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乡下人的进城生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早叹了口气,这才又弯下了腰和青武继续割着稻子,由那方氏一趟趟地搬运了回家。

如此到了晚间天擦黑了,那三亩地中已经割下的稻子才都被运回了家,叠在了院子里,匆匆吃了饭,却也顾不得休息,全家四人在那院子里就了月光又做起了脱稻穗的活。

方氏两个手皮厚也不怕刺痛,便如笊篱般在那稻穗上揉搓个不停,不一会身边的筐子里便已经积了厚厚的被脱下的谷子,顾早自叹没那本事,和三姐青武一人手里拿了一个棒槌在那敲打,全家人直做到月上中天,想着明日还要下地,这才收拾了歇了。

顾早早已经累得是如散了架,头刚沾了席子就沉沉入睡了,第二日一早醒来,这才觉得全身如被车子碾过般,没一个地方是好的,三姐心疼,却是一大早就做好了全家今日的干粮吃食,带到了地里,关了院门,说是自己也要下地去。

如此全家在地里不停忙了五六日,才将那全部五亩地的稻子全割了完,又脱了穗,在那风口扬干净了空壳和一些杂物,趁着大日头曝晒了三四日,如此一连半个多月,到最后才算是忙完了。方氏本就黑,看不出什么,顾早的一张脸却早已是晒得黑了一层都不止。

今年年成却是不错,那三亩傍河的肥田每亩竟有差不多两石的收成,连那两亩瘦田,统共得了九石的稻谷,去了缴纳的官粮,最后入了谷仓的差不多有七石,一千多斤。

方氏看着这满屯的金灿灿的谷子,高兴得不行,只是想到过几日自己的那五亩地就要归了毛团子所有,又是一阵肉疼。

顾早盘算了下,对方氏道:“娘,我们既是要去了东京,这粮食又带不走,放着也是喂了仓鼠,倒不如我去县城里看看,要是合适,都粜了出去。”

方氏虽是心痛,想想却也是这个理,没奈何只好应了,只是千叮万嘱,一定不能便宜地出了手。

上次进县城,是坐了范娘子家的骡子车,这次却是没有这么好的便当,顾早一直走了差不多一半的路,这才拦了辆也要入县城的车,付了几个钱,才算是搭了便车,只是等到了地,却已经是晌午时分了。

顾早顾不得午饭,先到了那米市一家家地挨个问过价钱,却是有些失望。原来今年田产多了,那价钱便自然便上不去了,米店粜出四十八钱一斗,买入低的竟有压到三十文一斗的,稍高些的,也不过只是多了一两个钱。

顾早不愿这样贱价地卖了自家辛辛苦苦得来的稻谷,只能怏怏地出了那米店的门,觉得腹中实是有些饥饿难忍了,瞧见路边有个卖煎果子的摊,便摸出两文钱,买了个煎果子,慢慢吃了起来。

9 要离东山村了

那煎果子炸得有些老,入口粗粝,只是顾早心思重,也没注意那味道究竟如何,沿着街道慢慢走了几步,抬头瞧见路边的一个牙侩铺,心中一动,急忙将那剩下的煎果子几口吃了,便抬脚跨进了那铺子。 

铺子门面不大,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正坐在柜台之后,低了头,一只手在噼噼啪啪飞快地打着算盘,想来便是牙郎了。

那牙郎见有人上门,抬头瞧了顾早一眼,慢条斯理道:“小娘子是要雇觅人力还是作匠?”

顾早上前几步,笑眯眯陪了笑脸道:“却是来打听有没有要稻谷的。”

牙郎笑道:“你这小娘子却是奇了,要卖稻谷,自去那街后一排米店里问,怎的闯到了我这里?”

顾早见这牙郎面相和善,心中原本有的那三分忐忑也是定了下来,不慌不忙道:“老丈既是开门做生意,只要有利钱便好,管它什么买卖?”

那牙郎呵呵一笑,手上的算盘也不拨了:“你这小娘子说话倒是有几分风趣,你倒是说说,如何从你这买卖中得利钱?”

顾早道:“看老丈的样子,应是做了多年的牙侩生意,与县城里的饭铺酒肆应是熟得很。那饭铺酒肆用到稻米,若是到那米行采买,价钱几何?”

