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距离新会城十余里外的谭江江面之上,上百艘战船正逆流而上,正中最为高大一船上高立一面大旗,上书“大明靖海将军陈”。


第227章 白发老将
  谭江江面上这上百艘隶属于大明凌海将军统辖的战船有大有小,稍大些的战船分上下两层,船上安有三四千斤重的大炮数门。稍小些的则在船弦两侧安些铜(铁)小炮,再小些的只在船上密密麻麻排着大杆子铳,数量不下百具之多。船上人员无论是士兵还是水手皆是着红色兵服,所打旗帜也都是红色。远远看去,上百艘打满红色旗帜的战船逆风驶来,遮蔽江面,甚是威风。
  被一众战船护卫当中那艘悬挂“大明凌海将军”大旗的战船共有三层,此时顶层之上有十数名身披盔甲的明军将领正向着前方江面远眺,为首的正是这支水师的统帅——大明凌海将军陈奇策。
  陈奇策乃广东南雄府保昌县人,万历四十六年武举出身,崇祯七年授台山守备,十二年改阳江县千总官,十五年改任雷州参将。隆武政权覆没之后,陈奇策追随永历帝抗清,在清军攻入广东后率部攻占广州府台山县南边的上、下川岛,于岛上积极整治兵事,聚集明军散卒、招募义民重新组建广东水师,并派使臣与在雷州的永历政权所委广东总督连城壁取得联系,愿意接受后者的统一节制。
  李成栋反正兵败被杀后,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挥师进逼广州,原李成栋部将,自行开印视事的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弃城突围,得知消息后,陈奇策为保存抗清力量计率部前往接应,将杜永和部送至琼州安顿。后杜和永率部降清,陈奇策义愤之下出兵袭击杜部,与琼州海面重创杜永和,使其部水师战船沉没过半。
  后来为配合李定国收复广东,南明朝廷委任的广东总督连城壁和督师大学士郭之奇发文仍在广东坚持抗清的明军各部,要他们群起响应李定国大军,共同进击广州。于是各地明军和义师群涌而起,接到命令的陈奇策也欣然率部出上、下川岛,由江口进入西江攻占江门,并击败随后赶至的清广东水师总兵官梁标相,击毙副总兵盖一鹏。在随后的李定国围攻新会战役期间,陈奇策一直率部坚守江门,直至李定国兵败解围,他才无奈率部折返上下川岛。
  此时的陈奇策已是白发苍苍老将,距离他21岁中武举至今已是37年,但一身戎装的他立于船顶之上,看上去却依旧精神凛凛。
  这次陈奇策再次率部进入谭江,为的便是支援困守新会的太平军,但此刻,他心下对于新会城是否仍在坚守并不抱期望,因为数天前探子向他回报,尚之信统领的围城大军已经开始对新会的强攻。结合之前齐豪所说城内太平军的兵员和粮食情况,这位白发老将已在心中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也对之前浪费的数月时间感到后悔,更对总督连城壁和大学士郭之奇的按兵不动表示不解。
  ……
  事情上早在太平军占领新会时,散布在各地坚持抗清的明军诸部就已知道这个惊人消息!
