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29章 怎的连官兵也杀了!
  崇明,郑军已经围了十三天。
  从南京一路退到海口后,郑成功决定重新夺回崇明岛,然后将军中家属安置在这里,如此便能腾出手来与清军再决胜负。南京城下家属随军的惨痛教训,郑成功不能再犯第二次了。攻岛之前,郑成功命人上岛劝降,可岛上的清军已经知道郑军在南京城下大败,因此据城顽抗。
  做了两天准备后,郑成功命右武卫周全斌攻崇明西门,宣毅后镇吴豪攻北门,正兵镇韩英攻东北角,后冲镇攻西南角,他亲自督战。清军游击刘国玉、仝光英、王龙、陈定等拼死顽抗,郑军进展不利。正兵镇韩英和监督王起俸奋勇攻城,都被清军火铳击伤,不久就伤重而死。
  迟迟拿不下崇明岛,士气本就不振的郑军越发低迷,军中上下人人都只盼藩主下令撤军回到金厦,没有人再愿意在江南多呆半刻。郑成功却不甘心,一方面派人去同马逢知说他愿向清廷请降议和,以此麻痹清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为音讯全无的浙军争取时间。此时郑成功已经后悔不应该放弃镇江一路撤退,否则也不致张煌言和浙军孤军无援,难以突破江防冲出来。
  27日,有消息传来,清江南提督管效忠带着几千兵从南京一路东下,已经到达苏州府。不过因为畏惧郑军庞大的水师,管效忠不敢增援崇明岛,只让马逢知承担崇明的防务。管效忠不敢来,郑成功却不敢冒险,南京城下那一仗,固然败在他轻信了郎廷佐和管效忠的谎言、败在了他没有约束军纪,任余新他们胡来,但归根结底,清军的冒险出击才是致使郑军大败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郑成功担心管效忠还会铤而走险偷渡出击,那样的话以郑军现在的状况,恐怕又是一场大败。
  马逢知那边迟迟没有回音,想来是清廷不信郑成功有意和他们和谈,马部主力也是蠢蠢欲动,海面上清军的哨探船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参军陈永华判断马逢知已经彻底倒向清廷,准备全力和郑军一战,以此来洗清自己前阵的不作为。
  军无战意,人人盼归,大将周全斌等人天天劝说藩主撤军,郑成功终是决定放弃攻打崇明,撤回金厦。不过考虑到为浙军争取多一分撤下来的机会,他没有下令全军撤退,而是命分批撤退。家属和前军先行,中军和后军再行。如此也算是牵制了江南清军,为张尚书那边尽最后的人事了。
  深夜的崇明海面,浪花一阵阵的击打在船身上。天空乌云密布,不见半点星辰。
  在参军陈永华的陪伴下,郑成功走到甲板之上远望大陆,神色无比复杂。岸上清军营盘发出忽隐忽现的火光,海面上也是处处亮光,却是郑军船队悬挂的灯笼在随风飘动。
  远处,有哭声透过海风传来,那是郑军家眷在哭泣战死于南京城下和崇明岛上的丈夫和儿子。
  哭声让郑成功鼻子发酸,他觉得自己对不住这些家眷,是他的过失导致她们失去亲人。
  他想到了甘辉,想到了余新,想到了战死的潘庚钟、万礼他们……
  他在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心痛。
  “藩主……”
  望着藩主微微颤抖的身躯,陈永华哽咽落泪。
  许久,郑成功的情绪平复下来,转头看向陈永华时,已是一脸的坚毅。
  “本藩还年轻,胜负乃兵家常事,这一次败了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日,这长江我还会再来的!”
