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4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力不容小觑,如果南线没有一位重量级的大将坐镇的话,是很难压得住吴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不过刘胤将傅佥留在南线,更重要的不是镇守,而是筹划伐吴的大计,想要伐吴,汉军就必须得拥有一支可以和吴国相匹敌的水军力量,而现在,汉军的水上力量,几乎还是一个空白,三年之内打造一支规模可观的水军,对傅佥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刘胤却给傅佥找了一个好帮手。

“王濬?”刘谌听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名字,不禁是一头雾水。

尽管王濬刚刚升任汝南太守,也算是跻身二千石官员的行列了,但天底下的太守多如牛毛,刘谌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太守名字都记下来,所以听到刘胤举荐此人,刘谌感到极是陌生。

“王濬,字士治,司隶弘农人,初举孝廉,任河东从事,后转任征南将军参军,得到过羊祜的赏识,晋亡之时,担任车骑将军从事中郎一职,日前出任汝南太守。”刘胤简短地将王濬的履历说给了刘谌。

“王濬为人严正清峻,晓畅典籍,恢宏有志,臣在汝南之时,与之有过接触,他所提出的伐吴方略,深得我心,臣拟荐王濬担任益州刺史一职,并授龙骧将军封号,令其在益州打造战船,筹建水军。”

“益州刺史?”刘谌的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益州不同于别的州,乃是季汉的起家之地,几十年来,季汉朝廷只拥有一个州,那就益州,而担任益州牧益州刺史的,皆是如诸葛亮蒋琬这样的首辅,如今让一个前晋的降臣去担任益州刺史,刘谌表示有些担忧,如果换作是其他的州,刘谌倒是不会这么考虑的。

刘胤呵呵一笑,在蜀人的心目之中,益州自然是最大的,但现在蜀人得了天下,所占据的地盘已岂是益州一州之地,现在迁都于洛阳,益州的重要性已经是下降了很多。

刘胤拟让王濬出任益州刺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益州处于长江的上游,历史上西晋灭吴,虽然出动了六路大军,但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益州刺史王濬的水军,他兵出三峡,一路势如破竹,沿江而下,直抵建业,逼着东吴投降。唐代诗人刘禹锡还曾专门赋诗一首:“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起用王濬,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考虑,现在汉军在治理水军方面,确实存在短板,就算是傅佥罗宪这样的名将,精通陆战,对水战却是一无所知,让傅佥但任平南大都督,也纯粹是来主持大局的,具体筹建水军打造战船的事宜,由他来做,显然并不合适。

而王濬却是精于此道,他主持打造的楼船,比号称天下第一水军的吴国一点也不逊色,所以才能在伐吴之战,势如破竹,横行无敌。

“陛下,益州如今地位等同于豫州荆州,皆为大汉之土,王濬亦为大汉臣子,臣认为,于国有利者,谁来当这个益州刺史亦无不可,王濬善造船治水军,臣用其为益州刺史,即便令其有调动物资,便宜行事之权,三年之后,若水军成,伐吴大计可行也。”

刘胤坚持任用王濬,刘谌也就释然了,正如刘胤所言的,现在天下的格局早变,益州已早不再是当年的益州,如今的益州,和荆州豫州等诸州并无多大的区别,如果一定要说不一样的话,也仅仅是蜀人的情结罢了。

随后,刘胤又推荐孙秀担任王濬的副职,授其为虎翼将军之职,协助王濬治理水军。

这位出身于江东的孙氏宗室将领,降汉之后,一直闲赋。而刘胤知道,孙秀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水军将领,经验丰富,在汉军水军将领缺乏之时,孙秀无疑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刘胤的用人原则就是不拘一格,王濬、孙秀有能力,他就会毫不犹豫予以提拨,而从没有担心过他们是否忠诚,是否能放心。现在他们投降季汉,就已经是季汉朝廷的一份子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刘胤的用人原则,既然选定了他们,自然会赋予他们权力,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的水平来。

