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刃触及到他脖梗的时候,宁随冷得打了一下哆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阿坚的刀快如闪电,宁随被砍掉了脑袋,也只是感到了一阵的凉意,然后就是身首分离,就连丁点儿的痛苦都不曾有过。

阿坚眼疾手快,一把就捞起了宁随的人头,哈哈大笑道:“如此本事,也敢号称是蜀之名将,真是自不量力!”

那边姜维看到了这一幕,却是冷眼相对,眸中仇恨的光芒如炽,恨不得将阿坚给生吞下去。

要知道宁随可是姜维身边的一位重要心腹,跟随姜维多少年了,出生入死,不离不弃,姜维这次继续地重用宁随,确实只图了宁随对他的忠诚。

但令姜维始料未及的是,宁随居然被斩了,而且斩他之人,竟然只是一个无名之辈。

不过现在姜维也不可能再多做任何的表现了,自己这边也是形势危急,宁随固然已死,可姜维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现在的形势容不得他有任何的打算了,如何才能扭转战事,姜维在脑子里急速地思考着。

刘胤立马横枪,淡淡地对宁随道:“大将军,如今你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何不下马早降,听候圣上发落?”

姜维根本就没有理会他的劝降,眼睛死死地盯着虎头湛金枪,充满着无穷的怨念,他长叹一声,道:“可恨可叹啊!”

刘胤注意到了姜维的目光,始终不离虎头湛金枪,不禁是微感诧异,联想到两个人交手之时的场景,刘胤顿时觉得这杆虎头湛金枪这中大有问题。

“听大将军的口气,难不成与虎头湛金枪有什么联系?”

姜维本来大局观不太足,听得刘胤下来,顿时便是怒意冲天:“不共戴天之仇,你认是何种联系?”

自从马王妃将祖传的虎头湛金枪传给刘胤之后,刘胤对它自然是异乎寻常的,这杆宝枪,可是当年马超纵横天下时的兵器,马家已经无后了,只能由自己这个唯一的继承人来执掌这杆宝枪了。

虎头湛金枪也跟随着刘胤征战了十多个年头,在最初的岁月之中,刘胤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虎头湛金枪自然是锋芒毕露,扬名著世。

只不过随着刘胤的地位越来越高,出战的机会越来越少,虎头湛金枪也就被封存了起来,束之高阁,再没有多少机会与世人见面了。

今日大战,刘胤被逼应战,再一次地将虎头湛金枪亮相于世,不过姜维看来这杆枪的仇怨颇多,让他似乎立刻就回忆起童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刘胤问的时候,姜维也直言不讳地道,与这杆枪有不共戴天之仇。

不共戴天之仇,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杀父之仇,一种是夺妻之恨。

而这杆虎头湛金枪当年的主人,可是大名鼎鼎的锦马超,难道说姜维的父亲是马超所杀的吗?

刘胤脑子里灵光一现,便回忆起三国志上对姜维出身的介绍: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姜维的父亲姜冏死于何年,并无记载,不过姜维在父亲死后做了中郎参军,那时年方十三岁,如此推来,姜冏大约是死于东汉建安十九年。而那一年,正是马超在西凉起兵,与曹操进行最后的决战的时候,马超有羌人血统,故而能借来羌兵与曹操作战。

说到姜冏,则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抚夷将军姜叙,具体二人有什么关系不清楚,但至少也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姜叙设计马超,杀马超一家三十余口,后来马超报复,将姜母及姜氏灭族,在这血淋淋的相互仇杀之中,做为郡功曹的姜冏是否因此而惨遭横祸,就不得而知了,但他确实是死于建安十九年的,也确实是死于羌人叛乱,姜维应该是最为清楚的,他既然说马超的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么就无疑证实了姜冏是死于马超之手。

第1143章往昔的恩怨

姜维看到了虎头湛金枪,那尘封在他心底六十年的往事顿时袭上了心头。那一年,陇西兵祸连天,被曹操在渭水打败的马超卷土重来,这一次,马超带来的是羌戎这些异族胡人,他们到达陇西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完完全全地是一个乱世,年仅十三岁的姜维,亲眼目睹了羌戎这些胡人的残暴,也亲眼目睹了身为郡功曹的父亲姜冏为了保护刺史韦康亲自断后惨死在马超枪下的过程。那时的姜维,还只是一个羸弱的少年,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惨死,却无能为力,他什么都做不了,泪流干了,只能把仇恨的种子埋藏在了心中。

父亲死后,十三岁的姜维毅然要求从军,他知道,想要报这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他只有投身军旅,加入到魏军的行列之中,他才有机会亲自来手刃仇人,一雪仇怨。

朝廷为了抚恤烈士遗孤,破例地准许连志学之年都未到的姜维加入军旅,并封其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姜维怀一颗强烈的复仇之心,投笔从戎,他渴望着能够统领大军,征伐蜀国,亲自来手刃仇人。但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姜维寒门出身,想要在士家豪族林立的魏国出人头地,机会是何其地渺茫,从他任职天水郡参军之后,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十四个的光荫过去了,姜维也依然还是郡参军,不升不降。