  35岁的延平王没有被失败击垮,他已经做了决定,回到金厦后便出兵东番,控制东番海域,以东番养兵,尔后整兵与清军再战。
  ……
  南京,亲来江宁坐镇指挥逐灭海匪的安亲王岳乐坐在两江总督大堂上,下首坐着两江总督郎廷佐。
  前不久郎廷佐向安庆告急,安亲王却迟迟不发援军,尔今海匪已退,安亲王却第一时间带大军赶到,江宁城中满汉将领不是没有怪话,然而谁也不敢在亲王面前表露出来,哪怕是郎廷佐这个总督都不敢在亲王面前流露半点不满,反而得带着感激之情对安亲王的来援表示莫大感谢。
  “把人犯带上来吧。”
  岳乐拿起郎廷佐常用的惊堂木拍了一下桌子,顿时就有兵丁将已从牢中提出来的海匪大将甘辉和余新押上了大堂。
  看着身上满是血迹,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甘辉和余新,岳乐哈哈一笑,对郎廷佐道:“这两人便是你所说的海贼郑森的左膀右臂?怎么本王看着倒像两个毛贼。”
  “再凶悍的贼寇,到了王爷面前那也是两条龙。”郎廷佐陪笑两声,朝甘辉和余新喝了一声:“见了我大清亲王,尔等还不跪下!”
  “跪下!”
  督抚兵丁一齐大吼。
  余新抬头看了看上面的岳乐和郎廷佐,犹豫了一下,双膝一软,竟是缓缓跪倒在地。然身子刚落下,左腰却被猛的被什么击中,余新吃痛不住,扭头看去,却是五花大绑的甘辉拿脚踢了他一下。
  “你!”
  余新发怔,不知甘辉为何踢他。甘辉盯着他冷笑一声,尔后大骂道:“傻子,你以为跪下去就能活命吗!”
  “我……”
  余新一脸黯然,垂首片刻,突然挣扎着重新站起,和甘辉并肩而立,怒视岳乐和郎廷佐。
  见状,岳乐哼了一声:“这两毛贼倒也硬气。”
  郎廷佐眉头一挑,示意左右亲兵上前将甘、余二人强按下去。亲兵正要上前动手,岳乐却是轻笑一声,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虽是毛贼,但也是贼寇有名之人,便让他们站着吧,左右本王已经上了奏疏,但等皇上批复,便将这二贼明正典刑。”
  “此二贼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郎廷佐重重点头,见甘辉和余新宁死不屈样子,知道也问不出什么,便要吩咐兵丁将人带下去。江宁巡抚蒋国柱却一脸愤怒的冲了进来,发现安亲王也在,忙收了怒容,上前向岳乐请安,尔后怒容再现,冲郎廷佐愤声道:
  “总督大人派满州大兵捕杀通贼之人,下官没有意见,可总督大人为何将我忠诚官兵也尽数屠戮了!……想那官兵于贼来之时拼死相抗,贼去之后反遭总督杀害,这是何道理!”


第730章 总督大人要斩尽杀绝不成?
  “这话从何说起?”
  郎廷佐一头雾水,他是下令大雅大里等满州兵将去上游各府县捕杀逃散浙寇和那大贼张煌言,可却没有下令捕杀那些通匪官绅,因为他很清楚眼下不是和那帮人算帐的时候,这会还得靠这些墙头草恢复地方秩序,安定人心,把大清的统治重新建立起来。要不然那些墙头草为了保命,硬着脖子继续造大清的反,对于局面的稳定可是大大不利的。毕竟海匪大军并未真正撤走,要是叫他们知道江南各地仍是烽烟四起,必然会图谋重新进军江宁。
  所以通贼之人总督大人都能暂时容忍,更何况是贼来之时未降的忠诚官兵?郎廷佐对于蒋国柱的质问很来火,正准备起身斥他胡言时,却是一个激灵:莫非?
  郎廷佐想到一个可能,他立时看向安亲王岳乐。岳乐见郎廷佐看自己,只道对方是认为自己下的命令,当下便摇头道:“本王如何会使满州将士做这事。”
  “不是王爷,那是?”
