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宫看着祝融夫人,言语变得柔和起来了:“只要你愿意放弃抵抗,我们才有机会能说服陛下收回屠杀的命令,把南蛮部落收于大吴战旗之下,至于你们这些南蛮主将什么下场,我是保证不了,但是我能保证,南蛮部落不会被灭族!”

  “我能相信你们?”

  祝融夫人目光锐利。

  “你现在没有别的选择!”

  陈宫说道:“巴蜀方面已经停战,我大吴随时能调遣十万精锐将士南下,你这么聪明,应该能想到南蛮部落面对的是什么,说句不好听了,你凭什么和我们打!”

  祝融夫人闻言,目光赤红,却不得不忍着一口气,因为陈宫的话全说对了,她深呼吸了一口气,神色阴沉,久久不语。

  打是打不出去。

  投降了,她又不敢相信吴军,毕竟斩杀了潘璋,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她清楚,自己的选择就是南蛮的未来,但是她不敢轻易的选择。

  陈宫没有逼她,很平静的站在旁边,等待她的抉择。

  他也不想大开杀戒,但是前提是,祝融夫人能够看清楚时局。

  安静的营帐之中,约莫一刻钟之后,才响起祝融夫人的有些颓废的声音:“我南蛮全军可放下抵抗,就地投降,但是我要见一见你们陛下!”



第九百九十章 班师回朝 上


  成都,西蜀行宫。±,

  “陛下,刚刚传来消息,南蛮军已经投降了!”徐庶站在殿堂之下,双手拱起,禀报道:“无条件投降!”

  “意料之中!”

  孙权闻言,抬起头,目光淡然,冷笑的说:“祝融这个女子也算识趣,她要是死扛不投降,朕说不定还真的大开杀戒,但是她既然投降了,朕也不能太过分!”

  灭门屠族,那是只是他怒火之下控制不住的情绪发泄,在冷静之后,他的心中也明白,如果吴军过度的杀伐是绝对稳不住益州郡。

  南蛮部落的人口不少,而且蹲在深山野林里面,想要完全剿灭他们,也许吴军能做到,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

  这不合算,为了一口气让麾下将士付出一些不必要的生命代价,这不是孙权的性格。

  “陛下,那个祝融夫人想要见你!”徐庶说道。

  “她想见朕?”

  孙权目光有些微冷:“那就见见吧,朕也想要见见这个南蛮英雌,顺便把孟获这个南蛮枭雄也提上来!”

  “陈宫已经押解孟获和祝融夫人北上了,不过其他的南蛮部落洞主,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明示!”徐庶说道。

  南蛮三十六洞,组建十万大军,虽然被吴军打的崩溃,但是还是有不少猛将,好像金环三结就是数一数二的猛将。

  “徐盛怎么说?”孙权问道。

  “他已经上书上来了,他想要这些南蛮部落的洞主首领一律坑杀,理由是南蛮部落野性难驯,需要震慑南蛮之乱!”

  徐庶微微苦笑:“而且我收到陈宫的消息,仔南蛮军投降的那一天,关兴和雷铜已经被他斩杀。杀俘,这可是一个大忌,如果按照军法,徐盛恐怕连他的位置都保不住!”

  “你立刻传朕的意,让他北上来见朕,至于战象大营和益州郡的事情。全部交给参谋长黄盖处理!”

  孙权想了想,叹了一口气,说道:“徐盛和潘璋是一路走过来,他们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征战,感情深厚,所以难免会意气用事!”

  就好像他当初听了潘璋战死的消息,也是怒火冲天,压不住自己的情绪。

  徐盛和潘璋之间的感情必自己要深厚。他会有这等举动,也是正常反应,孙权也没有意外。

  至于关兴和雷铜,死了就死了,影响不大。

  但是军有军规,国有国法,作为一个主将,他擅自杀了关兴和雷铜。那就是杀俘,军法司的人不会就这么放过徐盛。终究要避一避。

  “诺!”

  徐庶点点头:“陛下,那么那批南蛮降军,我们如何去处理,要是把他们编制在一起,我怕会不有控制不住,徐盛有一点没有说错。南蛮人野性比较狂烈,很容易就会暴动!”

  “这是一批老兵,能打能拼,让战象大营和巴蜀大营分了!”

  孙权目光锐利:“巴蜀大营本来就缺乏兵力,至于战象大营。他们是几个大营兵力最少的一个,如今也该补充一下兵力了,你做一份计划,然后递上军机处,让军机处分配。”

  “是!”

  徐庶走上来,然后向着递上一份奏书:“陛下,这是参谋司对于巴蜀大营的编制,我们预料之中,编制八个师,四个直属团,将近十万兵马,还有一些军官的考核情况,都在这里了,请你过目!”

  “这一份编制不行,你重新编过!”

  孙权摊开,看了看,很直接的说道:“朕决定了,这一次的军制改革,就从巴蜀大营开始,巴蜀大营成立巴蜀军团,下编三个军,八个师,陈到为军团司令,法正为军团参谋长!”

  “陛下,这会不会太急了!”

