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媳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是什么人?”梁御医问道。

“我是新来的……”小婉顿了顿:“临时公主府女官,等殿下病体痊愈后,我就离开公主府。”

“临时?”梁御医好笑道:“怪不得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一段时间殿下都是你照顾的吗?”

“是,但也不是我一个人。御医大人,请问公主得的是什么病?”小婉问道。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三节病因

第七十三节病因(收藏啊!!)

梁御医看了小婉一眼,道:“公主殿下之病,乃是……忧思成疾。”

“心病还须心药医,殿下到底是为什么事情忧思成疾的?”小婉追问道。

梁御医张了张嘴,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

小婉知道,这古代的礼法十分的啰嗦,当臣子的不能谈论君上的是非——所谓的‘为尊者讳’嘛。

因此,她换了一种比较委婉的问法:“梁大人,您是朝廷中的老人,我才来府中不久,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否向您请教一、二?”

梁御医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神情,点点头:“你问吧,如果我知道,必定知无不言。”

睁眼说瞎话!

小婉心中鄙视了一下,从古至今,医生都是职业说谎者,说话是模棱两可,下笔是满纸荒唐,就没有痛痛快快的时候,这梁御医明明知道病因,却不肯明言。

“梁大人,殿下领军之时,军纪如何?”小婉问道。

“殿下行军之际,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或有伤损禾苗之事,皆倍价赔偿,百姓皆称为仁义之师。”梁御医面容严肃的事情。

“军中可有杀俘之事?”小婉又问。

在军队中,素有一种‘杀俘不详’的说法,对于杀俘的将军,不仅敌方不喜,连自己的主官和帝王都不会欢喜的,因为这种名声实在是太恶了。秦将白起,官至武安公,长平一战尽杀赵国降兵四十余万,后被秦昭王赐死,临死之时仰天长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矣死’;汉朝飞将军李广,战功卓著,然而终其一生,没有封侯,原因之一是与他当年杀俘有很大的关系,一位望气士就曾经对他说过,‘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殿下军纪森严,自不会如此,凡是缴械之卒,皆善加抚恤,降卒莫不感恩戴德。”梁御医正色道,大概知道小婉还会提问的几个问题,便继续道:“殿下治军虽然严谨,但御下甚厚,将士以降,莫不甘愿为之效死,且府上向以军法治理,断然没有扰民之事。”

“梁大人,殿下患病之前,我朝可有大事发生?譬如……哪位名将战死?”小婉灵机一动,想到了那杆马槊。

很显然,那是一位武装的兵器,而柴绍虽然也堪称名将,但他既未身殒,亦不可能留下自己的兵器供病中的妻子思念……最关键的一点,他们夫妻分居多年,小婉很难想象两个人之间感情是否到了这一步,说不定……嗯哼~唐朝女子的感情是很热烈奔放的,而以平阳公主的眼光,凡夫俗子又岂能入她的眼?

梁御医迟疑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小婉所谓的心病还须心药医,他作为一个医生如何不知道?可事关皇家,他知道也不敢乱说,小婉现在拐弯抹角地询问,或许真的有办法让平阳公主病愈。

沉吟片刻,他缓缓说道:“这些年战事频繁,战死者不知凡几,但最有名望者,当属陕军道行军总管罗士信将军。”

罗士信?

不就是那个和程知节、秦琼同在张须陀帐下,最终也成为李世民帐下大将的吗?他竟然战死了?

对于这个人的资料小婉记得不多,只知道他是很年轻的时候就战死了,在史书上留下的笔墨也远远不及秦琼和程知节。

“罗将军年轻有为,勇完三军,而且善使马槊!”梁御医在说到‘马槊’时,加重了语气。

“多谢梁大人指点!”小婉已经知道了需要了解的消息,心里反倒是更加嘀咕了……这公主殿下的情人被杀,这才忧思成疾,该如何劝解呢?

心里琢磨着,再抬头时,梁御医已经去得没有人影了……“糟糕!那两个小家伙该不会着急了吧?”她连忙向书房赶去。

李渊站在大殿前面,远眺东方,一轮红日,浮于霞光之上,将周围怕云彩映红了大半。他负手而立,晨风吹拂的衣袍抖动,上面的龙纹似乎也要乘风而起,在他身后,侍立着一干内监等人。

在距离他身后不远的地方,侍立着一名老年太监,一付老僧入定的模样。

“老安,梁子安回来了吗?”李渊突然问道。

他问的梁子安,就是小婉所见的梁御医,此人也是医道传家,祖孙三代,皆为御医,而且梁子安是李渊钦点的御医,专门负责医治平阳公主。

老安就是他身后的那个老太监,此人服侍李渊多年,甚至比他那几个儿子还受信任,是宫中的总管太监。

听到李渊的问话,他躬身答道:“看时间已经快回来了,老奴已经使人在等他了,一有消息,立即回报。”

李渊无言的点点头,转身回到殿中。对于女儿平阳公主,他的心里有几分愧疚,当初平阳公主的婚事,是他促成的,事实上,李秀宁曾经激烈反对过,只是迫于他的压力,才不得不与柴绍成婚。

在后来起兵的时候,李秀宁与柴绍各领一军,夫妻之间的隔亥连外人都能够看出来。为了避免让女儿陷入流言之中,李渊索性以自己舍不得女儿远离为借口,让平阳公主得以与柴绍分开。只是他也没想到,平阳公主竟然与罗士信一见钟情,尤其是在知道罗士信死讯之后,心然萌生死志。

“情何以堪啊!”

