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娘子,你们的夫君我马上就要出远门了,以后有段时间都见不得,今晚是不是给我一个临行之前的礼物啊!”

  孙权放下碗筷,笑眯眯的看着两人,使劲的搓着手,心中一团火热浮现在眼眸之中,看起来一脸的猥琐。

  “什么礼物啊?”甄宓闻言,微微愕然。

  “妹妹,别理他,他只要一到晚上,就没一个正形!”蔡琰粉臻有些的红润,给了孙权一个大白眼。

  “se胚!”

  甄宓顿时明白过来了,狠狠的刮了他一眼。

  “什么叫没正形啊,这是人伦大事,很正经的!”

  孙权一手搂着一个,得意洋洋的叫嚣道:“今天晚上,我们就大被同眠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七章 东治城

???

  十月二日,秋风落叶的季节,朝阳升起来的那一刻,孙权率领几十名官吏,在三万禁卫军的护送至下,从正阳门,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百姓们自我组织的十里长街相送,呈现出瞩目人心的一幕。

  “大王在的时候,某没有什么感觉,总感觉他偷懒,有他没他,朝堂一样运转,但是他一离开金陵,某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总有些惶惶的!”

  和周瑜并肩而站在城头。

  “他是大王,是吴国的定海神针!”

  周瑜闻言,嘴角翘起的一丝淡然的微笑,低声的道:“只要他在,不需要做什么,金陵城就有底气,吴国就有底气!”

  “呵呵,公瑾,难得你会如此说!”鲁肃微微眯眼,看了眼周瑜。

  “子敬,汝不就是想要趁机试探一下我,看看我会不会在大王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有异动吗?”

  周瑜目光远眺城外的队伍,的道:“或者说,我会不会趁着金陵城空虚的时候,倒戈相向,把江侯请回来,对吗?”

  “公瑾,那你会吗?”

  鲁肃并不否认,目光死死的看着的周瑜,很直接的问出口。

  “子敬,汝若是不相信我,就不会问的这么直接!”周瑜闻言,心中有一股暖意流过。

  “公瑾,当局者迷,某可不希望你失了分寸!”鲁肃低声劝告,道。

  “子敬的意思是,离京,不过只是一个大王的试探?”

  周瑜闻言,心中一动,睿智如他,迅速的明白的鲁肃的意思,他微微眯眼,目光有一抹冷意:“他到底是想要试探某,还是试探太湖的那一位?”

  “都有!”鲁肃淡淡的道。

  “我们这个年轻的大王。可真好手段!”

  周瑜面色变了再变,最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淡淡的道:“一旦我有异动,或者太湖的那一位有异动。面对我们的恐怕是雷霆之杀吧!”

  “大王是不会杀你们的,但是李涅这个老阴人可不会饶了你们,你,或者太湖的那一位一旦忍不住想要弄点动作,那就必死无疑!”鲁肃道。

  “子敬。汝就这么相信他吗?”周瑜看了鲁肃一眼,他和鲁肃相交好些年了,少看鲁肃有这么肯定的一面。

  “某坚信,他是某家效忠的王,他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他将会把我们吴国带上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

  鲁肃的眼眸之中有一抹灼热的光芒。

  ——————————————————————————————————————

  。

  这一座城池,位东南之滨,乃是吴国连接海域的重要港口。

  初平四年,孙氏带着舰队出海寻找夷洲,吴国算是正式的踏出了大海。定夷洲,上东海,开南海……

  这些年,海上疆域已经成为了吴国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作为出海的重要港口,东治城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昔日不过是一座落后而不入流的小县城,在这数年的光景之中,早已经面目全非,不断的扩建,不断的涌进人流。

  一天一变,数年之间。如今稳稳当当的成为吴国规模前十的大城池。

  也是吴国最繁荣的一座港口城池。

  东治城之中,一共有三个港口,分别是南海港口,东海港口。还有夷洲港口,这些港口,可仅仅是军方港口,相反,大部分都是商业港口。

  经商司一开,商户在吴国地位大增。海上带回来的利益,也让无数人看到了金山银山,买船出海的商户,不计其数。

  辽东商会,就是以海上航运为主要的业务的商会。

  随着南海的不断开辟,如今朝中还提出了贩卖岛屿的业务,不少人荷包见涨的商户,开始不断的踊跃出现在海面上。

  这一座港口城池,不说平时流动人口,仅仅只是如今城中说居住人口,最少有五十万人口以上,仅次于金陵城和吴县而已。

  此城,有着吴国第一港口之称。

  “孤已经好多年没有回来这里了!”

