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之奇不是秦桧,定武帝也不是宋高宗,虽然私底下都有些小手脚,但在北伐这件大事上,皇帝和首辅心思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周士相再如何跋扈,再如何有不臣之心,他们都不能因此破坏北伐,落下千古骂名。
  带队前往南昌的大学士丁之相和副使万年策联名上奏定武帝,请求立永王朱慈焕为太子。
  这道联名奏章像是狂风一样,很快内阁就收到了各地文武请立永王为太子的奏疏。
  稍稍有心之人立即就能看出,这些几乎是不约而同送到南都的奏疏事先肯定是得到过授意,否则永王刚刚现身,他们怎么就如此急不可迫的奏请立永王为太子呢。
  背后之人显然是周士相无疑,如今定武朝廷,周士相这个齐王殿下不发话,谁敢大胆上书请立太子。
  郭之奇亲自带着这些奏疏进宫面见定武帝,君臣商量之后,同意册立永王为太子。
  定武帝早年在文村时,就曾让周士相寻访永王,并且明言将来要将帝位交给永王。对此,他并没有食言,哪怕他的侄儿永兴王朱淋玮就在身边,并且对他这个叔父极其孝顺。
  郭之奇也不反对立永王为太子,在他看来,永王乃是崇祯皇帝嫡血,从皇位正统性而言,永王显然更得天下人心。若甲申之后,永王和他的两个哥哥其中任何一人能够先至南都,也不会发生其后十多年的拥桂、拥唐、拥鲁风潮,以致国家不多的力量消耗在不停的内讧之中。立永王为太子,或许也会让周士相的篡位变得艰难起来。
  五月二十三日,南都举行了册立永王朱慈炮为太子的典礼,其后朱慈焕入主东宫。
  随着东宫人选尘埃落定,永兴王朱淋玮黯然从宫中搬出,住进定武帝特意为他选的王府之中。
  虽然并无多少感情,甚至可以说很陌生,但身为堂姐,知道弟弟从宫中迁出后,小哑巴背着周士相去看望了朱淋玮。
  回来之后,小哑巴有些闷闷不乐。


第1166章 后继有人
  周士相的后宅现在只有小哑巴从昆明带来的贴身侍女翠儿在,成婚时宫中送来的那一众女官,因为没办法将她们还回宫中,所以周士相将她们交给了向荣,帮着一起打理齐王府的内务。
  这也是权宜之计,周士相不想将这些女官就这么一辈子束缚在齐王府,所以他准备将这些女官嫁给军中的将领,这样也算是个好归宿了。
  太平军成立六年以来,军中不少将领至今还是光棍一条,如今周士相自己也成婚了,就不能不为部下们的终生大身考虑。早前他已经为于世忠之子于佑明定了钱谦益和柳如是之女柳小照为妻,现在自然不能厚彼薄此,也要为其他人讨老婆。大都督府正在制定相关方面的政策,争取今年之内为千户以上将佐都娶上媳妇。
  这些女官虽然出身贫寒,并非大家闺秀,但相貌都是上佳,并且难得的都是识字,因此在周士相看来,都是不错的妻子人选。
  不过,部下们愿不愿意娶这些女官为妻,还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思,并且周士相也不想强迫女官们,所以他再三交待向荣一定要事先将男方的情况和女官们说清楚,她们同意之后再安排“相亲”。
  回到后宅后,周士相就看到小哑巴闷闷不乐的坐在屋中。翠儿看到他忙行了礼,并为他端来水盆供洗净。
  “怎么了,我这齐王府内难道还有人敢得罪公主不成?”周士相一边洗脸,一边笑着对道。
  “我去看永兴了。”
  小哑巴抬起头,有些紧张的看着自己的夫君。
  “噢。”
  周士相点了点头,随手将毛巾放在架子上,说道:“他刚从宫中搬出来,你这做姐姐的理应去看看他。”
  小哑巴“嗯”了一声,犹豫了片刻,又道:“永兴想过来见见你。”
  “他想来就来呗,他是我的小舅子,难不成我这做姐夫的还不招待他?”
