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我大姑把我爹叫到旁边,说的啥,你问出来没有?”连蔓儿就问张氏。

“能有啥事,你爹没答应。”张氏就道。

连蔓儿哦了一声,就又往张氏跟前凑了凑。

“娘啊,不都说,我大姑特会做人吗?咋你都那么跟她说了,她扭过头,还能跟我爹提这事那?”连蔓儿眨着眼睛,问张氏。

“……她、不死心呗。”张氏想了想,就道。

“娘,你不都把话说死了吗,她因为啥还不死心那?”连蔓儿就软软地道,“娘,要说我们几个的事,不都应该是娘说了算吗?这要搁别人家,肯定在当娘的这碰了钉子,就不能再去找当爹的说了。我大姑多精明啊,她咋就……”

连蔓儿做困惑不解状。

“……你爹,他听你大姑的话……”张氏又想了想,慢慢地说道。

连蔓儿干咳了两声掩饰自己的笑意,终于引导张氏说到点子上了。

“娘啊,敢情咱家里,咱谁说话都不算,就我大姑能当咱的家啊。……我大姑叫我爹去说话,你看我爹,多顺溜,跟着过去了。那架势,就跟在我奶跟前差不多了……”

咔嚓,张氏将手里一个核桃捏碎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 发火

三十里营子去往锦阳县城的路上,一辆马车飞快地行走着。车厢里,挤坐着连兰儿、罗宝财、金锁和银锁一家四口。

马车连续几次颠簸,让银锁皱着眉,抱怨出声。

“这车咋赶的,来的时候,可没这么颠哒。”金锁并未压低声音,为的就是让车厢外赶车的车夫听见。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车厢壁板过于厚实,外面的车夫没有听到银锁的抱怨,那马车接下来,又是连续两个颠簸。

罗宝财见女儿抱怨,就将他身下的垫子递了过去。这并不是他们自家的马车,车夫和马车都是人家宋家的,就是有些不便,也得忍着。

一直沉思着的连兰儿却听见了银锁的话,醒过神来。她从连守信家出来,坐上马车,就开始想心事,将一件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连兰儿将手伸进衣袖里,取出一个钱袋,从里面取出一个足银的银锭子。那银锭子看上去不足一两,却也有五六钱的样子。

罗宝财见连兰儿拿出这么大一锭的银子,就有些心疼,嘴唇蠕动了两下,却没有出声。银锁瞟了那银子一眼,脸上露出些不耐来。旁边的金锁,正闷头往嘴里塞点心。这是从刚才的酒席上拿的。他一上车,就开始吃了,根本无暇去顾及别的事情。

…………

车子终于不再颠簸,连兰儿扫了一眼身边的爷三个,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这谁能知道,哪块云彩它能下雨那!……是万万都没想到的事啊……”连兰儿没头没脑地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那事……”罗宝财到现在,才敢向连兰儿询问。

“不成。”连兰儿扫了金锁一眼,见金锁嘴角挂着好些个点心渣子,就拿出帕子。伸出手去,帮金锁将嘴角擦了擦。“金锁那事,就算了吧。今天我也看了,蔓儿那丫头,可不好斗。要真跟了金锁。一时咱们不再跟前。她就得给金锁气受。”

罗宝财啊了一声,就再没有别的话说。他家的事情。全是连兰儿拿主意,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就行了。

连兰儿又看了银锁一眼。微微皱了皱眉。

“娘。你看我干啥?”银锁道。

“娘这不是在琢磨你的事吗?”连兰儿就道。

“娘,我可先把话说前面。你要给我找人家,我可不往乡下去,埋汰不埋汰啊。”银锁翻了个白眼。扭过头去。

“你这个丫头,你咋不知道好歹那。”连兰儿就数落银锁。“乡下和乡下它一样吗,又不是把你给那穷汉家里。……大地主人家的日子,你没见过,我可听你姥姥说过。”

