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7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跟着刘备颠簸流离?

  “哈哈,我能得子龙相助,也是我孙仲谋之荣幸!”

  孙权脸庞上露出了 ·

  天边的一抹残阳光芒栩栩如生的映照在山岗之上,把这一对君臣之间的影子拉的长长的。

  天黑了,他们直接就在山岗上搭建了一个帐篷,烧起了一团篝火,这一夜孙权看着山上了一草一木,尽是怀缅过去,第二天才返回了寿春城。

  “陛下,金陵城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徐庶是这一次孙权出巡负责政务处理的长史。

  孙权洗把脸之后,打开密函,是一份军事密函,来自北部战区:“这西面才刚刚打起来,北面就已经是按捺不足了,黄忠出兵雁门了!”

  “夺雁门?”徐庶微微眯眼。

  “夺取雁门只是一个目的,他们想要吃掉雁门郡马超的驻扎三万精锐!”孙权目光深沉,眼眸深沉一个个念头转动:“马孟起不好对付,希望他们能小心谨慎一点,要是被反将一军,会影响接下来包围关中的大战!”

  “他们敢在这个敏感的关头动手,没有八成,也应该有六成的把握!”

  “难说!”孙权苦笑:“你不觉得庞统的风格有些剑走偏锋吗?”

  “陛下的意思是……庞统这一次又用险招?”

  “不险不走,这才是庞士元一贯的风格!”孙权对麾下几个顶级军师性格都有很深的了解。

  李涅是阴险毒辣。

  诸葛亮是谋定而后动。

  周瑜有些张扬。

  陈宫多谋少断。

  徐庶有时候想的太多,反而凌乱自己的思维。

  而庞统,他希望剑走偏锋,冒险进攻是强项。

  “不是还有黄忠司令吗?”徐庶道:“他比较稳重!”

  “希望吧!”

  孙权把这军事密函放下,没有过于的去担心,既然交给他们了,他就要相信他们能行,最后就算败了,他也认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九江郡守严畯带着孙权,开始明里暗里巡视寿春城和九江郡的情况,所到之处,百姓迎接,让这座城都沸腾起来。

  九江郡归降东吴的时间也不短暂了,这些年的发展无论是秩序还是经济,都不错。

  至少孙权很满意。

  到了第三天,在全城百姓的万众瞩目之下,孙权的仪仗队大摇大摆的离开了寿春城,继续北上巡视的路途,他的第二站自然是汝南郡。

  汝南郡去年因为郭奉孝的一场蓄意大水,在豫州算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郡域。

  这个曾经是几百万人的大郡,一走进来颇有一些死气沉沉的感觉。??? ? 看·?

  从进入汝南开始,孙权触目可见的都是一片比较惨不忍睹的状况,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一片片的荒废的农田,路野之间搭起来那些四处漏风的木棚……

  这些场景多多少少其实都有些刺激这孙权那敏感的神经线。

  “触目惊心啊!”

  孙权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种状况了。

  从登上皇位开始,不,应该是从当年吴国立国开始,他其实就一直相反设法的努力的去改变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希望居有所定,老有所样。

  不求小康,最起码要有一个温饱水平。

  这些年江东之地蒸蒸日上,在他心中一直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可如今看来,自己做的还不够,差的太远了。

  “顾雍,徐庶,你们都来看看,朕记得,朕当初是咬着牙拨下款子赈灾了,可你看看,赈灾最后赈到那里去了,朕要是不亲自来看,下面的人还打算瞒朕多久?”

  这一天,孙权的北巡队伍停在了新蔡县境内的一座山坡上。

  孙权从山坡往下面看,在那个小平原之上,有一排排木架搭城的草棚,几百老幼妇孺般的难民就是挤在这些草棚之中,凄惨的生活,让他的神色不禁的有些阴冷。

  “陛下,当年魏军蓄意的那一场大水实在太凶悍了,几乎已经颠覆了整个汝南,受灾百姓在百万以上,而且……”徐庶站在孙权身后,他看着这一幕也不好受,但是他知道,这不是并不是有人贪了这一笔赈灾款子,而是实在无法坚固,他想到了一些原因,有些欲言不言。

  “而且当年朝廷派人下来赈灾的时候,内阁方面比较在意的是死伤惨重的中央军团将士,所以款项有很多都是拨改的中央军团,而对于这些水灾过后的灾民,只能维持一个温饱,饿不死!”

  赵云面无表情,补充了徐庶后面的话。

  他当年可是亲身的经历了这一场大水,自然很了解这里的情况。

  “胡闹,内阁是内阁,军机处是军机处,两者什么时候混为一谈了!”

  孙权皱眉。

  赈灾的款子什么时候和军费勾搭在一起了?

