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书劝谏天子降魏是一回事,挟持天子投降魏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前者只不过是尽为人臣子的本分,后者却是实打实的谋逆之罪,谯周素有“蜀中孔子”之誉,如果真得去挟持天子,不管事成与否,谯周的名节就完完全全地毁了。

许游有些激动地对谯周道:“谯公,蜀中万千士家的生死存亡,都唯系于您的一念之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望您以大局为重!”

“请谯公以大局为重。”众人是众口一辞,齐声地道。谯周是目前益州本土系中官职最高的,也是威望最高的,除了谯周以外,别人还真不具有这份领袖能力。

“父亲——”谯熙在旁边道,似乎有劝谏谯周的意思。

谯周摆手示意他不用再说下去,环目四顾,沉声道:“个人的荣辱得失,与蜀中士家的前途命运,终究是不能相提并论,罢了,这千秋功罪,老夫便一肩担之!”

众人见谯周应允,皆是喜不自甚,仿佛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了。

接下来,便是密议如何行事了,如此大事,自然不可草率行事,毕竟众人的身家性命,都系之于一线。众人集思广益,很快地就拿出一套可行性的方案来。

在这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保证在宣崇门外偷袭得手,将刘禅给挟持住。知道虽然刘禅离开了皇宫,但其禁卫森严,也是绝不容小视的,想要在护卫重重的御林军中突破重围,将刘禅捉住,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许游提出的方案是,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调动士家的全部部曲参战的话,势必会打草惊蛇,现在只能是采取偷袭的手段,各大士家挑选出身手最好的死士来,执行这个任务。虽然说羽林左右部督都是荆襄系的人,但并不意味着羽林军中全是荆襄人士,除了谯周的两个儿子谯贤和谯同在羽林军中担任羽林郎之外,尚有许多的士家子弟在羽林军中任职,这绝对是一支可资利用的力量。

最终决定士家死士提前一步在宣崇门外设伏,待天子鸾驾一出宣崇门,便与羽林卫中的内应一起动手,清除天子身边的禁卫,将天子挟持到手。只要能将天子挟持为人质,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担任禁卫的羽林军便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然后便可以将天子挟持到成都西面的灌县,有许游之弟接应,同时派出使者前往魏军大营,向钟会陈情投降之意,等到钟会大军进入成都,大局便定了。

就在众人热议之时,突然一人出现在了大堂之上,不禁让包括谯周在内的诸人都吃了一惊。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尉府主薄陈寿。

陈寿与谯周有师生之谊,此番准备迁都南中,陈寿也为老师年迈的身体所担忧,临行之前,特来探望。以陈寿与谯周的关系,守门的护卫将他视做自己人,向来是无须通报的,直接入府便是。

刚走到大堂门口,就听到了堂内嘈杂的声音,陈寿虽然没有刻意地去偷听,但走至近前,那些只言片语还是飘入他耳中,陈寿陡然一惊,敢情他们是在密议谋逆之事。

陈寿是巴西人,与谯周是同乡,按理他也是属于益州本地派的人,但陈寿现在任职中尉府,在刘胤的手底下当差,所以众人才用异样的眼光来看待陈寿。

瞬间堂上的气氛有些冷场,众人有些惊讶的看着陈寿,其至有个别人目露凶光,手都不禁按在了剑柄之上,他们所议之事皆是卖脑袋的事,一旦泄露,毕将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他们不得不谨慎从事,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

谯周却轻咳了一声,从容地道:“噢,是承祚来了,你先到书房小坐,为师稍后便至。”

陈寿也意识到了继续呆在这儿不妥,便长揖了一礼,退了下去。

周巨眼中闪过锋芒,对谯周道:“这陈承祚乃是刘胤的亲信,蜀中子弟的败类,谯公何不将其斩之,以绝后患。”

谯周摇头道:“承祚既为刘胤的亲信,如果身亡或失踪,定然会引起刘胤的注意,我们的大计岂不落空?小不忍则乱大谋,千万不可冲动。”

“那如果陈寿向刘胤禀报此事,岂不坏事?”