牙郎道:“比那市价略低。”

顾早道:“那便是了,我家中有稻谷要出手,价钱自是比他从米行采买的要低,你若从中搭个线,不是三方都有利可图吗?”

那牙郎笑了起来,站起身道:“小娘子是个精明的人,今日运道倒也不错,撞到了我这里。前几日城东正有个酒酿作坊托了我买新粮要酿上等酒水,出的价钱虽是比不上那米铺的粜价,但也不会压得过低。今岁这寻常百姓虽多得了几斗粮,只是纳了官税后也就剩不了多少,大多攒了起来让自家一年嚼用,哪里会舍得卖掉,我正有些犯愁,不想你却自己找上了门。 ”

顾早大喜,从兜里摸出了自己包来的一把稻谷,给那牙郎瞧了,见他满意,当下说定了每斗四十文,约好明日一早将那稻谷送来,这才道了谢,出了那牙侩铺子。

等回了家中,已是下午时分了,顾早将价钱说给了方氏,方氏盘算了下,有些嫌低,自在一边叨咕个不停,顾早也不理会,喝了口凉水,便又匆匆出了门,朝着里正夫人家去了。她家中有良田几十亩,是个上户,有架骡子车,想借下用了,明日一早好运送稻谷进县城。

那里正夫人听了顾早的来意,满口子的答应了,说是明早便叫家里的长工赶了骡车过来,顾早这才放心地回了家去。

到了第二日,那骡车果然已经早早地停在了院子的门外,五六个装满了稻谷的大袋子整整齐齐地被码在了骡子车上,顾早跳上了骡车,方氏本也想去,只是车上实是挤不下她了,没奈何才怏怏作罢。

到了县城昨日那牙侩铺,牙郎领了顾早,一路又依依呀呀地将骡子车赶到了城东那酒酿作坊,坊主验了稻谷,便照了之前说妥的价钱,一一地数着钱,正数着呢,作坊外进来一个戴了头巾的小子,到了坊主前,慌慌张张道:“大爷,那新酿的几缸子酱油,方才掀开了看,缸子里却又是生了花,这可怎生是好?”

那坊主钱也不数了,顿了脚大骂道:“你个不中用的,别人家一缸一缸地出油,怎么到你手里就都生了花?听了你的撺掇开了酱厂,不见进项,却日日教我赔钱,再不出油,你便卷了铺盖走路!”

那小子被他一顿臭骂,苦了脸说不出话。

顾早忍不住问道:“大爷要酿的酱油,可是那种赤色入菜用的水油,吃起来有些鲜头?”

坊主看了眼顾早,叹气道:“可不是就是那赤色水油,比大酱清冽鲜香了无数,我听说在那汴京城里,自去岁开始,大些有名的酒肆饭铺里烧菜便不用大酱,改用这个了,我便寻思着自己也酿些来卖,本想在县里起个头挣个早钱,未料酱了出来的汁,不是味淡就是长虫,今次发的又生花。 也只怪自己,当初想的是太过容易了。”

顾早从前跟师傅学那私房菜的手艺之时,为了追求独特口味,自己也曾学发过各色不同的酱,想了下说道:“做酱油豆多则味鲜,面多则味甜,浇少许麻油更香,长虫的话,你用草乌和百部六七个,每个切作四块,铺排在坛底,四边中心有虫便死,永不再生;至于生花,也是不难,加入一杯甘草汁,再则日色晒足了,勿入生水,自然便好了。”

那坊主听了,喜形于色道:“小娘子却原来是个酿造的行家,不知可愿意留我这酱厂作个师傅?工钱我必定是不会亏待了你的。”

顾早笑道:“师傅我却是不敢当,也不过是随口说几句罢了,管不管用,我却是不担保的,你不如再去发两缸子看看,若是当真有用,再多发些,免得白白浪费了东西。”

那坊主早已是头点得是如小鸡啄米,手上飞快地将钱数了递给顾早,总共是三贯余六百三十钱。顾早数了,正要再拿出那牙郎的牙钱,坊主却早已是大方的代着给了,顾早当下笑眯眯地谢了,这才收好了钱,回到了家中,将所得全部一五一十地交给了方氏。

