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儿不为奴-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姑娘见周士相盯着自己看,有些害怕,将脑袋稍稍往下垂了垂,不敢正视周士相的目光。
  见状,周士相不再盯着她看,免得吓着她,他两世为人,又刚经历父母妻儿惨死,自然也不会对一个身子都没长成的小姑娘有什么非份之想,更不会对这个小姑娘有什么怒气。
  “你能说话吗?”周士相不敢明问这小姑娘是不是哑巴,也尽量把自己的声音放得轻些,免得剌激到她。
  小姑娘这回有了反应,可她没有抬头,只是将头摇了摇。
  真是哑巴?
  周士相一怔,想再开口说话时,那小姑娘已经拎起篮子转身走了出去。
  唉。
  周士相叹了口气,随手将门掩上后,为这小姑娘感到可怜,小小年纪竟是个哑巴,当真是老天弄人啊。惋惜过后却本着不能浪费的念头,将这小姑娘送来的饭菜狼吞虎咽的一扫而光,临了抹了把嘴上的油迹心满意足的再次睡下。这一觉再是没人来打扰,直到次日天明方才醒来。
  从床上坐起时,周士相看到桌上的碗盘还在,也没去收拾,心道那小姑娘既然送了饭来,想必等会肯定会过来收拾。
  在屋内简单的做了几个舒筋活骨的动作后,周士相推开屋门便欲去找胡老大和宋襄公,一来感谢他们的招待,二来想跟他们借个向导出山往广西投军。
  从屋子里出来后,周士相才真真切切的看清谷中的一切,这寨子的确规模不大,稀稀拉拉的只有十几间房,另外还有几处类似大通棚似的窝棚。不远处的山脚下有条溪流,隐隐看到有人正在那浆洗衣服,从洗衣人的姿态看,好像都是女人。
  土匪窝里的女人,自然都是被掳回来的良家女子,想到昨天晚上那个哑巴小姑娘,周士相摇了摇头,知道这小姑娘肯定也是掳来的,不由为她们的命运感到担心。可是转念一想,自个现在自保尚无能力,又何来闲心操心这些女人,后世的正义感在眼下可是不值一钱的,况且现在兵慌马乱的,这些个女人呆在土匪窝里似乎也并非是件坏事,至少,她们能保住命。与性命相比,贞节又算得了什么。
  抬眼四处搜寻了下,却是没有发现胡老大他们的身影,连寨子里的其他男人也没见着。
  周士相奇怪,这人都去哪了?
  正想去找时,那小姑娘却拎着篮子来了,看到周士相也不停留,径直进屋将桌上的碗筷收了,尔后仍和昨晚一样低头要走。
  “等等。”周士相却是一把抓住小姑娘的手,问她:“你可知胡老大他们在哪?”
  小姑娘小手被陌生男人抓住,顿时急了,可不敢哭,只得急急的拿手朝远处一间稍大的屋子指了指,待周士相回头去看时,陡一用力便挣脱了周士相,然后一脸通红的快步离开。
  周士相光顾着自己的事了,没有注意小姑娘的羞态,得到指点后,赶紧到那屋子去找人,小姑娘跑哪去了也没看着。
  到了那屋子外,周士相便听里面有人在说话,闹哄哄的,似是在争吵什么。
  周士相不知发生何事,犹豫着是否应当进去。正犹豫时,宋襄公却看到了他,忙招手要他进来,周士相无奈便抬腿进了屋子。
  一进屋子,便见里面站了二三十条汉子,胡老大和彭大柱他们也都在,屋子里还坐着一人,却是身着明朝官员服饰的年轻人,其身后站着四名佩刀的明军。


第11章 朝廷
  出现在屋中的周士相一身秀才装扮,让那年轻的南明官员愣了下,待看到这秀才的脑袋竟然是剔过发的,顿时就露出鄙夷之色,原本的期望再也不见,转而对胡全冷声说道:“本官来时,张巡抚曾与我言,胡全虽在大樵山落草为寇,可良知未泯,这心中仍是向着大明的,故我此番前来只要晓以大义,你便会欣然受命,从此为我大明天子的忠臣义士。不过现在看来,张巡抚所言有误,你胡某人心可没向着大明,本官这大樵山也是白来一趟啊。”
  听了这话中有话的话,胡老大眉头一皱,不明其所指为何,困惑道:“程大人何出此言?”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被唤作程大人的年轻南明官员拿手一指周士相,尔后对胡全怒哼一声,道:“你已然与鞑子搭上了线,如何还会做大明朝廷的忠臣义士!”说完,不待胡全有所反应,拂袖便起,那四名护卫明军见状,也赶紧迈步跟上。
  与鞑子搭上了线?这是如何说的!
