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汉军骑兵的强力冲击之下,吴军已经完全丧失了统一的指挥,各路吴军如一只只无头的苍蝇,不分东西,难辨南北,四处乱撞。

而汉军的进攻却是犀利而有序的,右军团的骑兵只负责将吴军大队人马分割开来,剩下的围歼战,则交给中军团和左军团以及蒋斌的步兵来处理,对于已经是一盘散沙的吴军,汉军步兵的进攻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对一块块如无头苍蝇四处乱窜的吴军进行了有力地围歼,毫不费力地一步步蚕食掉。

在被分割包围之后,各部的吴军几乎成聋子和瞎子,既看不到已方的部队支援,也听不到上峰的命令,想要突围,四面八方都是汉军的身影,根本就是无路可走。稍微有些血性的都战死了,那些贪生怕死的,则是纷纷投降。

而贪生怕死的,则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蝼蚁尚且贪生,更何是人,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以保命为主,毕竟吃粮当兵,也只是混口饭吃而已,没有什么能比他们的性命更珍贵的,在尽忠为国和苟且偷生之间,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有第一个投降的,很快就会有第二个,丧失了抵抗意志的吴兵跟风投降的很快,起初还是个别士兵的行为,很快就变成了集体的行动,呼拉拉跪地投降的,有时能占据一支队伍的大半。

既然投降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吴兵的抵抗意志瓦解得更快了,甚至一支军队只要是身陷重围,就连象征意义的抵抗都不存在了,一个个跪地投降,降者如云。

仅仅只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吴军就已经折损了大半,侥幸逃出汉军包围圈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队伍。

第1197章周处轶事

陆抗勉强应战,已是力不从心了,长枪脱手之际,陆抗已经是闭目待死了,没想到半路之上竟然杀出一将,力斩方恒,让陆抗又惊又喜。

方恒一死,汉军大乱,四散而逃,周处追杀了一阵,便拨马回来,对陆抗拜道:“末将救援来迟,让大司马受惊了。”

陆抗觉得周处有些面熟,却不曾认得,听得他自称周处,便道:“鄱阳太守周鲂,是你何人?”

周处道:“正是先父。”

陆抗恍然地道:“果贤良之后也,今日若非你相救,我命休矣,你现在现居何职,在何人手下做事?”

周处道:“末将现任建武校尉,在平西将军张咸手下任职。”

周处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陆抗自然是识不得的,他微哼了一声,道:“张咸只是糊涂之极,如此忠勇之士,竟然屈居于校尉之职,明珠蒙尘。周处,本督现在升你为扬武将军,总领一军,随本督一同向东突围。”

周处拱手道:“多谢大司马,末将愿效犬马微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下二军合一,陆抗令陆景为前部,周处断后,一路望东而行。

这一路之上,汉军的追兵不断,周处力战厮杀,骁勇果劲,杀得追兵是抱头鼠窜,让吴军无半点后顾之忧。

陆抗视之,不禁是暗暗称奇,叹道:“果世之良将也,如此人才,缘何会埋没至今?”

陆晏手臂受伤,使不得兵器,便陪伴于陆抗身边,闻言呵呵一笑道:“父亲久镇边地,自然不知晓吴中之事,这个周处,在吴中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其年少之时,凶强侠气,武力过人,好骑马田猎,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其时义兴南山有一只吊睛白额虎,水中有一只大黑蛟,乡里人便将它们与周处并称为‘义兴三害’,而尤有周处最甚。有父老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周处从之,在南山射杀了白额虎,又到江中去杀大黑蛟,在水中与之相斗了三天三夜,百姓以为周处与大蛟同归于尽了,皆是弹冠相庆。周处杀蛟而回,闻百姓相庆,始知自己为父老厌恶,萌生悔意,特意地去了我们陆家,当时正好五弟陆云在家,具情以告:‘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云道:‘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周处遂改过,入仕为官。”

陆抗奇道:“竟有这般异事,果真是刚烈之士也,今得周处,乃国之大幸也。”于是陆抗便萌生了重用周处的想法,不过此时正在逃亡之时,陆抗也只得把这个念头压在了心底。

到了陈县之后,陆抗陆续地和左部督薛莹、镇南将军伍延、平西将军张咸等人汇合到了一处,能从乱军之中突围出来,薛莹、伍延、张咸等人也是极为地幸运,不过经过几天的厮杀,他们个个早已是浑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了,手下的人马,也是所剩不多了,除了伍延还率领着万余人众,其他的人只有几千的残兵败将了,个个衣甲残破,疲惫不堪,几乎无再战之力。

从张咸的口中,陆抗得知威远将军孙歆、镇西将军朱琬相继阵亡于乱军之中,不禁是扼腕而叹。

这一次的败仗,不可谓不惨重,吴国先后出兵十五万,孙秀在轘辕关便首遭败绩,除了吾彦带着一万人全身而退之外,五万人马折了四万。陆抗这边的十万大军,现在能检点到的人数已不到三万,十停之中折了七停,如此惨重的损失,创下了吴国建国以来之最。