  周士相笑着走到小哑巴身前坐下,要是妻子是因为自己不愿招待朱淋玮而闷闷不乐,那可真是冤枉他了。
  “不是的,”小哑巴也不知怎么说才好,半响才道:“永兴好像对现在这个样子不满意。”
  “有什么不满意的?他都是永兴郡王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周士相眉头微微皱了皱,朱淋玮的为人和一些小手脚他很清楚,但无关大局,所以自己并不计较。可这朱淋玮要是仍看不清大势,还想着东宫的位子,甚至通过小哑巴来影响自己,那就须敲打敲打他了。
  “也没什么。”
  什么,但见自己的夫君似乎有些不快,想了想终是没有开口。她之所以想帮永兴,还是因为亲情的缘故。
  唐藩现在只有小哑巴和永兴两个后人,并且二人年纪相近,早年经历也很相似,都是流落民间,故而虽然从前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小哑巴还是很喜欢这个弟弟,能帮她肯定要帮的。只是永兴因为什么不满意,小哑巴虽然不问外面的事,但心里多少也清楚。毕竟,伯父立了永王为太子这件大事最近可是闹得喧喧扬扬的,她想不知道也不可能。
  不过,小哑巴倒不是想帮永兴图谋太子之位,这件事她不敢也不愿,她只是单纯的想让自己的弟弟心情能好一些。所以当永兴求她要见姐夫齐王时,她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不过现在看来,自己的夫君似乎对永兴的表现并不满意,这就让她很为难。
  见小哑巴将头垂下,不敢说话的样子,周士相心中一软,虽然他不愿意外面的事情影响到他和小哑巴之间,但有些事也的确身不由己。
  自己妻子这个公主的身份注定她不可能置身事外,而那些人的目的,显然是周士相不可能答应的。想来,以后小哑巴夹在中间,为难之处肯定更多。周士相不想她这样,但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些事情发生,所以他只能尽力不让小哑巴太过伤心。
  念及于此,周士相便想开口告诉小哑巴,自己准备让朱淋玮去安南几年,他这郡王也年轻,整日闲散在京也不是个事,不如去安南锻炼锻炼,将来是建功立业也好,还是一事无成也好,总是个历练,不至于跟从前那些藩王一样,跟猪似的被圈养着,除了生儿育女就没什么事可做。不过若是小哑巴这个做姐姐的不同意,那此事便作罢。
  虽然现在南都的宗室不少,但总体数量却是较甲申之前少了太多。这些人中有愿意自食其力,自己去闯的,周士相支持。不肯去闯的,周士相也可以养着他们,不过只能保他们衣食无忧,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正要开口,小哑巴却让翠儿去厨房弄些饭菜来。翠儿下去后,小哑巴突然将手放在肚子上,低声对周士相道:“我这个月的月事没来好几天了,怕是有了。”
  “有了?”
  周士相一怔,旋即一喜,成婚才两个月,小哑巴就有了?!
  “请太医过来看过吗?”
