,你一个黄口孺子,也敢在老夫面前弄卖,来人,先将刘胤拿下!”

此次行动,姜维将刘胤视做是头号大敌,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刘胤,余者皆不足虑。姜维一声令下,宁随立刻是率兵杀了出来,向着刘胤就冲了过去。

阿坚在那边亲自动手擒下姜源之后,便将他交给了手底下的人,自己则站到了刘胤的身后,宁随冲上来的时候,阿坚立刻是大喝一声,纵马冲出,护在了刘胤的身前。

宁随也算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了,跟随姜维征战多年,是姜维的铁杆心腹,此次姜维策动兵谏,却也不敢用蒋斌王舍这些人,毕竟蒋斌王舍虽然是姜维的部下,但却非心腹,如此紧要之事,姜维断然不敢泄露了消息,也只有宁随这样的心腹姜维才敢委以重任。

擒杀刘胤,是姜维他们的既定目标,宁随自然是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先锋,他手持一杆长枪,快马如飞,直取刘胤而来。

阿坚护在刘胤的身前,又如何容他得逞,当下拍马绰刀,半路拦下了宁随。

宁随的目标是刘胤,不过阿坚挡在前面,他也只能是先解决掉阿坚再说。宁随话也不说,抬手便是一枪,出手凌厉,直接便刺向了阿坚的要害之处。宁随知道形势紧急,自然不敢多做耽搁,出手便是狠招,一枪便欲取阿坚的性命。

刘胤身边的大将,宁随倒也都识得,阿坚只是刘胤的贴身侍卫长,宁随自然不认识,所以他便将阿坚视做无名之辈,压根儿就没把阿坚放在眼里,这一枪刺下,只以为便可以轻易地结果了他的性命。

那知阿坚可不是善茬,虽然阿坚并没有使长兵刃,只是单手提了一把环首大刀,但这武器素来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称谓,所以别看阿坚用的只是短刀,但却灵活异常,瞧着宁随长枪刺来,阿坚反手一搁,便将宁随的枪挡了出去,随后阿坚出手如电,环首刀顺着宁随的枪杆滑了过去,直接削向了他握枪的左手。

宁随不禁是悚然一惊,连忙地缩开左手,这才堪堪地闪过了他这快如闪电地一刀,如果动作稍慢一点的话,很可能这五根指头就不在属于他了。

宁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才意识到眼前之人,绝非泛泛之辈,自己想要拿下他,确非易事,只能是小心应对,不敢在心生大意了。

他们这边交上了手,那边姜维的军队也全部扑了上来,与羽林军混战在了一处。

羽林军的职责就是保卫皇帝,这个时候有人袭击圣驾,不管是谁,他们都要责无旁贷地来保护圣驾的安全,所以羽林军丝毫没有怯战的念头,皆是殊死而战。

第1138章冤有头,债有主

这次姜维所带来的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精锐之士,全部都是可以以一挡十的死士,史书上评价姜维热衷于功名,好阴养死士,这确实是大实话,丝毫没有冤枉他的地方。姜维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培养的死士,当然得好钢用在刀刃上,此次兵谏,姜维便是动用了自己全部的心腹死士。

这些死士没有什么君权大于天的概念,自然不懂得什么忠君爱国,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姜维便是天,姜维便是他们的再生父母,不管姜维要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全然不顾。

羽林军虽然是皇帝的禁卫部队,论装备是第一流的,但论作战水平,比起长年征战在外野战军团尚且不如,此番遭遇的是姜维一手培养的,堪称是精锐之中的精锐的死士,人数占优的羽林军,却似乎怎么也占不到优势。

这些死士就如同是一部部精良的战争机器,一旦发动之后,就会永不停歇地攻击下去,而且这种攻击的力度和强度,都是羽林军所无法承受的,这些死士们的出手凶猛、狠辣,攻击犀利、凌厉,刀刀直取要害,而且完全是那种不要命的打法,他们根本就无视自己的生死,甚至是刀剑在眼前,都不曾有半点的退让和畏惧,拼着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置对方于死地。

