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青楼女子饮酒寻欢去,绝不上朝给你添麻烦。等玩腻了,就娶个老婆给我老蒋家传宗接代去,免得我那死去的老爹半夜托梦骂我这个不孝子。”
  说完,蒋和失声笑了起来,笑的很爽朗,很是真性情。他有些得意,觉得自己能和齐王殿下在这说秦淮河的娼妓,端的是很有面子的事。这要是秀才肯当皇帝,那千古之后,说不得又是一段佳话。他才不理会文人们怎么看,他只管自己活得是不是痛快,活得是不是自在。他做人的理念就是谁让我不好过,我就让谁过不好。
  “秀才,我知道你烦我天天劝你当皇帝,你一心想做个大忠臣,可你想过没有,千百年来这世人皆是以读书为荣,以孔圣人弟子为傲,咱们这些大老粗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夜壶,用到了就拿来尿上一泡,不用了,随手丢进床底,甚至直接扔出去砸碎。所以,咱不能当这夜壶,咱得杀出条血路来,不能让书呆子们把咱们握在手心,任意揉捏!……这大明为啥会亡?不就是坏在读书人手里么!这要还让读书人管事,我看这大明还要是完!”
  郭雄哈哈笑了起来:“秃子这话算说到我心窝里去了,秀才你带着我们这帮兄弟把大明又给复了,从罗定起,咱们死了多少人?胡老大,秦兄弟,葛老五……当初一起下山的还剩几个?不就剩我们几个了么!要照我说,这定武朝就是咱们兄弟给保出来的,没了咱们,他定武皇帝屁都不是!所以这管事的得是秀才,不能是他朱家人,也不能是那些读书人!当然,我们兄弟是不能管事的,咱都是帮大老粗,叫咱杀人越货咱在行,叫咱治天下,嘿,咱弟兄们也不往脸上贴金,这事,真干不了。”
  周士相也笑了起来,很久他没有和这帮老兄弟聚在一起说心窝子话了,虽然他本意一直对于称帝很是拒绝,但不得不说,蒋和他们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若自己真死了,也许他们的下场都会很惨,这不是以人力可以转移,可以改变的。太平军中,现在能有自己权威和号召力的没有另一个,就是宋襄公也不能,而太平军本就是一个大杂烩,是多方势力重新组合的一个集团,一旦这个集团最强势的人不在,集团内部必然会崩解分化成几个不同的势力,到时皇权和文官定然会将触手伸进来,到最后,这些单纯的汉子注定会死的很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告诉世人一切,玩阴谋诡计,武人从来不是文人的对手,而文人,在异族面前,他们天生就是软骨头。
  都说异族畏威而不畏德,这些文人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所学的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了,文贵武贱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在每一个汉人脑海中都是根深蒂固,这必然导致没有强势武人替武人代言,文人们定然会反攻倒算,变着法子抬高文官地位,贬低那些为国流血流汗的武人。最终,阉割掉王朝的血性,使王朝的政策变得务虚而不务实,导致汉王朝一次次被毁灭。
  每一个重生的汉王朝,都是由武人所建,有血性的武人才是汉民族最大的财富,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国家也好,民族也好,文明前进的动力是因为利益,而不是道德和说教。
  没有利益,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是一潭死水,所有人都只是尸位素餐,只想着自己利益,而不想着民族和国家的利益。
  想要改变这一切,只有一个途径,便是文武合流,文武不分。而文人所做的一切,一定程度上却又是因为皇权有需要。周士相觉得自己若是称了帝,他可以改变这一切,但谁敢保证他的后代不会因为皇权的需要,而推翻自己这位“太祖”所做的一切呢。就如洪武皇帝制定的国策,不也是被他的子孙推翻得一干二净吗?现时,百姓们有哪个还敢将贪桩的官员绑缚进京吗?