陆抗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之中,如果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要北伐的话,吴国是不可能折损这十余万人马的,此次洛阳之战,前后不足一月时间,竟然遭受如此大败,陆抗觉得自己真的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了。

薛莹劝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大司马又何须自责,纵然此此损失惨重,但我们有长江防线,坚不可摧,蜀人纵然追来,亦不可渡也,大司马何须忧心。当务之急乃是我们得尽快赶回弋阳,中原之地,并非是久留之所。”

陆抗叹道:“我陆抗平生,未有如此惨败,真乃奇耻大辱也,如今重回故土,我又何面目面见圣上,面见江东父老?若真如孙歆、朱琬一样战死于洛阳城下,倒也少了许多烦心之事。”

薛莹惊道:“大司马何出此言,如今国之危难,更是断然离不开大司马。”

陆抗苦笑一声,道:“天命之归,奈之若何?却不知在乱军之中,颖川王、淮南王和泰山王下落如何了?”

起初撤军之时,陆抗和陈骞、石苞、马隆的人马还是合在一处的,但在汉军骑兵的冲击之下,很快他们就都被打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消息,陆抗还惦记着陈骞等人的安危,故而问道。

薛莹摇摇头,道:“乱军之中,我们都已是自顾不瑕,在缑氏县之时,末将还曾与颖川王的部下有过接触,听到过颖川王的消息,只不过后来又被蜀军给冲散了,末将拼死突围,其后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至于淮南王和泰山王,却是至始至终都不知道他们的去向,生死未知。”

张咸说道:“其他几路人马末将未曾见过,不过在京县之时,末将与泰山王马隆倒是打过照面,当时我们还一起合力击退了蜀人的进攻,不过后来马隆说他要回青州去,我们就分道扬镳了。”

虽然有陈骞马隆等人的消息,但那全是过去式了,战场之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刚才还活生生的人,瞬眼之间就身首异处,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陆抗现在根本就无法确定陈骞等人的生死,不禁是仰天长叹。

薛莹劝道:“吉人自有天相,生死各安天命,大司马就无须挂怀了,此处非栈留之地,我们还是尽快地南下吧。”

陆抗默然半响,下令南下弋阳。

第1198章三王殒落(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便拨马回来,对陆抗拜道:“末将救援来迟,让大司马受惊了。”

陆抗觉得周处有些面熟,却不曾认得,听得他自称周处,便道:“鄱阳太守周鲂,是你何人?”

周处道:“正是先父。”

陆抗恍然地道:“果贤良之后也,今日若非你相救,我命休矣,你现在现居何职,在何人手下做事?”

周处道:“末将现任建武校尉,在平西将军张咸手下任职。”

周处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陆抗自然是识不得的,他微哼了一声,道:“张咸只是糊涂之极,如此忠勇之士,竟然屈居于校尉之职,明珠蒙尘。周处,本督现在升你为扬武将军,总领一军,随本督一同向东突围。”

周处拱手道:“多谢大司马,末将愿效犬马微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当下二军合一,陆抗令陆景为前部,周处断后,一路望东而行。

这一路之上,汉军的追兵不断,周处力战厮杀,骁勇果劲,杀得追兵是抱头鼠窜,让吴军无半点后顾之忧。

陆抗视之,不禁是暗暗称奇,叹道:“果世之良将也,如此人才,缘何会埋没至今?”

陆晏手臂受伤,使不得兵器,便陪伴于陆抗身边,闻言呵呵一笑道:“父亲久镇边地,自然不知晓吴中之事,这个周处,在吴中那可是大大的有名。其年少之时,凶强侠气,武力过人,好骑马田猎,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其时义兴南山有一只吊睛白额虎,水中有一只大黑蛟,乡里人便将它们与周处并称为‘义兴三害’,而尤有周处最甚。有父老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周处从之,在南山射杀了白额虎,又到江中去杀大黑蛟,在水中与之相斗了三天三夜,百姓以为周处与大蛟同归于尽了,皆是弹冠相庆。周处杀蛟而回,闻百姓相庆,始知自己为父老厌恶,萌生悔意,特意地去了我们陆家,当时正好五弟陆云在家,具情以告:‘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云道:‘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周处遂改过,入仕为官。”

陆抗奇道:“竟有这般异事,果真是刚烈之士也,今得周处,乃国之大幸也。”于是陆抗便萌生了重用周处的想法,不过此时正在逃亡之时,陆抗也只得把这个念头压在了心底。

到了陈县之后,陆抗陆续地和左部督薛莹、镇南将军伍延、平西将军张咸等人汇合到了一处,能从乱军之中突围出来,薛莹、伍延、张咸等人也是极为地幸运,不过经过几天的厮杀,他们个个早已是浑身血迹斑斑,伤痕累累了,手下的人马,也是所剩不多了,除了伍延还率领着万余人众,其他的人只有几千的残兵败将了,个个衣甲残破,疲惫不堪,几乎无再战之力。

从张咸的口中,陆抗得知威远将军孙歆、镇西将军朱琬相继阵亡于乱军之中,不禁是扼腕而叹。

这一次的败仗,不可谓不惨重,吴国先后出兵十五万,孙秀在轘辕关便首遭败绩,除了吾彦带着一万人全身而退之外,五万人马折了四万。陆抗这边的十万大军,现在能检点到的人数已不到三万,十停之中折了七停,如此惨重的损失,创下了吴国建国以来之最。

