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二春-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儿,落在别家姑娘头上,得有多严重的后果?不谈亲事不亲事了,就算是落发为尼也是有的……但他们就硬是将一件坏事说成了‘天作之合’……如此一来,他们二人可不仅仅要成亲就好,而且将来还必须恩爱和睦……呵呵。”

一番轻言轻语,听着是佩服林家人的手段,实则……

杨元心当下端起茶杯,挡住自己似笑非笑的神色,抿了一口茶,才问道:“姐姐这么说,是不相信是弟弟他碰巧救下了林家妹妹?”

她向兴国公夫人和武兴候夫人看过去,瞧两位娘家长辈也是一副将信将疑,于是问道:“娘和婶娘也是这么觉得么?”

兴国公夫人和武兴候夫人闻言神色稍敛,一时没有回答。

倒是安悯公主神色不变,淡淡接了话笑道:“娘娘也说是‘碰巧’……可天底下哪有那么碰巧的事儿呢?”

兴国公夫人和武兴候夫人才附和道:“我们也是觉得太巧了一些。母亲也是这么个意思。”

“哦?”杨元心思索一番,微微探身,看着安悯公主,目光又看过了自己的两位长辈,开口问道:“可林家妹妹之前对我大弟弟也是有一番碰巧了的救命之恩的……以您们的意思,这难道也是假的不成?”

安悯公主顿时说不上话来。

若说杨广北和林宜佳,从前似乎真的没有什么牵扯。两个人又都是不爱聚会的,能够巧遇相识的机会都没怎么有过……若说不是因为“救命之恩”,那杨广北为何会跪求三天求一个极为陌生的女子?说不通的。

安悯公主曾经以为那两人定然私下有往来首尾,但让人探了很久都没有探出点什么来……至于杨广北口中的“救命之恩”,她虽然怀疑,但还真无法反驳。

安悯公主查不到,杨家人也同样查不到。

那两个人,真的像是突然间亲密熟悉了起来似的,之前完全没有任何征兆,也从未有人见过两人在一起说过话。

想及此,安悯公主顿了顿,缓和地道:“娘娘莫怪,我只是觉得,一次巧合是巧合,两次巧合未免有些太巧而显得不真实了……”

“也许这就是两人之间的缘分呢?”杨元心漫不经心地道:“也不算全是巧合吧?恩,正像那说书先生说的,若不是林家妹妹想要一对白天鹅做聘礼,大弟弟也不会南下;若大弟弟不南下,就不会有回京路上的巧合救人……有因有果,既巧又合,天意如此,不是么?”

杨元心又目光淡淡地看向自己的母亲和婶娘:“娘,婶娘,您们认为呢?”

杨元心这就是表了态:她不管事情是真巧合还是假巧合,她都相信了那说书人口中描绘的故事——杨广北和林宜佳的姻缘是天定的,所有的波澜巧合之处,都不过是给这桩姻缘添了传奇色彩罢了。

安悯公主微怔,轻声应了“是”。

几人闲话了一会儿,安悯公主就同武兴候夫人告退,言明是往御花园中转了转,留下了兴国公夫人和杨元心母女二人独自说话。

没了外人,杨元心脸上也没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淡然,露出些真实的不高兴来,道:“娘,宜妹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您实话告诉我您知不知道?我不信京畿之地能有什么匪患,也不信林家拉车的骏马会无故发了疯……”

兴国公夫人也不太高兴,眼睛微红,道:“我哪儿知道那些?娘娘你就劈头盖脸地来怨我……大公子娶谁不娶谁,同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这兴国公的爵位是靠着娘娘你来的,又不是祖宗传下来的。”

杨元心也反应过来是自己说话重了,忙安抚兴国公夫人道:“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咱们杨家握着西北几十万的兵马大权,本来就已经够惹人妒忌的了,怎么又在京畿之地弄出了弓箭来?娘,那是军用弓箭!谁家多藏几把搜出来给安个造反的罪名也是有的!不是那刀啊匕首啊那些玩意儿!”

顿了顿,杨元心又迟疑地道:“娘,那您觉得,这事儿三叔有参合么?刚刚听您的意思,是意有所指?”

