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风行 作者:潜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子敬说:“坐罢。”王珠与王周氏二人才告罪坐下。
  陈子敬说:“世上大约无不争执的夫妻,然而如你们这般却是少见。你们二人既惟愿白首不离相伴一生,又何苦总为鸡毛蒜皮之事弄得家宅不宁,以至于扰得邻里无法安然生活?遇到事情时,你们二人同进同退,不离左右,情深由此可见一般,盼你们二人今后多多约束自己,做到夫妻相亲,邻里和睦。”
  王珠一脸惭愧,起身跪拜:“谢大人!小人回去后定然拜访邻里,诚心道歉,表小人悔改之心。”
  王周氏也随之起身:“谢大人,小人今后定多多约束自己,不敢再犯。”
  陈子敬脸色终至平和:“你们二人回去,告之邻里,明日无需前来听审。此案已了。”
  王珠王周氏再拜:“谨记大人教诲。”
  情况如此急转直下,张蓉几乎呆在那里。我在心中为陈子敬鼓掌,年纪轻轻却能如此断案,不拘一格,着实厉害。以这样的方式结案,既不影响邻里和睦,又改善夫妻之间的相处,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陈子敬最后轻拍惊堂木说:“此案已了,你们退下吧。”
  张蓉着王氏夫妻在记录文书尾部签了字画了押。王氏夫妻对着陈子敬又拜了几拜。才转身离去。
  阿九嘻嘻笑着前去:“公子英明!”
  陈子敬似是疲倦,脸色异常苍白,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
  我随着张蓉一齐拜过陈子敬,出了中和堂。我提着裙摆,一路追着王氏夫妇的身影而去。待我拦下他们,我说:“我得知一个可以有效减少夫妻之间争执的方法。”王珠说:“请赐教。”
  我喘了口气:“你们为小事争执时,一方说一二三,另一方必须说对不起才能继续之前要说的话。”这个方法是我前世无意中知晓的,觉得很有效。陈子敬做了那么多,我也想做些什么,帮助他们。
  王珠有些惊讶,思忖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些,微笑道:“谢谢。”她能理解很好,能做到更好。这个世界习惯于说对不起的人极少,不若前世,在哪里都听得到这句常用语。若是王珠可以放下大女子的心态,王周氏也学着变温柔,学会说对不起,他们定然不会向现在这般彼此伤害。
  我与王珠王周氏拜别。转身见到阿九在我身后,嘻嘻笑。他说:“王珠的手帕掉了,我来还她的。” 
  我微笑:“那你去吧。”
  阿九偏着脑袋说:“看不出你人挺好的,这样热心。只是每次说话都怪得很!”
  怪?阿良的躯壳里住了一个现代女性的灵魂,自不会是个标准的女尊女。我说:“啊,谢谢你!你不去还手帕了么?”
  阿九笑嘻嘻的甩着手帕走掉了。
  而我也回了刑房,继续学习适应于我而言全新的工作。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夫妻
夫妻是夫为妻纲下的词汇,夫在前妻在后,我本想着要不要改为妻夫才符合女尊社会的语言习惯,却觉得这样的话好别扭  o(╯□╰)o  所以还是定夫妻
关于姊友妹恭母慈子孝妻义夫顺朋友有信
原句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把句子改成姊友妹恭、母慈子孝、妻义夫顺、朋友有信,这才符合女尊社会的意识形态啊! *^__^*
关于文牒
这里是指古代的身份证,据说古代没有身份证或者类似于身份证的东西,除了官员的牙牌,还有平民出城进城的路引。个人觉得文牒还是必须要的,于是在此有这样一个设定
关于县衙活动安排
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综合了一下,有删减
关于司法诉讼制度
关于制度这一块,非常费神。这对之后的行文都有影响,因而力求仔细。古代审案与现代是存在极大差异的,陈大人的不拘一格亦是我很欣赏的,做到案结事了才到位嘛!
综上
细节很重要 情节一定不会荒谬,要于情于理自然的发展 O(∩_∩)O哈!

