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了起来。
  碉堡样式简单,内中生活设施几乎没有,除了能杀人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用处。里面空间狭小,短期呆上几天还行,时间一长人根本受不了。周士相自己进去呆了呆,就觉气闷。这气闷不是因为呼吸困难,而是那种隐性的受憋。
  给了这帮泥瓦匠赏赐后,周士相又让他们在碉堡的基础上再建“岗楼”。这岗楼实际就是扩大版的碉堡,高近五米多,体积也是碉堡的三倍,除和碉堡一样有军事设置外,岗楼后面还有生活居,可住人,可煮饭,也可养马。生活区修有两人多高的围墙,宽一米多,上面可走人,有简易防御工事。
  如此一座岗楼,即便泥瓦匠们为了赏金卖命的干,最终也花了三天时间方建好。
  周士相皱着眉头认可了这个速度,接下去便是将这帮泥瓦匠全部征入军中,另外让广州将各县泥瓦匠全部集中到广州,再招募数千青壮入营学习。所学不是如何杀敌,也不是其他,而是怎么造碉堡和岗楼。
  半天一座碉堡,三天一座岗楼,修好有赏,修不好受罚是周士相给这帮被征募的泥瓦匠和青壮的唯一命令。
  建碉堡和岗楼需要大量砖石和糯米,周士相让宋襄公无论使什么手段都要预备可建500座碉堡和100座岗楼所需要的原料,广州附近原有的砖窑厂全部生产,同时民部驿传司要马上在各地建新窑,确保砖石生产能够跟上进度。各县的青壮男丁要全部动员起来,男人不够女人也要上。
  不但太平军控制的各县被动员起来建窑产砖,周士相更派人到惠州让胡启立也在惠东的海丰地区建窑产砖,所产的砖石太平军全部收购,但不运回广州,而是囤积当地。
  胡启立虽然不知道太平军要这么多的砖头做什么,但为得到周士相的支援,立即命人将制窑的事情落实了下去。
  正和潮州吴六奇对峙的胡启立也收到了清廷简亲王济度大军南下的消息,惊恐之下他已派了两拨人到广州向周士相求援。周士相答应年关之后便亲率太平军主力进驻惠州,这让胡启立稍稍安定。
  周士相原定计划25号离开香山回广州,可23号宋襄公就派人急匆匆的过来告诉他——朝廷的钦差大臣来了。
  永历朝廷来人了?这么快?
  周士相有些惊讶,他派往昆明报捷的使者眼下应该还没到昆明,怎么永历朝廷就那么快派人来广州了,难道事情出了什么变故?
  想到这些日子自己对广州和太平军付出的心血,周士相不由一个激灵,他很怕永历朝廷脑子发热派人来接收广州,不承认他所设的布政使司衙门,不承认他给胡启立、胡明义、王兆兴、王章钧、左清等降官降将的任免,那样便意味着周士相不得不和永历朝廷翻脸,虽不致于扯反旗造永历的反,但和广东明军的合作恐怕就困难了。毕竟和自己这个两世为人的总兵相比,凌海将军陈奇策和镇国将军朱统他们对朱明正统的观念很强,若在朝廷和周士相两者之间选一个,他们肯定不会选择后者,而他二人手上的水师恰恰是周士相所需要借助的力量。


第418章 钦差大臣
  来人告诉周士相,朝廷派来的钦差是大学士郭之奇,陪同他一起来的是钦州总督衙门的官员。至于郭之奇带来的圣旨内容是什么,则需周士相自己去接旨才能知晓。圣旨是颁给广州总兵周士相的,郭之奇没有见到正主,如何会把圣旨拿出宣读,宋襄公他们自然无从猜测圣旨内容。
  周士相又问来人,前番派往昆明报捷的郭绍和梁双虎等人有未回来,来人摇头说没有回来。
  算算时间,郭绍和梁双虎应当也从昆明回来了,怎的昆明圣旨都来了,郭绍他们却没有跟着一起回来的?