  人亡政息,人走茶凉,这就是帝制的死循环。
  周士相不想重走这条老路,但现实却又逼得他必须考虑这个问题——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障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这些老兄弟利益,如何才能保障自己死后,这大明朝不会重走老路。
  葛义道:“秀才你别以为我们是在说假话,其实你应该很清楚,我们本就无大志……我们能有今天,都是拜你所赐,如果没有你,我们现在多半还窝在大樵山大碗吃酒,大碗吃肉,哪里会做什么侯伯。到了这一步,我们考虑的也不是什么大志向,我们仍就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坦白说,我们不想死于非命。故而,只有你称了帝,我们才能放下这担心,到时你让我们打谁,我们就打谁;你让我们杀谁,我们就杀谁。你说老弟兄们不要管朝政,我们也不管,反正我们也不懂,只是你不能让那帮文人来管咱们,那咱受不了这窝囊气。”
  “就是说,你们一定坚持要我称帝了?”周士相暗叹一声。
  葛义斩钉截铁道:“对,你当了皇帝,我们就踏实!你不当,我们这心里就慌的很!”
  王辅臣亦道:“大帅做天子,三军无有不服。若有人敢反对,末将愿为先驱,荡平他们!”
  “不管是满鞑子,还是晋王、延平,还是什么朱由榔、吴三桂,只要大帅一声令下,我等赴汤蹈火也要为大帅荡平他们!”
  葛义、铁毅、蒋和他们不约而同起身跪在了周士相面前,齐声道:“请大帅做天子!”
  望着劝进的诸将,周士相煞是苦恼,既不愿答应,又不忍拒绝,寒了他们心,不得已只好道:“大明得国之正,史上绝无,朱家有功于汉人啊。”
  铁毅道:“学赵家善待朱家便是。”
  “你们且起来,眼下不是说这事的时候,无论我是否称帝,都要灭了满鞑子再说,我可不想成为第二个孙可望。”说完,周士相又道一句:“这明朝,不能亡啊。”


第894章 鳌拜等急了吧
  鳌拜在仪真河对岸焦急的等着太平军营中会突然响起的鼓声,然而直到天亮,对岸都没有鼓声响起。
  鳌拜失望了,也越发困惑起来。他平生第一次对太宗皇帝的教诲感到迷茫,也对汉人的书感到不解,是《三国演义》上的计谋不够透彻,还是那帮太平寇真的都是帮贼寇,压根不读书,所以不懂使计呢?又或是贼秀才真的没死?
  随鳌拜一起前来的满蒙诸将们也开始心头打鼓,鳌拜信誓旦旦的告诉他们,贼秀才肯定死了,所以他们才有胆量领军前来,可现在发生的一切,却在告诉他们,那贼秀才极有可能没死,要不然何以这帮太平寇还能如此镇定,浑不见半点乱象。
  周士相倒是想弄个诈死诱敌之计,不过他高估了鳌拜,他认为鳌拜怎么也是满州第一勇士,又是打老了仗的,恐怕不会上这么小儿科的当,别偷鸡不成蚀把米,故而没有同意郭雄他们的意见。只下令各部做好准备,天亮之后和鳌拜正面对决一下,看看这些清军到底有多大的胆量还敢和太平军一较高低。
  若是知道鳌拜整夜都没睡,一直在等着他以为的“缚羊捶鼓”,周士相一定会很后悔。
  鳌拜没睡,周士相却睡得十分的香,铁毅、葛义他们走后,他便上床睡觉了。他实在太累,上床之后,他很快就进入梦乡。梦中甚至还有些春色,以致于流连梦境,清晨醒来身体一些部位硬得不得了。这一觉,睡得真是香,右腿的疼痛都没有妨碍他酣然。
  周士相睡了,诸将却没睡,他们都在忙着整编队伍,做着天亮之后再战的准备。葛义、铁毅等人,几乎忙了大半夜,到了快要天明的时候,才稍稍打了一下盹。那眼皮合上的感觉,真是美得不得了,用瞎子李的话说,若能让他再眯会,就是十个满州小娘,亦或是福临他妈来了,他都不会抬眼皮瞄一下。
  前几天的那场雨让淮扬大地格外清冷,东方露出鱼肚白之后,袅袅炊烟便升腾在高旻寺左近的乡村之上。周士相睁开眼时,他的部下们已经埋锅造饭完毕,空气中满是肉香味。瞎子李披挂完全,领着一众铁甲亲卫在屋下默默等侯他们的大帅。如果不是周士相自己醒来,瞎子李是怎么也不会进去叫他的。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大帅好,俺就好。”
  听到屋内的动静,瞎子李推开了门,周士相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用力的搓搓自己脸颊,道:“怎么,我起迟了?”