  徐庶面色微微一遍,接下来的军方改革,改各个大营的编制为军团编制,然后在师的编制之上,加上一级,估计在全国成立九个军团,三十个军,将近一百个师,在编将士过百万。

  这个工程很大,军机处已经在策划,但是计划还没有完全出来,如今在巴蜀大营率先实施的话,多少有些急躁,毕竟这其中牵涉很多编制都没有理清楚。

  军方的制度和编制关乎每一个将士的职务,军衔,军饷,哪怕一点都不能出错。

  “打铁要趁热,反正如今巴蜀大营的将士都是全新编制了,为什么不直接落实到最新的军制,如果说这才刚刚改编好,不用数月就要重新更改,那会让麾下将士感觉军方制度儿戏,导致军心不稳的!”

  孙权沉声说道。

  “末将明白了!”

  徐庶沉吟片刻,心中顿时明了孙权的心思:“我会和陈到法正好好商量一番,尽量做出一个标榜,让其他的大营看到新军制度的成效!”

  “还有一件事情!”

  孙权眯着眼,目光看着徐庶:“朕打算把参谋司扩张为参谋部,并肩于朝廷六部,设立尚书之位,这事情本来朕班师回朝之后再提出的,但是朕希望你能有一个心理准备!”

  “陛下这么说的意思,这个参谋部尚书不是我?”

  徐庶吞咽了一下干涩的喉咙:“是庞统吗?”

  参谋司一直以来都是他在掌控,就算要是扩张,也是在原来基础上扩张,哪怕提升阶位,也不应该动他这个首脑。

  “不是!”孙权摇摇头。

  “那是谁能胜任参谋尚书一职务?”

  徐庶自然有他的傲气,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趴在他头上的,他想来想去,有些想不明白。

  “有一个人,绝对能!”

  孙权嘴角一列,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说:“朕压的他有些太久了,都浪费了他的天赋,如今也是时候放出来溜溜了,不然就太浪费他非凡的才能了!”

  “周瑜!”

  徐庶灵光一动。瞳孔猛然收缩。

  当年周瑜如果不是因为孙策的事情,军方第一谋士的位置,非他莫属,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他才被迫退出军界。

  如果说有人能以军方资历和实力凌驾于他徐庶之上,周瑜算一个。

  不过这时候把周瑜从内阁调入军方。这是一个什么信号啊?

  徐庶感觉自己越来越难以揣摩孙权的心思了。

  ——————————————————————

  五天之后。

  “陛下,孟获和祝融夫人已经押解于成都!”陈宫走进大殿,禀报道。

  “带他们进来吧!”

  孙权点头,目光看着陈宫,说道:“公台,益州郡的事情你辛苦了,如今大军班师回朝在即,你去处理班师回朝的事情吧,朕不希望这中间出现什么变故。事情由你全权负责!”

  “诺!”

  陈宫点头,然后走了出去。

  半响之后,大殿外面的禁卫军大统领雷定亲自把孟获和祝融两人带进了大殿之中。

  两人身上都有一层层的锁链给锁着,毕竟两人都是防备就让他们面圣。

  “罪臣孟获拜见陛下!”

  两人鞠躬行礼,手撩脚镣当当响。

  “雷定,给他们松开锁链!”孙权目光冷然,沉声说道。

  “陛下?”

  雷定沉默了一下。孟获身上的气息强大,让他感觉到极度危险。所以有些不放心。

  “松开!”孙权强调了一声。

  “诺!”

  雷定招招手,示意麾下将士揭开锁链,他自己寸步不离的站在孙权一步之遥的地方,小心翼翼的戒备。

  几个禁卫军亲兵上前,解开他们的手脚锁链。

  “坐!”

  孙权目光看着两人,一字如虹。不容反驳。

  “诺!”

  孟获抬头,铜铃般的眼眸凝视这不远处的青年帝王,心中微微一动,被俘虏以来,他一直不甘心。但是当南蛮投降之后,他就从不甘心变成绝望。

  看着这个能主宰他命运的青年,他久久不语,心中百感交集。

  至于祝融夫人,她的神色就洒脱的多了,眸光闪烁,玉手拱起:“祝融代表南蛮族人,多谢陛下的宽容大量!”

  “杀和不杀,只是朕的一念之间,要说宽容也说不上,朕只是不想污浊了大吴的民心而已!”

  孙权冷笑的说道:“朕向来对待麾下百姓,主张一视同仁,种族之间融合公处,南蛮人也好,吴人也好,只要是我们大吴子民,尊我大吴之法,他们的就能过上好生活,所以南蛮的百姓能活,但是尔等未必能活,杀朕大将,此乃死罪!”

  “祝融认罪,但是此事于我南蛮王无关,祝融恳亲陛下能饶恕我夫君一命,我夫君乃是一员悍将,他能为陛下征战沙场,可将功赎罪!”

  祝融双膝俯跪而下,恳求说道。

  “你要见朕,就是为了这个!”

  孙权有些意外。

  “夫人!”

  孟获眼眸睁大,怒瞪祝融:“要死,我们一起死,我孟获堂堂南蛮之王,岂能以妻之命而苟活世上!”