第1211章渡河北进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带着与阮籍一样狂放不羁的心态,刘胤登上了广武山。满目苍翠的广武山笼罩在一片寒烟之中,鬼斧天成一般的鸿沟涧就横亘在眼前,纵然是数十万的大军,在一道宏伟的沟壑面前,也一样变得异常的渺小,汉军沿着山间蜿蜒曲折的小路逶迤而进,向着广武渡口奔去。

在广武渡口,刘谌已经淮备好了无数的渡船,静候着刘胤大军的到来。

很显然,刘谌对此次的鲜卑进犯还是相当重视的,除了专程地从洛阳赶到荥阳迎候刘胤之外,在后勤保障方面,刘谌也是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优先地供应刘胤的大军。

无数的渡船,都被调集了过来,齐齐整整地排在广武渡的渡口之上,此时的黄河正值秋汛,水势滔天,不过这很难阻挡汉军北渡的决心,冀州战场上军情十万火急,容不得耽搁半分。

在荥阳结束了与刘谌的彻夜长谈,刘胤立刻是拨营起寨,向着广武开去。

此次北征,刘胤依然是动用了三个军团,中军团、左军团和右军团。

右军团的编制没动,依然是保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五个军。中军团则是除了虎骑军、虎步军、永安军之外,将原来属于左军团辖下的无当飞军和阳安军,也划归到了中军团的战斗序列之中。虎骑军和虎步军在抽调给虎卫军各一营之后,此次也重建了这两个营,达到了满编的数额。

变化最大的是左军团,除了左军正副都督换了人之外,整个左军团也全部换血。蒋斌出任左军都督,王舍出任左军副都督,左军团下设五个军,分别以蜀地的五个郡来命名,分别是广汉军、梓潼军、健为军、汉嘉军、建宁军。和其他的军编制一样,每个军下设三个营,每营五千兵,合计一万五千人,整个左军团的编制为七万五千人。

傅佥则是出任平南大都督,麾下除了白帝军是其旧部之外,其他的各军则是由原来姜维和钟会的部属重组而成,基本上保持在十万人的规模。

另外,王濬被任命为益州刺史龙骧将军之后,也将要在益州组建一支编制为五万人的水军,汉军在整个南线,还是保持着足够的威慑力。

从刘谌的行营出来之后,刘胤和傅佥有过小半个时辰的交谈,傅佥离开刘胤的中军帐时,脸色十分的凝重。

傅佥很清楚,刘胤搁给他的这份担子,看似轻松,实则却是沉重无比。现在的刘胤,已经不是当初只知道征战厮杀的刘胤了,他不仅要考虑北征鲜卑,而且还要考虑南面的吴国以及中原的局势,所以“左傅右罗”的组合被拆开,罗宪随同刘胤继续出征,而傅佥留下来主持南线大局。

这份重任,刘胤只能选择他最为信任的人来担任,傅佥无疑是最佳的人选,无论是他们之间的翁婿关系,还是多年来结下的相孺以沫的袍泽之情,还是傅佥的能力与才干,都成为平南大都督的不二之选。

刘胤也只用了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征军队和留守军队的重组,然后便立刻挥师北进,从广武渡河,向冀州进军。

云集在黄河南岸渡口上的诸多渡船虚位以待,汉军各营将士在统一调度之下,有序地登上渡船,向北岸驶去。

三个军团十五个军四十五营的人马,总数量达到了二十三万人,如此庞大的规模,也是刘胤自领兵出征以来最为浩大的一次了,二十多万人云集于广武渡,胜况空前。

冀州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半分,还好刘谌此次准备的十分充分,将整个黄河沿线上所能征调的渡船全部地征调了过来,数千艘的渡船,在黄河之上往来穿梭,场面可谓是蔚为壮观。

此时黄河正值秋季汛期,水势滔天,整个河槽之内,水流激荡,按理说这个时候水势湍急,并不是渡河的最好时机,但冀州的军情不等人,黄河好渡也罢,难渡也罢,都必须要实施强渡。

