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东这片地方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这片黑山白水的确广阔无疆,向北,向东,都没有尽头,辽东郡,乐浪郡,玄菟郡,加上辽东蜀国,四个郡国,构成大汉的东北边陲,不过其中的人口却少的可怜,地大人稀,呈现出荒凉的状态。

  公孙度执掌辽东的时候,虽然号称有百万人口,但是这些天孙权等人检查卷宗,细细的加起来,也就八十万出头,还不如江东的一个吴郡。

  人口太少,又分布的很散,就很难的发展起来。

  “现在公孙度不在的,我们第一点是守住辽东,想要守住辽东,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

  “我在辽东长大,对辽东也算是有些熟悉,辽东除的靠近海岸的边域,辽东算是四面皆敌,马韩人,高句丽人,扶余人,乌丸人,鲜卑人,太多的。”

  “公孙度去年征战高句丽,算是把高句丽打怕了,三五年只能,高句丽不敢来访,如今最大的敌人是乌丸。”

  “乌丸部落是辽东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个大患,盘踞在辽东西北方向,其中还有不少的鲜卑部落。”

  “其实在辽东属国毗邻的辽西和渔阳之地,好像还有不少刘虞的残部,他们对辽东未必没有企图,这也要防。”

  “如今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郡的都尉定下来,不然定不下将士的心!”

  “下面的人心还是有些动乱,我觉得在政策之上,还是要稳定辽东为主。”

  大堂的气氛浓郁,孙权孙策两兄弟领头,下面众人也放开了,各抒己见,把自己对辽东的了解和想法表达出来。

  这也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一种良性讨论会,集思广众,才能拿出最完美的战略方案。

  “公瑾大哥,公孙度投降之后我们一共收拢的多少辽东兵马?”讨论的一轮,孙权的目光凝视着沙盘,突然转过头来,看着周瑜,低声问道。

  “加起来,有八万多一点,目前还在整顿,这些都是公孙瓒的兵力,想要用,还要打散,或者调离辽东。”

  周瑜目光微微一动,轻声的道:“这些兵马之中,其中骑兵占据一半,再辽东,不缺战马。”

  辽东的全部兵力大概有十万之数,虽然这一次战役雷霆万钧,很迅速开始,很迅速的结束,仅仅只是一个防守,一个突击,就拿下的,但是战争始终是战争,还是有伤亡的,这其中伤亡也有上万人。

  仅剩下来的辽东郡兵除的驻守在乐浪的三万兵力,其他的皆然集中的辽东郡了,公孙康和公孙域为了救回公孙度,倾巢而出。

  玄菟和辽东属国明显的已经有些空虚了,所以他们必须要迅速的分配好,不能让辽东属国和玄菟郡一直空虚。

  “八万?公孙度的兵力倒是不少了,这一部分的兵力,我们要给海军剥去两万,还有,我们当初从家里面借来的两万九江军,如今继续镇守辽东,不过有借有还,必须要还给家里两万兵马,征战辽东花费这么多,耗财耗力,时候给点成绩了,给家里送去两万骑兵,如何?”孙权眯着小眼睛,问道。

  江东的兵种之中,欠缺的就是骑兵,有两万骑兵,无论是打荆州还打大交州,机动力都有一个绝对的保证。

  “这个倒是一个好主意!”

  周瑜和孙策对视的一眼,沉吟的片刻,孙策直接点头了,拍板了。

  “不过剩下的下来的兵力,相对来说就有些少的,不足以镇压辽东的安稳。”周瑜眉头皱起,如今辽东四面皆敌,这点兵马就有些空虚了。

  “也不一定,就算我们拿掉的一边,还是剩下来四万兵力,再加上两万的九江军,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征募上万青壮,加以训练,有几乎有七八万的兵马,只要没有大战役,稳定辽东,还是能做到的。”