而且姜维也知道了,杀父仇人马超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了,这样的结果,让姜维是无比的失落。但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又岂是可以轻易消除的,纵然马超已经不在了,但他还有儿女,还有后人,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姜维并没有因为马超已死就放弃仇怨,他的仇恨反而是更加地炽烈,更加地迫切,他绝不容许他的仇人可以一个个就这样寿终正寝,安享余年。

但凭借着现在的地位,姜维想要报仇,那可是势比登天,他就连蜀国的边境都无法踏入,连仇人的面都见不到,想要报仇,谈何容易。

但现实给了他一个机会,诸葛亮赏识他的才华,设下离间计,迫使他与天水太守马遵决裂。如果姜维是象他父亲姜冏一样的烈士,必然是要为国尽忠,誓死不降的。

但姜维却似乎通过这个机会,寻找到了一个报仇的机会,只要进入到了蜀国内部,他就有可能接触到了马超的后人,他便有机会来复仇了。

当时,姜维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不想放弃这千截难逢的机会,但却要背负投敌叛国的罪名,如果他真的投降蜀国的话,父亲的一世英名必然会付之东流,他们姜家,也将会被人唾弃为叛国逆贼。

可为了复仇,姜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被人唾弃的被人戳脊梁骨的道路,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的,但现在的他,已经是回不了头了。

至于姜维以后在蜀国的地位,由于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和赏识,自然是节节高升,甚至后来官拜大将军,成为蜀汉第一朝臣。

要说姜维在魏国为官十几年,但却谈不任何的感情,甚至心中颇多怨念——十四年一如既往地做一个位卑职低的郡吏,如果说是一个安贫乐道的平庸之人,或许已经是满足了,但姜维是何人,那是心怀锦锈有鲲鹏之志的人,又岂是池之中之物,魏国如何待他,视他为草芥,他又何须留恋故国,以魏臣自居?

所以姜维投蜀之后,也就彻彻底底地忘记了他是魏国人,秉承诸葛亮的遗志,一次次北伐中原,为兴复汉室而竭心尽力。

但唯一让姜维无法忘记的,就是那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马超虽死,但当年参与围杀姜冏的马岱还在,马超尚还有一对儿子在蜀国,只要他们一息尚存,姜维就寝食难安。

马岱因为刺杀魏延有功,晋升为平北将军,而那一年,姜维也仅仅只是辅汉将军,地位和马岱相当。但杀一个人,与地位的高低无关,马岱压根儿就不知道姜维是冲着他来的,对他是全无防备,反倒觉得他们都是出身于雍凉,算得上是同乡了,在派系林立的蜀汉朝廷之中,他们比较孤立,因而马岱和姜维走得比较近。

马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对于阴鸷的姜维而言,想要暗杀一个人,他至少也有一百种不为人察觉的方法。姜维第一步的复仇行动,成功了。

而后,姜维又设计毒杀了马超的幼子马承,造成其早夭的假象,彻底地让马超绝了后。

杀掉了马岱和马承之后,姜维的大仇也算是报了,马超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安平王刘理,就算姜维还有杀她的想法,但毕竟是皇族中人,姜维还是有所顾忌的,而且安平王府戒备森严,想要动手,也非易事,所以这段仇怨也似乎告一段落了。

直到姜维后来看到了刘胤,那酷似马超的容颜让姜维心中尘封的仇怨再一次地沸腾起来,这也是姜维当初对刘胤相当冷淡的原因。

从刘胤的身上,姜维看到了马超的影子,这几乎让姜维疯狂了起来,毕竟刘胤的身上,也流淌着马超的血液,这是姜维所无法容忍的,就算刘胤是后主刘禅的侄儿,那也阻挡不了姜维的那一颗复仇之心。

更何况,刘胤的地位于日渐涨,到现在官居大司马,甚至都凌驾到了他姜维的头上,这几乎是让姜维所无法容忍的,新仇旧恨一时之间全部涌上了他的心头,姜维心中的执念变得更加地强烈。

他要复仇,他要每个身上流淌着马超血液的人,不得善终,手刃仇人的那种快感,姜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此番的兵变开阳门,表面是拥立刘恂登上皇位,但实则却是姜维和刘胤的一场面对面较量,这里面不光有权力之争,还有一段说不清的恩怨纠缠在其中。

第1144章恩怨难了

尽管刘胤未必能猜得透姜维的全部心思,但仅凭着姜维和马超有杀父之仇这一点,以前在刘胤心中的诸多疑团,就全部迎刃而解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马岱死的糊里糊涂不明不白,想必此事一定和你脱不了干系?”

