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8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的冲儿最聪明!”

  曹操目光看着这个自己最疼爱,最聪慧的儿子,心中越的沉甸甸的。

  曹氏皇朝的覆灭。

  能有多少曹姓族人能活下来?

  他不知道!

  因为如今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控在他自己的手中,成王败寇,他败了,对于东吴来说,曹魏的皇族就是草寇,甚至不如草寇。

  孙权的性格就算在阔达,他能让曹氏皇族多少人活下来啊?

  ——————————————————————————————————

  襄陵城。

  这是河东郡北部重城,位于河东正北的位置,也就是雒阳西北角落。

  城中是张白骑的上万精锐魏军,依城而守,把前后两座城门防守的严严实实的,而城外就是黄忠亲自率领,刚刚抵达的血狼军团精锐大军。

  两军对持,大战一触即。

  “司令,我们什么时候攻城?”吕蓝披风猎猎,站在辕门之上,美眸闪烁一抹战意,看着远处的城池:“可惜我朱雀营不善攻城,不然我必为先锋,夺此城池!”

  “再等等吧!”

  黄忠放下手中望远镜,沉思半响,道:“我们兵力如今虽在张白骑之上,但是这一员黄巾悍将也非同一般,他手下的也算是精锐兵将,我还是希望能说降他,若是逼迫过于紧张,我怕弄巧成拙!”

  “司令,可是我们距离雒阳已经不远了!”

  师长雷铜眼眸之中有一抹灼热的光芒:“拔掉他们,河东再无任何兵马可当我们大军前进,大军便可直逼雒阳,若是能第一个兵临雒阳城,我们就是领先东线和西南线的主力,此乃赫赫战功,岂能放弃!”

  谁都想要第一个兵临雒阳。

  他们也不例外。

  “打仗是不能心急的!”

  黄忠因为年龄的关系,在东吴猛将之中一直是最沉稳的一个,他淡淡的道:“为夺战功而倒是将士伤亡,此乃不智,陛下也会不齿!”

  “司令,要不我率领骑兵绕过襄领县城,先一步南下!”黄叙建议道。

  “不可!”

  黄忠沉吟片刻,摇摇头否决了这个建议:“张白骑实力犹在,如若我们分兵而出,也许会给他一个反败为胜的可乘之机,若是他们率军聚集你们,岂不是得不偿失,不能拔掉他张白骑,我们决不能南下!”

  他们兵临顶多就是了一个军,分散了就会给张白骑各个击破了机会,张白骑也是一员名将,虽然出身草芥般的黄巾军,但是他熟读兵法,谋略也非同一般,不可轻视。

  “是!”

  众将闻言,顿时有些面容都有些不爽,眼看吴军主力就要全面围战雒阳城了,他们却被堵在这里,一心要立功的他们自然有些心塞。

  “司令,锦衣密报!”

  “锦衣密报?”

  黄忠摊开一个锦衣百户送上来的密报信函,目光崭然一亮,道:“好,锦衣卫做的好,我们的机会来了!”

  “机会?”

  “什么机会?”

  众将连忙问道。

  “立刻传我军令,全军出击,包围襄领城,准备攻城事宜,阵势有多少威视,给我摆多威势,我要震慑城中魏军!”

  黄忠没有解析,立刻下令说道。

  “诺!”

  众将闻言,也没有多问,连忙执行命令,开始动起来了。

  大军调动,马蹄潇潇,开始包围襄陵城,数万兵力的压阵,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让城中的将士开始慌乱的喘不过气来。

  ……

  城中。

  张白骑盘坐县衙大堂之上,一张面容的神情明显有些挣扎之中。

  “张白骑将军,我所说之事,你考虑的如何?”跪坐堂下的是星夜赶来的卫家家主,卫觊,他看着张白骑,淡淡的道:“是杀身成仁,还是随我投诚?”

  “卫家主,你为何要降?”

  张白骑眉头皱成的一个川字。

  “为卫氏一族活命!”

  卫觊叹了一口气,坦然的道:“天下大势如此,谁挡得住,你,还是我,我们都只是一颗小旗子而已,谁成了霸业,我们就只能投诚于谁!”

  “你就不怕东吴秋后算账吗?”张白骑冷冷的道。

  “怕!”

  卫觊道:“但是我心中很清楚,如今天下,大势在吴,我卫氏一族对于东吴来说,就算我们试死抵抗,也不过就是螳臂当车,他们随便抽出一个团的兵力,就能灭我卫氏全族老老小小,投降了东吴,哪怕他们秋后算账,也只是算在我们几个当家做主之人的身上,最少我们的族人能活下来!”

  “那我呢?”

  张白骑有些自嘲:“我投诚魏朝已经多年,为魏朝征战多年,也手染了一些吴将之血,我乃是一员魏将,我投诚能活吗?”

  “我不知道,我也保证不了,但是我知道一点,你手中的兵力根本挡不住他们,如今你死挡在这里,挡住吴军进军雒阳,日后破城,你一定活不了!”卫觊道。

  “报!”

  “进来!”