“就看你四舅家现在,那大院子,那屋子,看看人家那交往的人,收的那礼。有了那座牌楼,这才哪到哪啊。以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谁看见人家,那都得点头哈腰地。……县城里这些真正有钱、体面的人家,哪家不是地主?要在城里买一栋宅子,那不就是腰上拔一根汗毛的事。像咱们苦哈哈地,就靠铺子那几个钱吃饭,你就当上天了。一个米粒,一片菜叶子,咱都得花钱去买,人家啥啥不都是吃最好的、最新鲜的。那真正的好东西,都到不了咱嘴里……”

银锁冷哼了一声,脑海里却闪现出连枝儿和连蔓儿屋子里的情形。

连兰儿将银锁脸上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却不再往下说了。

今天,本来是打算将连蔓儿说给银锁,到了连守信的新宅子,她却又起了另外的心思。后来硬拉着连守信说话,也是为了这另外的心思。

毕竟,给金锁说连蔓儿,这件事她好开口,但是要将银锁说给五郎,这件事,她却是不好主动开口的。她只得暗示连守信,期望连守信因为拒绝了金锁的事,心存愧疚,开口向她求娶银锁。

银锁和金锁不同,银锁样貌不差,四角俱全。一个城里的闺女,配给他五郎,又是她的闺女,亲上做亲,连守信他还有啥可挑的。

可连守信却没搭理她这个茬,反而要她慢慢地给银锁在城里找婆家。

“……回去,咱就给金锁去说老钱家的那二闺女。”连兰儿开口道。老钱家和她家隔了一条街,家里开了个绒线铺子。老钱家里人口多,尤其是闺女多,就靠着一个小铺子,日子过的不行。以前老钱家有要把闺女给她家的意思,她一直没吐口。老钱家要嫁妆,看她家条件好,以后少不得挂连她家。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了,金锁的年纪也到了。

“哎。”罗宝财答应道。

金锁,然后就是银锁。

连兰儿不由得又看了银锁一眼,正碰上银锁看过来的目光。

银锁这丫头,其实是愿意五郎这门婚事的。连兰儿心想。

“回去啊,找个人,给他姥姥、他姥爷写封信。”连兰儿自言自语地道,“他姥姥、姥爷不在家,这老张家的亲戚就打腰了。……他四舅家那新宅子,他姥姥、姥爷都没住过,先就他老张家的人给住上了……”

打腰,是他们这边的乡下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腰杆硬、腰杆直,占上风。

…………

夜色降临,连蔓儿一家都收拾了要睡觉。

张采云自然是要跟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在西屋睡的,张氏却是打算把李氏的铺盖安排在东屋的炕头上,挨着她睡,娘两个好唠唠嗑啥的。

“姥,你睡我们那屋呗。”连蔓儿就道,“姥,我可稀罕听你讲古了。”

“那行。”李氏就笑着答应了。

连蔓儿、连枝儿和张采云就簇拥着李氏从东屋出来,走到门口,连蔓儿扭过头去,偷偷地瞥了一眼连守信和张氏,心中不由得暗笑。

…………

连蔓儿家的新宅子,内院有上房五间,中间一间,依旧做了厨房。从外面一进来,左右两边,就是两个灶台。不过,这灶台与连家老宅的不同。

连家老宅厨房的灶台,都是烧柴禾的大灶,连蔓儿家这两个灶台,是搭的烧煤炭的新式的灶台。这是在设计房屋的时候,就定下来的。

这个年代,煤炭已经应用的很普遍了。城镇的居民烧火取暖,大多用的是煤炭。那铁匠炉、还有焗大缸的匠人的小火炉里,烧的都是煤炭。往近里说,连蔓儿亲眼看见的,吴家兴家做饭、烧火,都是用的煤炭。

连蔓儿家定了规矩,以后就前面跨院的大厨房,那里烧火依旧用秸秆柴火,这二进院子里,烧火、取暖要用木柴、煤炭或者木炭,当然主要用的还是煤炭。

煤炭耐烧,也不像秸秆柴禾那样,弄的土土活活的,这样可以保持室内的洁净卫生。

内院这两个灶台,可做小厨房,平时烧烧水、弄些精细的吃食,都极方便。

今天待客,用这两个炉灶烧水,因此,东西屋的两个炕头都是热的。

连蔓儿让李氏和她们一起住里间卧房,李氏没同意。

“你们小姐妹去住里屋,我就在外屋。我稀罕这热炕。”

