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自忠最后告诉冯治安,随枣之战必须拼——我们今后算人还是算鬼,就在这一仗中见出分晓。

如同当年“七七事变”时的宋哲元之于张自忠,张自忠如今也是在以兄弟骨肉之恩托付冯治安,然而是好是坏,他同样没有把握。

做英雄还是做狗熊

5月1日,随枣会战开始。

5月6日,右翼防线被攻破。张自忠第三十三集团军配属于襄河以东的两个主力师均被日军冲乱,两个师长也不知所踪。

5月8日,立于第二防线的桂军难以支持,日本第十三师团占领枣阳,第十一军因此对五战区部队形成了第一层迂回包围——说是以消耗日军为主,可问题是人家根本还没怎么被消耗,自己却已经陷入了包围圈,且军心涣散。

张自忠虽对随枣会战有过最坏估计,但也想不到会如此恶劣,如今必须有一个高级指挥官到河东去督战,否则战局不堪设想。

师长之上便是军长,第一个该去督阵的应是冯治安,但是冯治安不见踪影,于是张自忠决定亲自出马。

5月8日,张自忠到达襄河岸边,却在这里意外地碰见了一个人:吉星文。

吉星文是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的部下,他也同样曾经是“七七事变”时的英雄。

提到卢沟桥,一般人都只知道吉星文,但“七七事变”发生时,吉星文其实还在南京受训,死守宛平并发起卢沟桥之战的是金振中。等吉星文赶回华北时,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段已经过去了。

但是吉星文的运气特别好,他回来的时候,正巧新闻记者来采访,遂以为卢沟桥前后战事皆系其一人指挥,报纸上翻来翻去也就只剩下了吉星文一个人的名字。

第三十七师就是河东溃散的两个师之一。看到吉星文,张自忠马上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厉声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吉星文没想到会在岸边碰到张自忠,一时也有些蒙了,只得乱找借口:我是来向总司令报告,请调援兵的……

张自忠一听,怒不可遏。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部队还在河东不知死活,身为长官你竟然一个人跑回了西岸,还说要向我报告。你是卢沟桥抗战的英雄吗?我看你是狗熊!赶紧给我过河,再退就杀你的头。

吉星文一缩脑袋,赶紧掉头奔向岸边。

其实岸边不只吉星文,还有另外一个溜号师长——第一八〇师师长刘振三。

刘振三听说张自忠来了,吓得赶紧躲进了防空洞,连头都不敢露出来。

吉星文是冯治安的直属部下,所以张自忠尚算留情,如果撞到自己,很可能毫不客气,兜头给上一刀。

刘振三在进防空洞前,特意关照卫士:你就跟总司令说我已经过河东去了,千万不能让他知道我在这里。

随张自忠一道渡河的,是他最得力的基干部队——黄维纲第三十八师,该师在张自忠的指挥下,立即对日军发动了猛烈反击。

张自忠直接坐镇第三十八师指挥所,黄维纲则靠前到第一线进行指挥。随张自忠过河的还有苏联顾问,跟其他老外顾问不同,苏联顾问向来以不怕死著称,可是连他也提出异议,说自从一战之后,还没听说过哪位总司令离前线这么近,已经进入对方山炮射程了。作为战场的最高指挥官,这样做太冒险,也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

张自忠不为所动:我们在物质方面没法和日军相比,除了必死的决心,请问还有什么讨巧的方法可以战胜他们?

战斗打得最苦的时候,第三十八师指挥部到处响彻着求援的电话铃声。

一个电话打过来:顶不住了。

张自忠手握耳机,大声问:你说清楚,到底谁顶不住?

当官的顶不住,就枪毙当官的。当兵的顶不住,就枪毙当兵的。你顶不住,就枪毙你!

电话里再无声音。

又来一个电话:都打光了,没有人了,怎么办啊?

