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你别哭,既然到了我这里,以后断断不会让你再受了委屈。”李氏安慰道。

李淑兰一个劲儿地点头,言语有些哽咽,但是仍在说着感谢李氏的话。

“只是,淑兰,你父亲呢?难道也不管你们母女的死活的吗?”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听她这么问,忙摇头道:“家父,家父不在身边,回来实在是不方便。”她说着这话,但是语气明显是有些闪躲。

“你父亲是在哪里?”李氏又问道。

李淑兰又道:“怪远的,实在是回不来,要不也不会让我们母女俩遭了这么多的罪。”

“哦”,李氏道了一声,见李淑兰不愿意说起,也便不再多问。

但是此时不问,并不代表她可以置之不理。毕竟是她带回来的人,如果不把她的身家调查清楚了,只怕她日日也不得安心。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李氏道,将筷子重新塞回李淑兰的手中。

吃完了饭,李氏吩咐房里的丫头将桌子撤了,又上了新茶,和李淑兰在桌边坐下,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我见你年纪也不大,有十六了吗?”李氏问道。

李淑兰虽然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的模样,但是或许是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看透人情冷暖的缘故,眼神里竟有了几分和她这个年纪不相符的色彩。

“没”,李淑兰摇摇头道,“今年才十五。”

李氏“哦”了一声,又将她打量一番,见她形容尚不是很足。

“及笄了没?”她又问道。

见那李淑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可曾定下亲事?”

李淑兰听李氏问道这个问题,眼神里闪过几丝暗淡,随即摇摇头道:“没,还没呢。”

如果不是家中突然出事,她堂堂官家千金,又怎么会被退婚?

如果没有此番变故的话,她仍然是她,那个在京中备受瞩目,羡煞了多少人的李淑兰。

只是,如今,一切都变了,变得她自己都觉得这好像是一场噩梦一般。

让她蒙受此番羞辱,远离京城,受尽苦头,这又能怪谁?但是她李淑兰从来不会认命,从来不会屈服。只要她还活着一天,便要精彩地活着,便要为了自己而努力地活着。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八十章 谋划

两人聊了好大一会儿,李淑兰都觉得有些精神不支了,但是见李氏还是一副十分精神的样子,她如今寄人篱下,又是第一天,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只得陪着李氏坐着。

李氏又问了李淑兰一些别的情况,伸出手掩着嘴打了个呵欠,这才说道:“时候不早了呢,这一天你只怕是也怪累的,还是赶紧地歇着吧。”

李淑兰点了点头,刚要起身,便听李氏向身边的张婆子问道:“姑娘的房间都给收拾好了吧?”

那张婆子笑道:“太太放心就好,知道您心疼淑兰姑娘,一早地就给收拾好了。”

李氏笑着点点头:“那就好,以后就把淑兰当成咱自家的姑娘,要是被我知道了哪个欺负了她,我可是不会轻饶。”

张婆子忙赔着笑道:“哎呦,太太您说的这是哪里话,知道您心疼姑娘,哪个不是赶着地上来巴结讨好?没有谁是不长眼的,敢欺负了姑娘去。”

李氏听她这么说,满意地点点头,又向李淑兰道:“淑兰啊,你且安心地在这里住着,就住在我这跨院里,以后要是缺了什么,或是谁欺负了你去,你只管来和我说便是。”

“嗯,我知道了,谢谢太太。”李淑兰说着,又是轻轻一弯身,行了个便礼。

李氏忙将她扶了起来,不悦地说道:“还叫什么太太啊,咱们又是一个姓的,以后要是没外人在的时候,你只管叫我姐姐好了。”

“那可使不得,淑兰怎么能叫太太姐姐呢?”李淑兰忙道,如果她就这么答应下来的话,倒显得她不自量力,不识礼数了。

李氏拍着李淑兰的手道:“我让你叫你就叫,和我还啰嗦这么多干啥?”

李淑兰听她这么说,便微微地点了点头,又是微微一福身,道:“那真是谢谢姐姐了。”

“这才对嘛”,李氏满意地点点头,“我倒是有两个妹妹,但是都多少年了,也没见上一面,这回有妹妹在身边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又说了几句话,李氏便让屋里的丫头带着李淑兰走了。

李氏看着她远去的身影,重新坐回到椅子上,面上也不再是刚才那一副欢喜的样子。

张婆子去将门关上,走回李氏身边,喊了一声“太太”。

“让人去查查看,看看她家里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情况。”李氏说道。

张婆子点头道:“哎,我知道了,明儿一早便吩咐了出去。”

顿了顿,张婆子又说道:“要我说,我也觉得这姑娘有点奇怪的地方。看起来是个受过极好的教养的,只是如何会沦落到卖身救母的地步?她说的那些理由,我也是觉得有很多可可疑的地方。”

李氏微微点点头,道:“是啊,我也觉察到了,还是先查查看看吧。”

如今她都能看得出来,那老太婆又不比她笨,一定也能看出来。无论如何,还是要先调查清楚了,如果有问题的,赶紧再想办法。

毕竟放这么一个来历还不明的人在身边,她也是十分担心的。

第二日,李淑兰早早地起床,便过来了李氏这边,说是要伺候她起床。

李氏忙道:“丫头婆子的一屋子,哪里用的着你来?”