谯周道:“老夫与承祚关系非比寻常,便由老夫亲自劝说于他,他亦是益州人士,休戚与共,相信他也能认清厉害,你们稍等,老夫去去就来。”说罢,谯周起身向书房而去。

陈寿依然沉浸在那惊天的消息之中,虽然他不清楚谯周等人的具体布署是什么,但事实可是不争的,谯周等人密谋叛乱,陈寿不禁为之茫然了。在他的印象之中,谯老师可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之人,为人正直忠诚,但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参与谋害天子。

谯周走进书房,陈寿赶忙行礼,口称恩师。谯周很随意地挥挥手,示意陈寿坐下来。

“承祚,你今日怎么有空来探望为师的?”谯周神色如常地道。

“迁都在即,学生挂念老师的身体,特来拜望。”陈寿说道,这也他的实情。

谯周神情严肃地道:“承祚,想必你已经看到了,益州士家对迁都之事颇为不满,想兵谏与天子,却并非是妄图谋害天子。承祚,你也是蜀中子弟,明白现在的形势如何,益州士家已无退路可走,只能是奋起反击,绝处求生。为师不求功名富贵,视名利如粪土,就算是降魏,也不受魏之一官半爵,只为蜀中士家能得以保全,为师就算是身败名裂,亦不足惜。”

陈寿沉默片刻,道:“老师的所做所为,学生明白,只是此事万分凶险,老师或恐有性命之忧,学生恐无力援手。”

谯周道:“为师无需你出手,只要你沉默即可,这也算是为师最后的一点请求。”

第257章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陈寿离开谯府的时候,头脑一片浑浑噩噩。陈寿虽然也算是益州士家的一员,但绝非是那种世阀豪门,他父亲在马稷手下做参军,因为街亭之败受到了牵连,受了髡刑,被罢官免职,闲居乡里。陈寿出生于建业十一年,也就是诸葛亮去世的前一年,其时陈家家道已经中落,父亲已经绝了仕途之望,便把希望寄托在陈寿的身上。

陈寿幼时勤敏好学,才华着著,得了乡里的保举,进入成都太学学习。从这个时候,陈寿就得到了时任典学从事的同乡人谯周看重,成为了谯周的入室弟子,学有大成。进入仕途之后,由于陈寿性格耿直,不趋炎附势,为黄皓所憎,别人的官是越做越大,陈寿的官却是越做小,只能是担任观阁令史这样闲赋的职务。后来才得到了时任中尉右丞的刘胤的看重,调任到中尉府做主薄。这让原本就与益州本土派没有多少来往的陈寿与之相行渐远,只是陈寿是一个尊师重道之人,与谯周一直保持着往来。

也正是这种关系,让陈寿无意之中撞见了谯周和益州派系的阴谋,做为刘胤的重要幕僚,陈寿当然清楚时局的状况,刘胤力主迁都,与主张投降的谯周等人势同水火,一面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刘胤,一面是自己敬重的恩师,被夹在中间的陈寿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如果出首告发,陈寿便会背上出卖师长的骂名,这与陈寿素来尊师重的信念所背驰,何况谯周对陈寿不光是有授业之恩,谯周对陈寿的帮助是非常大的,陈寿有今日的学识和成就,与谯周的器重是分不开的。但做为中尉府的属官,在其位则谋其事,陈寿却是有义务为国家和朝廷的安危尽职,谯周等人意图发动兵变,挟持天子,如果陈寿不告发的话,无异于是一种包庇行为。

陈寿感觉到自己快要被逼疯了,无论怎么做,都无法独善其身。

他神思恍惚地回到了中尉府,差一点就和迎面而来的刘胤撞个满怀。

刘胤一把将他扶住,看他脸色发白,神情恍惚,关切地问道:“承祚,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身体不适?”

