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节突然跳跃至马鹞子,只因为不可能就着雷州战事再细致描写,高进库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如果非要不投降,就得描写屠城,如果我写太平军屠杀一个纯粹汉人居住的城池,你们又如何作感?
  很多读者在书评骂我拖情节,不入广西勤王,问题是广东没有解决,秀才怎么勤王?攘外必先安先这句话不能因为蒋某人就成了贬义语吧?
  可我要在广东再细致描写,你们又说我拖情节,注水……我只能选择性的片断性描写,以便加快情节,问题是我还没写到钦州总督衙门的反应,书评就骂成一团,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一昧迎和某些读者,必然会遭到另一帮读者叫骂,所以我还是决定按我的思路写。
  我刚刚从县城回来,端午节亲戚放假请吃饭,一个人干了七两酒,我现在睡一下,晚上开工。我的更新速度应该是不慢的,至少我保证了每天更新,广东这边再用三两章节描述完毕。
  马鹞子这段,前文有过交待,洪承畴派他来广州,我总不能在这段时间不写这件事吧?我现在真是头疼的一逼了草,读者能不能有点耐心!!!!
  你们一昧催促,如果我迎合你们,却又无法保证情节,只能大量注水,这个你们愿意么?历史不是天马行空,光有情节想象就可以的!历史必须尊重时代特色,尊重事实,即便本书就是一本意淫文,可总要尊循最起码的合理推演吧!
  你们能不能不要因为某个情节突然闪现,就骂我突然跳跃或者什么吧,说我没有过渡,可你总要等下节吧!!!
  这是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故事,我需要不需要描述?
  难道你们真要我花上几章描述太平军如何歼灭那些友军,如何对大明百姓屠城,你们才满意么!
  这本书我可以说,已经将金手指开到最小化,完全按照历史本来面目加以推理,换任何一个人,在没有金手指的情况下,你们告诉我,如何在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在广东力挽狂澜?!
  我不求你们如何,我只求你们能不能有一点耐心!
  这本书对于我个人而言,完全是没有收入的,均订不到六百,每章换算人民币不过15元,这就是说我写500章vip章节不过才7000多块人民币,而500章最少需要一百二十万字,需要最少四个月时间完成!
  读者的打赏我是有分成,但这能有多少?
  我坚持创作,不因可怜的收入而放弃完成这本汉儿,只因为我是一个汉人,只因为我想对大家说,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可能,一个汉人如何在那个动荡年代对异族说不!
  请读者给我一点宽容,给我一点创作自由,不要再左右我的创作思路,不要再以不订阅威胁我!
  无论哪个网站,请问,你们能看到如骨头一样始终坚持汉本位,始终坚持揭露满清异族如何屠杀汉人的作品吗?
  没有,我敢说,绝对没有!
  我是傲骨铁心,我是汉人!
  不要告诉我那些所谓的明穿经典有哪些能够真正站在汉人角度,没有,那些都是商业创作!痛快淋漓的胜利让人觉得满足,可他们有几本真正描绘了满州入关对于汉人的伤害?我只能用伤害这个词来表达我心中的想法,因为我无法用其它言语来描述,那样也许为会被和谐,哪怕我被和谐了两本作品,我依旧需要委婉表达。
  我是一个被很多有心人士抹黑的作者,只因我的作品坚持了汉本位,只因我是一个煌汉写手。曾几何时,他们疯狂攻击我,威胁我退出网文圈,可我坚持了下来。
  甚至于今天,你们用百度搜索“傲骨铁心”,搜索结果排名第一的是某作者论坛对我人品的攻击,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人品差的作者写出来的书有什么值得看的?
  可这个作者写出来的作品究竟描绘的是什么故事呢?
  为什么那些人会攻击我,在我坚持创作不理会他们后,又去举报投诉我,让我的作品被和谐呢?
  因为他们不想有更多的读者看我的作品!
  原因是什么?!
  你们应该知道。
  我是傲骨铁心,我是屠虏专业户!