  孙权沉吟的一下,轻声的道。

  “现在说这个有点早了,目前最大的问题的,父亲到底派谁来镇守辽东,平州刺史一日未到,我们说什么都没有用。”孙策叹了一口气,道。

  他们安排这一切,说到底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平州刺史铺路,但是如果平州刺史是一个强硬的人,未必就全部接受他们的建议。

  “也对,如今我们现在只有做好过渡的工作,迅速的稳定辽东,还是要等到新的平州刺史来,才能制定新的战略。”

  孙权点头,双眸之中有一抹忧愁,道:“可是玄菟和辽东属国如今变的空虚,恐怕有变故,要是有人趁机进驻,就麻烦了!”

  辽东对于江东来说,可是真正的算的上是镇守一方,所以这个平州刺史的人选必须要是一个绝对的忠臣,还有,辽东这个地方,是一个四战之地,镇守辽东的还要有一定的指挥兵马的能力。

  这个人选,就算是孙坚,也不好选啊。

  “这样吧,明日,我去玄菟!”

  孙策长身而起,沉声的道:“新的平州刺史和玄菟郡守没来之前,我会稳定玄菟,视察一下玄菟的边疆防线,还有整理一下玄菟郡的官吏,让玄菟迅速的安稳下来,不要让高句丽和玄菟北部的鲜卑人有机可趁。”

  “我去辽东属国吧,这里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和幽州是盟友,但是辽西还盘踞的刘虞残部,还是要部署一下。”周瑜轻声的道。

  “那我看家!”

  这么冷的天气,孙权才不愿意四处乱跑,还是留在襄平,比较舒服一点。

  众人的谈论一直到傍晚时分,才一一散去,除了海军的政策,倒是没有确定什么辽东的战略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孙权孙策周瑜为首的三人,开始以稳定辽东为第一目标,颁布各种的政策,其实想要稳定辽东,不难,就一个先天条件,粮食。

  辽东这个地方,有粮食就能稳定,而对于江东来说,还真的不差粮食,如今的江东屯田,小有所成,粮食的缺口,一早已经补上的。

  ……

  翌日,孙策带着霸王铁骑去的玄菟,周瑜带着车下虎士去的辽东属国,乐浪已经被李涅这个有点阴险大人才给梳理了一遍。

  暂时来说,辽东的这片大地,总算大致的稳定了下来了。

  不过终究是换的新的掌权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整个辽东上下的官吏都让孙策的大魄力给清扫的一边,始终出现不少的动乱。

  孙权每天忙的不可开交,不断接见辽东当地豪强,还有商贾,他是来者不拒,任何上门的他都接见,这样一来是为了辽东的稳定,二是是为了江东和辽东的航道。

  他几乎都忙糊涂了,幸好身边有一个大能,李涅辅助,不然他还有些玩不转整个辽东的政务。

  李涅不愧为当初董卓的心腹,熟悉战略,处理政务起来,也是雷厉风行,辽东的事情在他的手上,条条有理。

  日子一点一滴的过去了,整个辽东开始渐渐的适应的江东的掌权,其中的开仓放粮,整治豪强……一项项的政策,表现出了江东的强硬和能力,赢得的不少的民心。

  这段时间,孙权凭借的招贤馆,也收拢的不在少数的辽东人才,合适辽东的,经过考核之后,直接送上岗,有能力而有不合适辽东的,他派船,直接送回江东。

  初平五年,正月下旬,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的征东将军府任命状总算是姗姗来迟,平州第一认的刺史,孙静。

  孙权率领的着刺史府邸的上下官吏,在城外迎接孙静的时候,他都忍不住笑了。

  “真想不到,来的居然是叔父!”他心中感叹。

  看来孙坚现在手上也缺乏人才的,若不是独当一面的还真不多,没有人能用了的份上,他会把心腹的弟弟都派到了这个苦寒之地?