  “禀报将军,吴军已经包围城池,准备攻城了,他们说日落之前我们不开城投降,他们就强攻破城,赶尽杀绝!”

  “某家知道了,你下去吧!”

  张白骑面容一凝,眼眸有些阴沉。

  “诺!”

  这个校尉毕恭毕敬的退下去。

  “张白骑将军,如今你的你时间不多了,还有两个时辰,太阳就要下山了!”卫觊提醒的道:“吴军一旦攻城,你就没有的任何活路!”

  这是他让吴军动起来了,张白骑犹豫不觉始终难以做决定,他只能里应外合之下,给张白骑压力。

  压着他,他才没有继续思考的时间。

  “要我投诚可以!”

  张白骑沉思的很久,半天才下了决心,终究是没有杀身成仁的气魄,他站起来,俯视卫觊:“你能保我一命吗?”

  “我可以试试!”卫觊有很大把握。

  “日落之前,我若得黄忠一诺,便开门投诚,若是必死无疑,我宁愿死战到底!”

  “好!”

  卫觊点头,亲自出城于黄忠商议。

  黄忠本就没有杀张白骑的意思,听到卫觊之言,他在两军阵前,以东吴陛下孙权之名起誓,魏军开城投降,他不杀一兵一卒。

  张白骑在城头看着,最终下了决心,开城投降。

  ……

  河东最后的魏军投诚吴军,再无任何兵马挡在了黄忠面前,他亲自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直线南下。

  河东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雒阳城。

  雒阳的局势一下子糜烂了起来了。

  而这是时候,长安方面,吴军和魏军的攻守之间的形势也到了最紧张的时刻……8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夺长安 三


  长安城,城外已经被吴军从四面八方重重包围起来,吴军每天骑兵绕城奔跑,马蹄轰隆,擂鼓震天,让城中数十万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隔几年就要打一仗,这天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啊?”

  “哎,当年吴军退去,本以为长安就能太平,可这才几年时间啊,吴军又杀回来了!”

  “当初吴军杀入关中,我们长安城的城上城下可是血战连天!”

  “这一次恐怕又是一场血战!”

  “我弟弟也被强征去守城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我兄长也被征召去守城了!”

  “老天爷保佑,这一战不要打起来了,让我们的亲人都能活下来!”

  “不打起来怎么可能?”

  “怎么就不可能了,让城里面的兵马投降不就行了吗?”

  “话,不要被其他人听到了!”

  “听到又如何,魏朝已败,根本就挡不住吴军,听说弘农郡都被吴军攻破了,守住长安城还有意义吗?”

  “话需如此,但是魏军岂会投降!”

  百姓们对于这一幕仿佛已经有些的麻木了,他们不在乎谁能胜利,他们也不在乎日后谁能主宰长安城,他们在乎了自己的亲人能不能活下来。

  长安城自从董卓挟持天下百姓南下之后,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从董卓被杀,西凉军内战,凉国金国交战,魏军杀入关中,吴军北上关中,这些大战都让长安城千仓百孔。

  本来上百万的人口,如今渐渐的只剩下几十万而已,青壮经过一次次的征召,越来越少,剩下老幼妇孺了。

  吴军的再一次攻城,让他们回想到了战国七年的十二月。

  那时候是吴军第一次北伐曹魏,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攻陷了长安城,让他们感觉心惊胆跳,但是吴军纪律严明,破城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杀戮。

  这一点让长安的百姓多吴军多了一抹好感,最少他们并不排斥东吴统治这一座城池。

  就在这么一片惶惶不安的人心之中,城中突起流言。

  “我听说我们长安令诸葛均大人根本就是吴军的探子?”

  “你谁说的啊?”

  “很多人都这么说,我长安令名为诸葛均,乃是东吴大将诸葛亮的弟弟,是他派来我们魏朝做细作的!”

  “不可能吧,诸葛大人勤政爱民,一直兢兢业业,他怎么可能是东吴细作呢?”

  “一定是假!”

  “也不一定,他姓诸葛,也许他真的是诸葛家的人!”

  “城外围城的就是东吴大将诸葛亮,他里应外合之下,我们守城兵马必败无疑!”

  流言如同一场风暴,不用三天的时间,已经就开始席卷整个长安城,让本来要已经动乱的人心,更加的忐忑不安起来了。

  ……

  这一天,诸葛均按照惯例,亲自巡视了一遍城头防守之后,才从城墙走下来,返回长安县衙,城外的吴军保持的宁静却让他的心中有一抹压抑的感觉。

  自从吴军夜袭失败之后,就一直按兵不动,这样的宁静让他总感觉城外的人在氤氲着什么阴谋。

  诸葛均在县衙大堂之上跪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清茶,把脑子里面的疑惑抛开,然后开始处理了堆积在书案上的长安县衙公文,作为长安令,如今长安城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归他管理。

  城外大军围城。

  城内自然是人心惶惶,更有不少平时无所事事的混混趁火打劫作乱,虽然城中大军镇压,还有他麾下的数千县兵保持秩序,不算混乱,但是其中的琐碎之事倒是不少。

  一直到傍晚的时候,他才把这些琐碎事物全部处理完毕。

  诸葛均伸出了一个懒腰,一个名字不断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眼眸之中闪烁这一抹厉色,他喃喃的叫出来:“诸葛孔明!”