但是她虽然这么说,李淑兰站在那里,也是觉得十分别扭。本来李氏出钱救了她的母亲,正常来说的话,她是要给她当丫鬟的,但是她不但没有将她当下人使唤,反而还礼遇有加,让她心里不但不安心,还越发的不自在了起来。

两人一起吃了饭,李氏去了苏老夫人那边,留李淑兰一个人在院子里做着绣活儿。

到晚间的时候,李氏照样是吃了饭之后,留李淑兰在一起说了会儿话,等到时候不早了,这才让她去睡觉。

李淑兰的身影刚刚离开,张婆子便将房门关上。

“咋样?”李氏问道。

张婆子转过身来,向李氏道:“太太果然是没有猜错,这姑娘家里啊,确实是遭了事儿,而且还是大事儿。”

“怎么说?”李氏焦急地问道。

于是,张婆子便将今日打听好的事情向李氏说了出来。

那日,李淑兰也说了,她的外祖家,便是这苍山镇上的赵家。镇上姓赵的人家不在少数,于是张婆子吩咐的人,又费了一番气力,这才将这家人给找了出来。

原来这赵家,并不是什么十分有钱有势的人家,只不过也是普通的人家,在这镇上开了个灯笼铺子,小小的有点收益便是了。

这赵家祖传的灯笼铺子,如今是归大房所有,当初在分家的时候,大房分到了铺子,但是当时的老爷子为了也照顾照顾小儿子,便另外买了个铺子,重新开张,将这铺子交给小儿子打理。

如今赵老爷子已经死去多年,家中除了这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便是那李淑兰的母亲赵氏。

赵氏当年做姑娘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和一个落魄的书生好上了,当时家里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赵氏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非要嫁给那落魄的书生不可。赵老爷子也是个硬性子的,一气之下,和赵氏断绝了关系,任她自己折腾。

赵氏跟着那书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最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书生考中了进士。

就在这时候,赵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可谓是喜上加喜。就在那书生被选作京官之后不久,赵氏便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如今的李淑兰。

李淑兰的父亲李墨,做官的路可谓是顺风顺水的,从九品的小官,一直做到如今的三品大员。

那李墨平日里最会处事,因此才能在波诡云谲的朝堂上一直屹立不倒,反倒层层晋升。

只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就在几个月前朝廷的一次大变动上,他站错了队,就这么一次,便使得他妻离子散。

如今,他被流放西北苦寒之地,妻子病的要死,女儿历经艰险,受够了冷眼,最后不得不沦落到要卖身救母的地步。

当初赵老爷子是和赵氏断绝了关系的,后来女婿得势,他也没有放在心里,索性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好了。

李家突然败了,李淑兰和赵氏,离了李墨,在这汴京城里举目无亲,两个女人,又是一个年幼一个病重,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这才想着来投奔娘家。只是,娘家的人竟然也不管她们,真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料想这李淑兰,从一个官家的千金,到了如今的地步,只怕心里,也是难堪承受的吧。

“难怪,我说呢,她小小年纪的,看起来就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李氏口中说道。

“是呢”,张婆子也附和道,“以前她爹可是京官,还是三品大员,当年也是进士出身,怎么说也是诗书簪缨之家,教养出来的孩子,哪里能是小门小户的能比的?”

李氏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这回那李淑兰的身份也搞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想一想,到底该做个什么样的谋划。

李淑兰出身官宦之家,虽然如今家里是败了,但是毕竟那气韵还在。并且这姑娘又的的确确的长得不错,如果好好地培养培养的话,说不定真的能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她虽然出身好,官家小姐,但是怎么着那也都是过去的事了。就是一只老虎,落了平阳还要被狗欺,何况她还是一个无所依靠的刚刚及笄的小姑娘。只要是对她好点了,许了她好处,她势必会相随。

李氏想了想,如果要按计划进行的话,她还是得让李淑兰到苏老夫人身边去。

看如今这情况,如果想拆散莲子和苏可言,那好像是有点困难。但是苏老夫人好歹也是家中最权威的人,只要是她说了话,只怕苏可言不听也是不行的。

因此,她心中便谋划了主意,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先和李淑兰说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李淑兰在李氏的院子中住了两三天,见李氏果真是个随和的人,便也就逐渐地放开了。

只是她如果一直在人家家里白吃白住的,那也不是个事儿,并且人家如今不但管着她,连带着赵氏,也是接进来一并住着。

她以前没什么事儿的时候,都是在做针黹女红,因此绣活儿做的十分好。如今在这里,李氏又不让她做什么活儿,便只能闲暇的时候,做些刺绣来打发时间。

这日,吃过早饭之后,李氏又去了苏老夫人那边。

苏老夫人年纪大了,白日睡不多觉,很早就起床。因此这个时候,早就吃过了饭。

“你怎么又来了?”苏老夫人见李氏来了,不禁问道。

李氏笑着上前道:“娘,啥叫我又来了啊?我要是不来看看你,可不是要吃不下睡不香的嘛。”