  随着孙静来的,还有几十个官吏,这是孙坚为了彻底稳定辽东,从江东的几个郡之中硬生生的抠下来的人才。

  “叔父,权还真的没想到父亲居然把你给派来了。”孙权立刻迎接的上去,也有段时间没有看到孙静了,不过孙静镇守辽东倒是很合适。

  孙静有能力,带过兵,也处理过政务,对孙坚更是忠心耿耿,正是镇守辽东的不二人玄。

  “没办法,你父亲估计是看我最近过的太舒服的,抓壮丁似的,直接把我扔来的这里了。”孙静一袭白色长袍,外面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目光打量的一下这个越发成熟的侄子,笑嘻嘻的道。

  “有叔父来,我倒是能放心了。”孙权道。

  这是真心话,换了其他人来,他还真的有些担心,毕竟这里是他和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地盘。

  “仲谋啊,你们两兄弟可真厉害,不声不吭的就拿下的辽东。”孙静背负双手,走在的襄平城的道路之上,叹声的道。

  “不过是幸运而已,这还要靠叔父来说稳定。”孙权谦虚的道。

  “功劳就是功劳,小小年纪,不要太谦虚,有点朝气,千万不要学你父亲那一套,本来就是一个嚣张的人,整天弄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书生。”孙静摆摆手,笑的道。

  “侄儿明白!”孙权绕绕头,如今也就孙静这种至亲的人才有胆子训斥他。

  “伯符呢?”

  孙静一直来到的平州牧府邸,都没有看到孙策,有些奇怪。

  “他去玄菟的,玄菟的新郡守还在悬空,如今他必须要稳定玄菟。”孙权解析的道。

  “原来是这样,某还以为这小兔崽子翅膀硬了,不去迎接我,还不来见我。”

  孙静大哈哈的道。

  “叔父,你长途跋涉的,先好好休息几天,适应一下这里的天气,辽东的事情,我过几日再向你汇报。”孙权恭敬的道。

  “行!”

  孙静也累的,辽东这个天气,依旧处于一种极度寒冷的天气,冰雪未化掉,他一个江东人,十分的不适应。

  ……

  “辽东,幽州,冀州!”大堂之上,有些寂静,孙权的身影站在沙盘的旁边,目光幽幽。

  “公子!”

  这时候,李涅一袭长袍,走的进来。

  “来!”孙权招招手,轻声的问道:“老李,如今我们和幽州是盟友,幽州和冀州必有大战,辽东该何去何从?”

  “公子考虑的是以后的辽东,是该帮公孙瓒,还是该坐山观虎斗?”李涅很快就明白的孙权的意思。

  “没错!”

  孙权眯眼,道:“公孙瓒不是袁绍对手,我感觉他早晚会败给袁绍的,到时候幽州要是落在袁绍手中,我们辽东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

  “可是我们也没有出兵相助的能力啊?”李涅目光尖锐,轻声的道:“辽东自我的防守还行,要是出兵冀州,很勉强。”

  “出兵冀州,我是不考虑的,不过,你最近有没有听到一个从辽东属国传来的消息啊!”孙权问道。

  “公子的意思是,刘虞残兵。”

  李涅面容微微有些惊异:“最近的确有传闻,刘虞残兵在齐周,鲜于辅,鲜于银这些刘虞留下来的忠臣联合之下,已经拿下的辽西,听说还勾结的乌丸和鲜卑的上万骑兵,有意替刘虞复仇。”

  “如果这个时候,袁绍同时出兵,你说上下被夹击的公孙瓒,能扛过去吗?”孙权问道。

  “很难!”