  周士相心中困惑,心道莫非郭绍他们出事了?
  郭之奇的身份比那个兵部职方司主事程邦俊不知道高了多少,永历朝廷派大学士来广州颁旨,意义之大让周士相将心中困惑按了下去,一刻也不敢耽搁,快马加鞭赶回广州。还没回军帅府,半路就被闻讯赶到的尚可远和耿仲德等降将给拦了下来。
  尚可远和耿仲德分别代表了平南藩下降将和靖南藩下降将,二人原先一个是副都统,一个是都统,在清廷那边都是一品的高官,不过现在太平军中却没有带兵,而是担任了兵备讲习所的两个提督副使。
  兵备讲习所是太平军初级军官培训基地,周士相仿学政官设置,自任讲习所提督使,下面又设四个提督副使负责日常事务,尚可远和耿仲德便是排位第三和第四的副使。第一副使是宋襄公兼任,第二副使则是赵四海兼任。(作者注:一省学政又称提督,是谓提督学政)
  周士相很看重兵备讲习所这个太平军的军官摇蓝,所以给予讲习所的官员和教官都是高品任命,他本人以广州镇总兵亲任提督使,宋襄公是从二品的布政使,赵四海又是挂副将衔,尚可远和耿仲德这两个代表平南和靖南降将山头代表的副使自然不会低,虽然没有在军中任职,但周士相给他们的都是副将代遇。这在目前而言已是很高的品级了,毕竟周士相名义上不过只是正二品的广州总兵官。
  算起来,周士相现在有三个兼职在身,一是水营统制官,二是军械所大使,三便是讲习所提督使。讲习所内又设步军、骑军、炮军、水军四分所,除课目被周士相进行了一些改动外,其余都是仿明朝武学设置。所内教官汉人有,满州人也有,西方人也有,学员全是各镇现役伍正以上军官。
  因时间紧迫,中高级军官的培训尚未能展开,讲习所内现有的课程和硬件条件也未完善,周士相待明年秋天之后再视情况开办中高级将领培训班,另计划组建类似后世教导队性质的学兵大队,从少年兵大营和民间选拔16岁以下、25岁以下的青年入讲习所学习,学习期满经考核再编入学兵大队,授予伍正和队正一级的军官,从此成为太平军正式军官。此计划亦是太平军正规化的基础。
  尚可远曾率部攻破满城,又亲手杀了尚之信,事实上已经和满清成了死敌,没有任何退路可走,因此他所求的便是能够在太平军中扎稳脚根,获得高位,若是南明真可以重兴,他日他亦能成为尚家在明朝的一员重臣,重振尚家门风。可是周士相整军时却没有给予他重任,反叫他当什么讲习所提督副使,和宋襄公那个名义上的布政使兼任提督副使一样不伦不类,这让他对周士相很不满,心中颇多怨意,认为周士相对他们这些降将不信任。
  耿仲德也对周士相有怨意,这怨意却不是因为被闲置没有重用,而是因为他的旧主靖南王耿继茂被周士相软禁在王府,城中又传闻主母嫡福晋石元灵被周士相霸占在平南王府,这让耿仲德这个靖南旧将脸面很是无光。
  其实石元灵一个女人倒不值耿仲德多来气,也不可能让他对周士相心生怨意。大丈夫何患无妻,自家侄儿又不是就石元灵一个女人,形势比人强,如今性命都在人家手中握着,若一个女人能换得侄儿自由,耿仲德做梦都能睡醒。
  当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渡海投金后,哪家的女眷没有叫满州人糟蹋,当时还不是满州人强行霸占去,而是各家自己主动献过去的。
  尚可喜的两个夫人,耿仲明的一个妾,孔有德的三个漂亮夫人被自家男人献过去,不是被轮奸致死,就是受辱后自杀。满州人将尸体送回来时,三位被戴了绿帽子的“王爷”还不是笑咪咪的为大金鞍前马后,替满州人死心塌地卖命,没见哪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作者注:此为正史)
  所以在耿仲德眼中,女人压根不是回事,让他真正对周士相起怨意的是自家侄儿的被软禁,是死是活没人知道。若耿继茂还活着,一旦永历朝廷册封他为明朝的王,那么耿仲德等靖南藩下旧将自然可以名正言顺重归耿继茂麾下,而不是在周士相手下受窝囊,不得重用。
