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三章 虎子的志向

吃完了饺子之后,刷了碗,二房一家这才回去。

莲子早已是困得呵欠连天,被杨氏拉着手走,路上都差点睡着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莲子连脸都没顾得上洗,栽到床上就再也不愿起来。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她脱了衣裳,让她好好睡。

莲子只感觉才睡下没多久,就被杨氏喊了起来。

“大过年的,可不能睡懒觉。”杨氏拍拍她说。

莲子还没睡够,拉过被子蒙了头,口中无意识地嘟囔道:“困死了。”

“呸呸呸,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杨氏又拍拍她,喊她赶紧起来。

莲子也知道大年初一不能晚起,又在床上磨叽了一会儿,这才起来穿衣裳。

姐姐们早已起来了,莲子慢悠悠地穿好了衣裳,又梳好了头发,去了灶间洗脸。

杨氏见她起来了,从大锅里舀了热水给她兑了,让她赶紧洗漱。

“饺子都快煮好了。”杨氏说道。

大年初一也是要吃饺子,杨氏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包了两盖帘的饺子,一直忙活到现在。

吃过饺子之后,刘景仁和杨氏便带着孩子去本家的长辈家里拜年。

先去了刘老爹那边,给刘老爹和杨氏磕了个头,道声“过年好”,沈氏今年竟破天荒地给了每个孩子五文钱,连麦子都不例外。虽然给的很少,但确确实实是头一遭。

出了门,杨氏和刘景仁又带着孩子去了刘老爹的叔辈儿兄弟家,一一磕头拜年,孩子们得了不少的花生和葵花籽儿,有的人家还给了糖。

给本家的亲戚拜完了年之后,刘景仁遇到村里几个相熟的男人,便与他们一起晒着太阳说话,杨氏则带了孩子,去了赵氏家。

进门先说声“过年好”,赵氏见她们来了,忙让她们进来。

“屋里还冷,不如晒着太阳暖和,咱娘儿们就在太阳底下坐着吧。”赵氏说道。

杨氏笑道:“行,我也想晒晒太阳,暖和暖和。”

赵氏从屋里拿出了几个矮凳,给杨氏和孩子们每人一个。

“老太太,虎子呢?”栗子问道,她找了一圈,没见到虎子的影子,要是在家的话,听到她们来了,只怕早就蹿出来了。

杨氏闻言笑道:“还虎子呢,该叫小爷爷。”

栗子咧嘴一笑,小爷爷,他哪里有小爷爷的样儿?他自己还叫莲子妹妹呢。

赵氏也笑道:“他小孩儿家家的,经不住叫,叫虎子就行。论年纪啊,虎子正好比你家栗子大了一个月,叫的着,叫的着。”

说完又看向栗子道:“在茅房呢,这会儿只怕是急着出来了。”

栗子闻言转头向后一看,果然见虎子从茅房那边走了过来。

“一大早儿的就想出去玩儿,我和他说了,等会儿你们会过来,这才收了心。”说罢又指着虎子嗔道:“这孩子啊,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比不得你家的闺女。”

杨氏笑道:“哪里啊,男娃儿有男娃儿的好,女娃儿有女娃儿的好,都是一样的。”

周通礼不在家,他家是外来户,只留下了这么一脉,在村里也没有本家,应该不是出去拜年了,该是出去找人说话儿去了。

“我瞧着虎子就喜欢的紧,现在上了学堂,更是有模有样了。”杨氏又道。

虎子和栗子同年,今年九岁了。他今儿身上穿着一身紫红色新衣裳,个头也比先前长了些许,再加上此时竟斯斯文文的,看上去确实让人喜欢。

“哎呦”,赵氏轻轻拍了杨氏一把,说道:“可别说了,正整日家闹着不想上学呢。”

杨氏看向虎子道:“咋了?咋还不想上学呢?我家栗子想去还去不成呢。”

“那正好啊,让栗子替我上去。”虎子一拍手,笑道,刚才的斯文劲儿霎时烟消云散。

“嘿”,赵氏无奈,“这孩子,咋梦哪儿说哪儿呢。”

