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蛮荒生存手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无法分辨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她终究还是选择了不去冒险。

她还有食物。

柳条篮里四只圆滚滚憨态可掬的茄子和辣椒大葱挤在一起。

她拿出一只茄子,小口小口地啃了起来。

茄子当然也能生吃,爷爷奶奶村子里麦冬有个堂叔就爱吃生茄子,小时候麦冬还被哄着尝过一口。茄肉软绵绵的,不像其他蔬果那么多汁水,味道有点甜,但总体来说算不上好吃,起码麦冬不怎么喜欢。

而且,那是坐瓜儿没几天的嫩茄子,麦冬现在吃的却是已经成熟的老茄子。

水分不多,还几乎一口一嘴的籽,放在以前,麦冬肯定说打死她都不会吃。

可真饿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一只茄子也是上天的恩惠。

这样靠着茄子充饥,不知道走了多久,在啃到第三只茄子的时候丛林终于变得稀疏起来。

而天也开始黑了下来。

不能在丛林里过夜,夜晚的丛林比白天危险一百倍。

抱着这样的想法,麦冬努力加快脚步。早已沉如灌铅的腿机械般动着,她觉得她一辈子的路都要在今天走尽了。

就在第一颗星辰从天边升起,麦冬几乎以为今天要夜宿丛林的时候,植被突然变得稀疏。脚下松软的腐叶土变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山石。加快速度走了十来分钟,麦冬眼前豁然开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陡峭入云的巨大山峰。

黑黢黢的山体几乎寸草不生,山脚下却一派郁郁葱葱,但也许是有山石堆积的原因,大多是比较低矮的植物,它们顽强地从石罅中钻出,吸收着少的可怜的养分,努力地生存着。

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逼到绝境时,本能都是生存。

☆、第三章 寻找水源

找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宿营地。

只得另想他法。

麦冬找了块巨大的岩石,又从周围搬了几块稍小一些的石头围成一圈,垒起一个高约半米的圆圈,无顶无盖,只能天为被,地做床。

其实她知道,这样的防卫对于真正凶猛的野兽来说也许根本不堪一击。

但起码有些安全感。

她握着小铲子,背倚巨石,聊以□□地想到。

这个时候,也只能自我安慰了。

她本以为自己会睡不好,谁知也许是白天太累,竟然很快就睡着,之后也一夜无梦。只是醒来时脖子和半边身子都麻掉了,动动腿发现双腿也又麻又痛,应该是昨天运动过度的后遗症。

太阳刚刚升起,被山峰挡住半边红透的脸颊,艳丽的云霞布满整个东方的天空,山腰处涌起薄薄的山岚,被朝霞一映,反射出迷离的色彩。

鸟儿的鸣叫如潮水般层层叠叠,似近还远。

麦冬看着眼前美景,静静地等着身体恢复。

终于身体不再那么麻了,坐起身,首先看向小腿处:还好,没有发炎。她长舒了一口气。

在这种情况下,生病是最奢侈的事,因为很有可能,她要付出的是整个生命。

动了动腿脚,虽然酸痛,但还不是不能忍受。

既然能动就不能继续歇着了,昨晚没有被野兽吃掉是她运气好,她却不能指望自己永远运气这么好。

她首先打量了下四周,昨天走出丛林时天色已晚,许多地方都看不清楚,原来那大片丛林也是生长在一个坡度极缓的山坡上,她恰好选择了正确的下山的方向,否则很可能一天都走不出丛林。

而背后的山峰也不是一峰独秀,边缘处还有矮一些的小山,两山相接处最低的离地面只有十几米,坡度也不算陡峭,很容易就可以翻越。

她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乱石堆积的山谷,三面环山,只有对着森林的一面开着口,但这开口极大,约莫有百米长,想据守谷口抵御野兽是不太可能了。

糟糕的是——这儿没有水源。

过了一夜,昨天又只啃了几只没多少水分的茄子,麦冬早就渴的要命,嘴唇上都撩起了一圈白色的干皮。

篮子里只剩一只茄子,一把辣椒,几棵葱和一撮花椒。

唯一可以果腹的只有那只茄子了。

她忍住饥渴,没有动剩下的最后一只茄子。

左臂挎篮,右手拿着那根削尖的木棍,向山脉的最边缘出发。

除了主峰,其他的山头都比较矮小,但山脚下也满是落石,还有茂密地缠连成一片的灌木不时挡路,路并不好走,麦冬走了快一个小时才绕过一座小山,而眼前的群山好像无穷无尽一样。