  大军走走停停,用了十天的时间,孙权才骑着高头大马,站在了东治城的门下,抬头看到城门,目光有一丝的惆怅。

  当初他和孙策兄弟二人,意气风发,就是从这里正式使船出海,探索海上那未知的夷洲。

  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他们遇到过无数大风浪,走过一段段错路,甚至几乎泯灭在飘渺的海浪之中。

  但是对于当初的他们来说,那是一股无忧虑的快乐奋斗,彼此之间和依偎,生死相托,心中有着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的无所顾忌。

  可在看看今时今日。

  他孙权虽然年不过二十而已,年轻,朝气,却已经找不回那无所顾忌的豪情了。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能杀掉人的心,也能杀掉人的情,更是能杀掉过去的岁月。

  即使现在,孙权很记得一件事情,当初在海上航行,前途未卜的时候,他曾经和周瑜说过,永远也不会出现兄弟阋墙的事情,可惜最后还是走到了这一个地步。

  时至如今,他还要去防着孙策,用卑劣的手段去试探孙策,仿佛过去两兄弟那一份情谊已经烟消云散在时间之中。

  “大王,这座城池,乃是大王的龙兴之地啊!”

  雷定如同一尊金刚般,策马站在孙权后面,毕恭毕敬的道:“大王曾被先朝封赐为东治侯,东治就是你的治所,一直以来都是你的领地!”

  “呵呵!”

  孙权闻言,忍不住笑了笑,道:“孤真有些怀念过去,做一个小小的东治侯,可比现在做一个尊贵无比的大王快乐多了!”

  东治侯,是孙权得到的第一个爵位,大汉朝的爵位,汉献帝刘协亲自颁发的,封地于东治。

  “臣商升,令东治百官,拜见吾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城门前,东治令商升带着东治城的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走了出来,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垂下,跪地行礼。

  “都起来吧!”

  孙权从过去的思绪之中回过神,直接跳下马,对着众人,微微拱手。

  “诺!”

  商升才从地面上的站起来。

  他对孙权并不陌生。

  这是他第二次接待孙权了,但是意义却是不一样的,今时今日的孙权,已经是吴国的至高无上的大王,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了。

  “商县令,我们也好多年没见了吧!”

  孙权走上一步,目光看了看商升,很亲近的拍拍商升的肩膀,微笑的道:“当年你就已经是东治县令,现在你还是东治县令,你怎么没有点进步啊!”

  商升,在当年孙权进入东治的时候,他就是东治县令,如今六七年都过去了,他还是东治的县令。

  如今他不过只是四十到头,五十不足的年纪,不应该这样啊!

  一个官吏,六七年没有一点进步,前途肯定有限。

  “大王好记性!”

  商升闻言,微微躬身,沉声的道:“微臣生于东治,长于东治,已经离不开东治,看着东治一天一变,一步步成为如今繁荣富饶的大城池,微臣已经满足了!”

  会稽郡守府不是没有征辟过他进入,甚至以郡守府长史的位置恭候,最后他还是放弃了。

  “汝能把东治管治的条条有理,孤很欣慰!”

  孙权闻言,微微一笑,勉励了一句。

  东治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商升能忍住升官发财的诱惑,死守在东治,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谢大王赞赏,臣当尽心竭力,为吴国,为大王守好东治城!”

  商升闻言,微微有些激动,孙权是一国之君,他说出来的话,足够能让一般的家庭成为传世家训。

  =〃

 

  

第六百七十八章 铁甲船



  孙权的行程很紧张,没有时间详细的去了解如今东治城变化,他在抵达东治城的第二天,便直接去了东治船坊。

  他来东治的目的,就是为了新船下海。

  东治船坊,建于初平四年,当初刚刚建立的时候,以一个旧工坊为根基,规模和工匠都不如太湖工坊和会稽工坊。

  战国二年的时候,作为吴国第一造船工坊的太湖船坊南迁,和东治船坊彻底的融合起来,建立起来的一座吴国规模最大,前所未有的一座造船大工坊。

  这个工坊不制造斗舰,不制造艨艟,只是制造最强大的楼船,从两层小楼船到五层的大楼船,吴国海军如今所使用的每一首楼船,都是从这里下海的。

  工坊位于东治城郊,海边的一个港口。

  孙权一直都很重视知识产权,整个工坊的保安措施是军方管理了,这里长年驻守着一支千人的精兵。

  “末将石磊,贺将军麾下校尉,拜见大王!”工坊外面,兵营之前,领兵校尉站出来,迎接孙权。

  “石磊,贺齐麾下的三大猛将之一,他倒是舍得让你来守工坊?”孙权微微一笑,有些意外。

  贺齐昔日征伐山越,除了黄忠之外,麾下还有三将,以勇猛而闻名于军方。

  石磊就是其中之一,练气境猛将。

  “末将在澳洲和当地野人大打出手。犯了军规,所以贺将军把我发配这里守船坊!”石磊有些垂头丧气,低声的解析。

  “这里也很重要。好好守住!”孙权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的道。

  “诺!”