☆、版权

  这几日我一直从李达张蓉学习,慢慢熟悉刑房的职责。初六那日收了讼纸,初七开堂审了剩下的几个案子。因我是新手的缘故,无法在大堂做堂录,只能在刑房里做一些拟写案牍通传被告及证人的工作。
  衙门里逢三、六、九日放告,一般第二日听审。陈子敬那次当日单独通传被告的做法,是很少见的。
  十三日又是放告日,衙役将放告牌竖在大门口。李达与张蓉商议后,决定今日由我顶下张蓉的位子,在一旁做登记。张蓉细细的把之前做的登记讲解于我听,将册子交到我手上。自承发房点卯完毕,我带着笔墨与册子随李达、张蓉一道上了月台。
  张蓉坐在我身侧,支手看着我。坐下不久,衙役带着今日递交状纸之人到月台东阶下候着。我示意衙役可以开始递诉状了,衙役带着一个女子上来。那女子眉眼艳丽,身着茜色丝质襦裙,梳着堕马髻,一绺头发散落耳侧,更添妩媚。
  她上来后,大大方方的对我与李达微笑,从袖袋里拿出诉状递给我。我细细看了一遍,然后交予李达。这件案子倒是新奇得很,是一起打击盗版维护版权的案件。
  诉状大意是,原告乃四当斋的少掌柜冯曼芸,因生意路过平春县时,发现本地墨香阁里售有四当斋独享版权的,包括《香楼忆语》、《鸳梦》在内的多本话本。经探听,所售话本乃是墨香阁翻刻。因而告之公堂。
  我觉得此案甚是有趣。在现代盗版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虽采取种种措施,收效却不好,盗版问题愈演愈烈。有人说杜绝盗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作品写差,卖不动,盗版自然会绝迹。我还从未想过古代盗版的问题,原来盗版竟是自古便有的。我想这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有关系的。在雕版印刷的时代,对于一个小书坊而言,手抄书或许比刻板还要来得省事。即便有盗版,也不成气候。北宋活字印刷术出现后,可多次反复使用的活字使得印书要比手抄更容易,这无疑给盗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平春县的墨香阁若是自行刻板印刷话本,那么可以假设虞朝已经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否则一个小小书坊耗费如此人力物力去刻印雕版,是极不划算的。
  李达接过诉状看了一遍,问道:“文牒?”
  冯曼芸自袖袋内又掏出文牒,递给李达。李达细细看了:“哦?京城人士?”随即恍然:“我是说四当斋怎么这么熟悉,原是京城第一大书斋,失敬。”
  冯曼芸眼眸下垂,清浅一笑:“路过贵地,孰料发现此等事情,还盼能还我以公道。”
  李达说:“此事由县令做主。你明日此时来衙门听审吧。”
  冯曼芸收回文牒,道了谢,款款从东阶下去了。
  衙役又带了一人上来,来人是一名清瘦神情郁郁的男子。
  我接过状纸一看,便明了他神情郁郁的原因。
  他乃鳏夫朱吴氏,其女两岁时走失,其妻思念不已后郁郁而亡。约一个月前,他在城东周吉家找到了女儿,无论他如何交涉求情,周吉都不肯承认其女非亲生,亦不肯将女儿还回。只得来求青天老爷做主,让女儿归家。
  我在册子上将案情记录下来。虞国已婚男子出嫁从妻,因而没有自己的名字,只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妻姓。
  李达接过状纸,问他:“文牒可带了?”
  朱吴氏拿出自己文牒,李达检验完毕还予了他。李达问:“你女儿丢失了几年”
  朱吴氏说:“三年有余。”
  李达又问:“你从何判定周吉家的姑娘是你女儿?”
  朱吴氏悲戚的说:“她的眉眼与我妻主一模一样,她今年亦是五岁。”
  李达沉吟了一会说:“好吧,你明日来听审吧。”
  其实单凭朱吴氏片面之言,没有任何证据,收诉状有些勉强。但他脸上的悲戚不似作假,此案只能经审理辨明真假了。
  之后又收了几张诉状,我将册子与李达的记录一起交给了直堂吏。张蓉笑道:“阿良你学得很快嘛,记录做得很细致,没有遗漏。”
  我微笑:“多谢张姊的教导。”
  张蓉摆摆手:“教导不敢当,是你自己聪慧。”
  我想着盗版一事情,便问她:“张姊,朝廷可有关于书局印刷的规定?”
