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叫一物降一物。”张采云就道。然后又问连叶儿,“我看现在我三伯也不咋往老宅跑了。”

“也去,”连叶儿就道,“就是没过去那么勤了。我爹一去。老太太就总跟他叨咕人。还总说我娘和我的坏话。我爹不大爱听,……换了谁也不爱听。”

虽然要应付连守义,可周氏还是没有放弃拉拢连守礼以及打压赵氏和连叶儿。连蔓儿有时候都觉得,周氏这么大年纪,能有这样的精神头简直是奇迹。

“别看我三伯这样,我看老太太这一阵对我三伯可比过去好多了。”连蔓儿就笑道。

连守礼对周氏不再像过去一样顺从的完全没有自我,没有妻女,周氏对他反而不像过去那样随意。而是更加温和。只不过,每每这种温和都保持不了多久。一不顺心,周氏依然开口就骂。

实际上,周氏对每个儿子的态度都和过去有了些不同。

“今天上午,我还上老宅去了一趟。”连叶儿就说道,“老太太带着大嫂她们正准备做饭那,看着挺乐呵的,准备的东西也挺不少,煎炒烹炸的。老太太这回也舍得吃了。”

“这边送过去那老些东西,她有啥可舍不得吃的。”张采云就笑道。

“芽儿也在那帮忙,老太太好像还给她做了件新裙子。”连叶儿又道。

“现在芽儿成了她的知心人了。”连枝儿就道。

“芽儿可听她的了,让干啥活都干。”连蔓儿就点头道。

连守义和何氏身边的两个孩子,连芽儿算是完全由周氏养活了,而六郎则是她们这一股在养活着。两口子只要自己吃饱了,就全家不饿。

几个人说说笑笑,直到月上中天,荷塘边的宴席才散了。连守信几个人都有了些酒,好在住的都不远,家里的车也是现成的,连蔓儿嘱咐管事的,专挑老成的车夫将大家都送回家去。

连守信回到屋里,喝了碗醒酒的热汤,就和衣靠在靠枕上,一边傻笑,一边说话。连守信的酒量还算不错,而且这方面很懂得控制自己,从不会大醉。现在这个样子,就是醉了。

连守信这个时候说的话,都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中心思想不过是两个字,高兴。

“五郎和小七不知道考的咋样了?”连守信话中还是带着笑意。

张氏和连蔓儿看连守信这个样子,都觉得有些好笑。连守信这个时候还知道挂念五郎和小七,张氏更是如此。

“这夜里现在可够凉的了,不知道你哥和你弟多穿了一件衣裳没?今天也不知道吃的是啥……”张氏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串,却一句也没提到五郎和小七考的如何,能否考上这样的话。

作为母亲,张氏关心的重点从来就不在这个上头。

“娘,你放心吧。就算我哥和小七他们自己想不起来,还有身边伺候的人那。小喜和小庆那,我都好好嘱咐了。娘,你忘了,临走的时候,你也没少嘱咐。你就放心吧,这俩丫头,肯定会好好照顾我哥和小七。”连蔓儿就道。

“也是。”张氏想了想,就点了点头,“蔓儿,这事还得多亏你。丫头和小子不一样,小子再细心,也没有丫头想的周到。”

连蔓儿将细心调、教出来,使唤的那么顺手的俩丫头给了五郎和小七,这件事上,张氏觉得连蔓儿特别的贴心。

“哎,有大半年都没见着你哥了……”张氏放下手里正在叠的衣裳,眼望着窗外,幽幽地道。

“娘,你想我哥了吧?”连蔓儿看了张氏一眼,笑着道。

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八月中秋,本来就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哪能不想那,”张氏并不否认,“那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很快就能见面了,我哥考完试,肯定就会回来。”连蔓儿就宽慰道。

“嗯。”张氏点头。

连蔓儿说五郎很快就会回来的时候,是充满了信心的。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料以及五郎的计划发展。

五郎和小七参加完了考试,却并没有能立即回三十里营子来。鲁先生从京城捎信给五郎,让他帮着办一件事。五郎因此留在了府城,小七也一起留下,每天与沈谦一道,跟着楚先生念书。