“得,得,可别再说这些话恶心我老婆子”,苏老夫人说道,“我年纪大了,但是还不傻。”

李氏闻言,又笑道:“哎呦,娘,你可是想多了,我这做媳妇的,要是不经常来看看你,那可就是我的不是了。”她这话说的也是,苏老夫人也没啥好挑刺的。但是,她忽然想起一事,又道:“我可是听说,你最近开始行善了,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姑娘。”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八十一章 送花

最近生意虽然并不是特别忙,但是莲子依然每日早起,早早地开门迎客。

只是这日,她才开开门不久,客人还一个还没有来,却见苏可言来了。

他身上穿着天青色的学子服,发上结着同色缎带,看起来是要上学堂。

“你这时候咋过来了?”莲子不禁奇怪地问道。

他往日如果要过来的话,都是在下了学之后,今日何以赶了个大早,这时候便来了?

苏可言笑道:“昨晚见园子里的茉莉开得正好,今儿早上起来,便摘了一些,给你送过来。”

他说着,从书箱里拿出一串白色的茉莉花。

“茉莉开花了?”莲子喜出望外,问道。

前些日子,她喝茉莉花茶的时候,突然想试一试,看看在点心里加上茉莉花、桂花这些东西,会是个什么样的效果。只是那个时候天气还冷,花开的并不多。

“这几天回暖的快,我也是前天回去的时候,突然发现开了的,这才等着它开好了,给摘了下来。”苏可笑说着,将书箱里的茉莉花给莲子放到桌上。

“那可真是好”,莲子笑道,“正好可以先用这花煮个粥”。

她说着,又看向苏可言道:“你要是不赶早的话,在这里吃了饭再去吧。”

苏可言抬头看看外面的天色,心想他今日为了摘花起了大大早,摘下之后便急急忙忙地给送了来,还真是没吃早饭。不过左右现在还早,如果吃个早饭的话,应该不会耽误了去学堂。

于是,他点点头道:“好啊。”

白色的茉莉花摆在桌上,屋里满是清幽的馨香。那如冰雪般晶莹剔透的白色花瓣上,还挂着昨夜的露珠。

莲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身心倍觉清爽。

“真是难为你了,一大早的还想着送来”,莲子笑道。

苏可言微微一笑,道:“你快去吧,我先帮你看着。”

莲子心想他还要赶着去学堂,便收拾了桌上的茉莉花,捡了一些,便去了后边做饭。

“这是哪里来的茉莉花啊?”

杨氏此时早已起身,正收拾着昨晚新做的点心,打算等会儿拿到铺子里去,见莲子一大早地捧着许多茉莉花过来,不禁问道。

“可言哥哥给送来的。”莲子说道。

杨氏闻言,便没有多说话。

自从上次的事情发生之后,杨氏对苏可言,心里便有些难为了起来。

这个孩子倒是极好的,看得出来待莲子也是真心。并且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在那里,想必怎么着也不会委屈了莲子。但是他不委屈,不代表他的家人就不会委屈。

如果说莲子嫁过去过得不顺心的话,她倒是宁愿让她嫁一个老老实实的农夫。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一些,但是只要那人是真心待她,心里疼她,没什么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便也就够了。

莲子将茉莉花洗了,和大米一起下到锅里,灶膛里烧上柴火,没过多久,便“咕咚咕咚”地开了锅。

莲子掀开锅盖,顿时香味四溢,让人不禁食欲大增,心情也是倍觉舒畅。她不禁想,如果将这茉莉花放进点心里的话,口味清香淡雅,想必是十分受欢迎的。

她打定了主意,决定等会儿和苏可言说,让他以后多给送一些花过来,先试着做做试试。

苏可言在铺子里等了会儿,如果有人过来,她便去后边喊杨氏过来。

不大一会儿,莲子便做好了粥,又将馒头给溜了溜,拌了几个爽口的小菜,这才喊了苏可言一起吃饭。

“怎么样?”莲子问道。

苏可言笑道:“闻着就很香。”

茉莉花本来就是极香的,此时放进锅里一煮,花香与米香交汇,说不出的美味。

莲子给苏可言盛了满满一碗,又递了个馒头给他:“快些吃吧,吃完了赶紧地去学堂,可别耽误了。”

苏可言点点头,“嗯”了一声,便低头开始吃饭。

他吃了早饭,走了之后,莲子收拾了碗筷,又给杨氏盛了饭,喊她过来吃饭,自己去铺子里照看着。

如今铺子里就有她娘俩,着实是有些忙了。她说过好几回想再雇上几个媳妇婆子的过来帮忙,但是杨氏就是不同意弄的她最后也只好作罢。

想一想的话,这几个月都不是太忙,等到七月份,中秋之前,说什么也要再雇上几个人过来帮忙。要不就靠她娘俩,还不是要累死?

和杨氏换了换,她去后面吃饭,莲子则在铺子里看着。

“来了啊。”莲子见从门口进来一个飘逸出尘的身影,不用想,这个时候,肯定是宁卿了。

宁卿笑着点点头,又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