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65章 内阁之争
  周士相当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想等天下太平去考大清科举的秀才,也不是那个每日和母亲般阿弥陀佛,只盼着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管他是明还是清的老好人。
  在新会,他一刀砍断了由云龙的脖子;在罗定,他放了满城大火,将所有的百姓裹挟一空;在香山,他下令锯杀了满州参领塔音布;在广州,一句“就是这个车轮”令得满城一干老少满州俱赴黄泉;在潮州,因为他的放纵,又有多少堡塞被屠;在湖南,因为他的命令,惨死在道的汉土百姓数以万计,为了粮食,又有多少湖南汉人向天泣号……
  秀才不再是当年那个秀才,他那年轻的脸庞背后是一颗冰冷铁血的心,他的双手沾满的不但但是他的敌人之血,更有他的同胞之血。
  唐王答应监国后,所有人都认为周士相变得软弱,任由唐王和那帮文官欺压上来,殊不知,在秀才眼里,这些人根本不配做他的敌人。而唐王,也不是他的敌人。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唐王的所作所为,看着更像是一个小孩子为了保持他的尊严,为了让自己不被别人视为傀儡的把戏,亦或是他对秀才的一种试探。
  周士相不在乎唐王要封多少官,拉多少人去,因为他越这么做,就越代表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应该值得争取的东西。
  周士相的退让只是不想和唐王就这些在他看来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君臣失和,让外界误以为他真的又是一个孙可望。但是,一昧的退让忍让又未免会让唐王产生不现实的幻想,所以周士相拟了这六个左侍郎的名单。
  六个侍郎的名单到了唐王手中后,唐王沉默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老实呆在改为行在的平南王府内,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指手划脚。而周士相这边也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提过任何要求,一心扑在北伐事宜上,广州朝廷组建和操办唐王监国典礼这些事都是内阁在操办。
  宋襄公和袁廓宇作为周士相在内阁的代言人,涉及到利益肯定要和郭之奇争。前者还好些,多少还顾着些脸皮,知道分寸,后者则是在内阁动不动就是“我家大帅说了,我家大帅提了”,气得郭之奇黑脸也不是,白脸也不是,几次就差指着袁廓宇的脸大骂这朝廷莫不成是你家大帅开的。
  也得亏郭大学士沉得住气,没这么当面撕,要不然已经彻底不要脸皮的五省经略洪承畴大人的好门生袁大学士还真能给一口给应下,那样的话,场面可尴尬的很了。
  洪育鳌这个内阁大学士是湖广方面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在唐王政权的代言人,虽然因隆武帝的关系,他对唐王是发自内心的拥护,但在郭之奇和宋襄公他们发生争执时,洪学士总是习惯性的上前劝场,而不是帮着哪一方。
  丁之相是绍武政权旧臣,对唐王的亲近自然不比洪育鳌差,可他虽然没有降清,但在广州光复前可一直是清朝地方官员的座上宾,乡里钱粮支度上他可是没少给大清出力。要不是周士相为了凑门面将他捡出来授个刑官,恐怕地方清算替伪清出力士绅官员时,他丁大学士难免要被挂牌游街。
  文村劝进时,也是托了绍武旧臣的光,丁之相这才得以在唐王面前露了脸。不过仅仅如此,以丁之相的资历也是入不了阁的,还是唐王念旧托郭之奇在周士相面前提了绍武旧臣当有人入阁,这才一块馅饼落在了丁之相头上,要不然入阁理政这大好事哪有他丁之相份。