陈寿有些惊惶失措,连声道:“回大人,卑职身体无碍。”

刘胤微笑道:“这两日公务繁忙,恐怕是累着你了,劳逸结合,不用太拼了。噢,中尉府搬迁定在后天,我军营中还有事,中尉府的事务就拜托你和杜弼、冯全来处理了。”

陈寿拱手称诺,刘胤告辞而去。

注视着刘胤的背影,陈寿心头似乎是压着千钧的重担,压得他近乎喘不过气来,一面是对朝廷的忠,一位是对恩师的义,孰轻孰重,陈寿一直也无法衡量出来,现在无疑将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再不向刘胤坦白,可能就再无机会了。

“刘大人——”陈寿喊了一声。

“怎么,还有事?”刘胤回过头来,似笑非笑地看着陈寿。

陈寿正在天人交战之时,他咬紧牙关,艰难的地道:“刘大人,现在迁都在即,人心惶惶,在下听到一些不确切的消息,或恐有人危害天子,请大人多加防备。”陈寿话一说完,立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刘胤微微地一笑,上前拍了拍陈寿的肩膀,道:“忠义不能两全,承祚,很高兴你能走出这一步,在国家大义和个人情义面前,你还是选择了前者,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陈寿有些吃惊地望着刘胤,其实他说的语焉不详,但刘胤却似乎早已洞悉了一切。

刘胤脸上带着自信而从容的笑容,道:“迁都这么大的事,我岂能无备,益州士家不甘心失败,蠢蠢欲动,瞒得了旁人,又岂能瞒得了中尉府?今日谯大夫府上是宾客如云,群贤毕至,想必也是热闹的紧。”

朝议结束之后,刘胤就料定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派不甘心失败,一定会有所动作,所以早就命冯全派中尉府的人盯上了,何人什么时间到的谯府,刘胤都一清二楚,陈寿今天下午到过谯府,刘胤也是清楚的很,但刘胤并没有直接去逼问他,而是等着他主动坦白。

刘胤一向是非常赏识陈寿的才华,一部《三国志》堪称是名垂千古,将他招揽至麾下,便是有重要他的意思,而无疑今天的事就是一块试金石。让刘胤欣慰的是,他总算是没有看错陈寿,人不可能总是脚踏两条船,在关键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出选择,尽管对陈寿而言,这样的选择有些艰难。

陈寿惊讶地无以加复,原来一切都在刘胤的掌控之中,谯周等一帮人还密谋着发动兵变,岂不知他们的所有行动,早已是落入了刘胤的眼中。陈寿不禁是暗自庆幸,如果不是方才的那句话,很可能自己也会被划入逆党一派,最起码也是知情不举,下场可想而知。

同时,陈寿也对谯周的前途命运也隐隐担忧了起来,毕竟他对谯周有很深的师生之情,现在刘胤已经掌控一切,益州派兵变之事注定要失败,逆谋之罪至少也是要诛灭三族的,陈寿不禁为老师嗟叹起来。

刘胤道:“承祚,出行在即,时间紧迫,中尉府的案牍公文还须你亲手署理,其他的事你就不必管了,专心整理公文吧,这两天还得你抓紧一些才是,暂时就不必回家了。”

“诺。”陈寿拱手领命,他很清楚,刘胤知道他和谯周的关系,却没有审问于他,陈寿到谯府的事,就等于轻描淡写地放过了,没有再追究。但同时刘胤也不希望他再参与到此事中去,故而以公务为由将他留滞在中尉府,为的就是不向谯周等人通风报信。

陈寿也自然不敢心存这个幻想,他抬起头,看着谯府的方向,默然无语。

天空之中,阴云密布,山雨欲来。

第258章宣崇门之变(上)

宣崇门是成都的南门之一,也是成都最繁忙的城门,每天从这里进出成都的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尤其是迁都令发布之后,出城的洪流是络绎不绝。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舍弃自己微薄的房产田产虽然肉痛,但敌兵来袭,战祸横行,呆在成都城里连一点生命保障都没有,连皇帝都要逃命去了,他们如何还有胆量呆着不走。