张自忠连电话都没去接,直接撂过话去:打电话的是谁?给我问问。他不是人吗,打到他不能打电话为止。

电话也哑了。

随后的求援声已经带上了哭腔:不行啊,伤亡实在受不了,让我们退后一点,喘口气吧。

张自忠大怒:阵地就是坟墓,有进无退,后退者死!

最后一个是第三十八师师长黄维纲本人的电话,他没敢再说往后退,而是报告有一处阵地被突破了,请求增援。

张自忠镇定地告诉他:你再坚持两个小时,等待大反攻。

随即传令下去,对表。

5月10日,以第三十八师为主,右翼兵团发起全线反击,对第十一军侧后部队造成重大杀伤,其中还包括一支拖运军马和运输艇的辎重部队。

据俘虏交代,第十一军也有过偷渡襄河的计划,不过随着辎重部队的覆灭,这个计划当然只能泡汤了。

这就是“鄂北大捷”。

武将爱武将

随枣会战开始之初,李宗仁狼狈极了。在右翼防线被攻破之后,处于第二防线的桂军也仅抵挡了两天,就把枣阳给交待了,而枣阳是第五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一时间战区司令长官连到哪里指挥都成了问题。

随后,张自忠的渡河截击却又让李宗仁变得乐观起来,后者兴致勃勃地拟了一个计划,准备让汤恩伯集团军从左翼出击,说是要像台儿庄战役那样,将日军装进他的袋子里去。

汤恩伯本在重庆述职,见战况不佳,才刚刚赶到前线。他虽然一直在后方,但对战局的进展非常清楚。

张自忠东渡襄河后,截击的仅是一部分侧后日军,改变的也只是右翼战局。实际上,左翼战局不是好转,而是在继续恶化。

继第一层迂回包围后,冈村又派出骑兵旅团进行第二层包围,位于桐柏山的汤恩伯第三十一集团军如今处境十分危险。

台儿庄大捷时面对的不过是半个师团,现在是三师一旅团,加上两层包围,这个时候出击等于是投怀送抱,自投罗网。

因此汤恩伯不同意李宗仁的计划。

五战区司令长官还不甘心,仍然坚持说,枣阳已经失守,桐柏山也就此变成了后方,你从后方出击,会有什么危险?

这么一说,却把汤恩伯给惹火了。

你究竟懂不懂战术,这不是胡乱拿部队去牺牲吗?

话不投机,壮汤来了性子,愤然拂袖而去。

说我不懂战术,不懂战术会有台儿庄大捷?被汤恩伯当众甩过脸子之后,李宗仁气得脸红脖子粗。在他眼里,汤恩伯几乎就是第二个韩复榘,骄傲自满,目无长官,真恨不得到蒋介石那里去告他一个御状,让这家伙得到和韩复榘一样的下场,心里才算解气。

不过静下心来一想,老李又叹了口气,算了。

汤恩伯毕竟不是韩复榘,那是所谓的中央军嫡系将领,蒋介石的心腹。弄得不好,汤恩伯的不服从命令,可能正是那位“委员长”所高兴的呢。

理由嘛,很简单,我以前反过蒋,如果汤恩伯认真执行我的命令,可能倒要失去“天眷”了,所以他哪会把我这个战区司令长官放在眼里。

李宗仁甚至还想到,如果自己傻乎乎地真去蒋介石那里递了状纸,蒋介石可能非但不会处分汤恩伯,反而还会将状纸交给汤恩伯本人看,说你看你看,你的那个李长官正在告你呢!

哈哈,这样一来,汤恩伯当然会感激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也会对蒋某更加服从。可他对我不是就更加记恨在心了吗?现在不过偶尔发发牛脾气,以后没准就要天天拍着桌子朝我大叫了,何苦来哉。

所以算了,咱大人有大量,能忍还是姑且忍一下吧。

汤恩伯这样不拘小节的牛人,恐怕不仅是李宗仁,任何一个直接上级都会感到头疼,一句话,这人能耐是有,但脾气太大,谁都管不住,大概就除了蒋介石。

不过在这件事上,汤恩伯倒不完全是有意犯上,而是他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当时确实很困难,因为冈村发动随枣战役,主要矛头就是冲着他来的,假如你再自己跳出来,岂不正好被其生擒活拿?

