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5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众士绅聚集后,公推领,王家家主王明哲以为自己肯定能被公推为,因为他家毕竟出过皇后。然而正因为他家出过大明皇后,一众造反士绅都不相信他,不愿推举其为。当然,这内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王家是松江过来的,不是昆山本地的,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昆山的人凭什么听你松江人的号令?
  成为起事领,号令所有人马,事成之后,也定能得到最大的好处。这美事,谁不想干,谁愿意让给别人干?都已经豁出来造反了,一众士绅早没了退路。要么死,要么达,谁愿意替他人做嫁妆,卖命得来的好处叫别人得去。
  争执了半天,竟是没个结果。
  眼看天都黑了,一众士绅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一个新的提案被提了出来,那就是大家伙公推探花郎叶方蔼为领。这个提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叶方蔼的功名毕竟是大清朝给的,也是叫贼秀才给革的,他的探花功名也是在场所有人中最高的,叶家带来的人也不少,既然如此,大家便奉叶探花为好了。
  叶方蔼没想到最后竟然自己成为了领,当真是又惊又喜。叶天成对于儿子当领,那自是无比支持,他为什么造反?还不是想帮儿子夺回失去的一切么!
  此事就这么定局。
  叶方蔼出任领之后,立即约束各家,叫各家报上实际力量,如带来多少人,有多少武器,有多少粮草等,又像模像样的委任大小官吏。为了安抚众人,团结众人,叶探花是来人就赏,以至于有一个就带了小舅子前来参与起事的秀才也被委为县令。
  升官财,人生一大幸事。
  昆山城是没下,那汪士荣是还在城里,可城外聚集而来的造反队伍却是越来越多,声势也是越来越浩大,加上叶探花进行的一些整顿,这造反大军看起来还真有模有样了。
  不过,叶探花和他手下这众士绅看到的是人多力量大,城里的汪士荣看到的却是一帮土鸡瓦狗。从中午看到晚上,造反军每多来一支队伍,汪士荣就会让人留意,然后记下他们那草头旗号和大致人数。每来一支,汪士荣都会自内心的轻笑一声。他巴不得来的人再多一些,因为那样,城外就会更乱一分。
  军队和百姓毕竟是有区别的,军队就是军队,百姓就是百姓。
  当县保安大队和主薄等人请教汪士荣的破敌之策时,汪士荣胸有成竹,叫他们放心。
  夜色黑了下来后,城内一片肃静,城外一片喧哗。到处都是火堆,到处都是临时搭建的营盘。造反军里曾经当过兵的恐怕连一百人都不到,大多数都是连刀都没握过的农夫和佃户,还有无赖子,以及想趁火打劫的胆大之人。安营扎寨这等“技术活”,他们哪里会。就算现在有人教他们,他们也懒得答理。在大多数造反军士兵心目中,造反就是跟着向前冲,然后喊上几声,最后上面的老爷们给些赏银。至于其他的,他们没见过。
  造反军现在忙活的是吃饭的问题,一众队伍来自县里县外各处,有相识的,也有不相识的,现在大家伙一块扯旗造反,是不是先得将肚子填饭。皇帝老儿还不差饿兵呢,士绅老爷们不见得连口吃的都不给他们吧。
  吃饭的确是个大问题,一众士绅们都是知道厉害关系的,只是他们起事仓促,又哪带来那么多粮食,都以为昆山城肯定一举拿下,进城之后还怕没有吃的?一些人甚至都没做过在城外过夜的准备。
  现在,都傻了眼,吊文拽句,读书人个个厉害,怎么让人吃饱肚子,他们干瞪眼。最终,在昆山本地几个大士绅的临时“接济”下,上万人马才勉强把肚子填饱。然后三五成群,胡乱睡去。吃饭是大事,睡觉更是大事。营帐肯定是没有的,有也是士绅老爷们住的。大家伙便抱着稻草对付一下吧,等明儿叶探花领着大家伙杀进城中,还怕没地方睡觉?