姜维倒是没有推诿,爽快地承认了:“不错,马岱是我杀的,而且,不光是马岱,就连你的娘舅马承,也是我杀的。只要和马超有关的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姜维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之中闪动着的,是阴鸷而狠辣的光芒,甚至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在其中。

刘胤的脸色阴沉了下来,马岱之死,刘胤先前便有些怀疑是非正常死亡,但马承也是死于姜维之手,倒是有些出乎刘胤的意料,因为马承死的时候,还尚在幼年,人们认为他只是突发疾疾病暴毙早夭了,没想到他的死,也是姜维暗算的结果。

姜维那一句阴狠的话,只要和马超有关的人,一个都不会放过,让刘胤不禁是后心阵阵地发凉,姜维说这话分明是意有所指,刘胤是马超的外孙,自然和马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姜维仇视有关于马超的一切,想必对自己也早已是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想想之前自己对姜维一直没有什么防备,还真是相当地可怕。

刘胤没有想到姜维的执念竟然是如此地强烈,这段仇怨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姜维却把它始终地放在心上,一刻都没有淡忘,说明姜维早已经被仇恨所泯灭了心智,也许在他的心中,只有复仇,才是最重要的事,能将一段仇恨刻骨铭心六十年的人,绝不是一般的人。

仇恨就意味着痛苦,刻骨铭心的仇恨就意味着刻骨铭心的痛苦,刘胤无法想象一个人六十年来执着于一段仇恨,他内心之中的痛苦是何等有巨大,也许这种痛苦沉重的如同是一座大山,就压在姜维的心头,让他变得疯狂而扭曲。

如果说爱一个人六十年是一样不容易的事,那么恨一个人六十年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许多的恩怨情仇,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终将会归于淡泊,但姜维此刻的心态的,却一如从前,这让刘胤不禁暗暗苦笑一声,果然非常之人,便有非常之事。

刘胤轻轻地摇摇头,道:“时至今日,你居然还放不下六十年的恩怨,姜伯约,你一直生活在仇恨之中,难道就不觉得痛苦吗?”

“痛苦?”姜维哈哈地大笑道,“我为什么会痛苦?亲自来手刃仇人,那是何等畅快之事,当年马超杀我父,今日我以其后人之血,来祭奠我父在天之灵,难道有错吗?”

刘胤道:“为求目的,不择手段,那你今天又得到了什么?姜伯约,你睁开眼睛看看吧,你今日主导的兵谏,已经是彻头彻尾地失败了,难道你认为朝廷和陛下会饶恕你的叛逆之罪吗?你醒醒吧,被仇恨所蒙蔽的心智!”

姜维扫了一眼周边,心腹宁随已死,而他一手精心策划而培养的死士,也全面遭受到了虎卫军的压制,本来是稳操胜券的局势,现在完全被逆转,姜维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对付刘胤,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毕竟今天的重中之重,是兵谏和逼宫,保刘恂来上位的。为了这个计划的成功,姜维这一段时间来可谓是惮精竭虑,费尽心机,为了不打草惊蛇,姜维只调动了数千名自己秘密培养的死士,并没有调动隶属于他麾下的军队。

尽管姜维的麾下,有着十万大军,但如果真的让他们参与到兵谏之事中来的话,究竟有多少人会忠心地拥护于他,姜维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万一带来的人马临阵倒戈的话,反倒是给姜维制造难题。

所以姜维在伏兵的选择在,尽可能地依仗完全对他赤胆忠心的死士军团,姜维这些年阴养死士,倒是培养不了少的忠于他的人,平常的行动,这些死士也是派不上用场的,现在到了关键时候,不派死士军的话,根本就打不开局面。

而且姜维对死士军团强悍的战斗力十分地信任,以数千死士来对付养尊处优的羽林军,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看,姜维都是稳操胜券的。

为了以防万一,在开阳门的外围,姜维还布署着虎贲军统领虎贲督董宏率军在外线进行了封锁了。

董宏一直是姜维安插在朝廷禁军内部的一枚棋子,和羽林右部督姜源一起成为姜维控制禁军人马的关键,姜源毕竟是姜维自己的儿子,有这层关系,姜维认为羽林军这边已经是指望不上了,任何人在动手之初,都会解除姜源这个明显的危险。

但董宏不同,他一直潜藏着朝廷内部,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此次虎贲军负责外围的警戒,董宏也无须全部策反虎贲军的官兵,只须在外围构筑防御哨岗即可。

但现在这两个双保险全部失灵了,姜源还没有来得及动手,就已经是被人家是生吞活剥了,这枚最为重要的棋子还尚未开局,就已经是失去了效用。而董宏这枚棋子,同样也是刚刚启用,就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虎卫军的洪流,轻易地就摧垮了虎贲军的哨岗,现在董宏生死未明,虎贲军也未能挡得住虎卫军的前进步伐,一场混战已经是无可避免。

现在的形势,对姜维而言,是相当的困难,是坚持继续发动进攻还是稍做后退,等待援兵到来,姜维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在姜维的计划之中,本应该是万无一失的,现在出了状况,再想临机权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退兵的话,兵力上没有任何的优势,单凭死士是无法抵挡得住禁军的反扑之事。

但一旦撤军的话,如果被刘禅及文武百官给逃掉的话,姜维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第1145章坐山观虎斗

此刻姜维是进退维谷,不过姜维的手中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钟会,根据事先的约定,如果姜维这边进展顺利的话,钟会就会作壁上观,如果姜维这边形势紧张的话,钟会就会率兵杀出,施以援手。

现在的局势确实是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按照约定,也该是钟会出手的时候了,可是姜维左右打瞧,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