杨氏呵呵一笑,又看向虎子道:“我见栗子跟你学认字学得不错啊,你肯定学的更好,只要再努力努力啊,将来一定能考个功名,带着你爹娘享福去。”

这话赵氏爱听,也是她最想听到的,但是口上仍谦虚道:“我们哪有那个福气啊,不求他为官做宰的,只要别连自己名字不会写就行了。”

“名字谁不会写啊,太简单了。”虎子不屑道。

一句话逗得杨氏和赵氏都笑了起来。

栗子鄙夷地看着他:“就这点出息!”

“我说大奶奶”,杨氏凑近赵氏说道,“我可是听说了,那苏知县家的公子明年要去考童试,虽说你们家虎子开蒙比他晚,但是到明年也就进学两年多了,咱考吗?”

“啊?真的吗?”赵氏问道,随即又说道,“考啊,我们也考。”

虎子在一边自然听到了她们的谈话,说道:“我不考!”

苏可言考肯定能考过,人家是咋学的啊,他又是咋学的,他能考过才怪了呢。

赵氏一听有些生气了,说道:“你不考你上学是干嘛?不考童试就不能考科举,哪怕你只是过了童试,只考个秀才的功名,也能每月领官府的米。”

“就是,你要是不考,我就不跟你学字了。”栗子也随道。

莲子见虎子小嘴撅起,知道他确实不爱学习。其实说实话,莲子也确实觉得他不是那块料,只是不能打击他罢了。

“不考试,那你长大了想干啥啊?”莲子问道。

这个问题总算是虎子还想回答的,他晃了晃头,说道:“我要当掌柜的,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啊?”莲子笑道,“你咋赚钱啊?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真是天真,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料虎子竟说道:“我见你赚钱不是挺容易的嘛。”

“天哪”,莲子心中狂呼,“你哪只眼看见我赚钱容易了?”

再说了,她整日拉着全家人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的,一年也才赚百十两银子,那算赚什么钱啊,只能保证饿不着冻不着就是了。

“你可是要做掌柜啊,掌柜的能赚到的钱,十个我也比不过啊。”莲子直翻白眼,你想清楚点好不,大哥。

虎子笑道:“那好啊,我就要做掌柜的。”

“哎,掌柜的”,莲子调侃道,“你想卖些啥啊?”

虎子摇头晃脑地想了一会儿,说道:“这谁知道,以后再说。”

莲子笑了起来,还想做掌柜的,不过看虎子这机灵样儿,说不定在这方面还真行。倒是和栗子想到一块儿了,都想做掌柜的。

大年初一不动针线,因此杨氏只是坐着和赵氏闲话家常,谷子和豆子在一边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

栗子只坐了一会儿,便没了兴致,推推虎子道:“要不咱再去学字儿吧。”

虎子也正想溜,遂道:“走”,说着起身进了堂屋,栗子也跟了上去。

虎子刚进门,忽然又转身看向莲子道:“你也一起,不多你一个。”

莲子十分想笑,忖道:“还不多一个呢,我认得的字可比你认得的多了去了。”

但是她当然不能这么说,答应了声“来了”,也进了堂屋。

虎子教给栗子的,还是些他最初学的一些启蒙读物,至于再难一些的,估计他自己都不会。

栗子本来不喜欢虎子的,自从跟着他学认字儿之后,慢慢地对他也不那么讨厌了。

就算是讨厌也没用啊,除了他,没人愿意教她认字儿。莲子就是个坏蛋,自己都会那么多了,就是不教她。至于苏可言,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了,她一个月还不一定能见着他几回,还学啥字啊。真是想不明白,莲子是咋学会那么多的。

莲子装模作样地和栗子一起,跟着虎子学认字。别看虎子平时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教起来倒是有模有样的,活脱脱一个小先生。