  有睡觉的,也有不睡觉的。到处都是赌钱的,还有喝酒的,更有一些曾天黑偷偷跑出去,想到附近看看有没有村庄,抢上一笔的。
  军纪,那是定然没有的。士绅们大抵也就只能勉强约束住族人和家丁,其他那些或利诱,或欺骗,或威逼而来的百姓,他们但求对方不要跑了就烧高香了,哪还指望对方有什么军纪概念。
  叶方蔼到底是做过探花的,也在明清江北大战时见识过军阵,所以对于眼下城外的混乱局面,他十分担忧。
  叶天成也是忧心肿肿,没能一日破城,已经叫他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为了家族,为了儿子,叶天成打起精神,将叶家庄得力的人手都分派了出去,仔细盯着各处。
  城里的官军并不多,这一点大小士绅们都知道,要不然他们也没胆量来攻城,连带着他们也不考虑城里那些人手有胆量出城偷袭他们。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各家士绅在接到叶探花的命令后,还是多多少少派了一些精干人手站岗放哨。
  很快,午夜时分,闹腾了一天的昆山城外终是静了下去。
  累了一天,别人都抱着稻草呼呼大睡,自个却被老爷派来盯岗,胡阿大心情肯定不好。但是老爷对自己有恩,起事时还给了自己一块银锭子,更许诺事成了就将丫鬟小环嫁给自己,所以胡阿大心情再不好,再困觉,也是强撑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盯着昆山方向。
  倏然间,胡阿大感到前面好像有黑影闪过,他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时,却什么都没看到。
  娘的,见鬼了?
  胡阿大有些奇怪,将竹枪一提,朝前小心翼翼去了几步,然后使劲往草丛中剌了几下。
  没动静,胡阿大收回竹枪,觉得自己疑神疑鬼了。转身时,后背却是一疼,紧接着有人勒住了自己的嘴巴,将他拖到了一边。
  汪士荣派人出城偷袭造反军了,他很大胆,也很信心的派了十个人。
  十个人中,队长是从太平军退役下来的,余下四个是县保安大队的,还有三个是衙门捕快,两个是给汪士荣报讯的锦衣内卫。
  对于汪大人就派十个人出城偷袭,昆山的官吏们肯定是震惊的。可是让他们更震惊的是,这十个人真的就将城外的上万人马灰飞烟灭了。


第1101章 大帅,您也无后
  昆山之战的经过很是无趣,甚至都没有什么英雄事迹,是十个人潜出城后,趁夜在城外放火。然后火起,熟睡的万造反军瞬间溃散。此战,昆山守军无一人伤亡,造反军其实也没有伤亡,除了那个倒霉的胡阿大,昆山十勇士压根没再杀一个人。
  如营啸一样,万人的造反军这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崩溃瓦解了。所有人看到火起,都大呼小叫,然后撒腿跑,根本不管前面是不是真有官军杀来,也不管将他们带到这里来的老爷们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败如山倒这些成语用在这时的城外,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原先对汪大人的“大胆”行为表示怀疑和担心的昆山大小官吏们,望着火光下如无头苍蝇般溃乱逃跑的造反军们,那真是一个个激动连连,他们纷纷向汪大人请命,要带人出城追杀乱民。
  汪士荣却是一脸风淡云轻,大手一挥,让众人该干嘛干嘛去,该回家抱夫人睡觉的睡觉。城外,由它去。
  大小官吏不解了,城外乱民已经大乱,汪大人为何不让出城追击。现在出城,那斩获可是惊人,也能一举捕杀那些参与造反的士绅大户。若不追击,等城外火势息了,那帮乱民肯定会回过神来,届时不还是昆山大敌?
  追能立下大功,彻底平乱;不追,会给乱民喘息之机,祸乱不除。
  如何选择,岂非再明白不过?