风浪之中,有不少小的渡船被巨浪给掀翻了,虽然汉军安排着救援的船只,但洪水滔滔,乃有一些士兵不幸被洪水给卷走了。

情况被报之了刘胤,在岸边督导的刘胤神色冷峻,并没有因为出现意外的情况就中断了渡河的行动,刘胤下令一方面仍就按原定的计划渡河,另一方面增派船只和人手,加大救援的力度,争取将落水者全部抢救上来。

整个渡河行动是昼夜不歇,到了夜间,两岸和渡船的灯笼火把将整个广武渡照得如白昼一般,渡船上的船工换了一批一批,但渡船却是一刻也不歇,在河面上不知疲倦地来来往往,将一批又一批的士卒战马器械物资运往黄河北岸。

尽管准备的已经是相当地充分了,但汉军毕竟是一支拥有二十多万人的大军,所涉及的就不仅仅只是二十万人这么简单了,无数的战马、器械、车辆、粮草、辎重、物资,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将这些东西全部运过黄河,费时且费力。

连续地运送了三天三夜,这才算是基本上临近了尾声。

刘胤登上了最后一批渡船,离开了黄河南岸。此次回来,他本想着有机会和母亲妻儿团聚,叙一叙家常,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只可惜突如其来的战乱把刘胤的计划全给打乱了,刘胤不得不踏上北去的征途,而近在咫尺的洛阳也变得越来越远了。

刘胤的官越做越大,肩上的担子也是越来越重,南征北战,没有一次能离得开刘胤,职责所在,刘胤责无旁贷,也让他和家人是聚少离多,本来这次全家团聚,刘胤计划着多陪陪母亲,尽一尽为人之子的孝道,但世事难料,他不得不继续征战四方。下次吧,也许下次有机会多陪陪母亲。

刘胤心中这样想着,但他却不知道,此次洛阳一别,他与母亲马王妃,却是天人永隔,再无相见之日了。

第1212章再回冀州

从广武渡河,下一站就是河内郡的郡治怀县,河内太守张奋亲自出迎,不过刘胤并没有在河内停留的打算,等大军完成集结之后,便立刻挥师北进,向着冀州而去。

刘胤对于冀州这块土地并不陌生,在这里,他打败了匈奴的刘渊,歼灭了晋军的主力,为挥师洛阳问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肃清了晋国的残余力量之后,刘胤便渡河南下,进取中原了。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回到了冀州,而且是以这么仓促的方式,鲜卑人的突然进犯,完全打乱了刘胤的计划,也逼着他不得不把作战的重心从南线重新地移回到了北线。

汉军在黄河以北拿下了并州冀州,唯独有一个州没有拿下来,那就是幽州。本来当初消灭了刘渊之后,刘胤的大军已经是兵临易水,半只脚踏到了幽州的边境上,但由于种种原因,汉军却未能跨过这一步,进入到幽州境内。

不是说刘胤不想拿下幽州,但当时的形势并不容许他继续向北前进,平定匈奴之乱后,汉晋之间原本就是虚与委蛇的关系彻底地宣告破裂,司马炎撤换了冀州方面的统帅,磨刀霍霍,要与汉军开战,刘胤不得不把全部的兵力,投入到了和晋国的决战之中,幽州那边的,自然是无瑕顾及了。

虽然无瑕顾及,但刘胤对幽州的情况还是比较关注的,匈奴人在并州叛乱之后,五胡皆反,鲜卑人自然也是不甘落后,大举进犯中原,试图攻陷幽州。

鲜卑族是继匈奴族后,又一个称雄于漠北的胡族。鲜卑族起源于东胡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

不过随着匈奴的衰落和分裂,鲜卑族逐渐强盛起来,统一了漠北,到三国时代,柯比能一统鲜卑诸部,彼时鲜卑的疆域东起黑水,西至天山,南起阴山,北至贝加尔湖,盛极一时,诸胡无一可以与之争雄。