  广东总督连城壁起先不信,但随后消息确认后他便立即同大学士郭之奇联名向安龙的朝廷发去奏报,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告知西宁王李定国,请求朝廷和李定国利用这千载难得良机火速发兵再次入粤。
  在等待朝廷和李定国回复时,连城壁和郭之奇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支援新会的太平军,一来他们对于境内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兵马并不了解,二来他们手中的兵力也实在是难以承担援救新会的重任。
  去年为了配合李定国进攻广州,广东各地明军和义师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现下广东各地明军的力量在纸面上有钦州的靖氛将军邓耀部,廉州的镇国将军朱统部,海北道的周腾凤部,高州四府巡抚张孝起部,高州廉江县汤平伯周金汤部,肇庆府阳江县南面海陵岛李常荣部,恩平虎贲将军王兴部,以及上下川岛的凌海将军陈奇策部等等。
  这些人马加在一块也有两三万人,但却是散落在各地,相互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也没有一个可供长期驻扎的地盘,更要命的是这些明军大多都是水师,缺少可以陆战的兵力,往往在水上能重创上千清军,可一旦上岸却连几百人的清军都无法应付。因而明知太平军占领新会城对南明收复广东是千载难得良机,但苦于手中没有兵马能够承担这次东进任务,连城壁和郭之奇也只能耐下心思等待,毕竟眼下能够野战击败清军的只有秦王孙可望和西宁王李定国麾下的西营官兵了。要东征只能由西营官兵来,别的兵马真的不济事,去了也是白去。
  在此期间,倒也不是没有一支兵马生过支援新会的念头,驻守海陵岛的参将李常荣便在七月时欲率部上岸支援新会城,但却被阳江县绿营击败。海北道周北凤也曾率部下由义民组建的水师欲从谭江支援新会,但同样也被清广东水师击败。这两场失败更加令得连城壁和郭之奇不敢命令各部进援新会,陈奇策接连数次请战都被严辞拒绝。
  在等待了大半个月后,永历朝廷的使者和李定国的回信一前一后到达驻雷州的广东总督行辕,朝廷使者一到便令连、郭二人斥退随从,于密室中将永历天子书信呈二人过目,之后连、郭二人再也不提支援新会之事,反命各地明军尽可能向广西梧州集结,令得各地明将均是一头雾水。
  李定国的信中说了什么,除连城壁和郭之奇外谁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驻守高州的李定国西营官兵突然被抽调不知去了哪里。进入九月,局面越发叫人感到蹊跷,流言说在贵阳的秦王孙可望要李定国前去议事,可李定国却称病托辞不去。
  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两个大西贼出身的王爷有什么不对付的地方,在广东的明朝文武其实并不关心,相反他们并不看得起这二个现下大明朝的顶梁柱,说一千道一万,西营兵都是一帮反贼,要不是这帮反贼当年闹腾,大明能亡吗!
  持这个想法的绝不在少数,陈奇策便是其中之一,但他看不上孙、李二人归看不上,朝廷需要他做的他还是会竭力去做,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去年率部攻占江门配合李定国的新会之役了。他时常与人言,做臣子的就要有做臣子的本份,朝廷让臣子干什么,臣子就干什么。
  进入十月底,一件惊人的消息自大学士郭之奇那里传出,说是孙可望要谋逆篡位,天子血书召李定国发兵来救。这个消息的真假对于身处海岛的陈奇策自然难以分辨,但有一点他却是确定的,朝中肯定是出了事,要不然李定国怎么就不会率部再次东征,总督大人那里又何以将行辕突然搬到钦州去,那地方可是靠近广西了。
  因为其部是水师的缘故,总督衙门的调兵令没有发到陈奇策手中。10月3日,已将行辕搬到钦州的总督衙门再也没有讯息传来,陈奇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他试着往钦州派过人,可不知怎的岸上的清军也开始封锁道路,对过往行人盘查得格外严,尤其是那些要前往广西和贵州的人,发现一个逮一个。
  种种变化让陈奇策也有些紧张,新会那边他已经没有什么念头了,毕竟都几个月了,那太平军再厉害再能撑也要被清军消灭了,他现在关心的是朝廷,是天子的安危。倘若流言说得不错,孙可望真的要谋逆篡位,那身处贵州安龙府的天子可就有性命之忧了。永历天子若是被孙可望所杀,那大明可就真的没有半点中兴的可能了!
  在极度紧张和担忧下,陈奇策部下有一队派去捕鱼的士兵却从谭江江口渔民嘴里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这两天上游有不少船身上的木板飘来,有渔民还在上游发现成百上千的尸体。
  江口,上游,木板,尸体?