  大好形势下,除了汪士荣,昆山城内的大小官吏们无一不想马出城。这乱事早点平定,他们这心也能早点放下,这觉也能睡得踏实。自境内生乱,大小官吏们哪个心不是提着,揪着的,这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太平的机会,汪士荣却不许他们出城,一个个心里实在是不甘。
  对官吏们的想法和担心,汪士荣不以为然,认为有这念头的完全是杞人忧天。昆山大局,自今夜已经定了,根本不虑那帮造反士绅们还有胆量再次聚集起来,他们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赶紧逃走,而不是还有一点点胆气观察一下虚实。
  “此时不追,贼人便四散而走,彼此再无联络。此时若追,为求保命,贼人反而会抱团呼应。过犹不及,诸位难道不知?”
  汪士荣一语点明关键,眼下城外,放任自去要趁机围剿更有利。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把那帮造反士绅追得急了,他们横下心来和你拼命怎么办?城里能动用的人手不过三五百人,还不是正规军,真和那帮红了眼的士绅对,鹿死谁手,不好说呢。别看这大火烧得猛,映透半个天空,可事实,造反军却有几个被烧着,被杀死的?都还活得好好的,这会正活蹦乱跳逃命呢。
  “烂船还有三斤铁,诸位莫要忘了,那些大户家里哪个没有养着家生子,哪个不喂着江湖汉,亡命徒。”
  汪士荣也懒得跟这帮没有“见识”的多费口舌,一个人永远一伙人要好对付。城外的造反军原本是由几十家组成,他们聚在一起,在没有正规军前来支援的情况下,在没有他汪士荣的情形下,昆山能做的只是守住城池,而不是消灭他们。但现在昆山有了他汪士荣,却能消灭这些乌合之众,但绝不是现在。
  汪士荣要的是这几十家队伍从昆山城下逃命,各归各处,然后么,没有然后了。因为剩下的事情,已然不需要他汪大人去花那个精力了。本没有牙齿的老虎再没了四爪,和猪又有什么分别?
  打消掉贼势,让贼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脑只想逃命,而不是彼此抱团搏命,那官府分而治之,几个捕快能轻易解决一家吃了豹子胆造大帅反的愚蠢士绅。
  凭借着从前主持苏州清欠司的积威,和以十人大破万人的底气,汪士荣在昆山做到了“只手遮天”。大小官吏们固然不甘心这么放任乱民逃走,但却也不敢违抗汪士荣的命令。
  汪士荣很是轻松的下了城头,他都不需要留在城头安定人心,他现在只想去痛快睡一觉。可以预见,昆山这一功定会将他的仕途照得更亮。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汪士荣心情无舒坦,昆山大小官吏刚才的表现其实让他汪大人在大帅那里留下了一个更好的印象,那是知道怃恤民力,不滥杀。须知大帅眼下除了北伐满清这等大事外,最重视的是恢复人口。若按那帮大小官吏的意思,现在出城追杀乱民,斩获肯定很大,可那一颗颗首级断然不会让汪士荣从此乘风破浪,反而会让他更加倒霉。
  毕竟乱民也是百姓,内还有很多是被威逼裹挟而来,实在是罪不致死。这次动乱的罪魁祸首是那帮对朝廷不服的士绅大户,这一点,一定要认清,不然会犯大错误。
  如汪士荣所料,造反队伍瓦解后,各家士绅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哪个还敢在这“凶地”多呆一刻。
  叶探花被其父亲叶天成拼死护着逃回了老家,尔后连口水也顾不得喝,父子俩星夜往长江摸去。天亮之后要是渡不过长江,去不了北方,叶老爷和叶探花相信,他们肯定会被太平军抓住。
  汪士荣第二天早晨都没出城实地看一下城外的情形,给军帅府快马送去禀贴。禀贴没有对此战用多少笔墨形容,又或如从前大明朝官员惯用的“捷报”方式吹嘘,大表特表他汪士荣的功劳,完全是照本直宣,有什么写什么。简单几句话,将事情给报了。