  张蓉想了想,才说:“前两年好像发了公文,刑房应该抄录了一份,回去找找,应该能找到。”
  我说:“那便劳烦张姊了。”
  回了刑房,张蓉在柜子里翻了一通,没有找着。李达也站在柜子前好一会,突然一击掌:“在左边中间的屉子里。”
  张蓉依言拉开屉子翻了一下,果然拿出了几张薄纸。张蓉分发了两张给我与李达,我们细细的看起规定来。待交换完彼此手中的文件,我才明了,虞国有保护着作权的制度的制敕,即皇帝颁发的单行条例。制敕虽不若现代知识产权法的具体细致,但也算是古代保护版权的萌芽。
  制敕上书,文人名士一话一言,苟足发明,口讲指画,笔以成编,或刻志穷经,平生精力,毕于一书。书商校雠精密,经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发予文据,准许镂版。倘或其他书肆嗜利翻板,则必窜易首尾,增损音义,或收拾诡僻之辞,托名前辈,辄自刊行,致误读者,不得雕印。一经发现,必定追版劈毁,断罪施行。
  原来并无出现活字印刷术,这里仍是雕版印刷。若是如此,墨香阁耗费人力精力刻得这些雕版,不太可能单在平阳县内卖盗版书,此案或许并不如诉状上所写的那般简单。
  大约三刻钟后,一名衙役将陈子敬的批复送至刑房。陈子敬没有特别的指示,批复上写着让刑房去通传各方当事人明日前来听审。
  我潜心将制敕又翻看了一遍。午时,衙役擂响堂鼓,午休开始。我们一道去了膳房院,在衙门办事有一个好处,包中饭,也包住宿。只是在衙内住宿多有掣肘,很是不便,因而除了极少未成家的书吏在衙内居住,其余大多是外住的。
  吃罢午饭,我们回到刑房小憩。未时四刻,李达分发任务,我们要各自去通传被告。我自请去通传墨香阁,想看看情况。李达未准许我的请求,而是让我去通传周吉。 
  无奈,我只得去班房里喊了一个衙役,一同去城东周吉家。
  到了城东,找到周吉家。周吉家院门半开,一个五岁左右的清秀小姑娘在院子里玩石子,周吉之夫杨氏在院子里用竹篾编筐,下午的阳光洒在人身上,暖暖的,晒得人懒洋洋。
  我与衙役敲了门,周杨氏应了声,站起来。我进了院子,打量四周。周吉家里用具齐全,屋子也甚是宽敞,院里有建有鸡窝鸭舍,杨氏与小姑娘穿得也干净体面,可算是中等人家。
  衙役朱虹拿出令牌,周杨氏神情紧张起来,他说:“还请二位大人稍等。”朝院里的小姑娘说:“赐儿,去屋里玩一会可好?”
  周赐抬起头,看了我们三个一眼,应了声:“好的,爹爹。”蹦蹦跳跳地进屋里去了。周杨氏等她进了屋,才道:“二位大人有何贵干?”
  我摆摆手:“莫喊大人,我们不是。”周杨氏恭敬的说了是。
  我问道:“这可是周吉家?她可在?”
  周杨氏说:“正是,周吉是我妻主,她去上工了。”
  我说:“我告知你亦是一样的,我来是为告知周吉明日辰时之前去衙门等候听审。”
  周杨氏惊慌起来:“大人,这是何故?”