说起了正经事,兴国公夫人也谨慎起来,道:“娘问过你爹了,你爹他也不能肯定是什么人在捣乱……但娘娘你也是杨家出来的人,娘就跟你说实话——大公子他怎么论都是长房长孙,是嫡出血脉,他父亲是袭过爵位之后,又是在战场对敌的时候牺牲的,从哪儿说起来都不能亏待他不是?但杨家眼下呢,偏偏就他什么都不是……”

“我们这一房,因着娘娘得了爵位;而三房虽说是圣命奖励你三叔军功卓绝,但他却得了祖宗传下来,曾经传给你故去的大伯,本该是落在大公子头上的爵位……娘娘你说,你三叔他会不会心存芥蒂?”

225 牵扯

事关爵位,嫡亲的兄弟都能争斗起来。

更何况杨三爷是庶出的,比起嫡长孙,天生就矮一截,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至于军功……真论起来,是能撇在一边的。

杨元心皱眉,摇头道:“大堂弟不是看中爵位虚名的人。”

“娘娘你是这么想,别人却不一定是这么想……”兴国公夫人不认同,低声嘀咕道:“再说你大堂弟,他就真没个心思?或许从前他年纪小的时候不显,但娘娘你难道没觉得,他最近闹出了太多事么?不瞒娘娘,我从前待客的时候,几乎从无人问起你大堂弟,但如今呢,却是人人都要隐晦地问上一问……”

若杨广北一如既往地没有什么存在感,安安静静地听从长辈安排娶个本本分分的妻子,或许杨家人尚能信他是无心于爵位等等。但偏偏,他首先帮了杨元心偷跑出去不提,这半年来,先是在盛京所有贵人面前演了一出跪求成全的戏码,让盛京所有人都知道了杨府还有这么一位大公子……现在,他搂着他的未婚妻这么在盛京城一亮相,又是一场轰动世人的“天作之合”什么的,连说书人都将他的事迹编成了段子,之后说不定还会有戏文传唱。

恩,林家二爷不是梨园大家么?他想捧红一个戏,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到时候,只怕整个大显都是知道这么一位大公子,也知道他如今的“不公正”的尴尬地位……到时候,杨家人如何自处?

谁又知道,杨广北弄出这些动静,不是在向世人述说他的委屈?!

人心难度,有些事情是不值得推敲琢磨的。

兴国公夫人端起茶水沾了沾唇,眼角有些不屑。

红月大长公主从前处事极端。当年身为武兴候杨家大爷战死,杨广北才不过几岁的娃儿,老侯爷和长公主为求稳妥,无奈将爵位由兄及地传给了杨二爷。又正是因为此。长公主唯恐二房一家会害了杨广北这长房独苗,硬是将杨广北与杨家其他人隔开来,尤其是防兴国公夫人防的分外紧,就像她一等空就会害人性命一样。这些年来,一想起这些,兴国公夫人心中就极不舒服,待杨广北当然没有办分情谊可言。

至于杨广北的婚事,红月长公主发了话,又为了她名下的儿子们好能赶紧娶亲,她才勉为其难地接了手。反正一切都有定数。她也不用真操心什么。

没想到。就是这婚事,又生出了这些波折来。

兴国公夫人想想就很不高兴,真想像从前一般万事不管……但偏偏她这个做了皇后的女儿对杨广北感情不一般,让她纵有怨气。也不好肆意发泄,实在憋屈的慌。

但又因为皇后是她亲生的女儿,在自己女儿面前,她又忍不住露出了几分情绪来。

杨元心也低头沉思,好一会儿,才道:“大堂弟总不能是白身。”

“娘娘这话是什么意思?”兴国公夫人立即问道。

“娘……”杨元心身姿微动,同自己母亲说道:“从前祖母是长公主的时候,我这个嫡长孙女都能得了个郡主的封号,没有道理祖母已经贵为大长公主了。大堂弟身为她的嫡长孙,什么爵位都不给封,场面上也说不过去。”