  已经抵达松江的周士相接到了昆山送来的禀贴,他很满意汪士荣的应对措施,夸赞道:“士别三日,汪某真让人刮目相看。”说完,又抬头看了眼面前坐着的有些不安的年轻人,笑道:“几月未见,佑明也让我刮目相看的很……”续又感慨道:“想我起兵之日,先有胡全大哥战死,后有秦智生、葛正等兄弟殉国,后有你爹于世忠阵亡,他们都是本帅的兄弟,可惜除了你爹,他们都没有后人,这一直是我心最大的遗憾。”
  坐在周士相面前的便是在江北阵亡殉国,被追封为浙国公的于世忠之子于佑明,前日刚满十八岁。
  因为过于紧张坐在那里显得很别扭,也很拘束的于佑明听了周士相的话后,却突然说道:“大帅,我爹当年说过,忠臣无后。”
  “忠臣无后”这四个字让周士相心痛了下,他摇头道:“若是忠臣皆无后,这世岂非再无忠臣,也再无人愿做忠臣了?你爹说错了,忠臣当有后,无后的应当是那些民族败类,汉奸走狗。佑明,你要记着,咱们要做有后的忠臣,万万不能做无后的忠臣,不然,便是对不住祖先,对不住朝廷,对不住所有关心你的人,明白吗?”
  于佑明没有吭声,反而沉默了片刻,迟疑一下后,小声说了句:“大帅,您不也无后吗?”
  这话让边的徐应元、董常清还有从金山卫赶来的军部官郭雄都是愕然变色,均道于小公爷还真是敢说。
  于佑明看到众人反应,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事,他有些失措的站起身,惊慌的看着周士相。
  周士相的脸却没有任何怒意,他只是怔了下,然后轻叹一声,确实,他到现在也没有子嗣,但是他曾经有过后,有过安儿。


第1102章 小国公夫人
  子嗣问题,一直是周士相的心病。
  于佑明的无心之言,就好像捅破窗户纸般,让周士相的这个心病暴露在光线之下。
  无后,对于如今的周士相,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现在的太平军乃至定武朝廷而言,更是一个大问题。甚至于,周士相有没有儿子,直接关系到汉族能不能再次复兴。
  这是一个封建时代。
  一个大时代,不会因为来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就会改变。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个人始终关心着周士相有没有儿子这件事。
  这个人,自然就是周士相的老战友,也是良师益友,堪比汉之萧何的宋襄公。
  远在广东担任两广总督,负责两广建设的宋襄公在最近几个月,已经多次在信中对周士相提到后代的问题。他希望周士相能早点和长乐公主完婚,并且尽快诞下嫡子。为此,他在信中的语气几近催促,甚至有些埋怨,这在从前是绝不会发生的。在太平军,也从来没有第二个人敢和宋襄公一样催促周士相办一件事。
  周士相并没有反感宋襄公对他私人问题的过度重视,也不会有我结不结婚,生不生儿子关你屁事的中二想法,因为他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一个他必须尊重,且无力改变的现实。
  眼下,周士相已贵为齐王殿下,掌控十数万虎狼精锐,拥江南半壁江山,但却没有儿子继承他打下来的一切。这意味着只要周士相出事,他努力经营的局面可能会随他的去世而瓦解。
  周士相从来不曾幻想,他真的死了,他手下那帮将领会对南都的定武帝纳头就拜。
  当日,扬州城下,受伤的周士相便思索过他不在后,太平军会走向何处,满清又是否会被彻底消灭。种种推演之下,最乐观的也不过是划江而治,恢复无望。
  这个结果周士相当然无法容忍,但解决的办法却只有一个。一个他一开始并不曾注意,也没有过多重视的办法。
  哪怕周士相对自己一手创立的太平军注入了太多超前的意识,灌输了太多前世理念,但是太平军集团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封建武装集团本质上却没有任何区别。
  武器的应用,对热兵器的重视和推广,根本改变不了太平军仍是一支封建军队的本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