  我说:“你莫慌。朱吴氏诉至官衙,为寻失散女儿,你们明日前去听审,若有证人证物便带着同去。”
  周杨氏嘴唇发抖说:“他还是不肯放弃。”
  我不适合发表任何意见,便说:“我已通传完,明日辰时前去衙门候着吧。”
  周杨氏应了声,从袖袋里拿出银钱递过来:“劳烦二位走这一趟。”
  我温言拒之:“职责所在,你切莫如此行事。”
  周杨氏还欲动作,我以眼神制止了他。朱虹在身后啧了一声。我听闻书吏衙役素来有一些外快油水可捞,我拒绝收钱不是因为清高自傲,而是收了这钱,我心难安。
  回去路上,我没有与朱虹解释。她也没说话,只是脸上神色不好。水至清则无鱼,我不是故意与她们不同,我也懂得这里面的一些规则,只是有些事情是我的原则所在,若非迫不得已,我不会轻易改变。不期望她们能理解,我只能做我自己。
  回了刑房,张蓉已经在里面了,她站在我桌前,闭着眼睛闻菊花香气。
  她睁开眼睛看我:“这株菊花虽然未开,却有幽幽暗香。”
  我微笑:“这几日温度比之前高了一些,或许很快就开了。你喜欢菊花?”
  张蓉没有回答,而是背过身走了几步:“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不是唐寅的诗么?被我盗用到县试的那一首,她又是怎么得知的?我正疑惑。
  张蓉转过身来:“这首诗自礼房传出,说是县试第一名写的。阿良,你好文采啊!”
  真是惭愧,我只好说:“谬赞了。”我今日还惊讶于为盗版起诉之事,其实我不也是侵权者么。不想继续说这事,我转了个话题:“张姊,我家自制了菊花茶,你若是喜欢,我明日带一些来。”
  张蓉说:“哦?菊花也可做茶?”
  此时还未形成喝花茶的风气,喝茶通常是将茶饼子捣碎煮水,加入盐、姜之类的佐料,煮出的茶水的味道,我喝不习惯。而菊花茶也不需要什么奇巧的心思技艺,我只是将新鲜菊花放在阴处晾干,大约二十日完全干了,菊花茶算是制成了。方法简单得很,我前世便这样做过花茶。
  我微笑:“其实也算不得茶,就是菊花阴干了泡水喝,有清肝明目之效。只是这样制得的菊花放置时间久了易生虫。”
  张蓉赞道:“好奇巧的心思,那便带点给我尝尝吧。”
  我笑着答应了。李达这时回来了,她交代下来一些文书,我开始抄录。酉时,内衙敲响三声梆子,我们三人将手中桌边的文书整理好,锁了刑房门,出了县衙。
  爹爹已经回了家,我进屋子时,桌上正摆上饭菜。我去洗了手,褚珀拉着我坐下:“阿姐,小宝白日来说,今晚要去她姨娘家,因此晚上来不了了。”
  我说:“知道了。我们开饭吧。”
  爹爹给我夹了一块肉,问道:“这几日在衙门里怎样?”
  我说:“挺好的,刑房里书吏都愿意教我,都和善可亲。”
  褚珀闹着让我多说说审案的事,我就将这几日碰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吃罢饭,我回房里收拾了书桌,猛然想起一件以前没注意的事,我翻出所有书籍,印刷清晰无错误的书本目录上,印有“敢有翻刻,必究”,或是“某某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与现代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是一个意思。
  我忍不住笑起来,真教我期待明日的堂审。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女子出嫁从夫,从夫姓
虞国男子嫁人后从妻,从妻姓,所以有王周氏、朱吴氏、周杨氏
古代也是有盗版侵权的案子的,但版权保护没有现代这样制度周全
虞国用雕版印刷,盗版事件的出现那绝非偶然
这个案件在古代还是很新奇的
阿良自制的简易版菊花茶,表怀疑,真的没有技术含量
我更新速度不快
毕竟是在古代,很多细节都要查证参照我国古代的模型
因是架空,我会在有所取舍
细节需要把握,制度也不能天马行空
若有前后相悖之处,还请大家帮忙指正 O(∩_∩)O

☆、听审(一)

  十四这天,我起得很早,在堂前的柜子里翻出储藏菊花茶的瓷罐,用宣纸包了同等分的两包菊花茶。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