绕过山头后,她发现了一个惊喜。在山腰一处阳光充足,乱石堆积,几乎长不了其他植物的地方,一丛仙人掌一样叶片肥大的植物傲然屹立其间。外形几乎与仙人掌毫无二致,一样肥大的叶状枝,一样长长的刺针。

麦冬眼前一亮,几乎是踉跄着跑上前。

她记得仙人掌是可以吃的,而且,仙人掌中含有大量水分!

靠近了发现,也许是因为这儿水分充足的原因,这种“仙人掌”的倒刺刚毛并不像一般野生仙人掌那么坚硬且密集,倒像是麦冬见过的食用仙人掌,刚毛几乎是肉质的,刚毛周围的短绵毛也很少。叶状枝形如倒卵,足有两个成年人巴掌大小。

麦冬小心翼翼地掰下一片,避开倒刺,用铲子轻轻一划,就看到汩汩的绿色汁液流出。

抹了一点汁液在手背上,等了半天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就又沾了一点在舌尖。口感像蜂蜜一样有点黏,但味道却差蜂蜜太多,涩涩的且带着浓重的草腥味。

但好歹没有毒。

麦冬几乎将一大丛仙人掌摘光,将竹篮装了个半满。一口气喝了三片仙人掌,感觉力气回复了一点就继续走。

太阳渐渐南移,温度也随之升高。

她尽量挑阴凉处走,衣服却仍旧很快湿透。水分的加快排出让刚刚喝下的一点水分消耗殆尽,不得已,她又喝了两片叶片。

估摸着太阳升到最高处时,气温已经升到了将近三十度。尽管万般小心,手臂和腿上还是被杂草和灌木刮出一道道血痕,被汗水一浸变得又痛又痒。

再加上昨天的腿伤还没有完全好,饥渴的折磨,疼痛的袭击,疲累的堆积,整个身体都在叫嚣着罢工。

她在树荫下休息了一会儿,不到五分钟就又站起来,将那根木棍当做拐杖继续前进。

已经探索过四座不到一百米高的小山边缘了,地貌大同小异,她甚至还看到一个很适合藏身的山洞,纵深五六米,洞口刚容一人钻过。如果今天没有找到水源的话晚上在这儿睡觉倒不错,洞口一堵,绝对比她那个可笑的、石头垒成的圆圈安全多了。

太阳移到南偏西天空的时候,麦冬恍惚中听到了泉水声。

她以为是自己太渴产生了幻觉,仔细一听,这幻觉却一直存在。

风吹树叶的“娑娑”声,不时响起的鸟鸣声,森林中似近还远的野兽吼叫声,以及……泉水拍打石头的叮咚声。

顺着声音寻来,终于,一条浅浅的,宽不过一米,深不过两指的山溪出现在眼前。

这条小溪在两座山峰之间的缝隙中曲折地流淌着,从高处欢歌着随地势而下,绕过挡路的岩石,流入阴暗的穴罅,不一会儿又出现在视野中。水流虽小却很急,扑到石头上便激起雪白的浪花。虽然不时有落叶等杂物掉落,水质却仍然清澈,连溪底的鹅卵石形状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麦冬扑到小溪边,直接将头伸入水中,痛痛快快的饱饮了一番。

泉水冷冽甘甜。

她从未发觉水竟然是那么好喝。

喝过水之后又草草地洗了个澡,衣服没有洗便直接套上: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找到今天的藏身之处。

这条小溪两旁的山谷都不算高大,麦冬沿着岸边找了几十米才找到一个勉强能窝进去一个人的山体凹陷处。

她尝试着用铲子扩大洞穴,但马上就发现这完全是徒劳无功,整座山几乎都是坚硬的岩石,严丝合缝的连接在一起,根本不是一把农用小铲子可以撼动的。

现在再去找其他的洞穴也来不及了,更何况,找不找得到还不一定呢。

该为今天的晚饭发愁了。

之前口渴的感觉压过了一切,她虽然饿却没有觉得多难受,此时喝够了水,饥饿感便再也无法压制地翻涌上来。

虽然还有一只茄子和很多仙人掌,但看看还有一些时间,她决定换换口味。

刚才喝过水后,她找了段水流稍缓处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惊喜地发现溪水中竟然有鱼。虽然都是长不过一指的小寸钉,但也足够让她高兴了。