  周士相真的高兴,原以为自己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否则石元灵和林婉儿为何肚中迟迟没有动静,现在小哑巴肚子里却有了,如何不让他欣喜若狂。他可是一直记着宋襄公的“苦口婆心”,后继必须有人呢。
  “没有呢。”
  小哑巴脸色更红,因为她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周士相忙说明天让宫里的太医过来把把脉,看是不是真的怀上。
  小哑巴虽在宫中上过人伦课,可对女人孕事也是半知半解,还是问的翠儿才感觉可能是有了,只在那点头,听任周士相的安排。她也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怀上了孩子。
  周士相搓着手,越想越是高兴。妻儿死后这几年,他心中一直是空落落的。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他懂,但一想到妻儿惨死的情景,他这颗心就平静不下来,尤其是宝儿的死,更让他心中如有一根尖剌般,永远痛得很。
  现在,自己有了新的妻子,也即将有了新的骨肉,这刻,周士相真是百感交集。高兴之中也隐隐有愧疚之情,总觉自己对不住死去的妻儿。
  小哑巴察觉到周士相情绪的波动,她轻轻的握住了周士相的手:“赵家姐姐在天之灵,会祝福我们的。”
  周士相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翠儿带着两个侍女从厨房过来,将饭菜摆上了桌子。见齐王一脸欢喜,翠儿也是高兴,知道公主肯定是将有喜的事说了。
  “也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长得是像殿下还是像齐王。”翠儿笑着道。
  “是不是有了还不知道呢,等明天把过脉才知道。”
  小哑巴心里有点忐忑,害怕明天一把脉却发现并没有怀上。周士相宽慰她不要紧张,有固然好,没有也没关系,大不了夫妻二人以后再努力就是。小哑巴嗔了个白眼,翠儿掩嘴将碗筷一一摆好。
  吃饭时,周士相忽的对小哑巴道:“我过两天要出去一趟。”
  “你要去哪?”
  小哑巴放下筷子看着周士相,有些紧张。成亲两个月来,虽然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可能永远陪着自己,但当这天真的要到来时,她还是很不舍的。
  “北方,很远的地方。”周士相没有多说他要去哪。
  小哑巴怔了怔,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周士相说完,埋头继续吃饭。有一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也许他可能再也回不来。


第1167章 假黄钺
  五月底的时候,有关周士相即将领军北伐之事,已传遍大江南北。长江沿线,不时有奸细来往,将南都的军情传到北方。清廷得知这一消息后,满朝俱是惊慌,却是束手无策,只得催逼鳌拜尽快将吴三桂叛军赶出中原,尔后抵御北伐太平军。
  五月二十七日,谨身殿大学士袁廓宇上书定武帝,为齐王周士相请“黄钺”。
  “黄钺”乃是以黄金为饰的斧头,为历代帝王专用,唯有重臣征伐,帝王方特赐,即代天子出征之意。
  大明开国以来,并无黄钺一说,臣子若是出征,有赐尚方剑,以示代天子征伐。持尚方剑者于平日并无权力处置任何官员,也没有权力斩杀平民,但于战时却能斩杀犯军令者及五品以下官员,称“先斩后奏”。
  若双方都持尚方剑,则双方都无处置对方之权力,需报请朝廷处置。当年袁崇焕便是因为擅杀同样持尚方剑的毛文龙,引得朝野非议,最终埋下日后的杀身大祸。
  相对尚方剑,黄钺威权极重,可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置任何官员,而不必报请天子。换言之,假黄钺者,权力俨然等同天子,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故甲申以后,哪怕南明局势日益危急,也无黄钺赐下。直至清军三路入滇,昆明危在旦夕,永历朱由榔迫于形势,方不得不赐李定国黄钺。
  永历死后,李定国手中的黄钺自是不再具备代天子征伐权力。定武登基以来,也仅仅是赐了周士相天子剑,并无黄钺赐下,因为黄钺意义实在太过重大。非不得已,万万不能下赐臣子,因为历朝历代,凡臣子持黄钺者,最后多半就是王朝的终结者。
  现在作为朝野公认的周党核心袁廓宇奏请定武帝赐黄钺于周士相,自是让人不得不怀疑背后动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为周士相称帝自立造势——先假黄钺,再加九锡,最后取明自代。
