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则眉头皱得更紧,半晌才道:“这可是饮鸩止渴啊。”
  “没错,明知这是一杯鸩酒,朝廷也不得不饮。关中人口不足,朝廷仅靠益州是无法平定天下的。且曹操本是阉竖之后,当年亦曾随袁绍左右,他能忠于朝廷到几时,谁能知道?引凉州人入关中,在关中屯田积谷,练兵备战,就算不能平定天下,至少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以待关东自乱。”
  张则目光一闪。“关东为什么会自乱?”
  “我不清楚,但当年六国亡于秦,如今形势与当年依稀相似,朝廷也未必就没有一点机会。若非如此,荀彧又何必建议陛下迁都关中?”种劭顿了顿,又道:“荀彧虽然年轻,却不是唯利是图之辈。我听说他拒绝了孙策的邀请,孤身赴关中,又反对朝廷与袁谭结盟,一心只为朝廷。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朝廷,他也不会。”
  张则抚着胡须,思索良久,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给朝廷写一封奏疏,说说这幽州的情况。”


第1689章 一南一北
  浙江之畔,沙洲之上,孙坚与孙策并肩而立,孙权、孙翊等人在身后站成一排,遥望对面的山坡,那里是富春孙氏的祖坟所在,常被人提及的卖瓜者孙钟就葬在那里。狭长的沙洲上站满了人,既有孙氏宗族,也有吴氏、徐氏姻亲,隔着窄窄的江面,沿岸站着富春长关南和富春大大小小的家族,那些没身份的普通百姓只能站在更远处,遥望孙家父子衣锦还乡。
  孙坚感慨不已。“伯符,弱冠离家,我从来没想到会有今天。”
  孙策拱手道:“这都是父亲二十年奋战的成果。”
  孙坚笑了,拍拍孙策的肩膀。“我二十年奋战,不及你五年经营。伯符,你不用谦虚。谦虚也从来不是我们孙家的家风。”他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吴夫人。吴夫人和他的妹妹——徐绲的母亲正在说话,面带春风,孙捷、孙胜正在她们身边玩耍,徐绲的一对儿女也在,只是有些胆怯,远远地看着,不敢上前。袁权、袁衡等人乖巧的站在吴夫人身后,轻声说话,更衬得吴夫人尊贵不凡。“你母亲对你很满意。”孙坚转过头,笑道。
  “那父亲呢?”孙策含笑问道。
  孙坚抬起手,五指张开,摩挲着颌下修剪整齐的短须,瞅瞅孙策,哈哈大笑。“你啊,总是问这些奇怪的问题,一点也不像你小时候。”他顿了顿,又道:“满意,只是有些遗憾。”
  孙策心里有点小紧张,陪着小心。虽然他们父子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但孙坚毕竟他的父亲,还是可能看出异常的。“遗憾什么?我改就是了。”
  孙坚瞅瞅孙策,不禁莞尔。“遗憾的是你太像我了。”
  “呃……”孙策无语,苦笑道:“这我可没法改啊。”
  “哈哈哈……”孙坚再次大笑,转身向孙捷、孙胜招了招手,两个小家伙奔了过来,扑入孙坚怀中。孙坚一手一个抱了起来,满脸是笑。“伯符啊,我十七岁因杀海贼立功成名,你十七岁夺取南阳,我这两个孙儿今年都是三岁,再过十四年,他们也该出道了,到时候你可不能压制他们,挡着路不让。”
  孙策笑了,伸手掐掐两个小家伙的脸,又若无其事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孙权。“只要他们有这本事,我绝不会拦着他们,天下很大,大得超出我们的想象,容得下我们父子兄弟。”
  孙权低下了头,装作和孙翊耳语,避开了孙策的眼神。
  孙坚很满意,用胡子扎孙胜的脸,惹得小家伙一边推他一边笑,孙捷大叫道:“大母,大母,大父又用胡子扎弟弟啦。”
  吴夫人赶了过来,从孙坚怀中抢过孙胜,瞋了孙坚一眼,又要来接孙捷,孙捷却抱着孙坚的脖子不放。孙坚开怀大笑。“还是大虎亲大父,来,再靠一下。”
  孙策一脸无奈。孙坚给这两个孙子起了小名,一个叫大虎,一个叫小虎,算是继承他江东猛虎的称号,才三岁的孩子就教他们习武、背兵书,这两个小子连游戏都是骑马打仗,当然骑的不是真马,而是他们的大父孙坚。孙策问过母亲吴夫人,他们兄弟小时候都没享受过这待遇,也只有小妹孙尚香有过一两次,那时候孙坚已经三十大几,知道为人父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孙坚虽然认命,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四十出头,正是能打的时候,却不得不赋闲观战,含饴弄孙,实在无奈。
  孙策想了想,拍拍孙捷,将他接了过来,放在地上,指指徐绲的女儿。“去,找那个小妹妹玩去。”
  孙捷清脆地应了一声,飞奔而去。
  孙策和孙坚并肩,沉默了片刻。“父亲,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
  “你说。”
  “你是喜欢在北方的草原上征战,还是喜欢在南方的丛林里征战?”