但柯比能被曹魏的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暗杀掉之后,鲜卑各部又陷入了分裂之中。柯比能死后,鲜卑主要分裂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部鲜卑,而这三部之中,又分为若干派系,其中东部鲜卑的慕容部、段部和宇文部,以及中部鲜卑的拓跋部,西部鲜卑的秃发部和乞伏部,成为鲜卑族的几大部落。

除了这几大部落之外,鲜卑族还有大大小小不少的部落,他们之间相互攻伐,混战不休,但却也无碍鲜卑族的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西走廓被刘胤灭掉的秃发树机能就是西部鲜卑的一支秃发部,这一支就是从中部鲜卑拓跋部分裂出来的。鲜卑人成为五胡十六国混战之中脱颖而出的赢家,正是拓跋部,拓跋珪建立的北魏最终一统北方,成为盛极一时的王朝。

而五胡建立的十六国之中,属于鲜卑人建立的国家竟然有七个: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代国、西秦、南凉,几乎要占到十六国的一半之数,恐怖如斯,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鲜卑人的强大。

当然,这只是刘胤所知道的历史,而现实是五胡十六国压根儿就不会再存在了,匈奴等四胡已灭,只剩下一个鲜卑,刘胤也绝不会容许他们再如历史上那般肆意猖狂,此次北征,刘胤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打退鲜卑人的进攻就罢了,他要打得鲜卑人亡族灭种,彻底地铲除这个危害汉华夏民族的毒瘤,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什么五胡十六国,什么北魏北周,统统给我见鬼去吧,刘胤就要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踏平这些蹂躏了华夏民族数百年的胡人异族,让他们知道,大汉帝国,煌煌不可侵犯,有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此番刘胤集结二十三万大军,就是要一举荡平鲜卑诸部,永绝后患。

当然,首先要开刀的,就是这个胆敢入侵冀州的慕容涉归,刘胤心中还是有着一团怒气,根据冀州方面传来的消息,慕容鲜卑进入冀州之后,一路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不知有多少的良善百姓,惨死于慕容鲜卑的屠刀之下,如此暴虐的行陉,是可忍,孰不可忍。刘胤当然不能熟视无睹,既然慕容鲜卑犯贱,刘胤当然不会介意首先将他灭族,血债血偿。

幽州那边一直是晋国的领土,那怕晋国已经是灭亡了,幽州也都没有臣服于季汉。不过现在的幽州,也只剩下几个孤岛的存在了,大部分的地域,已经落入到了慕容鲜卑的手中,唯有渔阳、辽西、昌黎、蓟县等少数几座城池,还在残晋势力的手中。不过长期地被鲜卑人围困,缺粮少兵,早已是芨芨可危了。

慕容涉归原本计划着拿下这几座城池再向南征进,不过听到了汉吴交兵于中原之事,慕容涉归的心思活络了起来,既然冀州空虚,为何他不趁虚而入,抢先攻下冀州来。

于是慕容涉归调转了枪头,率领二十万骑兵,呼啸南下,进攻汉军防守空虚的冀州诸郡。

除了驻扎在邺城、信都一带的关中军之外,冀州每个郡的城防守军不过才二三千人,如此单薄的守备力量,是很难抵得住鲜卑人的凶猛攻击的,刘胤得到消息之时,幕容涉归已经是连续地横扫了河间、中山、渤海、安平等郡,现在他的主攻目标,就是已经退守到信都的马融了。

暂时慕容鲜卑还没有进犯到冀州南部,所以从河内北上的季汉大军,一路是浩浩荡荡,向信都开去。

信都是冀州的州治,城防坚固,当然刘胤攻打信都,也是利用水攻之计,水淹了信都,这才算是拿下了信都。所以马融孤军坚守,但他倚仗着城池的高大坚固,已经是打退了慕容鲜卑的几番进攻了,力保信都不失。

第1213章慕容涉归

慕容涉归虽然年愈花甲,不过他仍有一颗一统草原的壮志雄心,曾经一统漠北的檀石槐便是慕容涉归追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