很明显,羽林军的士兵对这种打法根本就不适应,羽林军养尊处优惯了,军的大多数的羽林郎都是有身份的人,个个出身非凡,有达官贵人之后,也有士阀豪门之家,就算是比较低阶的羽林卫,那也不知要比普通的士卒精贵多少倍。

羽林军的职责是守卫皇宫和保护圣驾的安全,很多年来,羽林军几乎没有遭遇过任何一次的正规的战斗,所以养尊处优的羽林军似乎对姜维死士们的进攻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混战在持续着,不过却是死士们在压着羽林军打,羽林军节节后退,把护在他们身后的那些文武百官着实吓得不轻。

地上已经是尸枕相籍,血流成河了,死士们每向前一步,都会有同伴倒下去,他们一个个冷漠的眼神,似乎对同伴们的死去没有半点的怜悯,他们可以踩着自己同伴的尸体,继续地向前攻去。

刘恂此刻心里是乐开了花,不过尽管如此,他表面上还得装出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如今刘恂已经和诸位朝中的大臣们挤到了一起,许多人惊恐万状地看着外面的厮杀场景,个个都心惊胆战,生怕那惨烈的战斗会波及到这边来。

姜维选择在开阳门动手,目标就是为了首先抢占开阳门,打通里外的交通,只有这样,姜维才可能会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死士们将皇帝的车驾团团地困在中央,疯狂而有力发动着攻势,一步步地压迫着羽林军,试图撕开一道防线。

对于姜维而言,今天有两个目标必须要达成,第一个就是擒杀刘胤,只有将刘胤拿下,自己这边才会占到绝对优势的地位。第二个目标就是要挟持后主刘禅,兵擅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刘禅答应他们的请求,主动地逊位,临末了将皇位传予六皇子刘恂。

这样,兵谏行动才会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至于洛阳街头是否血流成河,姜维倒是漠不关心,自古以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流血,没有牺牲,又如何能有这美如画的江山。

看着死士们凶狠而凌厉的攻势,姜维冷削的脸上也终于是浮现出了一丝的笑意,现在的一切都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蜀汉的天空,始终是属于他姜维的,那怕现在这片天大了一些,也一样还是脱不开手掌心。

刘胤那边也亲自动手了,这些死士们的攻击太猛烈了,羽林军节节抵抗节节败退,刘胤不想后退,自然是身陷在了死士们的包围之中。

刘胤手握佩剑,这把剑可是大名鼎鼎,当年先主刘备用金牛山的铁矿,命名匠蒲元铸造八把宝剑,各长三尺六寸,刘备自己佩带一把,其它七把宝剑分别赏赐给诸葛亮、刘禅、梁王理、鲁王永、关羽、张飞、赵云。这八把宝剑上的文字全是诸葛亮亲自书写,赐给诸葛亮的这把剑后来被后人李师古所获,改名师古剑,这八把宝剑合称“蜀主八剑”。刘胤所握的这一把,正是当年刘备赐给自己儿子安平王刘理的那一把。

这蜀主八剑乃精选玄铁由天下第一匠师之称的蒲元亲手打造,切金断玉,削铁如泥,是难得一见的神兵利器。刘胤左手执剑,右手握着虎头湛金枪,在乱军之中厮杀鏖战,浑然不惧。

刘胤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亲临战阵如此厮杀过了,以前冲锋陷阵,都有大将在他的身前,此番刘胤为了护驾,自己只能是身先士卒。

姜维看到了虎头湛金枪,脸色更加地阴沉恐怖起来,本来没有上阵打算的他冲着身边的护卫喝道:“拿我的枪来!”