  胡老大懵在那里,说他是土匪,杀人越祸,残害百姓都可以,可说他跟鞑子勾结却是万万不能的,眼看这程大人就要走,情急之下竟是上前挡在了他面前。
  程大人看到胡全要拦自己,不由气急败坏,颤声道:“怎么?你这便要拿我的人头去向鞑子邀功吗!”
  “保护大人!”
  那四名明军见势不妙,慌忙拔刀出来,他们一拔刀,胡老大手下这帮汉子也动了起来,纷纷抄起家伙。一时间,屋中剑拔弩张,气氛极其紧张。那四个明军护卫更是紧张得手心都渗了汗,这要真动起手来,他们可便立时便叫这帮土匪乱刀剁了。
  程大人虽也有几分胆识,可这会被这么多刀指着,小腿肚子也不由微微哆嗦,心中发苦:早知这胡全和鞑子勾结上了,何苦跑来送死!那张孝起当真是害死我也!
  “干什么?都把刀放下!”
  胡老大见这误会越闹越大,程大人的脸色更是吓得苍白,赶紧喝止住一帮手下不要乱来,他虽然已经不是明军而是做了土匪,可对南明始终还是亲近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绝了明军这条路,更不想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作汉奸。
  待一众手下都静下来后,胡老大方抱拳对姓程的官员道:“大人误会了,这位周兄弟并非鞑子的人,而是手刃由云龙那贼子的义士,鞑子眼下正到处通缉于他,大人若是不信,派人出去打探便知!”
  “杀了由云龙的义士?”程大人闻言,不禁诧异的再次看向周士相,道:“你就是新会秀才周士相?”
  周士相知道这年轻官员误会了自己,双方若因此真动起手来,他掺在中间不好办,毕竟他是准备往广西投奔李定国的,而李定国是南明朝廷的守护者,将来若是叫李定国知道因为他而死了个南明官员,这话便不好说。当下赶紧点头道:“在下正是周士相。”
  “原来是你。”
  程大人想是早就知道周士相大名,眉头顿时舒缓下来,心中戒备也随之而去,示意护卫将刀放下后,再次打量了周士相一眼,微微点了点头,道:“既是杀了由云龙的义士,自然不是鞑子的人,本官确是误会了。”说完,便不再理会周士相,而是对胡全道:“是否接受朝廷的任命,你心中可拿定主意了?”
  “这……”
  胡老大有些迟疑,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程大人见状,便从怀中取出一张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书拿在手中,又命身后护卫取出一枚大印来,对胡全道:“印章、告身本官皆已带来,只要你答应下来,立时便是我大明朝罗定州参将!”
  罗定州参将!
  望着那张告身和那枚大印,胡老大说不动心那是假的,从土匪摇身一变成为参将,这诱惑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抗拒的,不过想到受了这任命后的麻烦事,他这决心便难下得很。毕竟,就他手下这几十人实在是没法去打罗定州,真要去了,恐怕参将没做成,这命却先丢了。
  见胡全见了告身和参将大印还在犹豫,程大人脸色立时变了,不满道:“罗定参将可是正三品的武官大员,天子那里也是知道名字的,你胡全若是不当,其他抢着要当的人可是多得很。”说完,又劝道:“本官也知道你的为难之处,可眼下朝廷危难,天下仁人志士都在为大明中兴奔走,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等虽是江湖草莽之辈,但只要心有大明,朝廷便断亏待不了你们,待他日北伐成功,封妻荫子岂不美哉?”