  石磊毕恭毕敬的点头。

  孙权带着的雷定等人,越过的外面军营,走进了工坊内部,工坊依山傍水,一头接着港口,一头依靠的山岭。

  越过军营。就是一个峡谷,这才是真正的造船工坊所在。

  “老臣董其。拜见大王,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此刻,工坊监令董其。早已经率领的东治船坊上上下下,数千员工匠,站立在船坊大门,列成队形,迎接孙权。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不少的工匠都没有见过孙权,孙权能亲临船坊,是对他们的重视。他们心中都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

  在这个时代,拜见君王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平身!”

  孙权站在众人面前,单手虚护。朗声的道。

  “谢大王!”

  众人这时候,才站起来,一双双目光打量着孙权有些单薄的身影。

  “老董,你我之间,无需多礼!”

  孙权走上一步,连忙虚扶了董其一把。微笑的道。

  董其老了,即使跪拜一下都有些吃力了。

  当初是孙权亲自邀请他出山相助。从太湖到东治,将近十年之年,他造出了无数战场,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白发苍苍,面如枯草,精气神都已经大不如之前。

  但是他的腰杆子依旧笔直的挺立。

  “大王,不可如此,礼数不可失!”董其毕恭毕敬的道。

  当初孙权邀请他出山造船,是他一生最大的幸运,这些年一艘艘战船从自己的手上出海,那一种荣誉感,死亦无憾了。

  以他的年纪,本来是可以混一个很好的位置退休的,但是他一直没有选择退下去。

  对于他董其来说,这一生,除了造船,他已经无所念头。

  “呵呵!”

  孙权笑了笑,双手扶着他,道:“孤虽是大王,但是在这里没有这么多礼数,董公乃是吴国的攻城,以老迈之身,为吴国尽心尽力,此乃孤应该做的事情,孤今日来,就是为了新船下海的事情!”

  新的战船,也是楼船,只是一艘两层的小楼船,但是确实不一样的铁甲船。

  “大王,战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最后下水了,请大王移驾甲字的下水坊!”

  董其说起新战船,浑浊的眸子迸发出一丝激动的光芒,在工坊有十个下水坊,是战船造成之后,下水的港口。

  董其亲自带路,走了半响时间,才走到甲字下水坊,下水坊的外面是海面,一个深水港口。

  海风徐徐的吹过来,十月秋风,有些的凉凉的。

  一艘全身蒙着的红色帆布的战船屹立在的出水口的位置。

  “大王,请揭布!”

  董其躬身的道:“这一艘战船对于我们造船的工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一个青史留名的里程碑,需大王亲手揭开它的帆布!”

  “好,孤亲自来!”

  孙权大步流星的走上前,伸手,用力,一把直接把笼罩在战船之上的红色帆布拉下来。

  “好壮观的战船!”

  跟着孙权的来的几十个官吏,忍不住开口赞叹。

  这一艘战船长度不过是三十来米不到,高度之有十二米不足,两层规模,比不上的五层大楼船的恢弘,前后是风帆,没有多余的诡杆,一个个垛口上摆着重弩,中央是一个投石机。

  硬要说它与众不同的话,它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铁板说铺成所成。

  铁甲船!

  董其走出来,恭敬的为孙权讲解这一艘战船的利弊:“大王,这是我们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研究出来,他的船体能以铁板覆盖,它的本体还是木材的,但是外面加上了一层坚固的铁板,在坚固度之上,是普通楼船的十倍,拥有很好的远途航运的能力!”

  海上的风浪,就是战船最大的天敌,吴国如今只能在东海和南海转悠,就是因为战船不够坚固,无法远航。

  “这就是铁甲船?”孙权是细细的在打量这一艘战船。

  历史上亚洲的铁甲船应该是出现在十五世纪的日本,在船的表面覆盖装甲,是划时代的一种造船工艺。

  日后的蒸汽船,战列舰,都是从铁甲船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董公,你们测试过它的航运能力没有?”孙权道:“不要因为重量过重,最后出海给沉了,就是一个大乌龙了!”

  铁甲船会影响船体重量,稍有不慎,很容易沉船。

  董其闻言,一脸的黑线,连忙道:“大王,我们下水的战船,都是经过航行的测试,安全合格,才出坊的,汝这么说,就是质疑东治船坊的信誉!”

  “孤可没有这个意思!”孙权讪讪一笑,他也知道自己的话有些刺激老人家的心脏了。

  “大王,这一艘铁甲船,我们已经经过九次从东治都夷洲航运的测试,在一次次的改良,才有今天的下水!”一个二十出头,不到三十岁的沉稳青年,站出来,毕恭毕敬的道。

  “这位是?”

  “微臣洛水!”青年拱手行礼:“船坊的副监令,工坊战船研发司之司长!”

  “大王,这是老夫的关门弟子,洛水,洛子彬,在造船上,很有天赋,即使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