5月10日,汤恩伯开始组织撤退。他命令张轸第十三军在桐柏山区继续进行游击,其余集团军主力则以相互交替掩护的方式,向北转移。

冈村在发起进攻后,一直在寻找汤恩伯及其主力的准确位置,但汤恩伯打仗跟其他人不一样,每次临阵,他的指挥所并不固定,也从不停留于某一地点。

他这样做,其实并不是怕死,而是求学陆士的经历以及与日多次作战的经验都告诉他,日本人侦讯手段很高超,一个不留神,你的行踪就会完全暴露。

打运动战的,要是让对方准确掌握你的行止动向,那你就没得玩了。

正是由于汤恩伯飘忽不定,所以冈村始终无法将之真正锁定,在汤恩伯及其主力北撤后,他还误认为桐柏山的张轸第十三军就是第三十一集团军的全部主力。

5月12日,第十一军在枣阳以北完成了双重合围,冈村当天就向三师一旅团下达了收缩包围圈的命令。

就在冈村快要收网的时候,汤恩伯却突然率第三十一集团军主力南下,从外围进行猛烈冲击。第十一军猝不及防,包围圈也被击了个千疮百孔。

冈村费了牛劲,只换来一场空,连张轸第十三军都没能奈何得了,反而自身损兵折将。

5月14日,他不得不宣布结束战役,让各军全部退回原驻地,以免遭到更大的损失。

让冈村感到格外恼火的是,这个时候,参谋本部却发来了一份由参谋总长亲自签署的命令,让第十一军返回原作战地区,继续进攻汤恩伯。

冈村此时的心情就犹如汤恩伯对李宗仁:你们懂不懂战术啊,这不是胡乱拿部队去牺牲吗?如果全都由你们这些坐在家里的老大来指挥,还要我们这些前线军司令官干什么?

冈村气得要命,他也不管什么命令不命令,仍维持原议。

5月15日,冈村乘飞机视察战场,从半空中看到负责断后的骑兵旅团已经在用门板抬着死伤者同行了,深感自己决策的明智。

虽然两国交兵,各为其主,但冈村认为“战争是战争,武将爱武将”,所以对汤恩伯一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同时,他对汤恩伯的性格和作战特点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那就是此人其实非常勇敢,只要你围住他的一部人马,那他必然要亲率主力予以援救。

等着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还有重新见面、再次较量的机会。

第31章 得句犹如将成功

对中方将领,冈村提及最多的是汤恩伯,对薛岳不是完全不提,就是以“敌军统帅”代指,有时甚至还有意无意地用“无能”这些词语来进行贬损,但其实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个“非嫡系将领”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威胁。

你完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冈村的行动,正如他后来从不提及万家岭战役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那场战役根本就没发生过哩。

万家岭大捷是薛岳的得意之作,当然就是冈村的败兴话题。不过让人吃惊的是,就在第一〇六师团在雷鸣鼓刘陷入地狱一般的劫难时,冈村不是急着救人,却还在“怒其不争”,原因是他在中国政府散发的传单中看到了一则资料,上面一字不差地刊登了第一〇六师团各联队的番号及联队长以上军官的姓名。

中国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显然是有人投降,并且老实进行了交代。

冈村气愤就气愤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这些身陷绝境的官兵实在打不过,就应该一个个剖腹自杀,还投降,还“招供”,果真是个“弱兵师团”!