连蔓儿就给李氏安放被褥。西屋外间的炕上,也像一般的庄户人家一样,铺的是苇席。不过,在苇席的上面,又铺了一整幅的毛毡。

这毡子是北边边境上的牧民,用羊毛擀制而成的,很厚实。毛毡是羊毛本色,没有经过染色,铺在炕上,冬暖夏凉。毕竟没到冬天,今天的炕又烧的热。连蔓儿给李氏铺的被窝,没有紧挨着炕头。

这一天,人来人往的,大家都累了,李氏就早早地躺下了。连蔓儿、连枝儿和张采云也回了里屋。

姐妹们的卧房,也是一间屋子,十分宽敞。里屋的炕上,也铺着和外间一样的毛毡。地上是青砖地面,上面又铺了一层地板。

这卧房里的摆设也很简单。靠着北墙,是一溜的四只躺柜。靠东面的两只,是公用的。今天收的好些个尺头,精细物件,就都放在这两只躺柜里。靠西边的两只,一只是连蔓儿的,一只是连枝儿的。

靠西墙,是一个大大的木制梳妆台,妆台前是两只绣墩。再旁边,有衣架,还有一溜两张椅子,椅子中间摆放着一张茶几,茶几上摆放着茶壶茶碗。

姐妹三个进了里屋,就都上了炕。连蔓儿去拉窗帘,连枝儿从炕梢的木柜里面拿出被褥枕头来,和张采云一起铺设在炕上。

躺进被窝里,她们三个又嘻嘻哈哈地说笑了一阵,才渐渐地睡了。

才睡下没一会,就听见外面哐当哐当连着几声门响。

连蔓儿立刻醒了,她拥着被子坐起来,将窗帘略微拉开一个角,睁大眼睛朝外面看。

连守信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上及拉着鞋子,身上披了一件大褂,面冲着外屋门,苦着一张脸站在月亮地里。

“……咋说着说着,你就来气了,我也没说啥啊我。这大半夜的,你还把我撵出来了……,这,我今天、我不是没答应吗……”连守信可怜巴巴地、压低了声音冲着门里解释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 絮棉花

连蔓儿正看的欢快,突然觉得身边有些异样。她微微扭过头,就看见连枝儿和张采云也都围着被坐了起来,而且都将头挨过来,也往外看。

连蔓儿侧着耳朵听了听,外间屋里,啥动静也没有。连蔓儿暗暗点头,李氏肯定是这两天劳累到了,所以睡的沉。

连守信站在门外解释,半晌,也没听见张氏有什么动静。连守信就朝门口走了两步,似乎是想回屋。就在这个时候,一只鞋子从屋里飞出来,砸在连守信的胸膛上。

连守信的身体往后仰了仰,那蝎子就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紧接着,就是关门、上门插的声音,在之后,是张氏轻轻的脚步声,往东屋去了。

连守信走到门口,推了推门,自然是没有推开。他只得转回身,弯腰捡起张氏扔出来的那只鞋,随即就在台阶上坐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夜晚,天气已经有些冷了。

身上只穿了单衣,即便是连守信,在廊下坐了一会,也觉得冷了。连守信站起身,走回门前,试着又推了推门。门依旧是插着的。连守信就又走到东屋的窗下,抬手敲了敲窗户。

“他娘,孩子他娘。”连守信低低的声音叫道。

屋里张氏早已经在被窝里躺下了,听见连守信敲窗的声音,只是在被窝里翻了个身,就不动了。

连守信呆呆地在窗下站了半晌,终于绝望了,张氏是不会心软来给他开门让他进屋了。

连守信没有办法,只得慢吞吞地从窗前离开,低着头,往前院去了。

西屋里,看着连守信垂头丧气地去了前院。连蔓儿才将窗帘放下,重新躺回被窝里。

“大姑把大姑父给赶走了。”张采云就小声道。

“嗯。”连蔓儿点头,“咱不管他们,咱睡咱的。”

“大姑也有脾气啊。我听我娘说,大姑脾气可好了。”张采云又小声地道。

张氏的脾气当然好,不然也就不只是将连守信赶出去那么简单了,连蔓儿心里暗道、想想连守信黯然而去的背影,连蔓儿在被窝里偷笑了一阵,才又睡了。

第二天,神清气爽地起来。略收拾了收拾,连枝儿、连蔓儿、张采云和李氏就到早点铺子来吃早饭。

张氏和连守信早都起来了,正在铺子里忙活。不过,两个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连守信的脸上带着讨好的神奇,而张氏却每每躲避着连守信,好似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似地。

“小七,”连蔓儿就偷偷问小七,“昨夜里。爹上你们那去了没?”

