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格局?

  他不傻,那应该是凉国的格局吧!

  “你明白,只是不敢想而已!”李涅微笑的道。

  “你们想兵变?”李蒙咬着牙,道:“请恕某家难以从命!”

  他心中隐隐约约感受到长安城有一股风暴,只是一个不愿意去想,因为他知道马腾在,凉国能造反的人不多。

  除非是马超。

  但是马超和吴国也扯不上关系,李涅的出现,他不禁的有些糊涂起来了。

  “不是某家!”

  李涅摇摇头,淡淡然的道:“我只是想要提醒你,这长安城里面有些人想要掌控凉国朝堂而已!”

  “谁?”

  “司马懿!”李涅瞳孔凝聚,爆出一抹冷芒。

  “丞相?”

  李蒙有些糊涂了,问道:“李都督,你到底何意?”

  “我的意思很简单!”

  李涅看着李蒙,沉声的道:“你最好看好你自己的军营,小心自己身边的人,不要关键的时候,怎么死都不知道!”

  收复李蒙,他不需要,吴国也不需要。

  李涅如今需要的做是,为马超制造一个机会,长安城这一战,关键在马家,他也好,贾诩也好,司马懿也好,都必须要竖起马家的战旗。

  他相信贾诩和司马懿会对他防备一手。

  然而,马岱是明修栈道,马超才是暗度陈仓。

  长安城这一战,谁赢谁输,还说不准!

第七百四十章 双雄谋汉中



  荆州,随着吴国的统治,政令清明之下,元气开始一点一滴的恢复,这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州,发展起来丝毫不必江东逊色。

  襄阳城。

  城外。22ff.com

  吴国七大军营之一,荆州大营。

  主军帐之内,主将吕布盘坐于首位,神情冷然,面容严肃,他的下侧,左右两列,一个个大将凛然而立。

  居于左侧首位是荆州大营参谋长石韬,自从军中一以主将配了参谋的模式启动之后,把谋士这个职位光明正大的标榜出来。

  参谋,作为武将文职,在军中倒是弄出了不少的乱子。

  不过在荆州大营还好,石韬在当初吕布进入荆州就追随吕布,水淹马超,一战成名,进入荆州大营,也算是理所当然,至少没有多少大将对他有意见。

  主帐里面,出来文武大将之外,还有一个旁听的青年,正是如今暂时节度整个荆州的荆州都督庞统。

  “将军,这一战,一定要打吗?”

  庞统目光看着吕布的脸庞,沉吟半响,问道。

  “必须打!”

  吕布低沉的声音果决无比,他冷然的道:“汉中这一战是当初上面已经定下来的一战,入驻汉中也是军机处的战略,某这个主将也改变不了,之所以提前开战,是因为张绣和曹仁太嚣张,他们不声不吭之中,都已经进驻房龄城了,大摇大摆的在我们面前出兵,某家想不打都难!”

  本来计划要到七月才进驻汉中的,但是现在魏军既然走到他面前了,他就必须要出兵了。

  不然落后一步,这一战就只有挨打的份。

  汉中不算强兵,如果荆州出力,打下来也不难,但是魏军在侧,局势就会变成吴国和魏国争夺汉中。

  两雄相争。加上汉中抵抗,这一战麻烦的很。

  “唉,现在的荆州才平稳那么一下下,就连一个过渡期都没有过去。这一战起,恐怕又要镇压民意了!”

  庞统站在他的位置,自然不希望打起来这一战。

  昔日一战,过于暴戾,荆州几乎被打残。如今好不容易发展起来,太平才一年的时间,而且其中受到大吴变法的影响,没有一刻消停的时间。

  好不容易才稍稍安稳下来,荆州大营一旦出兵,大战一起,新野战线也会受到波及,到时候吴魏关系紧张,南阳南郡兵马对持,必然会动摇民心。

  当然。庞统的心中也很清楚,上面要打这一战的意思。

  汉中,这一个关乎日后西部交锋的重要的地域,绝对不能落在魏国的手中。

  “既然将军的主意已定,某去为尔等集结粮草,先说明,这可是借的,你们后勤司可要还回来的!”

  庞统站起来,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

  大吴变法之后,军中调节的粮草和地方是没有关系了。那是中枢直接分配的,归兵部后勤司调节。

  不过如今吕布这一战打的急,明显是荆州大营动作太快,后勤司的后勤没有反应过来。所以吕布才请他来旁听。

  目的就是让他从荆州调遣一批粮草,先支持这一战的开打。

  “谢谢庞都督!”

  吕布看着庞统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大吴变法之后,有些规矩他也不得不遵守,所以才让庞统旁听。

  “将军。最新战报,曹仁已经兵行上庸,他是要打上庸了!”

  一个参谋把战报递给参谋长石韬,石韬看了看,面色微微一变,连忙递给吕布。

  “好快的速度,我们不能等了,明天就必须要出兵!”