  这话还没说完,那边彭大柱就跳了出来,骂道:“朝廷?什么狗屁朝廷!鞑子打来时,朝廷在哪?俺们兄弟和鞑子拼命时,那永历天子又在何处!妈拉个巴子,一张破纸、一枚破印便要我等兄弟去卖命,你们朝廷这买卖还真是划算!”
  他这一嚷嚷,立时便有人跟着叫起来:“甭拿这狗屁参将糊弄咱们,你们若是真有心,便拨给咱钱粮,弟兄们看在真金白银的份上,说不定还能豁出去为你们打一打罗定城!可要是空口白话就要咱们卖命,没门!”
  “罗定州在清军手中,你们却封咱们大哥当罗定参将,嘿嘿,这倒是明朝的官,还是清朝的官?”
  “大哥别信这鸟官的鬼话,去年你领着弟兄们跟那姓张的巡抚去打新会城,结果怎样?死了那么多弟兄,那姓张的给咱一句好,一两银子了吗!”
  “……”
  听到这番叫嚷,程大人当真是气得不行,破口大骂:“你们这帮目无朝廷,无君无父,无耻无廉的土匪,当真是混帐透顶,混帐透顶!……”
  “姓程的,你别忘了,我们这可是土匪窝,这世上当土匪的能不混帐吗!”
  “若嫌咱们无耻,你大老远的从高州跑来做什么?怎么着,大明朝廷的官员跟土匪打起交道,还封土匪头做大官,这到底谁无耻,谁混帐?”
  “哈哈……”
  人群发出一阵哄笑声,汉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谩骂着,乱哄哄的实在不成体统。
  胡老大在那也是默不作声,显是心中已经考量好,打定主意不受这委任了,由这帮弟兄去和姓程的闹去,若是姓程的就此离去,自是再好不过。
  这边周士相听得却是一头雾水,他半是明白半是不明白,明白得是这姓程的南明官员是来给胡老大封官的,为的是让胡老大替南明卖命,而胡老大这头显然是不想白白替朱家天子卖命。
  不明白得是,胡老大手下就这么几十号人,那南明朝廷怎么就能看得上,还一封就是正三品的参将,莫非这南明的武官已经贱得跟狗一样了吗?再说,南明不是有原大西军改编的正规军吗,战斗力比之清军似乎也不差,何必要招揽些土匪,又能指望这些土匪做什么?
  这南明的官员脑子都坏掉了?
  周士相莫名奇妙,瞅见宋襄公站在人群后面好像看戏般神情,心中一动,趁乱就挤了过去,轻扯对方,低声问道:“宋先生,这来得什么人?”
  宋襄公嘿嘿一笑,压低声音道:“你别看这小子年轻,官却不小,他叫程邦俊,是永历朝廷的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周士相一时没明白这官到底是干什么的,又有多大,但想既是兵部的,那肯定和军队有关,再把今天这事结合起来,琢磨这人大概就是永历朝廷派出来专门收编各类杂牌军和土匪的。
  “什么都不给,就想要咱们去卖命,这永历朝廷也真是太不像话。去年咱们就吃了张孝起的亏,今年情形还不如去年,这回无论如何是不能上他们的当了。他们啊,这是自个没兵,又想哄那永历天子玩,便拿咱们当傻子使呢。”
  宋襄公说这话的时候可是明显不屑永历朝廷的,看他那幅表情,似是早就看透永历朝那些官员打得什么算盘,无非就是漫天撒网,能网住就是大功,网不住死得也是那些土匪杂牌,反正死得不是自己,所费不过些虚名,何乐而不为。


第12章 凭证
  屋内一众汉子骂骂咧咧的吵嚷,为首的胡全默不作声,把个程邦俊气得脸色铁青,同时也是暗自叫苦:早知这差事如此难办,自己何苦毛遂自荐再来跑一趟,受这帮土匪的窝囊气,也把朝廷的脸面丢个一干二净,更把自个的前程给误了!