  周士相在外视察时,靖南藩下被“闲置”的将领多次和耿仲德聚会,每次聚会他们都会说一些不满的话。当然,这些话在聚会之后都会有人偷偷向宋襄公汇报。周士相不是傻子,他不可能不防着靖南藩下那帮人,不过他并没有因此采取行动,而是放任这帮人聚在一起说他的坏话。
  说说坏话,发发怨言,这些不打紧,只要耿继茂在自己手中,只要广州城在自己手中,只要太平军在自己手中,周士相就不怕这些没有兵权的降将能在自己手掌心中翻出浪花来,更何况军情司的人一直在暗中盯着他们。
  耿仲德这次和尚可远一起来见周士相,却不是发牢骚,或是指责周士相什么,他二人有这心也没这胆。他二人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请周士相无论如何也要保住他们的性命。
  大学士郭之奇到广州后,尚可远和耿仲德就害怕了,他们不能不害怕,因为他们曾经杀了不少明朝的官员和将领,这些人当中就有郭之奇的子侄和学生。而他们随尚可喜和耿继茂南下时又是一路屠城过来,广州大屠杀有他二人,潮州大屠杀也有他二人,双手可是沾满了南明军民的鲜血,郭之奇是南明忠贞老臣,又是嫉恶如仇之人,他们自然担心郭之奇和他们算帐。
  虽然没有让尚可远和耿仲德领军,但这不代表周士相真的就不准备重用这二人了,否则也不会让他们担任讲习所的提督副使。他这提督使哪有时间主持讲习所事务,宋襄公也是挂名,为的只是让讲习所能够得到更好的资源配置,赵四海主持军帅府的军部,这就是变相的一个参谋部,也忙得是团团转,所以实际主持讲习所事务的就是尚可远和耿仲德。
  周士相更看好尚可远这个破满城、杀侄儿的“聪明人”,耿仲德若是聪明的话,他也不介意用用他。听他二人道明来意,周士相笑了笑,拿当年李成栋反正之事安慰他二人,说李成栋当年在江南也制造了数起屠城惨案,反正之后还不是得到了朝廷重用,本人封公,部下封侯、伯,死后亦被追授为王。
  “只要你二人忠心于本帅,忠心于大明,本帅便可保你们无事。你们要明白一点,广州城内能决定你们生死的只有本帅一人,所以你们大可放心,只要你们好生用命,办好本帅给你们的差事,你们的脑袋便不会叫人砍去。”
  周士相饶有深意的看了眼尚、耿二人,轻抽马鞭打马奔向军帅府。


第419章 粮草先行
  到军帅府后刚下马,还没及进去,赵四海就神色匆匆赶来将一封密函递给了周士相。
  周士相撕开一看,脸色顿变,望着西南方向沉吟不语。片刻,问赵四海朝廷来人在哪,赵回说对方来广州几天了,因大帅不在,所以他们去了肇庆一趟,上午刚从肇庆回来,知周士相今日回来,便由宋襄公等人陪着在军帅府议事厅等侯。
  “去议事厅。”
  周士相没有就密函内容与赵四海多说什么,赵四海也不问,当下便随周士相一起往议事厅而去。路上周士相问他惠州的地形图可制好,赵四海说已制成,不但绘有纸图,军部那几个西方人还帮忙搭建了一座由沙子和米粒组成的活舆图。从这活舆图上看,惠州何处平原,何处丘陵,何处高山,何处官道,何处城池、何处河流都是看得分明。
  周士相知道这所谓的活舆图自然就是沙盘,而军部等于太平军的参谋部。
  周士相为军部定下传令、起草军令和文书的任务,另外还有为大军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阵地的任务,同时还对各县的保安队负有战时征召和指挥之权,甚至在战时若周士相这个统帅有什么不测,那军部便可代他行使对整个太平军指挥。
  军部人员的选择也不是看其军衔高低,而是选择能力和人品(忠诚)都上佳的人员充任,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便是识字。有了好的参谋,还要善于组织和使用,如此才能发挥军部的作用。
  周士相认为一个统帅周围如果有一大群各自为战、互无联系的将领,即便他们人人都是英勇善战,人人都服从于他这个主帅,但这种人越多,越是聪明,便越是自以为是,事情到最后就会变得糟糕。