  啪啪啪!!!

  孙权轻轻的拍响了手掌,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朕是不是应该赞赏你们伉俪情深吗?”

  “陛下,南蛮虽降,但是如今尚未稳,我想陛下也需要一人南蛮之中有威信的人来稳住南蛮部落,我夫君就是最好的人选,有他在,南蛮部落不会乱!”

  祝融夫人美眸闪闪,有些卑微的说道。

  “夫人,你莫要多说了!”孟获大喝:“你若是死了,我孟获不会独活世上!”

  “祝融,其实你怎么不为自己求求情?”

  孙权看着这一幕,冷笑问道。

  “潘璋将军是死于我之手,陛下如今想必对我已恨之入骨,我又何必白费力气求亲!”祝融夫人咬着贝齿,幽幽的说道。

  人是求生,不是求死。

  但是潘璋这个结解不开,她心中很知道,孙权不会放过他们的。

  “你说的很对!”

  孙权站起来,目光俯视,神色冷冽:“潘璋不仅仅是东吴大将,还是朕的亲卫,与朕感情身后,所以朕很怒火,朕甚至想过用你们南蛮部落来陪葬,但是你投降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大吴有大吴法度,如今你是降将,朕是奈何不了你。”

  “整个大吴都是陛下了,陛下想要杀,谁也挡不住,又怎么会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祝融!”祝融夫人有些自嘲。

  “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

  孙权耸耸肩,嘴角有一丝冷笑:“朕想要杀你们,但是不会杀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既然投降,就会编入军方编制,但是你们最好记住了,朕会盯着你们,不要给朕机会,不然朕一定取尔等性命!”

  这几天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置孟获和祝融。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无论孟获和祝融,都是人才,这是其中一点,还有一点就是想要稳住南蛮部落,就必须要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留着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他是东吴大帝,每一个决定都只能尊重大吴朝最大的利益而去做,哪怕不甘心,也只能压着。

  在其位,承其责!u



第九百九十一章 班师回朝 中


  战国八年,三月一日。

  东吴和曹魏两大霸主之间,于武都郡的下辩城郊外南岳山之上,展开了关于两国之间的和谈会议。

  两国和谈是在魏军停战之后,东吴派遣使者于雒阳亲自提出的。

  当然,这早已经是孙权和曹操之间暗地里面达成了一个共识。

  打了一年多,双方都已经兵倦马疲,这时候无论东吴还是曹魏都打不下去了,和谈就是唯一的路。

  东吴以江国公孙策为议和主使,礼部侍郎伊籍为副使,在赵云亲自率领十万兵马护送之下,抵达下辩郊外。

  而曹魏方面议和的主使是太子曹昂,副使是钟繇。

  双方于南岳山碰面。

  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打起来容易,谈起来艰难。

  虽然孙权和曹操站在大局为重的份上,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他们下面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议和的人。

  孙策如此。

  曹昂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双方之间的第一次碰面和谈最后以不欢而散收场,然后他们之间拉开了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和谈,其实就是互相扯皮。

  两国之间要的和谈牵涉的方方面面很多。

  其中魏军俘虏,还有吴军留在关中的将士尸骸,都是要谈的事情。

  而且东吴和曹魏之间的疆域几乎是全面毗邻,这一战他们四面开花,基本上全面打起来了,想要重新规划分界线,就要一点点的扯皮。

  ……

  成都,西蜀行宫。

  “看来你很快就能回去了!”孙权目光看着司马朗,嘴角勾勒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议和一成,留在手里面的俘虏就要放回去。

  “吴皇陛下要是不愿意放,我就算想要回去,也回不去啊!”

  司马朗神色沉稳,淡淡的说道。

  “留你不得。朕还要顾虑一下朕的面子!”孙权坦然的道:“不然朕还真的想要留下你,对于人才,大吴从来都不会嫌少!”

  “吴皇陛下有些过奖了!”

  司马朗心中微微一动,目光落在孙权那张俊朗的脸庞之上。想要看出点什么。

  “你觉得吴魏之间,胜算如何?”孙权突然问道。

  “大魏必胜!”司马朗果决的回答。

  “呵呵,信心不错!”孙权笑了笑:“不过有些盲目了吧!”

  “你想说什么,直说,堂堂一个东吴大帝。何必我小小一个司马朗兜圈子!”

  司马朗的眼眸骤然之间变得锐利起来。

  “司马朗,都说司马懿才是司马家的麒麟子,但是你司马朗也不错,你是一个聪明人,朕想要对你说什么,你心中不清楚吗?”

  孙权嘴角微微翘起:“脚踏两只船,一直不是你们世家大族最擅长的吗?现在为什么不用呢?”

  “我不会投靠东吴!”

  司马朗强硬的说道。

  “朕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朕不会逼你,朕只是希望你能好好想想,如今你是不是应该为司马家留一条后路。你可知道朕对关中世家的怨恨,朕可不保证日后要是攻破关中,会不会血洗你们关中的世家大族!”孙权冷笑。

  因为关中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