李渊长叹一声,似乎在登上皇位之后,他所有的雄风壮志都在那一刻消磨殆尽,现在只是一个被悔恨和心痛折磨的普通老人。

这时,门口出现一名内侍,安总管看了一眼以手拄额的李渊,轻巧的快步走过来,低声问道:“什么事?”

“大人,梁御医来了!”内侍轻声答道。

“哦,你让他在殿外稍待。”安总管吩咐一声,回到李渊身边。

还没等他禀报,李渊已经抬起头来问道:“可是梁子安回来了?快宣!”

旁边的内侍大声宣道:“宣梁子安晋见!”

梁子安从殿外快步上前,撩衣下拜:“臣梁子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知,梁子安,你起来答话,公主的身体怎么样?”李渊急切地问道。

“恭喜皇上!公主殿下的病情正在好转,身体也在缓慢恢复,据伺候殿下饮食的丫环说,公主正在恢复饮食。”梁子安将检查结果说了一遍。

这古今的通病都是一样的,对上位者报喜不报忧……不过,平阳公主的身体确实是在好转,梁御医倒也不是信口开河。

“啊~好!好!”

李渊激动得差点儿从龙椅上站起来,脸上出现激动的神色:“梁子安,你做得很好,朕要重重地赏你!对了,公主那边需要什么药材,想吃什么,你尽管开张单子,从内库中支取。”

梁子安又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公主病情好转,臣不敢居功!”

“噢?”李渊诧异了。幸好他深知梁子安的为人,否则定会以为他有意拿捏。

“臣不敢欺瞒陛下,殿下的病情非普通药石可愈,臣所开具的药方,仅能延续殿下的生机。然而,臣此次诊治,发现殿下的脉像中已经有缓缓生机,不复往日之暮气沉沉,经了解后,方知殿下府中新来一女官,殿下的作息均由这位女官打点,正是在她的操持下,殿下的身体竟然奇迹般的有了转机。”

梁子方的这番回答是相当了不起的,当医生的,谁不愿意为自己脸上贴金?可他就是实话实说。而且他也是很谦虚了,如果没有他开药续命,恐怕小婉有通天的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新来的女官?”李渊愣了一下,虽然公主府也可以自行设立女官,但那是必须要上报批准的。不过这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女儿的病体有了好转的迹象。他立即就吩咐人摆驾去看望平阳公主。

“陛下且慢!”

梁子安和安公公几乎是异口同声。

“嗯?你二人有何话说?”李渊声音一沉,脸上的神色便带了出来。他现在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去公主府察看爱女的情况,哪里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陛下,殿下身体刚有转,心情不宜激动。如果陛下此时前往,只怕后果难以料想!”梁子安委婉地劝道。

“陛下,梁大人所言极是!”安总管也在一旁进言。他的心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哪怕是天家骨肉,这探望病人也不是可以随便起驾的,弄不好,反为不美。

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说是有大臣重病不起,有人便传言,这位大臣即将一命呜呼了,皇帝体恤臣子,便去看他最后一言……这原本是一桩美谈,只是这大臣虽然病重,却并非无治,只是皇帝要看的是‘最后一面’,如果他不死,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所以他是非死不可了。

李渊听了之后,也颇为踌躇,沉思一会儿,问道:“朕的两个皇外孙可好?”

梁子安答道:“臣去公主府的时候,两位小郎君正在书房学习,臣未得见。但听得下人们说,两位小郎君功课大有进步。”

第一卷 乱世 第七十四节 蜂窝煤

第七十四节 蜂窝煤

“噢?这两个小顽皮竟然肯安下心来读书了?”李渊嘴角带着笑意,语气中却有些惊讶。

自家的孩子是什么状况他当然清楚,说起来这皇帝当得也够可怜的,几个儿子为了皇储之位争得勾心斗角,最爱的女儿身罹重病,也就是几个孙子和外孙能够让他觉得身后还有些阳光了。

“陛下,殿下为他们请了新的先生。”梁子安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虽然女先生在历史上并非仅有,但自隋唐以降,似乎这还是第一位。

“是从国子监请的吗?”李渊的情绪也不错,皇外孙功课长进,说明孩子们懂事了,爱女就不会为孩子们的事上火,有利于病情的进一步好转。

“不是。”

梁子安微笑着回答道:“启禀陛下,传授两位公子课业的正是那位新来的临时女官。”

“哦,她叫什么名字?”李渊这回才对那个‘临时女官’好奇起来。

“她叫夏小婉,据说是裴夫人的义女,因为她擅调理,精烹饪,而且颇有学识,是以裴夫人推荐她入王府,暂时负责公主殿下的起居。”

“是程知节的夫人推荐的?”李渊有些沉吟起来。程知节是秦王李世民帐下的大将,而通过裴夫人交好平阳公主,会不会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呢?