  吕布瞳孔猛然收缩。

  上庸城是一个门户城池,这是南阳和荆州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如果被魏军率先拿下,那么后面的战役,吴军就会过于被动。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抢在他们之前,拿下上庸。

  “吕蒙!”

  “末将在!”

  “培城那边情况如何?”

  吕布目光看着这个荆州大营最年轻的主将,问道。

  吕蒙节度一方,率领一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镇守于培城,这些年他和张飞关羽来来往往,打了不亦乐乎。

  算是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是吕布目前使得最得心应手的大将。

  “回禀将军,如今培城在短时间之内不会出现问题,四月份,某以两个师的兵马,左右夹击,击溃张翼德麾下一万三千精锐,这段时间他也消停了不少!”吕蒙拱手道:“相必也能稳住培城一段时间,将军可不比忧心培城!”

  “很好!”

  吕布点点头,吕蒙他还是信得过了,年纪不大,但是带兵风格老辣,有一股年轻朝气的冲劲,也不失稳重之心。

  “薛将军,可有水路进入汉中?”吕布问道。

  “水路是有,但是目前暂时还没有找到可以施展海军的水路进入汉中!”

  薛州摇摇头,汉中地形交错,即使他也摸不清城,而且吴国海军的战舰是适合海航的,对于内陆河流,始终不足。

  “既然这样,你们就动一动,想办法逼急一下白帝城,震慑蜀军!”吕布道:“掩护我们进驻汉中的目的!”

  “明白!”

  薛州点点头,他如今统辖六个海军舰队,算是荆州大营仅此吕布之下的主将。

  吕布虎眸闪烁一丝锐利的眼芒,审视着一个个大将,半响才道:“汉中一战,某将会动用三个师的兵力,荆州三师,四师,集结两万两千人,然后调用五溪蛮的荆十六师北上,必须要借助他们的来开路!”

  “将军,这段时间荆州十六师,荆州十七师,荆州十八师,不是已经南下交州大营了吗?”

  石韬眉头一皱,低声的道。

  交州大营要进驻益州郡,所以借用五溪蛮的几个山地师。

  沙摩柯训练出来的三个山地师,如今在吴国可是灼手可热,毕竟要打西川了,山地师自然就变的重要了。

  “交州大营只是借用了是十七师,十八师!”

  吕布闻言,却摇摇头,淡淡的道:“但是荆十六师还在武陵,估计是沙摩柯用来守老家的,这一次进驻汉中,汉中多山,必须要有一个山地师,所以就算他不爽,某也要借出来!”

  沙摩柯的三个山地师,孙权金口玉言,由他亲自统领,所以吕布想要用,也只能调用。

  “他们好不容易才留一个师来守老家,会借出来吗?”石韬问道。

  “这就要看法正了!”

  吕布冷然的道:“本将军有调遣荆州所有兵马的权利,然而五溪蛮如今还处在一个归顺与归心的状态,想必多少会有些不甘心,但是法郡守应该能明白某的意思!”

  “将军,某愿为主将!”

  这时候,董袭站出,昂然请战。

  曹性镇守新野,吕蒙要看着培城,荆州大营能为主将的,也就是董袭或者陈武。

  吕布看了看董袭,在看了看沉稳的陈武,沉吟半响,才道:“陈武!”

  “末将在!”

  “这一战你来领兵,明日拔营,三天之内,必须抵达上庸,对上曹仁的时候,可要小心点,这个魏国大将不简单!”吕布提醒的道。

  “诺!”

  陈武目光微微一亮,连忙俯首躬身领军令。

  “将军!”董袭有些不甘心了。

  “你什么时候能沉住气,什么时候本将军让你为主将!”吕布撇了他一眼,冷然的道。

  董袭是他最看好了一个大将,此战凶猛,可是就是沉不住气,相比吕蒙和陈武这两个科班出身的大将来说,还是有些野性的桀骜。

  “是!”

  董袭被吕布的气息以震慑,有些垂头丧气的退回本位。

  “广元!”

  “末将在!”

  “汉中张鲁也不简单,魏国出兵的也不弱,想来想去,你还是随陈武走一趟,少了一个参谋,总感觉不放心!”

  吕布沉声的道。

  “诺!”石韬点点头。

  ————————————————————————————

  上庸城,城外。

  大军扎营,战旗飞扬,擂鼓涛涛,曹仁站在三军之前,目光看着城高墙厚的上庸城,神情之中有一抹凛然的战意。

  “传令,辎重一到,立刻进攻!”他冷然的喝到。

  “诺!”

  传令兵迅速的传令三军将士。

  “城内何人镇守?”曹仁目光看着斥候营主将,问道。

  从出兵到现在,速度太快,消息都有些跟不上了,不过他麾下的斥候营和鬼卒有联系,自然能得知主将之人。

  “杨柏!”

  斥候营主将躬身的回禀道:“此人乃是张鲁麾下屈指可数的猛将,一直捍卫东侧门户,麾下兵马八千,镇守上庸城!”

  “杨柏?八千兵?”