  “大帅起得不迟,时候正好,大帅要吃点什么?”瞎子李搓着手恭敬的说道。
  “有什么好吃的吗?淮扬菜来一桌。”
  周士相哈哈一笑,对瞎子李摆了摆手,道:“有什么吃什么,我又不是公子哥出身,还挑三捡四了?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的习惯?能填饱肚子就成,这年头,能填饱肚子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了,你要知道,这世上还有好多人吃不饱肚子呢……当年我娘她……”
  周士相突然止住了声音,瞎子李默不作声的退了下去,然后端着一个盘子过来。盘子上有一碗瘦肉皮蛋粥,还有一块肉饼。另一个亲卫则端了一盆热水过来。
  在亲卫的帮助下,周士相匆匆穿上衣服,小心翼翼的从床上下来,洗了脸和手后,接过粥和肉饼吃了起来。“呼噜呼噜”的将一碗粥和肉饼吃进肚子后,他精神大振,起身拿过毛巾一边擦手,一边对瞎子李道:“想必鳌拜也等得急了,走,咱们会会他去,看这老小子的胆子是真大,还是假大。”
  说完,便在瞎子李的搀扶下迈步出屋。昨夜关于是否称帝的纠结,此时他已经丢得干干净净,再不去想它。从来到这个时代起,注定他周士相走的就是一条血腥之路。满鞑未灭,又何必多想?灭了满鞑,真是水到渠成,便由它去呗。顺天应人而矣。
  王辅臣的白马还在寺中,周士相示意瞎子李扶他上马。瞎子李迟疑着低声道:“大帅,你有腿伤,这一仗就不必上马了吧。郎中说了,你这腿不能随便动,马上颠得厉害,还是别上了。再说,鞑子早就吓破了胆,以为有便宜捡这才横着心过来,咱们豁出去和他们拼,他们铁定不敢打的,所以大帅你就在这等着捷报便是。”
  周士相一笑:“我要不露面,鞑子胆才肥呢。将士们随我一路征战,为的就是我这做大帅的能和他们同进同退,前儿扬州城下,因我缘故,咱们算是受了挫,这当口,我怎么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要不然,如何坚定他们的心。你也不必多说,我这腿伤肯定是不能上阵杀敌的,我就露个面,叫将士们看着,也叫鳌拜看着就行,不必担心。”
  闻言,瞎子李不敢多说,转而服侍周士相披甲,当先引路护卫着周士相走出寺外。一出寺外,就看见大队大队的士兵已经按照各自编制列队待命。骑兵翻身上马,驼载着士兵的战马一字排开,形成无数横列。太平军的规矩,每战军官必在前,所以当周士相出来时,他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些将领和军官们。同时,无数双目光朝周士相射来。
  周士相环视着自己麾下这些虎狼之士,看着无数长刀枪矛在风中显出锋锐,再看看仪真河北岸方向,越发清冷。
  “传令,全军出击,今日破敌!”