麦冬将竹篮中的仙人掌拿出来,将篮子横在小溪中,开口朝着上游侧放。

竹篮编织的很细密,网眼最多黄豆大小,溪水能从网眼中穿过,稍大一点的鱼儿却不行。

忙活了约半个小时,一共网住了十来条小鱼,大多都是一指来长,却有一条令麦冬很惊喜的,竟然有约二十厘米。

鱼捉住了,怎么吃是个问题。

麦冬找了块干透发朽的大块木头和一根指头粗的小木棍,打算试试最古老的取火方法。

小木棍转了十几分钟,转地手心都红了,两只手臂更是又酸又痛,火还是没生起来。

其间倒是有火星冒出来,却不知为何总是烧不起来。

麦冬绞尽脑汁地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钻木取火的记忆,却气馁地发现一无所获。她知道钻木取火,但具体操作有什么诀窍却一无所知。

不死心地又试了许久,仍旧是只见火星不见火。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她只得放弃今晚就吃上烤鱼的想法。

将小铲子在溪水中洗干净,又用一块粗粝的石头磨了磨刀口好让它变得更锋利一些。

先前网到的鱼被放在一个隔出的小水洼里,此时都还活的好好的。麦冬先拎出一条小鱼,捏着它的尾巴,小鱼用力挣扎着想逃走。

面前放着一块平滑的石头,上面的苔藓等杂物被洗的干干净净,她看准了石头的位置,闭上眼,捏着手中的鱼往石头上使劲一甩。

鱼晕死过去。

依次如法炮制,拍死了所有鱼后,开始刮皮去鳞,清洗内脏。

再将鱼头鱼尾斩下,最后一条指把长的小鱼能吃的部分少的可怜,幸好还有一条大的,不然今晚能不能填饱肚子就堪忧了。

麦冬吃了几条就不想再吃了,不知道是她处理的问题还是鱼本身的问题,鱼腥味重地让她难以忍受。但腹中仍然饥饿如火,容不得她挑剔,只得捏着鼻子继续吃。吃得实在恶心了,就用溪水漱了漱口,啃一片仙人掌。

但仙人掌的味道也没有多好。草腥气混着嘴里残留的鱼腥气,更加难以忍受。

一片仙人掌吃了不到一半,麦冬默默地漱了漱口,将仙人掌扔回竹篮,继续啃生鱼。

结束了这一顿艰难的晚饭,总算感觉肚子中有点东西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不同于昨天吃茄子的感觉,肉食带来的饱腹感更加让人安心。

又喝了几口山泉水,麦冬钻进洞穴,用几块石头挡住了洞口,顿时将傍晚的天光都拒之于外,只有从石头上方没有堵严的一块足球大小的空隙能看到一角苍蓝的天空,上面嵌着几颗晦暗的星子。

洞穴狭窄逼仄,麦冬只能蜷缩着身子靠在山壁上睡,腿也无法伸直,只能弯曲着腿,双手抱膝。

现在应该也不过是晚上七八点,平时一家人正围着饭桌吃晚饭的时候,此时的伴奏通常是万年不变的新闻联播。

山里的夜风明显比白天要大,吹动树叶的声音由温柔的“娑娑”声变成狂乱的“哗哗”声,还有小块的山石被风吹动从山顶滚落的声音。无数夏夜鸣虫在石隙间轻轻地鸣叫,远处森林中野兽的吼叫或夜鸮凄厉的夜嚎不时传来与之呼应。