有传言说魏吴两国的军队那可是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据说永安城破之后,守城的军民尽遭屠戮,无一生还,这消息散布开来,整个成都都是人心惶惶,惊恐不安。虽然有人质疑的消息的真伪,但大难临头,许多人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收拾起简单的行囊,加入到逃难的洪流之中。

虽然逃往南中路途遥远,但好在朝廷还是发放赈济粮食的,并且沿途都有官兵护送,百姓们在惶恐之余,也能获得一些安慰。人流如涌,宣崇门昼夜都不关门,以方便民众出城。

不过今天显然例外,一队队铠甲鲜明的羽林卫将宣崇门里外都戒严了起来,禁止任何人通行,老百姓虽然怨声载道,但却无人敢冲撞,整个宣崇门及宣崇门内大街上洒扫干净,空寂无人。

接近午时,天气愈发地阴沉了起来,阴云低垂,偶尔地还飘起了一丝雨滴,虽然时值初夏,却让人依然感受到了刺骨的凉意,如同深秋般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羽林郎谯贤和谯同非常“巧合”地就在宣崇门外巡执,而他们所带的羽林卫,也都是出身于益州士家的子弟,顶盔贯甲,全副武装。

这种“巧合”自然是有人刻意安排的,此人正是羽林中郎将李信。羽林军分为左右军,分别由羽林左部督和右部督来统领,左右部督以下,各设有两名羽林中郎将,李信就是在羽林左部督手下任职。李信是梓潼涪县人,前中散中大夫李撰之子,自然也是益州本土系的中坚人物,虽然他有司职在身,没有参与谯府的密议,但李信素于周巨交厚,得信之后欣然同意,并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谯贤谯同等一干羽林卫暗中抽调到宣崇门。

谯同不过才刚及弱冠,脸上稚气未脱,现场的气氛过于压抑,站了没多久,他已经是冷汗涔涔,左手死死地攥着刀柄,就连呼吸都有些不顺畅了。

“放松点,不要太紧张了。”谯贤可比弟弟沉稳老练的多,他入职羽林军已经有几个年头了,相比于去年刚刚当上羽林郎的谯同成熟的很多。

能不紧张吗?今天要担当的可是要绑架天子的任务,谯同自从站到了宣崇门外,双腿就不住地打颤。“二兄,陛下会走这条路吗?”

“废话!”谯贤压低了声音训斥道,“看你那熊样!站直了,等会儿听我的命令便是。”

谯同噢了一声,向北望去,但见空旷的街道之上响起鸣锣之声,一大队的车驾在甲士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而来,旌旗招展,车乘相衔,斧钺林立,华盖如云。

刘禅此行名曰迁都,实为逃亡,不过就算是逃亡,那也不能有失皇家的体统,该摆的仪仗一样也不能少,正所谓泥牛掉河里——架子不倒,只不过规模略比寻常小了一些,不过警卫却森严了不少。

羽林左部督马秉和羽林右部督李球分别护在天子鸾驾的两侧,徐缓而行。

李信朝着谯贤暗暗地点了一下头,谯贤心领神会,握紧了刀柄。按照原定的计划,天子的车驾经过宣崇门之时,由暗伏在宣崇门外的士家死士发起偷袭,吸引护驾的禁卫视线,谯贤谯同则率领羽林卫趁乱接近天子的车驾,挟持天子。

这个计划正是依赖于李信所统领的羽林军,混在护卫之中的李信根本就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这边士家死士们一出手,必定会将马秉和李球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此时谯贤谯同再出手,便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必,一举拿下刘禅。

马秉和李球倒是很轻松,天子出宫,侍卫扈从至少也是上万人,何况在京城之内,马秉和李球丝毫也没有怀疑有人敢意图行刺天子,倒是一路南迁到南中,迢迢两千里的路途,这才是让人真正有些担忧的。

宽大的宣崇门就在眼前,天子卤薄仪仗没有丝毫的停顿,缓缓地驶出了宣崇门。

就在此时,宣崇门外突然地涌出无数的黑衣人,皆是劲装悍服,黑巾蒙面,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