为了读书方便,五郎和小七就住在前院。他们住书房的外间,和鲁先生的卧房挨着。

“嗯。”小七将一碗拌好的猫饭放在炕上。招呼奶猫大花过来吃。

一般的小孩子,都喜欢个猫儿、狗儿的小动物。但是喜欢归喜欢,好些小孩子就喜欢抓着小动物玩,而真正有耐心照顾小动物的,并不多。小七就不一样,也不用大人多关照,他就很有耐心地每天给奶猫大花准备吃的。他还不嫌脏,每天都给大花换猫砂。

不是一天两天的贪新鲜,而是每天,根本就不用人提醒。

所以。怪不得大家都喜欢小七,也怪不得奶猫大花最喜欢的人是小七。

“半夜里,我和哥都睡着了,爹来敲门。……就在我们炕上睡了一宿,唉声叹气的。”小七告诉连蔓儿。

“姐,爹和娘生气了?”小七又问连蔓儿。

连蔓儿点头。又低下头附耳对小七嘱咐了一番。

“我知道了。”小七眨了眨眼睛,点头。

大家一起坐下吃早饭,张氏依旧不搭理连守信,几个孩子也都低着头,自顾自地吃完。五郎和小七就背了书包准备去上学。

两个孩子都很有规矩。五郎一一和屋里的人打了招呼,才往外走。小七也一一地和屋里的人打了招呼,却单单没有招呼连守信,只是垂着眼皮在连守信跟前走了过去。

连守信顿时玻璃心了。

乖乖的、喜欢粘着他,他的宝贝小儿子小七,竟然不搭理他了。

连守信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跟在小七身后。

“小七,你跟谁都打招呼了,你咋不搭理你爹啊?”连守信追出去,问小七。

小七扭过头,撅着嘴。他也不说话,就是用眼神控诉连守信。

“小七,走了,再晚该迟到了。”五郎在前面招呼道。

“哦,来了。”小七应了一声,也不理连守信,扭头就跑了。

连守信被晾在当地,秋末的风吹来,卷着几片落叶,在他的脚跟前打了个旋儿,又吹走了。

将饭桌收拾了,张氏对赵氏和连叶儿嘱咐了两句,就要回酸菜作坊。现在连家的酸菜作坊又开张了,张氏就主要管着作坊那边。连记早点铺子这里,由连守信看着。

连守信没敢拦着张氏,他拦住了李氏。

李氏总是要给姑爷面子的。

“娘。”李氏坐在炕里,连守信就侧着身子,坐在炕沿上。“……他大姑是这么提了,亲上做亲。可我并没答应啊。孩子他娘跟我唠着唠着,不知道咋回事,就生那么大的气。”

“亲上做亲,这应该是好意。”李氏个性温和,说话也慢声拉语。“自己家的孩子啥样,咱自家都应该知道。做亲啊,都讲究个般配,亏着自己个不好,也不能亏着人。孩子们不般配,这是一生的不如意。手心、手背地,那都是肉。……咱蔓儿的样貌、人品是啥样,咋地也得说个差不多的。那差的多的,也不能上门来说不是吗。”

李氏的话说的很含蓄,直接说连兰儿做的事不应当,说金锁配不上连蔓儿,那不是李氏的风格。当然,如果换做是周氏,这个时候肯定是直接骂上了。

不过,连守信也听明白了李氏的意思。

“自家的闺女,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亏着自己个还没啥,这一生的大事,要是亏着闺女,这当娘的会咋想?这比真拿刀剜她身上的肉还疼啊。你们老爷们心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