  曹仁微微眯眼,嘴角勾起了起一抹冷笑:“某就看看,你能抵挡多久的时间!”

  “将军,张绣将军辎重已经到了!”一个副将走上来,道:“攻城车,云梯,皆然就位!”

  “好,杨柏,碰上本将军,算你不幸运。”

  曹仁目光湛然而亮,冷然的道:“吾王好声好气的招降于张鲁,然而这个张鲁却始终拖拖拉拉,不愿意归降魏国,那某就先拔掉他几个大将在说,传令,立刻进攻!”

  “诺!”

  擂鼓阵阵之中,魏军发起了对上庸的强攻。

  

第七百四十一章 吴国科举引发的浪潮


  战国六年,吴国和魏国,两大霸主息战,东部安然,然而在中原西部却打的火热

  六月如火,西部的战事烈烈,并州,关中,汉中,西蜀,整个中原的西部地域,无论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皆然是一片烽火连天。

  并州魏国和吴国虎视眈眈,黄忠和曹洪都已经列兵阵前,等待着瓜分并州。

  关中,凉国和金国战役惨烈,长安城。

  汉中,曹仁已经打响战役,他身边驻守的吕布也在蠢蠢欲动。

  蜀国,刘璋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深宫自乐自娱,然而刘备和诸葛亮却在谋略成都,黄雀在后的锦衣卫也在虎视眈眈。

  西部的形势剧变,对于吴国来说,却并没有过于紧张,吴国都城的金陵城,却依旧的喧嚣热闹。

  一年一度的蹴鞠大赛开始了,这是金陵城之中一个最热闹的时分。

  吴国对于蹴鞠这一项运动看的比较看重,自从第一届蹴鞠开始,王族参战,天下共举,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即使当初孙权刚刚登基的时候,吴国明显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没有停止举办。

  这是吴国如今的一个热点,也是金陵城了一个繁华时节。

  不过今年的蹴鞠大赛却举办的有些逊色,本来聚集全国视线的活动,却被即将举行的科举的风头给掩盖了。

  自从教育司把天下科举的消息给散播出来,吴国上下皆然是一片震荡。

  读书人始终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主流阶层,这一点即使吴国如今明显改革了不少事情,都是变不了了事实。

  举孝廉这个已经维持的数百年的官吏选拔制度,其实对于不少读书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有才而不得人举荐,碌碌无为一生的,比比皆是。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那么多智近乎妖的恐怕也绝对不止一个诸葛孔明。

  然而诸葛孔明很幸运,他得人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可是若是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他这个多智近乎妖的谋者是不是应该老死山林呢?

  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上伯乐。

  所以吴国朝堂的科举的消息一颁布出来,整个吴国读书人都开始兴奋起来,一个个磨拳搽掌,兴致勃勃,嗷嗷直叫。

  随着科举的消息通过官方邸报明发公文,一层层传达下去,还有江东日报这些报纸的大肆宣扬,吴国上下已经沸腾起来。

  孙权提出了科举制度其实是一个过渡期,是以举孝廉代替乡试和会试。最后选拔顶尖才子,与金陵城举行殿试。

  当然,他除了举荐制度之外,后来还另外在金陵城下了一道圣旨,只要愿意参加科举的学子,即使没有人愿意举荐,皆然可以在八月之前报名参加。

  八月将会举行一次这些报名者的独立初试,初试之后。成绩出众者,在九月份会和那些被各地举荐来的尖子一起进行大考。

  这就是今年真正的科举大考。

  “朝廷科举。乃是寒门读书人的一个大好机会,吾等寒窗十年,当一举成名!”

  “蔡祭酒亲自主持科举,必然公平公正,吾当一展所长!”

  “老师门下弟子众多,举荐的名额肯定没有某。某当去京城一走,科举岂能错过!”

  “这一个和天下读书人较量的机会,吾当参与!”

  “……”

  很多读书已经读了一辈子的人,都心动起来了,不少读书人赶赴京城。参加初试。

  读书是为了入仕,天下读书人谁不想要独占鳌头,谁不想一举成名天下知,谁不想入朝为官高居庙堂。

  所以踊跃的人几乎超出了朝堂的意料之中。

  恐怕即使孙权蔡邕等人也想不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个浪潮,科举之策会引发这么多读书人的共鸣,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一阵唏嘘。

  孙权接到的消息之后,才感觉,看来他之前想了有些多了,就如今这个趋势,别说寥寥几个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反对,就算所有大儒反对,恐怕都阻止不了这个科举的趋势。

  科举不仅仅在民间引发的躁动,在朝堂之上也引发的不少人的心思。

  在读书人心中,这是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在朝堂之下的一方势力眼中,这是一次较量,人才的较量。

  特别是如今吴国境内几大书院,卯足劲头,想要名下的学子在科举之上表现出众。

  ——————————————

  鹿门山书院。

  祭酒司马微和庞德公召来目前书院最出色的学子。

  “公琰,吴国此次科举,关系重大,谁能独占鳌头,随便能一飞中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