身边的护卫不敢怠慢,连忙地将姜维的绿沉枪给取了过来。绿沉枪乃是姜维惯用的兵器,长一丈一尺,重六十八斤,由寒铁精钢打造,因通体碧绿,状若亭亭孤笋,故名曰绿沉枪。此枪陪随了姜维一生,九伐中原,征战南北,名声赫赫。

姜维接枪在手,右掌轻挲着碧绿的枪身,这些年姜维年事渐高,很少亲临战阵了,所以绿沉枪也鲜有出世之时,但今日不同,姜维看到了虎头湛金枪,自然也勾想了他沉封多年的痛苦回忆。绿沉枪和虎头湛金枪、龙胆亮银枪并称为蜀中三大名枪,但它们之间,却从来也没有交手的机会,但谁究竟才是天下第一名枪,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冤有头,债有主,今天,就是一个了结之日!”姜维轻声地低喃了一句,拍马绰枪,飞身上阵。

第1139章棋逢对手

刘胤正在奋力地厮杀,却瞅见姜维拍马绰枪冲了上来,不禁微感诧异,姜维的骁勇刘胤早已是有所耳闻,数度北伐中原之时,姜维无一不是亲临战阵,冲在第一线,就是大军后撤之时,他也亲自断后,与敌将厮杀。姜维浑身是胆,被魏人称之为虎胆将军,可见其勇武非凡。

不过岁月无情,英雄总有迟暮之时,姜维已经有很多少年没有操枪上阵了,此次骤然杀出,不禁让人是大跌眼镜。毕竟姜维已经是年过七旬的古稀老者了,和三十五六岁正当壮年的刘胤,完全不在一个等级的上面。

不过刘胤倒也不敢轻视姜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姜维虽老,在体力上精力上或许已不复当年之勇,但其武艺,却未必荒疏,更不用说他的临战经验了,姜维一生戎马倥偬,厮杀无数,论及战阵经验之丰富,天下恐怕是无人能及,和这样的一位老将交手,刘胤自不敢有半分的懈怠。

姜维马快,眨眼之间就已经冲到了刘胤的近前,但见他两眼凶光,须发皆张,双手紧握绿沉枪,暴喝一声,长枪如白虹贯日,向着刘胤便是激刺而来。

刘胤不敢大意,将虎头湛金枪横于胸前,奋力地一格,将姜维那势如千钧的一枪挡在了身外。

“当”地一声,两枪相撞,火星四溅,刘胤直觉得虎口阵阵地发麻,姜维这一枪,力道刚猛,纵然是血气方刚的壮汉也未必能使出如此的力道来,不禁是暗自惊叹,姜维果然是不愧是蜀中名将,纵然老矣,却依然不失当年之勇,如果姜维真的是在鼎峰之时,这一枪自己恐怕还未必能接得下来。

姜维知道自己老了,在耐力上和年轻人自然是没法比的,所以这第一枪他便是竭尽全力,使出了十分的力道,欲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但没有想到刘胤很是轻松地就化解了他这力破千军的一招。

姜维自然不会因为一招未能制胜就认输,绿沉枪被格出去之后,姜维顺势一个横扫,枪尖诡异地划出一道弧线,向着刘胤的小腹之处划去。

刘胤侧身拧腰,绿沉枪的枪尖堪堪地从他的衣甲前面划了过去,刘胤闪避拿捏的也是恰到好处,如果再差上半分,那锋利的枪尖就会开膛破肚,连肠子都要给挑出来了。

姜维连着两枪刺空,刘胤自然不会再给他出第三枪的机会,反手一拧,虎头湛金破空而出,反刺了姜维。

姜维接架相还,两个人斗在一处。

论年纪,一个是银发老者,一个是壮年儿郎,论地位,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大司马,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讲,两个人似乎不可能成为斗将场上的对手,但此刻在洛阳开阳门的街头,两个人却是你来我往,战在了一处,棋逢对手,将遇良材,鏖战多时,不分轩轾。

有刘胤和阿坚顶在最前面,牵制着对方的主将,李球则在后面指挥着羽林军拼死护卫,姜维的死士虽然悍勇无双,但面对羽林军的坚强防御,却也无法突破,一时之间,双方形成了僵局。

这个时候,一彪人马从西面突然地杀了过来,领军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虎卫督傅著。

按照原先的防区划分,傅著所统辖的虎步营和虎骑营是负责京城外围的防务的,开阳门一带,并不在他的辖区之内。不过刘胤事先已经做了安排,让傅著尽可能地将虎骑营和虎步营布署在距离开阳门比较近的地方,一旦开阳门这边有事发生,傅著在短时间之内便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