  首辅郭之奇反对赐周士相假黄钺出征,他在内阁对众学士道:“齐王代天子出征,赐尚方剑即可,不必赐黄钺。”
  定武帝也将袁廓宇的奏疏留中不发,虽然他没有对这道奏疏发表过任何看法,但留中不发的态度已然表明皇帝心中根本不愿赐下黄钺。
  很快,率团回返南都的大学士丁之相、工部尚书张长庚、学部尚书扶纲、库部尚书杨在等人也纷纷上书定武帝,请天子赐黄钺于齐王,以事北伐。
  不到三天时间,南都为齐王请黄钺的奏疏多达一百六十七道,内阁六部、大都督府、宫务院半数以上官员都支持齐王假黄钺。
  可是,面对朝廷大半重臣都为周士相张目的情况下,定武帝仍是不允。
  很快,南都发生的请黄钺风潮迅速向各地蔓延,并且愈演愈烈。六月初,各省督抚纷纷上书,指出北伐在即,为让齐王专事征伐,恢复故都,驱逐鞑虏,朝廷有必要赐下黄钺。免齐王北征之时,有宵小作崇,破坏北伐大业。
  两广总督宋襄公、广西巡抚邵九公、湖南巡抚赵四海、福建代布政使桂永智,江苏巡抚蒋国柱、安徽巡抚蒋和、江西巡抚李之粹等一众地方督抚的表态,使得请黄钺的风潮达到极点。
  六月九日,自归国之后向定武帝奉表之后便再未发声的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联名向定武帝上书,请为齐王假黄钺。
  闽亲王郑袭早在几天前就和朝臣们一起为齐王请过黄钺,顺亲王李来亨因为正在攻打开封,对南都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故没有上书。
  郑袭的上书或许不会让世人太过震动,但李定国的上书份量却是极重,以致首辅郭之奇不得不进宫面见定武帝,君臣二人商量是不是赐于周士相黄钺。
  南都发生的权臣争黄钺之事,自是瞒不过清廷和其它势力的眼睛。
  索尼等人得知南边的君臣正在僵持,不由大感庆幸,因为这场君臣相争的风潮只要僵持下去,清廷受到的压力就越小。只要太平军的北伐被拖延下去,清廷就有机会获得喘息之机。
  吴三桂也收到了南都的消息,他对长子吴应熊和谋士方献亭说道:“贼秀才终是露出狼子野心了,唐王若是不想束手待毙,这黄钺就万万不能赐下。”
  方献亭道:“王爷说的是。我闻贼秀才在江南制造大案,滥杀官绅士子,因言治罪,早就不得人心,其势之所以张狂,无非是凭借手中强军。但物极必反,无有公器在手,贼秀才所为便无法理基础。若持黄钺,则效果不同。我看贼秀才非是为北伐而请黄钺,实是心虚害怕才请黄钺。唐王若是不想为贼秀才所篡,黄钺便是万万不能赐下的。”
  “就看唐王是不是能坚持到底了。”
  吴三桂有些烦心,南都君臣相争看着是热闹,他本心倒也希望贼秀才能够灭明自立,这样一来,他既可继续扶保明室,也可称帝自立,二者不论选哪一个,都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现在战局不顺,前线没有进展,而粮草却消耗惊人,再这样下去,恐怕他也无力逐鹿中原了。
  ……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南都,等着看这场争夺黄钺的战斗,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时,当事人周士相却早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南都。
  没有人知道周士相是何时离开的南都,又为何在亲信党羽为他力争黄钺之时离京。
  周士相来到了苏州,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三军驻地就在苏州。在苏州和江苏巡抚蒋国柱秘密见面之后,周士相便离开了苏州城,前往新三军所属第九镇在常熟的驻地白茅镇。此地,和崇明岛隔江相望。
  第五战区都督铁毅和新三军军长李匡明、总镇朱庆来等将领皆随周士相秘密前来白茅。第五战区的指挥机构已经搬至此地,在数天时间内,第五战区将负责新二军、新三军海上运输的重任。
  现在,除了镇将以上军官,下面的人还不知道他们的大帅已经秘密前来,将亲自带领他们北伐。
  周士相这也是无奈,虽然军情司和各地对满清细作的抓捕非常有成效,但北伐这么大的事,肯定也不可能瞒得过清廷。因此,他才授意袁廓宇上书请黄钺,制造君臣相争僵持不下,北伐无期的假象。
  这也是一种战略欺骗。
  目前来看,南都的假象吸引了清廷的目光,取得了成功。接下来,周士相便是要在他们还没反应得过来时,带着主力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