转眼,就到了八月下旬。张氏几乎是每天掰着手指头在过日子,算着五郎和小七什么时候回来。

这天上午,连蔓儿正在廊上喂鸟,一边看小丫头们修剪院子里的花木,就听见外面一阵喧闹声,铜锣声响成了一片。

“怎么回事?”连蔓儿微微吃了一惊,心里疑惑,就忙打发了一个小丫头去前院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一会的工夫,小丫头就一脸喜色地跑了回来。

“回姑娘的话,是大喜。”许是跑的急了,加上心情激动,小丫头说话有些气喘,“是县里的当差的来报喜,说是二爷中了秀才了。”

连蔓儿听了,也是喜上眉梢。

“我就算着,这两天该有消息了。”连蔓儿这么说着,扭头就看见张氏从屋里走了出来。

“娘,你听见了没?”连蔓儿赶忙迎过去,“是小七,小七考上秀才了。”

张氏在屋里已经恍惚地听见了,不过是不大敢相信,现在听见连蔓儿这么笃定地说,她才完全信了,一下子喜的眼圈就红了。

“真的?这是真的?咱们小七也考上秀才老爷了?”张氏抓着连蔓儿,一连声地问。

“嗯。娘,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小七肯定能考中。”连蔓儿一边说,一边吩咐吉祥到前面去,拿捷报来给她看。

吉祥就忙往前院去了,很快,就有韩忠媳妇等几个管事的媳妇进来,请示招待报喜人的一应事宜。连蔓儿一一的吩咐了,几个媳妇刚退下,吉祥就拿着捷报回来了。

“老爷说,给姑娘看看,一会拿回去,还要好好地张挂起来的。”吉祥就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接过捷报来,仔细地看了。张氏也些须认得些字,也凑过头来看。

“娘,小七这回考了个第二名,比我哥当初考的还要好那。”连蔓儿就告诉张氏道。

张氏高兴的只知道念阿弥陀佛了。

“回姑娘,刚才婢子在前头,听报喜的人说,那考了第一名的,比咱们家二爷大了有十多岁,是考了好些年的老童生,说是这回押对了题目了,才考在二爷的前头,不然,咱们二爷稳保的一个案首。”吉祥就忙笑着道。

“这样的话别让他们说了,这不过是报喜的人讨咱们欢喜的话。”连蔓儿就道,小七虽然高中,不过年纪还小,最要戒骄戒躁。

“二爷考中了秀才,这是大喜事,传话下去,就说是老爷太太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赏封

!”连蔓儿又道。

“是。”吉祥高高兴兴地道答应了,正要将捷报送出去,就听得外面又是一阵铜锣响。

“这报喜的,还来了两拨不成?!”

第九百零一章 金榜题名

“吉祥,你快再去看看。”连蔓儿心中觉得奇怪,就吩咐丫头吉祥道。

吉祥就拿着捷报出去了。

这样的捷报,连蔓儿家还是在五郎考中秀才的时候接到过一次,按照惯例,是要高高地张挂在正厅的正中,以示光宗耀祖,同时也能让来访的宾客能够一眼就看见。

如今,小七这张,是她家的第二张。这可比什么黄金白银、古董玉器的东西体面、光彩多了。哪一家只要能有一两张这种捷报,哪怕其余是家徒四壁,也让人小觑不得。连蔓儿相信,以后,她家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捷报。

连蔓儿正这么想着,吉祥已经小跑着回来了。比起方才的那个小丫头,吉祥跟着连蔓儿见过更多的世面,也稳重许多。但就是她,此刻也明显非常激动。

“回姑娘,这回也是送喜报的。不是二爷的喜报,是大爷的喜报。”吉祥激动地禀报道。

“是……是你哥也中了?”张氏在旁边,又抓住了连蔓儿的手,颤着声音问。

“快说。”连蔓儿就催吉祥。

“是大爷乡试中了!”吉祥立刻就道,一边就拿出一张捷报来递给连蔓儿,“这是大爷的捷报,刚才老爷接了,看见婢子过去,就让婢子拿过来,给太太、姑娘看看。”