这不是李渊多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李世民和李建成虽然还没斗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明里暗里已经开始出招,连朝堂之上也是暗流涌动了。

旁边的安总管注意到了他的神色,低声道:“殿下,裴夫人和公主殿下素来交好,情如姐妹,当然是希望殿下早日康复。”

他将‘早日康复’这四个字咬得很重,李渊自然听得明白,只要爱女病愈,这才是关键,毕竟自己才是大唐的最高权力者。

他想了一下,道:“老安,你去秦王府,让秦王妃去探望一下平阳,另外给那个女官也赏锦缎两匹,银五十两,就交给秦王妃一并带去。”

“是,陛下。”安总管应声领旨,见李渊的脸上已经露出些许的疲色,便向梁子安递了个眼色。

“陛下,臣告退!”梁子安心领神会。

“嗯,平阳那边如果有什么消息,要立即禀报朕。”李渊沉声道。

“是,陛下。”梁子安和安总管一起离开大殿。

※※※※※※※※※※※※※※※※※※※※※※※※※※※※※※※※※※

山阳县,张家。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书房里,传来张陵朗朗的诵读声。

门,突然轻轻地开了条缝,一只乌溜溜地大眼睛露出来,很谨慎地观察屋子里的人有没有发现自己。

“囡囡,再不进来可要打屁股了!”诵读声嘎然而止,传来张陵充满笑意的声音。

“坏哥哥,嫂子说过,女孩子的屁股不能随便给男孩子打的,我要告诉嫂子!”囡囡可爱地紧了紧小鼻子,推开门走进来。

“我是你哥哥,不怕的。”张陵放下书本,一把将囡囡抱了起来,小丫头现在长肉了,沉得很。

“嫂子什么时候回来?”囡囡仰着脸问道。

“总得把长安的事情办完后才回来吧。”张陵答道,小婉不在,大家都有些不习惯,几个弟弟妹妹都来问他,弄得他头大无比,可张杨氏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一个少年人哪里知道?

“对了,找哥哥是不是有事情?”张陵问道。

“对了,娘让我叫你过去!”囡囡这才想起有正事,扭着身子跳到了地上。

“哦,快走吧。”一听张杨氏叫他,张陵连忙拉着囡囡去见母亲。

自从小婉走后,张杨氏又重新操持起了家务,好在外面的事情有张忠等人打理,家务事又有李氏帮忙,张杨氏其实并没有太累,而且张陵生性至孝,除了完成课业外,其它的时间也帮忙打理。

小婉平日对各工厂的管理都制订了制度,只要按照制度规定的执行罢了,几个管家经常去加工厂检查,张陵有闲暇的时候也会亲自下去,只要帐簿没问题,其它的倒也无妨。

领着囡囡来到前屋,屋里除了张杨氏和李氏外,张孝也在这里,先给母亲见礼后,转向问道:“二管家,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那些孩子又出事了?”

张孝笑呵呵地答道:“大少爷,那些孩子乖得很,长得很壮实,学习也很用功。我这次来是为煤矿的事情。”

“煤矿要开采了?”张陵问道。

“已经开始开采了,那煤都堆的跟小山似的。我这次来,就是跟夫人和您商量做广告的事情?”张孝答道。

“什么广告?”张陵问道。

“就是这个。”张杨氏递过来一张纸,“这是小婉临走前设计的,由印刷厂印刷的。”

张陵接过来看了一眼,上面介绍了煤的用途、用法以及和使用干柴的比较,最后还用炉子的制作办法。

“这个很好啊!”

张陵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觉得这张纸挺有意思的,问张孝道:“这个是要贴出去吗?”

“不是。”

张孝道:“这第一批是给官府和县里的大户送的,而且每户都附着一车煤和一个炉子。第二批是雇佣一些小孩子,上街发广告。”

张陵想了一下,道:“我明白了,第一批是给那些人试用,这些人觉得好用的话,自然会到我们这里买,那第二批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张杨氏问道,张孝也好奇地看向他。

“我们可以制一个大型的炉子,然后再支上一口大锅,在当街演示,而且我们也可以用它蒸馒头,蒸米饭……只要它能做的,我们都可以演示。”

“大少爷,做的那些东西怎么办?”张孝问道。

“我们自己也可以吃啊,吃不了就卖……对了,我们还可以蒸婉姐教的那种肉馒头(包子),一定有很多人来买。”张陵说道。

张杨氏点点头:“张孝,你就制作一个大的炉灶出来,城里的事情就让张忠来办。”她又转向张陵,声音严厉地道:“陵儿,你肯动脑筋,那很好,但你的才智不要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要好好读书,才不负为娘和小婉的一番心意。”

“是,娘。”张陵老老实实的答应,他知道全家都希望自己步入仕途,小婉和娘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全家人过得更好,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夫人,大少爷,还有一件事情。”张孝见二人的谈话结束,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