所以自始至终,冈村对援救第一〇六师团一点都不起劲。

让冈村没有想到的是,一年不到,这样丢脸的事竟然又发生了。

恩怨分明

虽然侵占了南昌,但自入夏以来,驻防武汉及南昌周边的部队经常遭到袭击,一名军曹就这样被第九战区俘虏了过去。

这名军曹所供职的部队并非第一〇六师团,所以你没法用“弱兵”之类的理由来解释。本来想蒙混过去,把伤亡名单重做一下,当“已战死”处理的,谁知过了没多久,前线却出现了一个用扩音器对着喊话的日本人。

薛岳通过夏季攻势对日军发起连续袭击

喊的内容自然是让尔等速速投降之类,这个倒没什么,令人特别尴尬的是,此日本人非别人,正是前不久被俘虏的那个军曹。原来这位仁兄被俘去后,不仅将自己所属部队编制及全体人员名单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还成了“日籍中国兵”。

冈村是个极重视军心士气的侵略首领,此类事件,简直比打了败仗还让他感到寒心和后怕。

再一翻这些天来的作战日志——

7月18日,南方敌军呈现活跃。

7月26日、27日,第六师团前面敌军的蠢动状态显著。

……

这绝不是偶然的进攻,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连续袭击!

冈村判断得没错,薛岳策动的夏季攻势已经持续有些天了,虽然势头不是挺猛,动静也不是特别大,但今天打一黑枪,明天摸一岗哨,隔几天还弄出个把“日籍中国兵”出来,无论如何是没法坐视不理的。

8月15日,冈村确定要对第九战区发起一次大战役。与随枣战役类似,这次战役也是以攻占要地为次,以歼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

当然了,如果还能顺势侵占长沙则是冈村求之不得的事。因为长沙胜过枣阳,此处号称中国米仓,自古以来就有“两湖熟,天下足”的美誉,日军在控制长沙后更能做到“以战养战”。

随枣战役基本上是虎头蛇尾,没捞到什么大的好处,可以说是失败了。总结教训,恐怕还是败在动作太明显上面,进攻枣阳,迂回包围,所有招式都一目了然,让人家看得明明白白,岂能不预作防范?

这次我要奇袭长沙!

以前每次发起战役,冈村都要保密保密再保密,这次却一反常态,战前就故意放出风声,说第十一军即将攻打宜昌和福建。

宜昌是指着第五战区去的,即使是南方的福建,似乎也跟第九战区所在的长沙搭不上界。

冈村以为他很聪明,但是没想到中国人的情报战着实了得,从白崇禧的桂林行营到薛岳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没有一个不知道冈村是奔着长沙来的。从头至尾,其实就冈村自己被蒙在鼓里,也真够可怜的。

冈村要攻的是长沙,这点大家都知道,问题就在于要不要守长沙。白崇禧主张长沙不守,而是退至衡阳,薛岳则坚持在长沙一步不退。

按照南岳军事会议的重新部署,第九战区隶属桂林行营,也就是说白崇禧是薛岳的顶头上司,然而薛岳并不服他这位上司。

薛岳(左)感激陈诚(右),独不服白崇禧

当年薛岳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轮到桂系得势,白崇禧上来后毫不客气地把薛岳第一师师长的职务给免掉了,而那几乎成了薛岳倒霉的开端。

薛岳恩怨分明,陈诚把他拉上岸,他记住了,白崇禧把他推下沟,他也记住了。

凡是白崇禧的指示电令,只要他认为不对的,马上一个“叉叉”上去:胡说。或者批道:不理。更有心情不爽的时候,扯碎了就往纸篓里扔,把旁边的幕僚都弄得面面相觑,过后只得悄悄再拾起来,重新拼贴。

在薛岳看来,这没什么过分的,你以前对我“毫不客气”,我现在回报你的当然也只会是“毫不客气”。

不过此番却有些不同。

放弃长沙并不是白崇禧一个人的主张,而是中国统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最后连蒋介石都同意了。换句话说,薛岳“抗命”抗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但他仍固执己见,不肯让步。

赛马故事

9月15日,第一〇六师团从东路率先发动进攻,揭开了第一次长沙侵略战的帷幕。

第十一军虽然辖有七师一旅团,但各有各的防区,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