连蔓儿忙接过捷报来细看。

“蔓儿,这上面怎么说,快给娘念念。”张氏此刻欢喜的什么似的,忙就催促连蔓儿道。

连蔓儿依言将捷报念给张氏听。

“阿弥陀佛。”张氏听完,知道五郎高中在乡试第四名,就合掌又念起佛来。

从秀才到举人,似乎只有一个台阶,然而就像许多读书人到老。都还是老童生的情况一样,很多秀才,是一辈子也踏不上这个台阶的。从秀才到举人的这个台阶,其实差距非常之大。秀才不能做官,最多也就给人做做幕僚、做做西席。然而举人,是可以直接被任命为官的。

举人的地位更高,所享受的待遇更优,同时也拥有更多的特权。

“……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吉祥见张氏和连蔓儿这么高兴,又接着禀报道。“婢子刚才听后面一拨来报喜的人说,大爷和二爷也回家来了。他们先赶了一步来报喜,大爷和二爷估计随后就到家了。”

“我哥和小七回来了!”连蔓儿顿时喜上眉梢。

“好。太好了。”张氏则更加激动,几乎欢喜的说不出话来。比起两个儿子高中的消息,她更高兴听见儿子们来家的消息。

“赶……赶紧准备准备……”张氏这么说着,就忙往院子外走,走了两步。似乎想到了什么,就又停下,转身往上房走,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张氏如此来回走了两趟,连蔓儿在旁看了就忍笑。

“娘,你干啥那。都高兴糊涂了吧。”连蔓儿就笑着过去拉了张氏道。

“是,娘是高兴糊涂了。”张氏摇头笑道。

“娘,该准备的都差不多准备了。有我在这那,要不,你还是赶紧回屋,换件衣裳?”连蔓儿就提议道。

张氏忙低头看自己的衣裳。

“我今天这衣裳不好,是不是不够喜庆?”张氏就问连蔓儿。

“娘。这件已经很好了,不过上个月新做的那套更好。更称今天这好日子,我哥和小七看了,准备高兴。”连蔓儿就笑着道。

“对,对,那我回去换衣裳去。”张氏听了,觉得有理,赶忙就往上房去了。

连蔓儿给伺候张氏的丫头使了个眼色,让她们好生照顾张氏。其实,她也不是真想让张氏换衣裳,不过是看张氏太过欢喜,想找点事让她分分心,平静平静。

张氏回屋去了,连蔓儿就在院子里来回踱了几步,然后一一地叫进人来,又安排吩咐了一番。如今五郎和小七双双高中,双喜临门,一会两兄弟还要来家,这两天,家中少不得要庆祝,宾客盈门,要安排的事情还真不少。

连蔓儿这边刚安排妥协了,外面就有小丫头来报,说是五郎和小七的车马已经到了青阳镇上了。

连蔓儿忙就进屋去,请了张氏,母女俩带着人出来,会同了连守信。连家大门已经洞开,张灯结彩,一家大小齐出门来,迎接五郎和小七。

一众人刚在门口站定,远远地就看见一队车马正从官道上拐下来。

“到了,到了!”几个小厮飞跑过来禀报道。

连守信和张氏都翘首看着,就看当先一匹黄骠马上坐的正是五郎,与五郎略落后一个马头,是一匹枣红马,上面坐的是小七。

张氏远远地看见两个儿子,刚擦干净的眼睛就又湿润了。

五郎和小七两个纵马跑了两步,就忙下马,将马缰绳扔给跟着的小厮,两人小跑到跟前,就给连守信和张氏跪下了。

“爹、娘……”五郎和小七就给连守信和张氏磕头。

“快起来,快起来,让娘好好看看。”连守信和张氏忙上前,扶两个人起来。张氏则是一把抱住了五郎,上上下下地打量。

多半年没见面了,张氏怎么能不想念自己的大儿子。如今五郎就站在面前,身量又高了,肩膀也宽了不少,一身的锦绣的圆领长袍,长身玉立、玉树临风的。张氏见了自然不胜欢喜。

连蔓儿也笑着上前来见礼。

“哥,小七。”连蔓儿笑着招呼道。

五郎也想念张氏,不过他年纪大了,当着众人的面被张氏抱着,就有些不好意思,见连蔓儿过来,张氏松开他,五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也给连蔓儿微微还了一礼。