  “陛下,当时的情况不一样,被大水淹没的将士和普通的难民根本就分不开,而且在大吴很多的官吏眼中,中央军团的将士可比这些本来和我们作对的百万难民要重要的多,所以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顾雍苦笑。

  孙权的这一次北上,仪仗队里面有大量的官吏,有史官,有户部官吏,有御史台的官吏,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这个吏部尚书也随行北巡了。

  只要的目的为的就是考核如今刚刚收拢进入大吴疆域旗帜之下四州地方的官吏情况。

  虽然四州总督府是将领起来了,但是很多用的都是原来魏朝任命的官吏。

  这方面吏部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亲自考核一番。

  “这是朕的错!”

  孙权冷静下来,也知道这事情怪不了内阁,他叹了一口气,目光歉意的看着前面的难民:“朕去见见他们!”

  “陛下!”众将跟上来。

  “谁也别跟着朕!”

  孙权冷喝了一声,然后径直了离开了山岗,向着前面平原走过去,走进了几个难民堆之中,他目光看着这些衣衬娄乱,面色黄白的难民,心中仿佛有一抹拧着的感觉。

  身在其位,就要承受这个责任。

  他是大吴朝的皇上,这些都是他的子民,他孙仲谋的责任。

  “老乡,我要去平舆,是走这条路吗?”孙权主动走上来。

  “沿着官道先前面走就是了!”

  几个坐在井盖头的老汉打量了一下孙权,点点头。

  “老乡,我看你们几百号人,人口不少,微眯这么多人挤在这里的草棚呢,能活得下去吗?”孙权目光看着一个坐在井盖头的布衣老汉,微笑的问道。

  “我们这些人其实都是前面那几条被淹没的小村庄的,三个庄子,近乎上千人,如今就剩下我们几百号人了,房屋都没有了,挤在这里算是过日子,把过一天是一天,总比饿死好啊!”

  老汉抬头,有些冷漠的看着孙权。

  “官府县衙不管你们吗?”

  “管?”

  老汉闻言,有些苦涩的笑了笑,道:“魏人做的孽,怎么管,官府能管得了多少,况且现在官府更加重视那些豪强家族的,我们这些小百姓,死了就死了,谁会在意!”

  “我听说东吴大帝要北巡了,你们为了不去御前拦驾呢?官府不管你们的死活,但是陛下不可能不管了,你们可都是大吴的子民”

  孙权心中有一抹杀意。

  “说得容易!”

  老汉苦涩的说道:“但是谁不怕死了,要是惊动的圣驾,我们所有的人头都不够砍的,在说了,之前我们可都是魏人,陛下不杀我们,还支援我们不少粮食,已经不错了,现在的日子苦是苦了点,但是还能活下去,已经是吴朝开恩了!”

  “吴朝一视同仁,大吴境内,还有吴人魏人之分吗?”孙权也不怕脏,坐在递上,看着几人,微笑的问道。

  “当然有!”

  老汉斜睨了一眼孙权,有些奇怪这个年轻的路人怎么问这么多,但是闲着也是闲着,他就继续说了起来,道:“那些外来的吴人多少有些看不起我们这些魏人!”

  “外来的吴人?”

  “这几个月不少吴人北上,我们汝南土地肥沃,虽然被大水淹死死了不少人,但是也空出来不少田地!”

  “原来是这样!”孙权明白了,有些精明的江东人或者荆州人感觉百废待兴的汝南是一个宝地,就涌进来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就是和本地人之间多少有些冲突,这要看官吏之间的调节了。

  孙权和几个老汉谈了大半个时辰,微服私访之下,算是有些收获,深入的了解了一番如今汝南百姓的生活。

  “老乡什么价值了东西,这几个大吴银元算是给你们一个留念,相信大吴,会让您们过上好日子的!”

  孙权拿出了几个大吴银元给几个老乡之后,离开了这个小草棚打成了的一排房舍。

  ……

  第二天,北巡的仪仗队进入了平舆城。

  平舆城算是当年受灾比较眼中的一座城池,痕迹斑斑的城墙依旧残留着洪水冲塌下的缺口,整座城池也就那聊聊可见的新房舍。

  队伍就在城中了一片空地上扎营下来了。

  “平舆县令谭松带着平舆县衙上下官吏,拜见陛下!”

  县令是本地人,之前是一个小官吏,后来汝南进入了东吴的疆域方位,他才提拔起来了,临危受命,主持大局。

  “平身!”

  孙权抬头目光扫过了众人,道:“谭县令,一路走过来,都是难民,你这个县令做的有些不够称职啊!”

  “陛下,微臣有罪!”

  谭松浑身一抖,俯首跪下。

  “别和朕说这个,朕就是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孙权微微眯眼,浑身散发这冷意:“你要是说不清楚,就让汝南郡守来说,汝南郡守说不清楚,就让豫州总督亲自来和真,都说不清楚朕就给你直接撸到底!”

  “陛下,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难民太多,接济尚可,想要帮助他们重整家园,实在有些力不及也!”谭松道。

  “朕要在平舆城呆上几天!”

  孙权冷冷道:“你去给朕穿一句话,让汝南郡守杨仪,豫州总督吕范前来见朕!”

  “诺!”