杨元心道:“三叔那里军功袭爵,是皇上奖励有功之臣,他身上的爵位轻易是不能动的。大堂弟那里。我想同皇上提一下,看看怎么补偿他一下,给个虚爵什么的。正好他就要成亲了,有个爵位面子上也好看。”

杨家不能内乱了。

她认识的杨广北,也不是真那么贪图虚名的人。杨元心心想。

兴国公夫人对此倒是无所谓,反正她女儿做了皇后,她丈夫如今的爵位也不是从杨广北那里“夺”来的,他怎么闹也闹不到他们这房头上去。因此,她又将话题扯回到了杨广北的亲事上——

“……之前风传林六小姐出了事,因为事出蹊跷,我和你父亲同你三叔那边商量过,想先瞒着你祖母,看看清楚再商议。却没想到我们才一转身,就有人将这事儿捅到你祖母跟前去了。”

兴国公夫人颦眉,道:“你祖母很生气,虽然知道这里面有蹊跷,却不愿意你大堂弟娶了一个名声有损的人,传话让我和你三婶娘去林家退亲。”

“娘你们去了么?”杨元心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兴国公夫人摇摇头,道:“我们劝住了你祖母,说林家人还没找到呢,咱们就上门有些不地道……你祖母想了想就准了我们缓几日。没想到,这一缓,情况就又变了……”

“我们瞧着你大堂弟不声不响却是十分有主意的人,又听说了他与那林家小姐同时出现,应该是绝不愿意退亲的……你父亲就让我进来问问娘娘你的意思。”

兴国公夫人靠近杨元心,低声道:“娘娘,反正杨家和林家也不算是真正定了亲……若你觉得这亲事不妥当,不若下道懿旨或者求皇上下道圣旨给你大堂弟赐婚……君命如山,他只有准从的份儿。恩,薇薇不是还没有定亲吗?她同你大堂弟又是自幼认识的情分,门第年龄都合适,是再相配不过的亲事了。”

从兴国公夫人一开口,杨元心的脸色就有几分不愉。又因为到底是自己母亲,杨元心耐着性子听完了兴国公夫人的一番话,耐着性子问道:“娘,你说这话到底是谁的意思?”

“没谁的意思,我不过就这么一提。”兴国公夫人说的轻描淡写,眼神却有些闪躲。

杨元心了解自己的亲娘,当然也瞧见了她的闪躲,心中就存了不高兴,面上却没有如何表现,只是道:“娘,早年薇薇就对大堂弟无意……”

以定国公同武兴候府的交情,肯定是考虑过两家结亲的。若是这亲事能成,早就成了,又何须蹉跎到现在?

“今时不同往日,县主年纪老大不小了,又曾是定过亲的……如今她到哪里去找比你大堂弟更好的人选?”兴国公夫人撇了撇嘴。

魏薇县主的亲事定的晚,直到十七了才许给了昌平候常家的嫡长孙。昌平候军功起家,常家嫡长孙自幼熟读兵书武艺了得,西北战事一起,他也雄心壮志上了前线。奈何他时运不济,没多久便战死了,只追封了一个将军身份下了葬。

他一死,两家的亲事自然作罢。魏薇当时已经十八,又蹉跎了一阵,如今年纪将满双十了。双十的人,是实实在在的老姑娘,如此亲事更加难了,偏偏魏薇此人眼光又高,一般人她又瞧不上……

这些日子,魏薇那丫头找她儿子找的勤,碍于两家亲戚情分她又不能怎么拦着,兴国公瞧着心中当真焦急万分——她可不愿意自己宝贝儿子娶一个老姑娘!魏薇比她儿子大上一岁多呢!

许给杨广北,最好不过。

兴国公夫人算盘打的很精。

杨元心对此有些不耐烦,便道:“娘,别的不说,你当圣旨是随便下的么?如今民间已经将大堂弟同林家小姐之事传成了一桩佳话,若是皇上横插一手,岂不是棒打鸳鸯毁人姻缘?皇室白白落个名声,又什么好处都没有,皇上怎么会下这种圣旨?”