明明世界那么喧闹,她却觉得安静如死地。

☆、第四章 意外情况

翌日。

麦冬一醒来就毫不意外地发现整个身子都麻了,背部被岩石硌的隐隐作痛,一直蜷曲的腿更是好半天才能动,看来如果晚上要继续在山洞过夜的话,弄个舒适些的床铺势在必行。

早餐与昨晚相同,几条不怎么可口的小鱼。不知是昨晚吃饱了,还是身体本能地对生食反感,麦冬只吃了三条就实在吃不下去了。

吃过饭,她找将剩下仅有的财产都收拾好装进竹篮,握着小铲子和简易版木矛,沿着小溪下游走。

百川汇海,跟着河流走总能找到出口。

小溪在群山间游走,路线复杂又曲折。不时就有岩石或树木挡路,水流能够轻快的从缝隙中穿过,麦冬却经常得费尽翻越或者绕路。有时溪水突然消失,流入地下,过一段距离又突然出现,这距离有长有短,短的几米,长的几十甚至上百米,麦冬必须注意地势,猜测溪水可能的流向,才不会走冤枉路。

行到一半,斜刺里出现另一条小溪与之前的合流,汇成一条稍大的溪流。合流后水速不如之前湍急,水道也拓宽了一些,麦冬还眼尖地看到水中的鱼变多了。

之前那条小溪中只有她昨天吃的那种味道不怎么好的小鱼,黑背白鳍,而且大多体型偏小,估计最大的也就像昨晚捉到的那条二十公分的。而现在的小溪中鱼类明显增多,除了黑背白鳍,还有一种脑袋很大,灰不溜秋的,和一种银白色身体细长的,麦冬按颜色和形态将三种鱼分别叫做黑白鱼、胖头鱼和银鱼。

三种鱼中小鱼苗仍占多数,但偶尔还是能看到个头比较大的黑白鱼和大头鱼,银鱼则几乎都是小小的。

可以换换口味了,麦冬苦中作乐地想。

将近中午时,远方丛林的剪影已经完全消失,触目所及尽是形态各异的山岭,盼望中的平原却完全不见踪影。

麦冬坐在一棵不知名的树下休息,浓密的树冠挡住了中午炙热的阳光。

她有些焦急,深山里并不比森林安全,如果今天找不到平原,要么现在开始返程重回昨天的那个山洞,要么找到另一个安全的宿营地。

幸好这儿的山大多是岩石山体,含土量较少,植被并不茂盛,因而视野还算开阔,遇到危险能够及时察觉。

心不在焉地用竹篮捉了几条鱼当午餐,她嫌小鱼收拾起来太麻烦,肉又少,就把小鱼全扔回去,只挑大的。

忙活半个多小时,最终收获了一条半大的黑白鱼,两条差不多大的胖头鱼,和一条一指长的银鱼。

银鱼体型实在太小,而且动作灵活,不像黑白鱼和胖头鱼那么笨头笨脑的直往篮子里撞,因而实际上麦冬只网到了三条银鱼,另外两条还没小指长,估计掐头去尾之后还不够塞牙缝的,被她果断扔回水里,要不是想尝尝味道,剩下一条她也想扔。

生鱼片大餐开始

麦冬摘了几片宽大的叶子,洗干净当做餐盘,一片叶子上放一种生鱼片。

她先尝了尝胖头鱼。原先看着胖头鱼个头挺大,但那是脑袋衬的,去掉鱼头之后,两条胖头鱼的肉还不如一只黑白鱼多。

在麦冬看来,胖头鱼的味道也不怎么样,虽然刺少,而且肉质好像也更嫩一些,但和黑白鱼一样重的鱼腥味让她忽略了其他优点。

银鱼到是给了她个大惊喜。

也许是应了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银鱼虽然个头小,但肉质雪白细嫩,最难得的是不仅几乎没有鱼腥味,反而还有种淡淡的清香。

一片入口,麦冬几乎感动地落泪。

连续两顿不加任何调料的腥味生鱼片早就让她吃到想吐。

既然有了更好的选择,她就不准备继续虐待自己的味蕾了。把仅有的几片银鱼吃完后,麦冬犹豫了一秒,昨天饥饿时的感觉还记忆犹新,成功地阻止了她做出浪费食物的举动。

她将剩下的黑白鱼和胖头鱼摊在被阳光炙烤的滚烫的石头上,准备待会儿带走。

然后有针对性地专挑银鱼下手,不再靠运气等着傻鱼自己撞上来,而是主动出击,看到大点儿的银鱼就用篮子拦截或者直接用手捞,如此一来效率提高不少,不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