  谭松目光有些颤动,不过被孙权的气势镇住了,连忙点头走了出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吴帝北巡 三

  孙权的一道命令,正在许都城的豫州总督吕岱和正在汝阴城的汝南郡守杨仪,两人带着不少官吏,连夜赶路,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平舆城面圣。

  当他们赶到平舆城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不过两人被拦在了营门之外。

  “陛下让二位和总督府郡守府的所有官吏在营门之外候着!”禁卫军大统领雷定传孙权命令。

  “候着?”

  “陛下这是发怒了!”

  “怎么事?”

  总督府和郡守府的一众官吏有些不安起来了。

  “都闭嘴,给我安安静静的候着。”总督吕岱发话了。

  “是!”

  众官吏安静下来了。

  “吕总督,陛下让我们连夜赶来,如今又拒在营外不见,看来是对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很不满啊?”

  杨仪看着前面的营帐,面容微微苦笑。

  “估计是汝南境内的难民的惨状让陛下见到了,陛下这方面想来苛刻,恐怕要大发雷霆!”吕岱也忍不住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低声的道:“今天就算见到陛下了,我们两个恐怕也是少不了一顿挨骂了!”

  “这汝南的难民事情的确是一个麻烦!”

  杨仪很年轻,二十几岁出头,比九江太守严畯还是年轻,他倒不是东吴的科班出身,属于野路子。

  他本来是巴郡的一个小县令,后来被巴蜀总督鲁肃给看好,提升为巴郡的主簿。

  在吴军拿下了关东之地后,自然要从各州郡方面大征能吏,为了稳定这些才刚刚进入大吴战旗之下的疆域,有些不错的年轻官吏不惜破格提拔上来。

  他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而且还是如今户部尚书鲁肃亲自举荐上来了,最后还接受了汝南这个烫手山芋。

  这大半年他倒是做的有声有色,只是汝南郡因为一场大水的原因,被糟踏的太乱了,而且豫州总督府也不可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汝南,所以他也是巧妇难成无米之炊,这里还是一片乱状。

  中午。

  太阳已经升的高高的,阳光猛烈,映照大营之前的一群人的身影,这猛烈的让他们有些难受吗,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咬着牙撑着,等待着孙权的召见。

  “吕总督,杨郡守,诸位官吏,陛下有请!”

  不多一会,孙权终于派人来请他们进去了。

  众人闻言,神色大喜,他们连忙迈着有些僵硬的步伐,走进了大营的一个营帐之中。

  “微臣吕岱参见陛下!”

  为首的吕岱和杨仪目光看着盘坐书案之前孙权,这时候的孙权正手握一卷书籍,在安静的看着,浑身却散发着冷意,有一丝不怒自威的气质。

  “臣等参见陛下!”

  众官吏连忙紧跟着行礼。

  “你们来的很快啊!”

  孙权这时候才抬起头,一双碧绿色的琥珀冷眸一扫而过,吕岱他很熟悉,他亲自从澳洲调遣来的的,而这个杨仪能让鲁肃看重,估计能力应该也不错。

  “陛下召唤,不敢拖延!”

  众人连忙道。

  “那尔等可知道朕为什么在这里召唤尔等吗?”

  孙权的面容上浮现一抹森冷的气息:“朕从九江而上,一进入汝南,仿佛就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朕一路走过来下来,差点以为自己是不是到了初平元年,那一年朕随先皇讨伐动作,雒阳城到长安的看到了那一段路途,白骨千里,哀嚎一路!”

  在初平元年的时候,关东诸侯会战董卓,董卓不敌,携带雒阳数百万的百姓南下长安,那一路才叫凄惨,真真正正的尸骨堆积如山。

  孙权那时候刚刚穿越而来,对于人命的认可不是这个时代人能理解了,他看到那状况,心如刀割。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孙权的心中下定决定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这些年他很努力。

  但是当他看到汝南郡里面的状况,孙权仿佛又到了那个让他触目惊心的一幕。

  “微臣等办事不力,让陛下失望了!”

  众人闻言,一个个的身体颤动起来,心中有一股寒意升起。

  “朕知道你们有困难,但是这不是理由,朕的子民不能居无定所,朕要的是一个结果!”

  孙权站起来,目光锐利,神色冷漠,道:“告诉朕,你们什么时候能让汝南百姓重建家园,恢复民生!”

  “一年!”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

  “半年!”

  孙权直接给砍掉了一半的时间,道:“在半年时间之内,朕要看到一个全新的汝南郡,不一定要是所繁荣富饶,但是不能让百姓居无定所,你们做不到的话,朕换人,大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他这一句话有些重了,但是他认为应该给他们一点狠的压力。

  “是!”

  两人吞咽了一下唾沫,连忙点头。

  孙权都把话说道这个地步了,他们还能不答应吗。

  “杨仪!”孙权直接看着杨仪。

  “在!”

  “你是汝南郡守,你的态度决定汝南无数百姓的心态,可你在救灾的时候,一直比较注重本地的豪强家族,扶持他们就恢复起来,却放弃了对难民的照顾,可对?”

  孙权冷声的问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