  这几个关键词让陈奇策咯噔一下,不禁想到这会不会和新会有关?据他所知,谭江上并没有明军活动,因为距离谭江江口最近的就是他这里了。现下谭江上突然有大量尸体飘下来,还有不少木板,据此推断当是战船的残骸才是,再细一推,谭江上没有明军活动,那这些战船自然属于清军了。
  是谁毁掉了清军水师,太平军?
  脑中出现这个念头后,陈奇策有些激动,从日子算起来,此时 距太平军占领新会已有四个多月,若清军水师当真是太平军所毁,那是不是意味着新会城还在太平军手中?若新会还在太平军手中,那这太平军也太了不起了!
  按捺不住的陈奇策决意冒险进入谭江一探虚实,若新会真的还在太平军手中,那他便见机行事,无论如何也要支援太平军一把,只要太平军这颗钉子能钉在新会,不管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日后总能利用新会在广东大有所为!若事情和自己所想不同,那也没什么大不了,无论是广东的海上还是江上,陈奇策可是自忖清军是没办法打败自己的。
  年纪大了说干就干,当下陈奇策就点齐麾下诸将,命将改作渔船打渔充饥的船只全部收回,除留下500人守卫上下川岛,其余兵马全部跟他入谭江。因为逆流而上,从上下川岛出发到入谭江江口,陈奇策部总花用了四天时间。出征的船只106艘,连水手在内,共计5200名官兵。


第228章 坚定
  进入谭江后,陈部水师果然没有遭到清军水师的拦截,沿途遇到的一些渔民也说好几天没有看到清军水师在江上出现了,种种迹象显示,陈奇策事前的猜测恐怕是真的——清军在谭江上的水师遭到了重创!
  毫无阻拦的进入谭江也令陈部水师上下欢腾一片,虽说广东清军水师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但自攻占上下川岛后,陈部便一直无法上岸经营,导致军中粮食奇缺,以致水师一部分官兵只能将火炮从船上卸下改作渔船打鱼,如此才勉强不饿死人。
  如今距离上次进入谭江已过去一年,在这一年里,驻守上下川岛的水师官兵得不到任何补充,孤悬海岛之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每一个都是立志要与鞑子血战到底的汉子,每一个都与鞑子有着血海深仇,每日所欺盼的无非是上岸与清军拼命,可是陆战实力的差距却令他们望陆兴叹,只能憋屈的呆在上下川岛等待局面的变化。
  现在,他们终于再一次出征,再一次出现在一年前他们曾经血战过的谭江之上,这一刻,水师上下的血都是热的。
  ……
  白发苍苍的凌海将军屹立在船顶之上,手中拿着从清军那里缴获来的千里镜。千里镜中,十数里外的新会城廓依稀可见,但是再想仔细辨认那城上树立的旗帜却是不能了。
  但愿新会城还在太平军手中,这一趟我没有白来。
  陈奇策默默祈祷,放下千里镜转过身去,吩咐道:“去请齐总兵过来。”
  “是,将军。”
  一名亲兵应了一声便下了楼梯去带齐豪。
  这齐总兵便是奉周士相之命和陈默一起去烧清广东水师的齐豪。
  当日陈默点燃清军火药库发生大爆炸后,齐豪和两名手下被江水冲向下游,途中一名手下因为精力耗尽沉江。因为不识水性加上没有力气,齐豪和另一名手下没有办法自行游到岸边,只能继续抱着木板往下游飘去,直到被一艘渔船所救。
  获救后的齐豪本想返回新会,但清军却在这个时候对新会城发起了强攻,同时派兵封锁了西城江面,使得齐豪无法再次潜回城中。无奈,齐豪只能和手下藏在西边的山中,一方面寻找吃的,一方面打听新会动静,伺机而动。
  一日,齐豪正和手下找食时,无意碰到一名陈奇策派来的探子,这才知道凌海将军率水师官兵已经进入谭江,此刻距新会城不过百十里远。