  是的,现实中的我只是一个汉人的吊丝,可这个吊丝坚持屠虏到底,因为这个吊丝相信中国是汉人的中国!中国的文明是汉人的文明!
  没有其他理由,不谈赚钱,因为我压根赚了不钱,我的坚持只因为总要有汉人站出来描写汉人的故事。
  我是傲骨铁心,我是一个连续被封了几部作品的网络历史作者。
  我是一个倒霉蛋,但我始终在坚持,《恶奴》也好,《大明狼骑》也好,《汉儿不为奴》也好,我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汉人的悲惨过去,总要由汉人自己来讲述。别人不敢写的东西,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写。
  我不求大家真的能慷慨订阅,我只求大家给我一点创作自由,给我一点创作宽容。


第498章 马鹞子的委屈
  议事厅内,军部官赵四海将刚刚收到的雷州军报递给了周士相。和赵四海同来的兵官董常清有些紧张的问道:“大帅,第二镇可曾拿下雷州府城?”
  看完军报后,周士相点头道:“高进库降了,雷州现已被第二镇全部控制,第二镇的丙旅已推进至高州和钦州交界的永安所。”
  董常清听后长舒一口气,高兴道:“高进库一降,总督大人便失去最大的依仗了,想来也应该识时务了。”
  周士相却是冷笑一声,道:“我倒希望连城壁不识时务。”
  董常清有些愕然,不解道:“大帅何出此言?”
  “朝廷可还没让本伯节制两广军政。”
  周士相摇了摇头,也不知郭之奇为自己请封王事办的如何,要是永历真是舍不得拿亲王相酬,也不肯给自己节制两广军务的名头,自己倒能坦然继续勤王,毕竟他周士相不是为了朱家天子卖命,可麾下这帮将领们怕是不会这么想。
  前一阵蒋和在周士相面前还嘟囔大帅封了王,他和葛义这帮大樵山的兄弟也能弄个侯爷、伯爷,甚至是国公做做,说什么大伙提着脑袋跟着大帅干,为的不就是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么,若是那个朱家皇帝不能让他们如愿,他们又何苦替这没担当的皇帝卖命。
  命是自个的,江山是他朱家的,你姓朱的不要,咱们凭什么替你守着。要咱们替你守也行,高官厚禄你得拿出来!
  蒋和就是这个想法,太平军数万人中,和周士相这个统帅有一样想法的寥寥无几,甚至是屈指可数,而和蒋和持一样想法的却是占了绝大多数。
  周士相无法指责蒋和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他们卖命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毕竟,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人,历史也是由他们创造,而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家国大义于他们而言,顶不过一日三餐吃什么。
  周士相不是言而无信之人,他一直记着当年他在大樵山对众兄弟许下的诺言,他不会食言,他要这帮跟随自己卖命的兄弟有好下场,他不想让他们带着对朝廷和皇帝的失望走上和数十万清军拼命的战场,所以他有了决定,一个深藏在他心中的决定。
  唐三水那边送来的消息表明周士相对济度战败之后清廷采取的措施判断失误,他以为顺治为了保全东南会从西南清军抽调一支回防,然而在贵州杨老堡举行的会议上,信郡王多尼和洪承畴等人制定了快速入滇作战事项。此刻,只怕清军兵锋已入云南。
  顺治是在和自己抢时间,他无视广东战局恶化,无视东南有警而催促西南清军快速入滇,为的就是在最短时间消灭拥明势力的正统所在,然后挟灭国之势一一扫清分散在各地的抗清力量。
  周士相不得不承认顺治的应对非常正确,他怀疑以顺治的急燥性子不可能有如此应对,很可能是洪承畴从中起了作用。而洪承畴无视自己儿子在太平军手中,力主消灭西南永历朝廷的真实用意恐怕也不单单是为主子献功,为自己身后正名这么简单吧。
  清廷上下齐心要平定西南,反观自己这边却还要忙于解决一大帮不肯出力勤王的军头,要顶着跋扈的名声去威逼永历朝廷任命的总督和巡抚,还得想着自己部下们是否甘心,周士相不由叹了口气,他不想和董常清、赵四海去说连城壁的事,这位总督大人颇是有点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思,都到这会还不肯放下总督大人的架子派人与自己谈,难道真要将他撵出钦州他才看得清局面吗!