  郎廷佐糊涂了,但也就数息功夫,他和岳乐同时想到了一个可能,不过二人却都是没有开口将这可能说出来,而是心有灵犀般的选择沉默。
  蒋国柱在边上看着,对于郎廷佐和安亲王的神态变化看得仔细,一番迟疑踌躇后,他也沉默了,先前来时要为下属讨个公道的一腔怒火当场就息了。
  郎廷佐、岳乐、蒋国柱同时沉默的原因,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不用说,定是那帮满州兵将被放出南京后,又干起了从前的买卖——对于那些被他们“占领”的城池烧杀抢掠一番。
  这买卖几乎是清军之中不成文的规矩,当初也正是有这规矩在,那帮投降的明军才肯积极为大清卖命,原因无他,破城之后可以洗城,便是洗城所得满蒙大爷和汉军拿大头,绿营多少也能喝到汤。在钱财和女人的剌激下,又有满蒙大兵依靠,再怂的明兵摇身一变也能成为悍卒。
  蒋国柱在心中长长暗叹一声,为被满州大兵祸害的百姓叫苦,也为那些枉死的官兵叫苦。须知,若不杀了这些忠诚大清的官兵,满州大兵有什么理由去洗自家的城池!
  那些官兵无辜被杀,不亚于飞来横祸啊!
  霎那间,蒋国柱甚至想到,若他没有和梁化凤来赴援江宁,而是留在苏松,会不会某一日满州大兵也过来称他们是贼兵,将他们也一股脑杀了?
  郎廷佐咳嗽一声,吩咐蒋国柱道:“你派员去各地巡视一下,有受匪兵祸害的苦主尽可能安置一下,总督衙门会拨一笔专款下去。另外择些受灾严重的府县报上总督衙门,本督会向朝廷为他们请免赋税的。地方善后的事情你也要做的妥当些,莫要让外界有什么流言飞语损害我满州将士名声。”
  “下官知道怎么办,总督大人放心便是。”
  蒋国柱闷声应了,若是绿营干出这种事,他好歹还能上折子参那带兵的将领,副将以下甚至可以直接拿办,但是面对满蒙大兵,他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岳乐也发声了,却是装模作样的要郎廷佐和蒋国柱整顿军纪,确保地方治安,不使海匪有可趁之机。郎、蒋督抚二人自是应承下来,岳乐又问蒋国柱管效忠收复镇江、苏州失地的情况,蒋国柱一一说了。听管效忠领军在苏州的太仓,没有同马逢知一起抵御海匪,岳乐觉得不太妥当,正要下令派梁化凤带兵也去苏松,以重兵监视海匪,免得出什么差了,却听堂外远远传来一声悲呼。
  “总督大人,你是要将有功将士赶尽杀绝吗!”
  什么赶尽杀绝?
  岳乐和郎廷佐他们一愣,抬眼便见江宁之战首功之人总兵梁化凤一脸悲戚的奔了过来,他手中还拿着几份急报。
  “梁总兵,发生什么事了?”
  梁化凤是自己的标属,蒋国柱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很是关切的迎上去。同蒋国柱刚才一样,发现安亲王也在,梁化凤忙上前跪拜行礼,尔后很是悲愤的将手中几份急报递到了岳乐面前:“请王爷替我等江宁守城将士做主!”
  “这?……”
  岳乐也是和先前的郎廷佐一样一头雾水,伸手接过急报,随手给了郎廷佐一份,二人立时就看了起来。看过之后,却是双双变色。
  急报共有三份,分别是和州、太平、宁国三府发来,上面说是水师右营守备王大成、和州副将赖天光、当涂游击蒋庆等部所属官兵和海贼勾结作乱,结果被奉总督衙门之令的满蒙大兵平定。
  “这怎么可能,我何时下过这种命令!”
  郎廷佐简直呆了,别人他不知道,可这王大成、赖天光、蒋庆他却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三人在当初海匪围城时奋不顾身率兵入援,城中出击时更是率先士卒立下功劳,也正因为此,郎廷佐才命他们率部出城捕杀海寇,为的就是让他们再立些功劳,将来也好大用。哪曾想,这等忠心不二的官兵也被当贼兵剿杀了,那些满蒙大兵还是奉自己的命令,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想那水师右营守备王大成于我江宁危急之时,领马步兵150名穿过海匪重围入城协守,与贼激战之时,身中数箭都不退缩,末将看在眼中都是敬佩不已,今日海匪退去,他奉命出城捕杀海匪,却惨遭总督大人下令杀害!……总督大人如此作为,是不是要将我等守城将士尽数杀了!……王爷,你可要替我等做主啊!”