小七则喜眉笑眼地过来,对连蔓儿一躬到地。

连蔓儿一手挽起小七,一边笑着看五郎。

五郎容貌上的变化大,已经像是个青年。五郎的长相,兼收了连守信和张氏的优点,身量高,皮肤白,鼻梁挺,眼睛大而有神。少年时因为家境的缘故,眉宇间总有一丝倔强的神情。如今家境的变化,还有几年的饱读诗书和历练,那神情已经渺无踪影,代之以端凝和坚毅。

一个英挺的,看着就十分可靠,能够让人放心依赖的好男人。

五郎说话的声音也变了。连蔓儿明白,这肯定是离家的这段时间,五郎度过了每个少年都必须经历的、尴尬的变声期。

一家人相见过,并没有立刻进门,而是先来到了御赐牌楼底下。牌楼底下,已经摆设好了香案,五郎和小七先后拈香跪拜,然后一家人又一起跪拜了,才进了宅子里。

进了宅子,依旧先拜过了圣旨,表示连家有今天,始终不忘皇恩,感念皇恩浩荡。

前面报喜的人已经安排了人招待,五郎和小七都去换衣裳,这期间,小喜和小庆进来给张氏、连蔓儿磕头。

五郎和小七高中归来,看样子这段时间都被照顾的不错,张氏当然高兴,让两个丫头起来,各自赏了一个尺头,一个荷包,至于跟随五郎和小七的其他人,也各有丰厚的赏赐。

等五郎和小七换过衣裳,一家人才都在屋中坐下叙话。

许是离开的久了,又一直在京中跟随鲁先生历练,五郎的官话说的越发的好了,不带丝毫辽东府的口音。只是话说的多了,在连守信和张氏的乡音影响下,五郎才慢慢的拾回了乡音。

“……今年的考题并不难,就是偏重实务,那些只闭门读书的就吃了亏。多亏这两年在外历练,有良师益友,胜过十年苦读……”五郎先告诉大家乡试的情形。

“哥,幼恒哥这次考中了没有?”连蔓儿剥了一个蜜桔,一半给了小七,另一半递给五郎。她一边问五郎,又一边去剥石榴。

“幼恒哥也中了。”五郎就道。

“嗯,幼恒哥还是跟我们一起回来的,到县城才分开。”小七就接着道。

“王小太医这次考了第几?”连守信就问。

“……考了递二十名。”五郎就如实答道。

张氏和连守信都点头。

“上回他是跟五郎一起考的那啥生员吧,比五郎考的好。这回……不管咋地,中了就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王幼恒这次没有五郎考的好。

“……幼恒哥这两年杂务太多了,真正能沉下心来念书的日子反而不多。要不然,肯定能考的更好。”五郎就道。

大家都点头,王幼恒这两年在锦阳县和他舅舅家两地来回奔波,可以说是支撑起了他舅舅家的家业,自然分了不少心。而这次,王幼恒能够考中,还多亏考试之前,和五郎一起住了几天。是五郎将鲁先生押的题目,还有做的讲解等都毫无保留地转告给了王幼恒。

当然,这件事,五郎并没有提。

“那小九那,也考中了吧?”连蔓儿就又问。

“小九哥这次考了第三。”小七就笑着答道。

沈谦自幼有名师指点,是真正的童子功,如今着意在这方面,成绩自然不俗。

“这可真是好事连连啊。”张氏就笑道。自家的孩子高中了,与自家交好的也高中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那。张氏就是那种,自己有好事、开心,也希望大家伙都有好事,一起开心的人。



第九百零二章 阖家欢喜

自己关心的几个人都中了,连蔓儿也格外的高兴。

这个年代,除非皇上开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