秋收刚过,毛团子家的便过来催逼了,方氏无奈,只得与那毛团子一道到了里正家中交了田,回家却是不停骂了三日。

顾早在和方氏说妥了要迁入东京之时,便已让青武写了信,托里正夫人让她那县丞侄子借邮驿捎带给东京城里的顾大,提了自己一家要去京里定居的事情,让他帮着物色租个便宜的房子,免得到了那里再看房子时手忙脚乱,一时落不了脚。

这边的信是出去几个月了,那边的回信却是迟迟未来,方氏日日盼着,十分焦躁。她原是不大愿意去的,只是现在这边田既没了,又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东京城里遍地是金,就差人伸手去捡拾了,心中竟也是生了几分盼头,此时见顾大仍无消息,日日嘀咕个不停。

农忙过后,乡里人家办喜事的多了起来,顾早又做了几单,床底下的那瓦罐子却早已是盛不下铁钱了,这日便趁着去替主家进城采买的空当,悄悄去了交子官铺。此时的交子已是由当初的益州推广到了全国流通,上面有十个铜钱印章、官衙和商铺印记,面额从一贯到十贯不等,一贯相当于七百七十陌。顾早换了一张五贯面额的交子,身边只剩几百个大钱以当急用。她本也是想叫方氏将钱一并换成交子的,携带了入京也方便,那方氏却是不放心,搂了铜钱死活不愿,顾早也就不勉强她了。

这日晚间一家吃过了饭,方氏正又在念叨的时候,却见里正夫人笑嘻嘻地走了过来,手上扬了封信,原来是那京城顾大的信,终于捎带回来了。信是按了顾家大嫂胡氏的口气写的,说是得知弟妹一家要进城,十分欣慰云云,最后说已经帮着找了个房子,让他们只管放心了过来。

别说方氏和三姐青武,便是顾早看了这信,也是有几分高兴,心中暗想虽是多年没有往来,只是光看这回信的口气,胡氏看起来倒是个不错的人。

既是决定要动身,全家便开始收拾行李家伙了。方氏除了房子搬不走,简直恨不得把全部的家当都搬了去,最后收拾了出来,竟是叠得像小山般高,顾早翻看了下,举凡碗碟箸筷锅子也是没有落下,哭笑不得,方氏却是振振有理:“虽说京城里遍地是金,那东西想必也是贵得很,左右是走水路,我们路上不过多辛苦些,到了那边能省几个钱下来也是好的。”顾早与她争了几句,方氏最后无奈让步了些,将那死沉的床架、橱柜都剔除了,到了最后,却还是打了大大小小七八个包,说什么也不肯再精简了,顾早无奈,也只得随了她去。

家中但凡带不去的东西,方氏都是一一仔细理了,就连那缺了条腿子的板凳,也给严严实实地给锁进了自己的房间,没一样外露,家中院里菜地的菜,也早就叫方氏拔了吃光,最后只剩下猪栏里的那两头花皮猪,却是个难题。

依顾早的意思,那两头猪便卖了给屠户,方氏却是不舍,说自己养了本是要到年底的,听她话里露出的意思,竟是想上船赶到了东京。

顾早大惊,这日大早,趁她出去了不在,叫了三姐青武,一起将猪赶到了村西头的屠户家中卖了,自己留了两抬后腿。她将一抬送去了给里正夫人,正式托她往后照看下田地收成,又将另一抬送去了给顾婆子。

那顾婆子便是顾早刚来之时给她指路,后来又帮着将毛团子婆娘止血端了碗糖水过来的那老婆子,顾早也是个记情的,想着既是要离了乡,所谓滴水恩涌泉报,便送了抬后腿过去表示谢意。那顾婆子千恩万谢了,扯了她的手直念老天要开眼,须得让她早日再寻个如意郎君嫁了才不负这一番好相貌,说得顾早笑个不停。她到了这里,虽是个下过堂的,却不过十八岁,旁人怎么看她管不了,自己却是有了一下子返老还童大赚特赚的感觉,哪里会想着这么早再嫁人,当下又和那婆婆说了几句,才告辞了回家。

刚回了家门口,就已经听见方氏在那里骂二姐和青武的声音:“你这两个小白眼狼,才得了二姐几个好处就这么听她使唤了,她要杀猪,你们怎不叫唤了我一声,反倒不声不响帮了她!”