  城外吴军主将就是诸葛孔明。

  他诸葛均的兄长。

  诸葛均是诸葛家最小的儿子,他从小就不如诸葛瑾和诸葛亮两个兄长的能力。

  诸葛瑾是长兄,他性格稳重,才能不凡,自小肩负诸葛家的重担,有担当,有才能,后来选择去了江东,出仕吴朝,辅助当时尚未登顶了孙权,步步高升,如今更是贵为吴朝一方封疆大吏。

  而诸葛亮,更是诸葛家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纵奇才,自小而起就是智慧凡,还被荆州大儒司马微亲自收录门下,有经天纬地之能,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曾经主宰蜀国全局,惜败尤荣,扬名天下。

  如今更是让吴朝皇帝孙权器重,率领大军几十万,先后打赢了西凉交战,街亭大战,五丈原决战。

  自小面对这两个才能非凡的兄长,他诸葛均需要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诸葛均并没有自暴自弃,他也是有野心的,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和两个兄长并肩而立。

  所以他在两个兄长分别出仕之后,选择了北上关中,投靠曹魏。

  他从一个小小的县令幕僚开始做起,一直有一天他被当今丞相荀彧慧眼识才,开始在魏朝步步高升。

  昔日的关中之战之后,长安被攻破,司马朗被俘,导致长安令欠缺,荀彧亲自举荐他的为长安令,负责管理这一座仅次于魏都雒阳的城池。

  后来关东大战,曹操突然晕倒,导致朝廷大乱,关中之地也是局势频频动乱,沮授和庞德两人为了稳住关中,率领西凉羌军进入长安,这才稳定局势。

  但是这一股羌军对长安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羌军毕竟是羌军,他们战斗力很强悍,但是纪律很差,进入长安这等繁荣之地,闹出来的乱子可不少,诸葛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稳住了他们,稳住了长安百姓的生活。

  也因为如此,他更得朝廷之器重。

  如果这么继续下去,他起码能成为魏朝的顶梁柱,九卿之才,不逊色两个兄长。

  可是接下来的天下局势变化太快了,魏军在面对吴军的攻伐,连连的败北,并州败退,陇右战役,街亭战役,陈仓追击战役,五丈原决战,相继的战败,精锐几十万大军毁于一旦。

  连他都没有反应过来,吴军已经是兵临长安城下。

  面对如此局势,他诸葛均也无可奈何,但是他毕竟是知遇于荀彧,所以他愿意为魏朝而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这是读书人的节气。

  哪怕如今城外吴军主将是他的兄长诸葛亮,他也不会投降。

  ……

  夜色降临,幽幽的夜幕笼罩长安城的天空,长安县衙后院的诸葛均先去洗了一个澡,然后开始吃饭。

  吃完饭之后,他在庭院之中读书。

  勤能补拙,他诸葛均虽然不如诸葛瑾和诸葛亮,但是他也要比他们更加努力,所以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学习,充足自己的知识。

  “大人!”

  一个壮汉身披战甲,腰配长剑,走进庭院。

  “进来!”

  诸葛均抬头,放下手中的一卷书籍,目光看了看是自己手下的得力都尉,问道:“仲奕,有何要事吗?”

  姜囧,西凉人,曾经是沮授治理西凉的一员猛将,后来随着沮授进入长安,调遣诸葛均麾下,领长安都尉,统领三千长安县兵。

  此人武力悍勇,但是性格老实,诸葛均用的很顺手,相互之间也建立的一定的友谊。

  “大人,这几日城中突然出现一些流言蜚语,我认为应该禀报大人知道!”姜囧沉声说道。

  “说!”

  诸葛均微微眯眼,这些天他都在城头,城中事务和治安都交给了姜囧,其中生了什么事情,他倒是有些后知后觉。

  “民间突然有人造谣,说大人乃是吴军的细作!”

  “什么?”

  诸葛均闻言,双眸闪烁一抹冷芒,神色莫名的有些阴霾下来:“源于何人?”

  “这个暂时不清楚!”

  姜囧说道:“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但是这个流言传的很快,我根本找不到源头,而且他们说的有鼻子有眼睛,他们说你是吴军主将诸葛亮的弟弟,是他派来曹魏当细作的,为了就是里应外合,拿下长安城!”

  啪!

  诸葛均一巴掌拍在了石桌子之上,心中顿时什么都明白了:“诸葛孔明,你可还用心良苦,这时候来认我这个弟弟,就不怕把我坑死吗?”

  他百分之一百的肯定,这是诸葛亮的手笔。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这是一个**裸的反间计。

  “大人,你真的诸葛亮的弟弟?”姜囧闻言,有些吃惊。

  “对,我是东吴大臣和东吴大将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弟弟,难道因为这样,你也认为我会出卖长安?”

  “不会!”

  姜囧摇摇头,沉声的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