杨氏和赵氏一直坐到快中午的时候,杨氏才喊了栗子和莲子回家。

回去之后,杨氏又和了面,几个孩子帮着一起包了饺子。

过年要吃三天的饺子,这和前世的时候倒是差不多,只是莲子顶多吃上第一天,往后的两天越吃越腻,好不容易等过了初三,才算是解放了胃口。

吃过午饭之后,刘景仁又出了门,娘几个在家实在闲的没事可做,便在莲子的提议下,去了地里。

三级地离家有些远,但是正好权当饭后散步,消磨这富余的时间了。

今年的气候风调雨顺,地里的冬小麦长势不错,只要是不出意外,到了夏天,定是能够丰收的。

就连那一亩撂荒的地,表层也长了一片片灰绿色的花荠菜。

麦地里长的花荠菜味儿最是鲜美,莲子想着等到再过个几天,拿着篮子过来剜上一些,回去不管是做汤还是炒鸡蛋,都是很好的。

这一片都是三级地,地力都不怎么好,但是如果要买的话,恐怕也没人愿意卖。在乡下,土地都是祖祖辈辈的传下来的,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也不会卖地。

莲子围着这边看了一圈,见还是没有合适的地方,不是石头太多,就是土地太黏、氧气不足,十分不适合耕种,就算是整治的话,也要花上好大一番功夫。

看来买地的事儿,只能从长计议了。况且她家现在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也只能等等再说了。

母女五人说笑着回了家,回去之后,太阳还高高的,离晚饭时间也还有一会儿。

杨氏泡了麸皮喂了鸡,又剁了些菘菜叶喂了兔子。

说起莲子上回从山上捡回来的这三只小兔子,命大得很。杨氏本来还担心喂不活,谁成想这三只兔子倒是一点儿也不拘谨,喂啥吃啥,只一个来月的功夫,从巴掌大小长到了小猫一般大。

这三只兔子还都是母兔子,等开了春,去找公兔子交配了,又能下不少兔子小崽子。

莲子一时闲的无事,忽然想起了前天刚答应了董掌柜要为他的酒楼重新开张多费心,便没再浪费时间,去西屋自己的床头,取了纸和笔,写写画画。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四章 他又来了

过了初一,杨氏记挂着董贵山要买酱的事儿,大年初二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洗红椒,选花椒,将一应材料都准备好了,在灶膛里起了火,又是蒸又是炸又是煮的,足足忙了两三天。家里的坛子不够用了,便将用来做果脯的大缸刷了,暂时用来存放做好的酱。

初五那天,董贵山那边果然派了人来,但是并不是来拿货的。

“掌柜的打算重新开业,所以最近酒楼关门整顿,劳烦姑娘尽快给想想法子,看看怎样装修才是好。”

来传话的小厮就是那日跟着董贵山过来的,名唤小马哥。

其实这样更好,不声不响地关了门,然后再以一个轰轰烈烈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正月初六,正逢过年之后的第一个大集。早先就计划着去赶集卖点心的,一家人从头年年底开始,只要有空就会做上一些。这东西好放,天气又冷,不必担心放坏了。所以这次带足了量,才赶着牛车去了镇上。

莲子看着黄牛慢慢悠悠地走着,心想或许该买匹马,一直用牛来拉车,也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一匹马要好几两银子,一时还真是舍不得。

要说最经济实用的,还是驴子,然而,她们家往镇上送货,少则几十斤,多则几百斤,并且还要坐上人,驴子可就远远不行了。还是看看情况再说吧,如果真的需要的话,买马,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离上个集隔了整整十天,又是年后第一个集,市场上的人自然是不少。

去了集上之后,虽说天色还早,但是早已密密集集地摆满了摊位。

杨氏叹了口气,正要去市场外缘找找看看,忽听有人喊。

“景仁兄弟,这边儿来。”