“娘,你不是也说了么?”杨元心不想同自己娘亲再就此争论下去,道:“反正大堂弟娶谁都不碍咱们一房,你就顺着他的心意向他卖个好不行么?”

杨元心心中记得杨广北冒险偿了她心愿的情分,也就愿意看杨广北得偿所愿。她也知道轻易劝不住自己母亲,想了想,便下了一记重的,低声道:“大堂弟并不是任人揉捏的人,我们平白得罪他做什么……”

兴国公夫人也想起了女儿那次出走就是杨广北使人出的力,偏偏就是杨元心身在其中也没察觉出其到底有几分能耐,她不禁有些忌惮,讪笑道:“娘娘说的是,是我想岔了。”

但她也不想帮着杨广北,就补充道:“我只是婶娘,他的亲事反正是由他祖母做主的。他祖母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杨元心闻言心中无奈,但也没有再就这事儿扯下去,端了茶,身子却往旁边歪在了一个软枕上,瞧着茶盏微微出神。

兴国公夫人还是惦记魏薇的事儿,又开口道:“……皇上是不是也该体恤老臣,给县主指桩婚事?就这么耽搁下去,哪哪面上都不好看……”又提起魏薇最近同她大儿子杨广南亲近的事儿,十分不满,道:“……她那性子本来就骄纵了些,近两年亲事不顺,又添了几分古怪来。当然了,这些将来都能好好教导,但娘娘你也知道,我同你姑姑从前就有些不对付,若是薇薇嫁给你弟弟,我肯定左右都落不得好……你姑姑算盘打的精,若是从你祖母和你父亲那里下手,这亲事说不得就算成了!”

“若是真成了,他们个个都高兴了,只我这个婆婆要怎么当?反正我绝不同意她进门……娘娘……”

226 回府

皇宫中兴国公夫人连同安悯公主一同找了皇后叙话,还传了个说书人进宫去,杨广北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同时,他也收到了红月大长公主嫌弃林宜佳名声有损欲遣人退亲的消息。

杨广北这会儿非常庆幸。

他很庆幸,作为信物的林宜佳的佩玉一直被他贴身戴在身上,就算杨家坚持退亲也必须从他这里将信物取走。如此,他总能把握住事情的进展,而不至于被弄了个措手不及。

他同样庆幸,他想出了这么一个“天定姻缘”的主意——若不是他坚持如此,将他同林宜佳的“亲密”展露在世人面前,从而让林宜佳再不能抽身,说不定以林世卿和林大夫人爱女的心思,为了其不会在婚后被长辈不喜刁难,他们得到长公主欲退亲的消息,会先一步退亲也不一定!

不像现在——

世人都认为他和林宜佳的故事是一段佳话,这桩亲事就是板上钉,谁再想否认反对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很好。

目前为止,杨广北对形势发展很满意。

只是,让她吃了苦……杨广北低头看一眼怀中被包裹的人儿,眼中闪过一抹阴霾——他愿意低调,愿意籍籍无名,却不代表愿意让人欺负到头上来!

所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中的人,他都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但,也不急。眼下,他和她的亲事才是最要紧的。其他,先放放,说不定有意外收获呢……

到了城内,杨广北骑马的速度放的很缓,若说是为了避让街上的人群,却偏偏又有几分优哉游哉的意思。就算人群中有人指指点点,偶尔说了不好听的话,他也像是没有听见似的,风尘满面的脸孔上,一直布满了忧虑和担忧。仿佛只一心一意挂念怀中之人,顾不上其他的。

“杨兄。”

直到杨广北带着林宜佳已经将长平大街走了大半,离了林府已经没多远的时候,林家康得到消息带了一辆马车从林家“匆匆”赶了过来,神色有些复杂地瞧了杨广北一眼,担忧地看向紧闭双目面色苍白的林宜佳,道:“让姐姐上车吧。”

杨广北点了点头,也不让林家康插手,亲自抱人下马,将林宜佳送进了马车。马车内。蓝田蓝心眼睛红肿。慌忙扶住自家主子。

厚厚的车毡才一放下阻林宜佳就睁开了眼睛。

她想自己站着。就不自觉间借了杨广北的手想稳住身体。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