  李涅摇摇头。

  “我们和公孙瓒毕竟是盟友,为了幽州,我们不能看着公孙瓒战败,公孙瓒和袁绍的战役,我们顾不上,但是我们可以出兵牵涉刘虞的残部。”

  辽东才刚刚拿下,还是取巧的,根基不稳,所以幽州根本不是目前的江东军能夺取的,两三年之内,江东都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孙权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幽州落在袁绍手中,幽州在公孙瓒的手上,还好夺取,要是再袁绍的手中,问题就大了。

  幽州,他是志在必得的。

  “所以,公子的意思是?”李涅目光微微一动,有些疑惑的问道。

  “我只是和你商量而已,接下来的事情,拿主意的始终是叔父,不过在离开辽东之前,我必须要给叔父一个详细的辽东战略计划。”孙权轻声的道。

  “公子,某也随你返回江东吗?”李涅有些沉默了。

  “当然!”

  孙权知道李涅的担心,道:“只要你低调一点,江东能认出来的你人不多。”

  “公子,你不要忘记的,蔡中郎。”李涅苦笑,江东能认得他的容貌的还真不多,就算是孙坚也没有见过他,不过有一个人倒是能记住他,蔡邕。

  “放心,蔡中郎某会亲自摆平。”孙权一愣,伸手拍了拍额头,他怎么忘记这茬了,以蔡邕的脾气,要是知道李涅这个乱臣贼子的存在,还不翻天。

  a

  a

  

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后的麻烦


  目前江东的顶级谋士之中,张昭不够全面,擅长政务,不擅长军略,而周瑜和徐庶两人没有彻底的成长起来,有些经验不足。

  李涅算是如今江东最出色的一个谋士,军事谋略和政务琐事皆然通晓,而且经验丰富,最重要的是,他的心够狠,行事够果断。soudu!org

  孙权从招揽他开始,就已经为他物色好的一个位置,锦衣卫大都督!

  这一直是孙权的职位,但是孙权如今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上面了,他一直想要寻找一个能够交托锦衣卫重任的人,可是江东一直以来都没有出现一个能支持整个锦衣卫的大能之才。

  李涅的出现,刚刚好补充的这个位置。

  锦衣卫大都督,位高权重,统辖整个锦衣卫,如今的锦衣卫的规模越发庞大,在江东遍地开花,可是一个重要无比的部门,不说锦衣卫暗地中的发展的力量,仅仅是明面上摆出来的几个千户所就已经掌控庞大的力量,一般人根本驾驭不了。

  李涅绝对有这个本事。

  不过李涅的身份要是曝光了,麻烦就大了,不仅仅是他,整个江东都会出麻烦。

  “我这个未来老丈人还真的是一个**烦。”

  最重要的是蔡邕,蔡邕绝对认得李涅。

  “要是让他一个不小心认出的李涅就是李儒的事实来,恐怕还真的要闹出点事情。”

  “事情要是闹大了,到时候李涅的身份就瞒不住了,必然天下皆知,江东想要保也保不住。”

  孙权的心中越想越忧郁了,虽然蔡邕对如今朝廷的局势已经从失望到了绝望,但是心中一颗明亮的汉室之心还是没有消失。

  “怎么才能让这个老头子安分下来呢?”

  孙权挠挠头,彻底没辙了,吴县就这么点大,一上到高层,也就那么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想要彻底的隐瞒李涅的身份,根本不可能。

  要是让这个蔡老头发现,征东将军府居然收留了昔日曾经一手逼死少帝,一把火焚掉雒阳的主谋,以他刚烈的性子,恐怕要闹出点大事情来。

  蔡邕可不是一般的老头子,能量可大了。

  不说蔡邕昔日的大儒名声,就说如今,他可是江东书院的祭酒,江东书院在去年九月的时候,第二次对外招生。

  如今整个学院的学子,已经有近乎八千多的学子。

  放在现代世界,一个大学区区八千人,不算是什么,但是放在这个愚昧没落的时代,这等规模的书院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如今江东书院的规模乃是如今天下最大的一所学府,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名气,都走到的时代的前列,名气震动天下,被士林中人称为儒门的一个圣地,想要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而蔡邕作为这么一所学院的祭酒,第一人,他在士林之中的地位已经远远的超越的一般的大儒,如今能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