顾早急忙上了前去,嬉皮笑脸扯了她的手,又将那卖猪的钱一五一十数到了她手中,自己又补了两百文,这才将方氏的火气稍稍压了些下去。

“娘,那猪赶了上船,腌臜就不用说了,万一撒起野来松脱了缰绳,指不定连船也会翻了,再说那城里也不许人在檐下养猪的,你便是赶了去,也是白白的,所以我才将它们卖了得个清静。”

方氏这才没奈何,怏怏地叹了口气。

家中万事都已是妥当了,这日趁了黄道吉日,顾早一家便要离了东山村了。里正夫人和那顾婆子都来了相送,七手八脚帮着将那大包小包送到了埠头,帮着摆进了雇来的船,顾早话别了,船家这才启了船,朝着汴京方向去了。

10 二姐出手了

船没两日便入了运河,白日里扯帆,晚间泊靠了歇息,一路都是顺风顺水。 三姐和青武是初次离了东山村出远门的,看什么都是新鲜,两人一路之上叽叽喳喳个不停,顾早虽没他二人兴奋,心里也是有些期盼的。只有那方氏,从上船的当日开始便犯晕恶心,吃了东西便吐个干净,几日里下来,竟是连坐也不愿了,整日里只是躺在那舱里哼哼唧唧,看起来竟似瘦了一圈。足足过了半个多月,才算渐渐有些习惯了,有时候也从舱里爬了出来和三姐青武一道看那岸边景色,顾早见她气色渐好,悬了多日的心才渐渐平了下去。

如此在船上行了一个多月,已是转入了汴河了。这汴河却是直通汴京的,听那船家讲,每年光是通过此处运往京畿的江淮米就不下六百万石,俱是以连船纲运过去的,漕船少则十只,多则三五十只,连成一纲,浩浩荡荡,据说汴河里每日仅纲船就有几千艘之多,加上公私客货船只,不下万艘。那船家一番话,别说方氏三姐和青武,便是顾早听了,心中也是暗暗有些纳罕。

果然入了汴河之后,越靠近京畿之地,从他家身边驶过的来往船只便密织如梭,稍不留意甚至时有碰撞发生。

这日终是到了离那京畿不远的十里镇,再行个两三日便是汴京码头了,船却是驶不动,慢慢竟停下了。顾早到了船头望去,见前面宽大的河面之上已经密密停满了大小船只。船家放了锚稳住船,大声问了稍早些停下的人,才知道原来前面有个龙口,河道本就不宽,恰巧两艘南北相向的大船碰了起来,双方都是个有背景的,咽不下一口气,竟是在那里争了起来,堵住了通道,这才引得后面一片阻塞。

船家大呼倒霉,顾早倒不焦急,既是吵架,便会有歇的时候,等双方都偃旗息鼓了,河道自然也就通了。 看看日头正中了,想着在船上已是连着多日没有碰过新鲜菜蔬了,又见这河两边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便扭头叫那船家寻个码头将船泊了,好让她上岸去采买些接下来几日的菜蔬。

那船夫跟着也连吃了多日的腌瓜酱菜,嘴里早淡得要出毛了,听说顾早要去买菜,自是高兴,忙不迭地起了锚,瞅见个埠头,便要撑了过去靠岸,身边却是游过了一只轻轻巧巧的小舢板,到那停着的大小船只中间来回穿梭。舢板上只一个穿了旧衣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在那里叫着“烧饼油果子清水冽……”,嗓子甜津津的,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原来她竟是趁了这空当,过来兜售烧饼油果子清水的。河面上的人,本就等得不耐,又已是日中,大多腹中饥饿了,那些自己懒怠起火烧饭,便纷纷掏出了角子买那烧饼油果子充饥,小姑娘生意竟也是好得很。

顾早笑了下,感叹了句这小姑娘小小年纪,却是颇会做生意,见船已经靠了埠头,便欲和三姐上岸去。恰在此时,耳朵里却是听到了一阵惊叫声,似是刚才那小姑娘所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