  唐王点丁之相入阁,郭之奇原本是有些看法的,但想着内阁中多一个亲近唐王殿下的总不会是坏事,况且这丁之相曾做过周士相所属的六官,于周士相军帅府那边有交集,未来有事总能有个招呼,再不成,内阁之中总能有个助力。不曾想,这丁之相不但不帮着郭之奇,反而和宋襄公、袁廓宇走的极近。郭之奇说什么,他不吱声,宋袁一旦开口,他便马上附议,气得郭之奇直恨唐王看错了人,把这白眼狼给引入内阁。
  眼下内阁五人,宋襄公、袁廓宇、丁之相算是铁杆周党,洪育鳌两不相帮,郭之奇虽为首辅,孤掌难鸣,导致阁议时难以拍板,只得把希望放在即将到来的次辅连城壁身上。
  周士相的信是被兵临城下的第一镇丙旅旅校叶健元亲自送进总督衙门的。信送到后,叶健元也没有说什么威胁的话,而是命令部下在城外“演兵布武”,当时炮声和火铳声可是吓得钦州城内的百姓连同文武官员都是胆战心惊。
  钦州守将就是当年奉张孝起之令往罗定准备吞并太平营的参将雷先楚,现下却是升了做总兵。面对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的询问,雷总兵半天才冒出一句:“职不敢挡。”
  无奈,连城壁和张孝起终是低下了头颅来了广州。唐王政权给出的内阁次辅和小九卿之首对这二位的吸引未必就有多大,连城壁向以永历忠臣自居,要投靠唐王和周士相的话早就投了,也不必等到今天。四府巡抚张孝起同样如此,可督抚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胆量一试打遍广东无敌手的太平军,只能捏着鼻子前往广州。二人一离开钦州,雷先楚便率部出城接受太平军改编,至此,广东境内除韶州和南雄二府仍被“清军”所据,全境光复。
  连城壁和张孝起到广州后,唐王派原忠贞营监军太监,现为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潘应龙亲自出城相迎。内阁这边也由丁之相代表前往迎接。周士相这边闻听连、张二人来了,只说了声“知道了”便不再过问。
  潘应龙将连城壁和张孝起迎进城后,便带他二人去见唐王。一路上,潘公公想与连、张二人套套近乎,他虽被唐王任命为司礼掌印,但说到底他是永历内廷出来的人,唐王对他未必有多信重。这些天,闻听唐王殿下即将监国,广州来了不少太监,崇祯朝内廷的有,隆武朝福京的也有,绍武朝的也有,其中还有几个是当年唐王府的呢。对这些太监,唐王命人一概收入行在,原先大内有二十四监衙门,现在当然不需这么多,也没有这么多内官可用。所以唐王便复设了司礼和司设、尚宝三监,另外就是仪仗局,大概安置了一百多太监。
  内廷设衙门就需开支,钱唐王是没有的,便只能周士相来拨。


第666章 亲军 湖南 湖北
  周士相很反感唐王用阉人,搞什么内廷,两广军民总数不到四百万,不及清廷治下一北直隶,却要硬撑一个政权,不可谓不吃力。内阁六部大小九卿衙门之设已大大增加两广军民负担,况这可有可无的内廷。然唐王一句祖制如此令得周士相不好反对,好在唐王也知两广不易,只安置收容了百余太监,复设三四衙门,开支有限,周士相便让军帅府直统的广东银库向行在拨去新铸银元两万元及等价粮票以供唐王开支。
  拨去银元和粮票后,周士相一边让军情司挨个调查唐王收入行在的内官底细,一边给新任广州知府衙门、原增城反正知县江庆之发去手令,命他派人于各城门监控,凡发现面白无须者即脱衣检查,如是阉人即遣送至香山发予农村安置使其自食其力。手令中明确要求江庆之不得再令阉人入唐王行在。
  收到粤国公亲自发来的手令,江庆之如何敢怠慢,当天广州各门就加派人手,城中也是挨街沿巷清查,唐王府前各要道也都秘密部署人手,但凡发现有私投行在的阉人立即捕拿遣送。
  行在那里,除新收纳的百余内官,原先平王南府的侍女大半也留了下来,以供唐王夫妇差遣。各项用度,周士相也都是竭力供给,不苛待唐王。唐王那边虽然收纳内监,复设内廷,但其人却仍是秉承文村时简朴之风,并不一夜之间变成奢侈无度之人,每日所食竟是与文村无异,除新添置的朝服及礼服各两件外,并无其它。
  唐王监国于广州,按制必须有亲军,即锦衣亲军。这一点唐王和郭之奇均向周士相提及,唐王意下调太平军第十镇镇将王兴所部为天子亲军。