陆抗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之中,如果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要北伐的话,吴国是不可能折损这十余万人马的,此次洛阳之战,前后不足一月时间,竟然遭受如此大败,陆抗觉得自己真的是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了。

薛莹劝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大司马又何须自责,纵然此此损失惨重,但我们有长江防线,坚不可摧,蜀人纵然追来,亦不可渡也,大司马何须忧心。当务之急乃是我们得尽快赶回弋阳,中原之地,并非是久留之所。”

陆抗叹道:“我陆抗平生,未有如此惨败,真乃奇耻大辱也,如今重回故土,我又何面目面见圣上,面见江东父老?若真如孙歆、朱琬一样战死于洛阳城下,倒也少了许多烦心之事。”

薛莹惊道:“大司马何出此言,如今国之危难,更是断然离不开大司马。”

陆抗苦笑一声,道:“天命之归,奈之若何?却不知在乱军之中,颖川王、淮南王和泰山王下落如何了?”

起初撤军之时,陆抗和陈骞、石苞、马隆的人马还是合在一处的,但在汉军骑兵的冲击之下,很快他们就都被打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消息,陆抗还惦记着陈骞等人的安危,故而问道。

薛莹摇摇头,道:“乱军之中,我们都已是自顾不瑕,在缑氏县之时,末将还曾与颖川王的部下有过接触,听到过颖川王的消息,只不过后来又被蜀军给冲散了,末将拼死突围,其后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了,至于淮南王和泰山王,却是至始至终都不知道他们的去向,生死未知。”

张咸说道:“其他几路人马末将未曾见过,不过在京县之时,末将与泰山王马隆倒是打过照面,当时我们还一起合力击退了蜀人的进攻,不过后来马隆说他要回青州去,我们就分道扬镳了。”

虽然有陈骞马隆等人的消息,但那全是过去式了,战场之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刚才还活生生的人,瞬眼之间就身首异处,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陆抗现在根本就无法确定陈骞等人的生死,不禁是仰天长叹。

薛莹劝道:“吉人自有天相,生死各安天命,大司马就无须挂怀了,此处非栈留之地,我们还是尽快地南下吧。”

陆抗默然半响,下令南下弋阳。

第1199章三王殒落(二)

看着陈舆在包围圈内左冲右突,上窜下跳,急得如疯了一般,张乐呵呵一笑,他并没有急于动手,如果要杀陈舆的话,那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只须几支羽箭,便可以轻易地结果了他的性命,不过张乐没有急着动手,他很乐于享受这种猫捉老鼠的乐趣,看着陈舆徒劳无益地挣扎着,张乐脸上浮现出一丝嘲弄的笑意。

陈舆身边的豫州兵不是战死就是投降,打来打去,只剩下陈舆孤家寡人一个,陈舆望着黑压压挡在前面的汉兵,彻底地绝望了,再冲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他只有扔掉武器,束手而降。

张乐令人将陈舆绑了,押解回洛阳去请功,如果按功行赏的话,生擒肯定要比斩首功劳更大一些,张乐活捉了陈舆,还是挺满意的。

这次的追歼战,表现最为活跃的是自然右军团的五个骑兵军,他们依仗着马快的优势,迂回穿插,左右包抄,将骑兵的特长发挥地是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表现最为积极的就是张乐所率的无当飞军了,论速度,无当飞军除了骑兵赶不上,在步兵之中,那是排在第一位的,论战斗力,也是没有哪能支部队能与无当飞军争雄,无当飞军在山地之中都能健步如飞,到了平原地带,那更是如虎添翼,动作如风。

张乐斩了孙歆,擒了陈舆,不过他还不太满足,总认为自己捉的不过是几条小鱼,不逮住条大鱼,他真是有些不甘心,所以张乐一马当先,率着无当飞军一路向东,继续地追杀下去。

这场大混战,一直从洛阳绵延到了陈留一带,一路之上,张乐倒是歼灭了不少的吴军和关东军,不过都是些被困在包围圈里的残兵败将,小鱼小虾,张乐一直期望的大鱼始终没有逮到。

这不禁让张乐是心生郁闷,按理说,这么一通混战,陆抗、陈骞、石苞、马隆不可能都逃掉吧,可偏偏就是寻遍了所有的战场,张乐也没有找到这四个人的踪迹,擒贼擒王,不能拿获这四个人之中的一个,那么这场大战的胜利就会大打折扣。

到陈留之后,战场变得开阔了不少,右军团的骑兵往来奔驰的数量也减少了,败逃的吴兵也越来越零星了,无当飞军突得太靠前,现在反倒是变得无仗可打了。

身边的随从劝张乐道:“张将军,再往前走,可就脱离了主战场了,说不定陆抗陈骞这些人还在我们身后,不如回兵堵截,也许会有奇功。”

张乐瞪了他一眼,道:“放屁,老子一路追杀,也没有瞧见陆抗陈骞他们的半根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