  梁化凤是悲愤莫名,更有兔死狗烹之寒,他怎么也想不通郎廷佐为何要这样对待守城有功将士,难道真是为了抢功不成!
  岳乐大怒,猛的质问郎廷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爷,下官真的不知情啊!”
  郎廷佐真是有口难辩,三府所奏都称那些满蒙将士是奉他之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731章 胡无人 汉道昌
  徽州府休宁松罗山下,一条火龙沿着蜿蜒的山道向着东方飞速游动着。
  “快,再快一点!”
  “跑得动的给我跑,跑不动的到道边去等收容,别堵着后边队伍的路!”
  “弟兄们再加一把紧,到了前头的屯溪就能歇脚了!”
  “……”
  第一镇丙旅的百户范大安的嗓子早已喊得哑了,当年因为听说新会城中空着很多房子没人住便从乡下进城想捡便宜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如今竟然成了太平军的百户。回想当年趴在城墙上看着那帮从圭峰山中如野人般杀出来的太平军,和同伴担心自己会被城中清军做军粮的范大安恍若隔世。
  听百户说到了前面的屯溪就能歇脚,士兵们一下有了盼头,尽管他们跑得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跑的脚板底子生疼,可还是强打起精神,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前方疾行,为的就是能够歇上那么一两个时辰。
  队伍中,一个总旗模样的军官不时和周围的士兵说些笑话,却大多是荤段子,听的士兵们轰声笑着。范大安不用回头,也知道那说荤段子的家伙是谁,不过他却没有去制止的意思,因为这些荤段子确是能叫人提气。弟兄们从江西景德镇一路疾行东进,听说到南京城下要走八九百里路,大帅却只给十天时间,算下来每日都得行军八九十里,这等强度便是一直重视训练长途拉练的太平军也是吃不消,况那些反正兵和降兵呢。
  范大安知道,这两天那些反正兵还能撑得下来,可再走一两天,恐怕掉队的就多了,就是他手下的老太平也将出现掉队的,毕竟这等急行军不是单靠毅力,单靠咬牙坚持就能完成的。士兵们真跑不动了,你就是拿刀架他们脖子也没用!
  好在出发前,镇指挥所已经专门成立了收容队,将各部分成了一线和二线兵。一线兵就是能跟上趟跑到南京的,二线兵就是掉队被收容的。这样就不用担心士兵掉队和部队失去联系,没人组织指挥他们。
  “范老哥,老弟我手下的兵还算不错吧,老哥还看得上?”
  那不断说荤段子为士兵打气的总旗快跑几步,奔到了范大安身边。这人是原江西绿营把总李锦昇,是明朝世代军户出身,手底下的本事很是平庸,不过为人却好吹牛皮。当日闻听太平军从广东杀来时,这李锦昇便对手下兵扬言要把“贼秀才”生擒活捉,让大清皇帝给他封公封侯,不想太平军一来,他就举旗“反正”了。眼下连同他手下的几十个兵被编在范大安这一卫,得了个总旗的差遣。这次全军轻装疾行东进,范大安他们也被带上了,一路上表现的还不错,至少这会没听他们有牢骚怪话,一个个都在咬牙坚持,似是想证明自己不是太平军口中的什么绿营草包。
  对李锦昇这个老兵油子,范大安没好气与他说话,哼了一声:“这才哪到哪?是驴子是骡子都得拉出来溜,再过两天你看吧,到时掉队还是好事,别他娘的全偷跑了。”
  “老哥这是瞧不上兄弟我?别的不说,这练兵兄弟可没说的,祖上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军户,家中留下来的兵书多了去。”
  李锦昇很不服气,他打不过太平军不假,可手底下的兵却不是怂蛋,他可真是按祖上留下的兵法训过的!这两天手下兄弟也给他涨面子的很,没一个叫苦的,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大老爷们,怎的百户他就是看不上呢!
  范大安瞪了李锦昇一眼,骂道:“行了,少在这和老子吹牛!到后面看着些,别你手下的兵真他娘的跑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