  军部的组建便是要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太平军各镇在指挥层面上必须服从军部的领导,接受军部的统一指挥,而军部的领导就是他周士相。如此,哪怕将来他周士相死在了反清的道路上,太平军也不会因此而分崩离析,只在军部在,那么太平军就能继续战斗在反清的道路上,而不是一人死则全军消。
  赵四海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参谋总长,至少他的能力周士相并不认可,若说太平军中谁能担任参谋总长这个职务,那唯有秦智生。可惜,秦智生在神湾战死,这让周士相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也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参谋总长。宋襄公和秦智生这两个人在周士相一路走来的路上都予以了极大的帮助,堪称太平军的文武双杰。
  人死不得复生,在没有好的参谋总长人选前,周士相只能将赵四海放在这个位子上,赶鸭子上架也罢,强人所难也罢,总要让赵四海将军部的架子搭起来并运转起来。
  “你要重用那几个佛郎机人,选些精明能干的跟他们学如何制图,地图这东西对咱们有大用,行军打仗有地图在手,便是没有向导也能千里奔袭,不致两眼摸黑瞎转,结果延误军机。”
  “大帅放心,我已安排此事了。”
  赵四海知道地图重要性,不劳周士相叮嘱,已于数日前开始组建军部的绘图司,之前也曾亲自带队到惠州去了一趟。那些西方军官在测绘的时候,他也偷偷叫人跟着学。前天他听说佛山县住着一个崇祯朝兵部职方司的退休官员后,便马上派人去请,为的便是让绘图司能够多一些制图人材。
  从接手军部后,赵四海便一直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职务,做好周士相交办给他的事情,虽然他有很多地方不懂,也不明白为何要在各镇之间设立这个军部,但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搞不明白的事情就不要去费尽脑子想,既然大帅吩咐了,那就必然是有作用的,他弄不懂不要紧,但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肯定误不了事。
  “军部要马上着手粮草转运,在惠州沿主要官道设几处粮仓,咱们不能将吃的喝的都放在胡启立身上,自己手中有粮才不慌。济度大军来势凶猛,咱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宋大人那边已经开始调粮了,广州府行文各县组织一些青壮农民组建运粮队,大帅大可放心,误不了事。”
  “运粮队不但要保证咱们太平军有吃有喝,运粮的人也要吃得饱,要不然哪有力气替咱们运粮食。把粮食运到后,也要给这些运粮队嘉赏,不要舍不得些许银钱,百姓们往往看重的就是这点小钱,明白吗?尽量多调些驽马和骡车,另外想办法多造一些独轮车,这玩意单人便可推着走,轻便,路不好走也无妨。”
  周士相特意强调要多运粮,因为这个时代的粮草运输基本还是靠人力,一百斤粮食运到前方,能剩下一半就算高效了。济度大军十月出的北京,等到广东至少也要明年二月间,故周士相决意年后便领军出征迎击济度大军。战场,他定在了惠州,所以从现在起,太平军及围绕太平军的府县全部都要动员起来,为这场战争做准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周士相还是明白的。
  二人边说边往议事厅去,瞎子李扛着他睡觉都放在床边的大铁锤跟在后面,那姿势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得很,脚下那双缴获自满州固山额真噶来道噶的皮靴在石板铺就的地砖上砰砰作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