  去年,程邦俊就来过广东一次,当时他携带永历天子的诏敕命令两广总督连城壁招募义师配合李定国大军作战,等李定国大军自高州东进后,因为广东清军不敢与李部正面作战,将军队全部集中到广州周围坚守,粤西各府县遂相继被明军收复。在此情形下,各地抗清义师纷纷向广州进军,各地土匪们也是全部自觉“大义”,接受南明大学士郭之奇、两广总督连城壁和高、雷、廉、琼四府巡抚张孝起等人的收编,欢呼雀跃打着明军的旗号向广州进发。
  形势大好之下,本应回安龙府复命的程邦俊也趁机向两广总督连城壁请缨,以钦差名义收编了一些土匪和义师,凭此功劳回去后立即从主事升为员外郎,离兵部职方司郎中还有一步之遥。
  两月前,留在广东主持抗清局面的南明大学士郭之奇和两广总督连城壁联名向永历朝廷上奏,言李定国大军退回广西后,广东清军便又占领了原先光复的府县,使得广东尚存的明军只能在沿海山区活动,根本无力应对广东清军的进攻。
  故而为了缓解清军进攻的压力,同时也为解决明军自身兵力不足,郭、连二人便提议再同去年一样,再次以朝廷的名义收编各地抗清义师、义勇,不吝高官厚禄之赏,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壮大广东明军力量,以便能够配合高州的李定国部对广东清军形成威胁,必要时候可以再次配合李定国大军作战,不致粤省全为清军所有。
  在贵州安龙府的永历天子在接到郭之奇和连城壁的上奏后,立即批复同意,同时要兵部派人到广东协助办理此事。
  兵部接到上谕后,本是要派别人去广东,可是程邦俊却向上官毛遂自荐,说自己去年出使过广东,对广东情形十分了解,和当地的官员也有些交情,派别人去不若派自己去。兵部一想也是,就这么着,程邦俊便带了大量永历朝廷铸造的印章和兵部发给的告身到了广东。
  谁知,此行不比去年,从高州出发后,程邦俊便接连碰壁,不论是那些拥众数千或是数百的抗清义师,还是那些只有几十个人便自称什么大王的土匪,无一人对永历朝廷委以的高官感兴趣。态度好点的好言将他这“钦差”送走,态度不好的直接是哄走,将个永历朝廷的兵部员外郎颜面扫得干干净净。
  究其原因,却是南明广东官员自个种下的苦果。去年广东各地抗清义师响应南明朝廷号召配合李定国大军作战,为此死伤无数,等到李定国大军从新会解围退回广西,这些抗清义师却一下就从原先南明官员眼中的香饽饽变成了臭狗屎。当真是要钱没有,要粮没有,要兵器也没有,甚至连战死者的怃血也没有,当真是要时招手来之,不要时挥手撵之,连句好话都没有。如此做派,便使得各地的抗清义师对南明朝廷寒了心,那些土匪们更是对南明朝廷没有好话。
  去年做的不地道,今年还能指望人家响应你,为你卖命?况且去年各地义师和土匪纷纷响应南明的原因是李定国大军打入广东后,清军不敢与之为敌,形势大好之下自然是人人都出来要痛打清军落水狗。现在李定国大军退入广西,只在高州留了为数不多的兵马,而其余各地的明军战斗力又出奇的差,连义师都比不上,看到清军几乎是望风而逃,这种情况下,广东的南明官员想靠封官许愿来让人为之卖命,和清军死磕,谁肯干?
  谁干谁傻!
  ……
  叫苦不已的程邦俊几次去看胡老大,指着这个张孝起曾大为夸赞的义士能够回心转意,说服手下这帮人接受朝廷的委任去和清军作战,可瞄了几次,胡老大都不为所动。
  这些个土匪丘八,不识抬举!
  程邦俊暗骂了声后,肠子算是悔青了,去年的功劳已经让他捞着一个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这要安心在安龙府呆上几年,一个职方司郎中难道就能跑了?他还年轻,怎就这般沉不住性子,现在可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