  “高州那边有何进展,张孝起现在何处?”周士相问赵四海。
  赵四海道:“第一镇占领高州府城后,张孝起吓的跑到了石城,葛义派人传话于他,要他来广州,这家伙却是不敢来。”
  “不敢来?”
  周士相莞尔,知道张孝起是被太平军的凌厉行动吓怕了,怕来了广州后自己会找他算账,殊不知周士相压根没有除掉他们这些永历命官的念头。至少眼下他不会,因为这些人虽然无能,虽然不断的拖后腿,虽然局面稍好他们就要弄出妖娥子,可起码,他们还是忠臣。在永历没有弃国前,这帮人是忠臣。
  杀害忠良可是要被史书骂的,史书不敢记,不明真实情况的百姓们也会骂的。
  周士相不想被人骂,所以他并没有除去这些督抚重臣的心思,他对赵四海道:“告诉葛义,他的第一镇任务就是给我钉死在高州,从今天起,高州境内只能飘扬我太平军旗帜,任何敢执兵啸聚的兵马,不问他是谁家,都给我打,狠狠打,打到他们服为止!”
  赵四海点了点头,董常清忽道:“大帅,既然葛将军已经夺下高州城,张大人又退到石城去,是不是可以让葛将军缓一缓,不要逼得太狠,万一张大人想不开,大帅不免要担上一个威逼忠良的污名了。”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周士相无语的看了眼董常清,却不怪他,在这些这个时代地道读书人眼里,连城壁、张孝起他们这些在国破之后仍在坚持的官员确是忠良。哪怕清朝那边在天下一统之后也会在修史的时候记上他们的事迹,这无关立场,只关乎人心。
  “巡抚大人真想寻死就不会跑到石城了。”周士相淡淡的道。
  董常清听后沉默,赵四海却轻笑一声,道:“大帅真是将那些忠良逼死,朝廷也不会说大帅不好的。”这话让董常清更加沉默。
  赵四海正想汇报调潮州赵自强第五镇和惠州苏纳第六镇到肇庆准备西征事,先前命去安排洪承畴使者的两个兵部吏员却一脸慌张的跑了进来。
  ……
  周士相用一种惊为天人般的目光打量着面不改色的瞎子李和面无人色的王辅臣。
  闻讯赶来的威远侯郭登第偷偷给了瞎子李一个“你办事不错”的眼色,然后语重心长的问故人王辅臣道:“辅臣以后有何打算?”
  “你们休想我会归顺!”王辅臣知道郭登第想劝降他,但却斩钉截铁的拒绝。
  边上的瞎子李却龇牙道:“你吃了满州亲王的肉,满州人能饶得了你?”
  “我不知那是简亲王!”
  王辅臣急眼了,知道那人头是济度的,他当时想死的心都有。
  “可你吃了他的肉。”
  瞎子李加重语气,再次强调了事实,一个王辅臣必须正视的事实。
  “我王辅臣得圣上看重委以御前侍卫,又得洪经略看重……”
  王辅臣悲呛的话语被瞎子李毫不客气打断,“你吃了满州亲王的肉。”
  “我大清兵数十万攻伐西南,明朝江山保不住了,你们广东也长不了……”
  “你吃了满州亲王的肉。”
  瞎子李又一次打断了王辅臣的话,王辅臣大怒:“你!”
  “你吃了满州亲王的肉。”瞎子李还是那句话。
  “我!”
  “你吃了……”
  “够了!”