  闻知凌海将军率部来援,齐豪顿时激动不已,他和陈奇策也算是相识之人。去年李定国大军围困新会时,齐豪奉命率部配合陈奇策攻占江门,后来因李定国不忍新会城中百姓被清军荼毒,又有北京来的满州兵来援,加上军中染疫无奈退兵,却因撤退匆忙未能通知散落在新会附近的明军各部。等到齐豪得知李定国已经撤军后已成孤军,西撤之路又被清军封锁,几次强行突围却损兵折将后,齐豪也只能领着剩下的人入山当了土匪。
  虽说攻占江门主力是陈奇策的水师,但齐豪所部在其中也出了大力,若不是齐豪部拼死拖住欲救援江门的广州清军,陈奇策的水师也不会那么轻松解决清军广东水师。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苦于无法救援新会的齐豪自然将希望放在了陈奇策的水师身上。
  齐豪的到来让也因不知太平军内情而感到苦恼的陈奇策大喜过望,在询问了太平军在新会坚守的情况和军中内情后,陈奇策急令全军加快船只速度,务必在明日午时赶到新会。不论是否还能赶上,白发老将都决意尽力而为,倘若太平军真的无法守住新会,那也是天意如此。
  ……
  正在船头的齐豪被请至顶层后,陈奇策爽朗一笑,道:“齐将军看这谭江风光如何?”
  听了这称呼,齐豪苦笑一声,如今的他已是孤家寡人,没有一兵一卒的他何以还敢担“将军”一称。
  上前拱手作了一礼,微一摇头:“老将军莫折煞齐某了,在下可不敢当将军这声称呼。”
  “将军乃是朝廷名册的参将,只要朝廷没有削去将军的官职,将军又何以不敢当?”
  虽然对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出身的将领看不上,但去年江门之役齐豪率部颇为出力,就事论事,陈奇策也断不会对齐豪无礼。他上前拉过齐豪,指着两岸道:“谭江风光端是优美,老夫刚才看了又看,心下却是不胜唏嘘,想我大明江山如画,今日却叫鞑虏窃居,让人恨之又恨。”
  齐豪心中也是感慨,叹了口气看着陈奇策,他知对方请自己上来肯定是有事要说。
  果然,感慨过后,陈奇策面容一肃,沉声道:“我军即将到达新会,但新会是不是还在太平军手中,老夫却心中无底。齐将军也不是外人,老夫在这与你敞开说话,若是清军已破新会,本将只能率部回返。齐将军若有他求,恕老夫无能为力。”
  陈奇策所言乃是实话,他的水师固然可以在谭江上纵横,然而却不能在陆上有所作为,若是新会仍在太平军手中,那他自然可以发挥水师作用对新会城予以支援。反之,若新会已被清军攻占,他也不会命手下儿郎强攻这座连李定国数万大军都无法攻克的坚城,毕竟他的水师本钱太少。
  他叫齐豪前来告知此事,亦是知对方如今已加入太平军,对救援新会颇是急切,若他决意回返,则对方势必心有所寒。如此,将话说在前头,对双方都好。
  闻言,齐豪却坚定道:“陈老将军放心,新会一定还在太平军手中!”
  “噢,齐将军何以如此有信心?”
  陈奇策面色不变,太平军的实力他已从齐豪口中了解清楚,对这一支从罗定冒起的兵马也是颇为佩服,对那秀才出身的周士相更是恨不得见之一面,但太平军再能打,受限于兵员和粮草补给,困守孤城这么多天,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这城现在还在太平军手中。
  “老将军放心,在下有十足把握新会仍在我军手中!”
  齐豪也说不清他为何如此肯定新会没有失守,但他却明白想要让陈奇策相信自己的判断,一两句空话肯定是不行的,正要就城中军民士气和清军困境分析自己的判断,远处新会方向却传来震天船的吼声:
  “誓与新会共存亡,誓与清妖血战到底!”


第229章 颓丧
  新会城中的震天誓言令得城外清军士气更是低迷,水师大营被焚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