  唐王和虎贲将军王兴的关系可是众所皆知,当年若不是王兴收留唐王于文村,唐王只怕早就罹难。王兴其人虽是土匪出身,但受招安后对明室也是极其忠诚,尚可喜屡次劝降于他都被拒绝,两次发兵攻打文村都被王兴击退。周士相发下勤王令后,王兴本是无意往肇庆与会,也是唐王出面劝说于他,这才领兵赴会,现为太平军第十镇将,镇部驻广西南宁,接受广西巡抚邵九公指挥,负责广西南边土司武装清剿。
  唐王要调王兴部为亲军,自然是因为对于王兴的信赖,可换种角度看,却无疑又是对周士相的不信任,以致郭之奇也认为唐王这个要求很不合适。周士相也觉这事有些不可思议,原本只想争官位的唐王怎么一下开了窍,想到要军权了。他让桂永智去司礼太监潘应龙那里打探了下,方知唐王要调王兴部为亲军的主意是刚刚到广州的连城壁和张孝起所出。
  “这二位督抚,真是恨不得本帅现在就解甲弃印,想来本帅这些年也真是把他们得罪狠了,这才一到广州就想着给本帅上眼药。”
  周士相没兴趣给刚来的连城壁和张孝起一个下马威,又是寻他们麻烦,那样太小家子气。他要宋襄公去和郭之奇说,王兴部现在广西有重要军务,不能轻调,周士相拟调太平军第三镇丙旅为唐王亲军。第三镇是蒋和的部队,丙旅旅校是当年和苏纳一起锯杀塔音木的满州人昂哈巴,老姓瓜尔佳氏,现在的名字叫周保国。
  周保国这人和改汉名为王泰的苏纳对于周士相的忠诚丝毫不亚于大樵山出身的葛义、蒋和、邵成国他们。丙旅驻防广州期间,恰值布政使司推行设乡建村,该部在丛化和清远可是积极配合布政使司衙门,对当地的士绅地主可是下了不少狠手,以致不少人跑到广州来告周保国的状,结果自然是“官官相护”,就差上演一出“堂下何人要告本官”的戏码了。
  唐王那边还没回音,军帅府的调令就快马送出,正磨刀霍霍准备北上攻打江西为大帅夺取南京的周保国摇身一变成了什么狗屁唐王的亲军指挥使,着实把这个满州汉子委屈的不行。
  亲军的事,唐王没有说什么,默认了此事。连城壁和张孝起见没能把王兴调回来,反而让周士相的人成了天子亲军,心下自然不甘,但唐王没说什么,他二人初来乍到,在广州一点根基也没有,想闹也闹不出来。
  亲军这个小风波很快过去,内阁议定,六月初五日为黄道吉日,届时将于东城外设圜丘祭天地,然后去奉先殿祭祖宗,再临武英殿接受群臣朝拜并发布监国谕令。
  广州这里自是没有什么奉先殿、武英殿,但礼制监国礼又必须如此,所以内阁商议后报请唐王和周士相,命广东布政使司建太庙、社稷和唐王宗庙。庙制取其义,不取其形,一切从简。至于奉先、武英等殿,则直接于内阁六部所在总督衙门易名举行便可。这总督衙门原先就是绍武行宫,现在用作唐王监国典礼举行所在,也是再适合不过。
  刘体纯和贺珍、王光兴三人还没有返回湖广,一来他们要等唐王监国礼成后回去,二来他们和周士相的谈判还没有有最终结果出来。
  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派员前来参加唐王监国礼,不但是表明他们对于唐王的拥立态度,也是他们对于周士相的支持,所以投桃报李,周士相必须有所回报。
  刘体纯代表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提出,唐王监国之后,湖广当为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共治,朝廷当委忠贞营之人为湖广巡抚一职。
  湖广境内,沅州、靖州和宝庆四府目前被太平军占领控制,其余府州县除武昌、常德、长沙、黄州、德安五府外,均被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控制。
  刘体纯他们的意思很明显,他们想得到整个湖广。这个条件周士相自然不能答应,因为那样做的话,封堵湘黔边境的太平军就要从湖广撤出来,而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现在号称有十数万兵马,可老底子能战的顶天两三万兵,且各自为战,不说摇黄十三家土寇,就忠贞营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李来亨这个共主压根指挥不了其他将领。将湖广让给他们,转眼间恐怕就能被贵州清军突出来。