  王辅臣崩溃了,竟是一屁股坐倒在地,颓丧绝望恐惧,许久,他抬头对周士相说了一句:“给我兵,我帮你去打清军。”


第499章 西征兵力
  王辅臣的突然归顺让周士相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威远侯郭登第是对他说过王辅臣乃是一员勇将,可前世自己似乎在哪看过王辅臣在三藩之乱时首鼠两端,最后被康麻子活活逼死,所以对于王辅臣并没有什么好印象,更加没有招揽之意,明末毕竟不是三国那种得勇将就能得天下的时代,个人的武勇固然可以让自己活下来的机率大增,也能为自己带来荣耀和权力,但对于大局却是于事无补。
  晋王李定国那么擅战,能于千军万马中阵斩尼堪,可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郭登第多次强调王辅臣当年在大同跟着姜瓖时是多么多么厉害,黄马白袍,十荡十决,把清廷的英亲王阿济格打的都怕了,满州兵见了他也是纷纷躲避,可最后大同城和姜瓖的下场又如何呢。
  从罗定起,周士相就从来没有想过招揽什么英雄人物为己用,太平军是他一手草创,军中将领不是土匪就是降将,要么就是良家子弟,这些人谁也称不得英雄,但正是这帮别人看着是乌合之众的小人物们开创了太平军的今天,开创了广东新的抗清局面!
  主观上不愿意招揽什么英雄人物,加上前世对王辅臣的印象也不太好,周士相自然没有招揽之意,也没有答应郭登第扣人的请求,毕竟王辅臣是代表洪承畴来赎人的使者,把人强扣下来不妥。不曾想郭登第却瞒着他鼓动瞎子李去找王辅臣比武,难不成两个敌我立场分明的人单挑一下就能彼此把手言欢,携手共进不成?周士相很是不解,更被瞎子李和王辅臣二人就着济度脑袋下酒的豪迈之举震到。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话听着让人精神振奋,可真要去做,天下间又有几人能做得?
  真不知这两人是如何下得了口的……
  周士相发现自己对瞎子李是越来越佩服了,太“能干”了,不过这货和王辅臣把济度两耳朵给吃了,叫他怎么拿这颗残缺的亲王脑袋去昆明请功,又如何跟永历解释那两只耳朵哪去了,难道直说被我手下一个混蛋给吃掉了不成?
  罢了罢了,左右徐应元已经去报捷,有济度的亲王金印和王旗证明,这脑袋送不送也没有多大意义,周士相如此安慰自己。
  郭登第说自己也没有想到瞎子李会拿济度人头设套坑王辅臣,此事全是瞎子李一人所为,乃是他的急智。
  听到威远侯夸自己有急智,瞎子李眼睛放光,重重点头,一脸骄傲的看着周士相,似乎自己向来就是很聪明。
  “马鹞子这个人确是厉害,我听说他还在辛者库为奴时,吴三桂就想将他要出来收在自己麾下,可却没能如愿。当年我和马宝也曾与此人打过交道,所以对他多少算是了解一二,知他是不可多得的猛将,故而我才请大帅扣下此人。可大帅却不同意,我便私自叫李统领去寻马鹞子比武,此人向来自负武艺出众,身手比他差的他看不起,可要是遇到身手比他好,或是不相伯仲的他却也会非常敬重,引为知交好友。这样就算暂时不能令马鹞子为我所用,日后也总有机会,不曾想李统领却是生了急智,拿济度人头坑了马鹞子一把,让马鹞子不得不投大帅,真乃天助我大明也!”
  郭登第越说越是高兴,他是真心想让王辅臣重归大明的,要不然这等猛将在清军那边,太平军马上就要入广西勤王,很难说阵上不会遇到王辅臣,要是再让他上演个十荡十决出来,这仗可就没法打了。至于王辅臣敢吃人肉这事,在他眼里却根本不是事,因为他也吃过。当年,陕北之地真是没有吃的,人饿起来什么都敢吃。
  郭登第是侯爷,周士相是伯爷,但言辞举止却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