  周士相一声吩咐,郭雄板着脸猛一挥手,在他身侧的军士立即挥舞旗号。各部打旗士卒看见这里旗号,顿时吹响进军号角声。战鼓声也响了起来,一下下敲进每个人心底。


第895章 万岁
  随着战鼓声,近两万太平军同时鱼贯而出,这当中有一部分几天前还是清军,但此刻却穿着太平军的衣服,大喇喇的紧随着军旗向着前方前进。
  王辅臣的马让给了周士相,这会骑着一匹纯黑的战马,依旧策旧走在最前面,手中的红缨长枪告诉着每一个人,他就是“西路马鹞子”。
  王辅臣有点私心自用,自从他接过了骑兵指挥权后,便想抢尽步兵风头。他将五千骑兵全拉了出来,战马四蹄随着战鼓声翻飞,敲击得大地都在微微发颤。从天中塔上看去,那成列纵贯的骑兵大方阵给人的视觉冲击十分震憾。
  周士相静坐在白马之上,呼吸随着鼓声有节奏的一进一出。眼前的大军行进,带给他的是自豪,现在这支让他自豪的大军就要再次开上战场,他相信,这一仗将是渡江战事的最后一仗。此仗过后,世间再无兵马能够威胁到这支大军了。
  回家。
  周士相知道,这支大军中的很多儿郎都想回家,他们厮杀得太久,也太累。他也想回家,但他不能以一个伤员的形象回家,哪怕受了伤,他也要像一个英雄般回家,他更要让他的部下们能以英雄的身份凯旋而归,隆重的开进南京城,所以他必须选择这一场最后的决战。
  周士相特意选在一处高地上,使得每一个从他眼前开过的士兵都能看见他。他的金色大旗再一次矗立在那,大旗让每个人都意气勃发,恨不得一下杀到鞑子军中,将他们彻底绞杀。
  将为军心,亦为兵胆。
  昨夜,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亲眼看到大帅的身影,这会,却是所有人都能看到。
  当一个总旗执刀经过金字大旗时,他突然振臂高呼:“万胜!”
  “万胜!”
  成千上万人同时呼喊,声震天地。
  “万岁!”
  忽然,某一方阵中,突然有士兵不知是过于激动还是有人指使,竟然高呼“万岁”。
  周士相听到了那声“万岁”,他一下惊住。但他没有想到,在这声“万岁”之后,却是更多更整齐的万岁声。
  军官、士兵,将领、亲卫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犹豫,有迟疑,他们不约而同,甚至是下意识的叫起了万岁。
  周士相眉头深锁,他命令打出中军旗号,命全军前进。这一“万岁”插曲很快就被带过,但周士相明白,这一插曲不会就这么被人忘记。
  将士们很激动,周士相却没有他们那么激动,只是微微有些感慨。扬州战事,看来就要打到头了,自己穿越以来沉沉浮浮,也已经数年了。起初只一心复仇,没想竟然成了大明朝的齐王殿下,重新扶起了大明。将来会怎样,他不知道,未来就如雨雾,茫茫而不可见。他在马上,目光落在行进的队伍之中,心里却是想着这几年来的经历的一切,一时间,他有些恍惚了。
  仪真河上,水师早就搭起了几座浮桥,大军就顺着浮桥开向北岸,摆出的不是防守的姿态,而是进攻。
  清军也动了,一队队的探马在北岸不断奔波,探马们带给将领们的消息只有一个——贼秀才没死,太平军杀来了!
  ……
  探马传来的消息让清军乱了起来。
  这一次随鳌拜来的满州兵只四千余人,其余的都是蒙八旗和内蒙兵,还有一些被撵回来的外蒙兵。汉军和绿营一个都没来,倒不是他们不堪战了,而是鳌拜实在信不过他们了。不带步兵来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鳌拜也防着一手,万一贼秀才真没死,捡不倒便宜的话,他也能将主力撤下去,不致于损失太大。
  因为三湾大营被焚毁,清军只能就地重新安营,然而左近能够扎营的器械都被清军征用怠尽,导致清军新修的营盘连栅栏都不完备。这种营盘,若不是都认为贼秀才已死,清军自己都没信心住进去。
  比起满蒙八旗,内蒙兵和外蒙兵不管是行军作战,还是安营军纪,都差了许多。满蒙八旗好歹还勉强弄出了个营盘,他们则是胡乱的将帐逢一搭便算了事。这两天,蒙兵营中杂乱无比,整整一夜都是人喊马嘶,人马错杂成一团。虽然经过鳌拜的整练,亲王吴克善他们也看不下去,狠狠鞭打了几个大小台吉,但原先怎样还是怎样,丝毫没有任何改进。
  更要命的是,清军并没有多少军粮,都到这份上了,军粮分配上,清军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