  最终,经周士相提议,湖广一省被拆分为湖南和湖北两省。湖南省包括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另辖乾州、凤凰、永绥、晃州、南洲五直隶州。湖北省则为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另辖归州、保靖等六直隶州。


第667章 两省巡抚
  新设湖南省的长沙、常德、岳州、衡州四府、湖北省的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四府尚为清军所占。因此湖广拆分归属只是纸上作业,但不管是周士相还是刘体纯他们,都对湖广全省光复充满信心,毕竟湖广清军主力只是三流绿营兵力,在太平军和忠贞营、摇黄十三家长达近一年时间的打击下,湖广清军主力半数被歼,武昌方面更是岌岌可危。唐王监国典礼举办之后,太平军方面将立即着手北伐南都,而湖广方面,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也将联手夺取武昌。可以预见,不久之后,明军的两个主战场便将是南京附近及武昌附近。
  湖广拆分为两省后,周士相当着一起来谈判的司礼太监潘应龙和大学士洪育鳌的面明确提出,湖北一省可尽归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所有,但湖南一省则全归太平军所有。湖北省可设巡抚、三司衙门,上下官员委任皆由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自决,所任人员由朝廷予以实认。
  这个提议周士相付出的代价是将太平军实际控制的保靖州交给忠贞营,当地向太平军投诚的两万余土司武装力量也由湖北方面接管,同时周士相承诺将派太平军协助湖北方面攻打武昌、汉阳等地。另外,由户部每年按三万兵员拨给湖北方面军饷。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取得湖北全省后,四川、陕甘等地由湖北方面派军征伐,太平军方面则提供一定钱粮和军械支援,必要时候也可派兵联合作战。届时,视具体情况再定。
  这些条件相较之前周士相与湖北方面的协议更进一步,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亦是钱粮,湖北方面都得了很大便宜。而两万多向太平军投诚的湘西土司武装力量转由湖北方面接手,则是最让刘体纯和贺珍动心的所在。他二人很清楚,忠贞营在夔东这几年日子实在不好过,两次攻打重庆之役几乎损失了营中一半老兵,在太平军打通湖北缺口解他们围之前,各营军械大半残破,很多新兵只能拿根削尖的木棍对敌。粮食更是短缺,大人饿得面黄饥瘦,小孩子更是瘦得皮包骨,一根根骨头看着就叫人心疼落泪。
  进入湖北以后,忠贞营的日子才变得好过,短短数月就滚雪球的从不到三万人扩充为十二万人,夺取了五府七十余州县,但兵马地盘听着是多,可内中能战的老底子却仍是先前的三万人。真要碰上清军主力,如现在被困在云贵的清军,忠贞营仍是敌不过。所以周士相将湘西投诚的两万余土司武装交给他们指挥,无疑让他们在湖北的底子更足,腰板更直。
  贺珍一开始提出是按十万人拨给钱粮,代表周士相先行谈判的董常清一口回绝,只答应按一万五千人拨给钱粮,双方差距太大,最后还是洪育鳌找周士相商议,定了三万人的名额。其余军士钱粮开支由湖北方面自己解决。
  军帅府内诸多将领和参谋都不同意给忠贞营发什么军饷,还是周士相力排众异拍板定下的。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既已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