刘景仁听见喊自己,回头一看,见是以往相邻的摊位的摊主,一个卖菜的。

这人姓胡,名唤胡勇成,家就住在城郊,往这边来十分方便,所以每次都来得挺早。

“上回说了这集还来,我就先给你占了个位置。”那姓胡的中年男子说道。

刘景仁每次收了摊,要去再转转的时候,都会把东西先让他暂时看一下,回来的时候或多或少地给几块点心,或是路上买几个包子带给他。这一来二往的,便也熟识了起来。

“那敢情好,真是麻烦胡大哥了。”刘景仁笑道。

杨氏也含笑道了谢,和孩子们一起将东西摆好。

胡勇成的菜卖的很好,主要是品种丰富。在这寒冬节气里,主要的蔬菜就是萝卜菘菜,胡勇成这里除了这两种菜,还有菠菜和少量的韭菜。

“伯伯,你家的韭菜是咋种出来的啊?”莲子向他问道。

这个时节,韭菜不能生长,难道胡勇成这韭菜是大棚的?难道这时候就有大棚了吗?

但是不该啊,就算是大棚里的,也不能只有这么一种菜,还这么少。

胡勇成呵呵笑了两声,说道:“是我家孩儿他娘,在灶间里种的。”

莲子点头,“哦”了一声,又听胡勇成道:“我家那小子爱吃韭菜,可是寒冬腊月的,上哪去找韭菜去?于是她娘就想了个法子,把家里不用的牛槽填上土,挪到灶间里挨着灶,夏天的时候种上韭菜,本没指望能活的,谁想到了冬天也没冻死,还长得好好儿的。”

胡勇成指指摊上摆着的几把韭菜,又道:“反正也吃不了,索性我就拿来卖了。”

正说着这话,就见有人走过来,显然是被这摊上绿油油的菜吸引了。

蹲在地上翻拣了两下,问道:“这韭菜咋卖?”

“四文钱一斤。”胡勇成笑着回道。

“给我称上两斤。”

胡勇成道了声“好嘞”,手脚麻利地称了两斤,用草绳绑了,递给那买菜的。

总共也就四五斤韭菜,这么一下子就卖出去两斤,可见是供不应求的。

菠菜是在麦子地里套种的,有麦苗遮风挡雨的,生长的也是十分好。

看来这胡勇成还挺懂得种菜之道的。

其实这种菜和种地,都是一码事儿,莲子想,或许她也可以种种试试。

集市上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都赶着采买了菜蔬和柴火之类的东西回去做早饭。

过来买点心的人也越来越多,还好这次带来得多,要不只怕不到中午又要卖光。

莲子心中还在想着种菜的事儿,正四处张望,看这集市上是否还有其他不应季菜蔬,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响起。

“把这两种给我各称上两斤吧。”

这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清幽又不失温和,仿佛一阵春风吹来,让人心里暖融融的倍觉舒服。

莲子忙转头看去,正对上一双琥珀色亮晶晶的眼。

他还是穿一身月白色的锦缎衣衫,今日也没披斗篷,如大理石雕塑一般光滑的颈项露在寒风中。

他橘色的薄唇往上勾起一个完美的弧度,乌黑墨发映衬着白皙的脸,竟散出透明的光彩。

他又来了,此时莲子心中只有这一句话,一定是因为他美得太不可理喻了,才让莲子心中失了往日的自然。

“大哥哥,你真好看。”栗子向他道。

他微微低头一笑,蝶翼般长长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温柔的剪影。并没有感觉不好意思,只是道:“在下宁卿,吃过你家的点心,很好吃,前些日子让家仆过来买,只是来晚了,已经卖光了。”

宁卿,名字也是如此温润。

听他这么说,一家人想起来了,应该就是头年二十六集上,那个自称是少爷让他来买点心的老者。

原来就是他家的,当初莲子心中还想,这来来往往的少爷多了,谁知道是哪家的少爷。所以把要给他预留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要是知道是这一位,定然不可能忘记。

“哎,好,马上给称,都是新鲜的。”杨氏说道,赶忙擦了秤盘,将他要的两种各称了两斤,拿了油纸给包了起来,又拿了几块另外的一种点心,一起给包了进去,“都是自家做的,你都尝尝吧。”

看来长得好看的,果然是老少皆宜啊。当然,这话莲子可不敢说,老爹还在一边呢。

宁卿也不客气,笑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