  孙坚盯着孙策看了一会儿,收起了笑容,揽着孙策的肩膀,沿着江岸缓步而行。“我想去长安。”
  孙策吃了一惊。“去长安?”
  孙坚抬起手,示意孙策不要着急。“我记得我跟你说过,你我虽是父子,但经历不同,所以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我做我的大汉忠臣,你做你的开国之君,并行不悖。”
  孙策叹了一口气。孙坚的确说过类似的话,但他没想到孙坚到现在还坚持这种想法。
  “五州人口虽众,但利于守而不利于攻,你又厉行新政,夺了很多人的产业,背地里想对你不利的世家不知凡几。你需要时间,我去长安,能为你争取一些时间,至少可以让朝廷听到我们的声音。”
  孙策想了想。“父亲希望陛下能知天命,顺应形势,禅让于我?”
  “这难道不好吗?”
  孙策沉吟道:“不是不好,只是可能性太小。”
  “可能性是不大,但是值得争取一下。”孙坚重新抬起头,看着远处的祖坟。“我去长安事君,你在江东发展,数年之后,你羽翼已成,不管朝廷是不是认命,都影响不了结果。万一陛下能顺应天命,禅让于你,两全齐美,若是不成,再战也不迟,你说是不是?”
  孙策见孙坚坚持,没有再说什么。这件事影响太大,一时半会的说不清楚,还是找个时间坐下来谈。他回头看看,笑道:“这么多乡党等着,我们不能太失礼了,还是先见一见吧。”
  孙坚点点头,转身向孙静走去,大笑道:“幼台,听说你现在潜心学问,成果颇丰,连彭城张子布看了你的文章后都赞不绝口。你这功劳可比我们父子征战立功还要大啊,我们孙家也算是出了一个读书人。”
  孙静连连摇手,面带笑容。“兄长说笑了,我那算什么文章,只是搜罗隐逸,游戏之作罢了。况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几位都是乡里贤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兄长,我来为你介绍。”
  孙静引着孙坚来到一群儒士面前。这些儒士都是富春、钱唐、余杭一带的土著,读过书,有的还略通经学,但水平实在很一般,没什么名气可言。几年前,孙静受孙策之托,在附近乡里搜罗古物件,采集故老传说,成果颇丰。他们底气不足,没敢直接付印,先将文稿送到汝南,本来是想给孙策看看的,到了才知道孙策去了荆州,就顺便请张昭看一看。张昭对那些传说不敢兴趣,但是对他们收集到的古物很感兴趣,认为里面有些是上古的礼器,推荐他们去襄阳找蔡邕鉴定。目前结果还没出来,但是得到张昭的认可,孙坚已经觉得很自豪了,觉得孙家不再是寒门武夫,也出读书人了。
  孙策正准备跟进去听听,朱然快步走了过来,看起来有些紧张。孙策眉头微挑,有些不悦。今天是他们父子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大喜日子,就算有什么事也没必要现在说吧。
  朱然看出了孙策的不悦,连忙说道:“将军,六百里加急。”
  听说是六百里加急,孙策不敢怠慢,但脸上也没太多的动静。既然是六百里加急,自然是远处的消息,远处的消息就算知道了也很难立刻做出反应。
  “哪儿来的?”
  “南边一份,北边一份。”
  孙策再次惊讶。要么不来,一来就两份,一南一北,这么巧?他看看四周,转身回到江边。
  “说。”
  “北边是麋将军转来的,公孙瓒与刘和大战,同归于尽,刘备接管了公孙瓒的部属,袁谭接管了涿郡。”
  孙策脑袋有点疼。公孙瓒怎么这么废,就这么死了,我那些投资岂不是全便宜了大耳贼?这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刚刚想打辽东的主意,策应公孙瓒,决议还没敲定,公孙瓒先挂了。他有点明白郭嘉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通知他了。既然消息送到他手里,公孙续很快就能见到信使,如果不事先考虑妥当,公孙续可能会失态。
  “南方又是什么事?”
  “交州刺史朱符被夷人杀了。”
  孙策一愣。“什么?”
  “交州刺史被人杀了,说是当地夷人干的,但具体情况还在查。”
  “卧操!”孙策脱口而出,有点沉不住气。朱符是朱儁的长子,脾气不太好,性格粗暴。他做交州刺史有几年了。朱儁被罢免之后,他就开始派人与朱符接触,希望朱符能够支持他,免得他劳师远征。不知道是觉得交州太远,孙策鞭长莫及,还是觉得孙家父子都是朱儁的故吏,朱符的态度一直暧昧。孙策最近在考虑是不是用兵交州,同样没有决定,结果朱符挂了。
  这是故意给我找麻烦么?一南一北,同时出事,而且当事人都与他有关系。荆州那边还没定,周瑜暂时也脱不了身,老爹孙坚一心要去长安做忠臣,谁去交州比较合适?
  孙策来回转了几圈,对朱然说道:“告诉祭酒,先派人安抚公孙续,稳住他。朱公那边我亲自去说。”
  朱然应了一声,转身匆匆走了。孙策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自己恢复平静,来到孙坚身后,笑眯眯地看着孙坚和一群书生说笑。孙坚抽空看了他一眼,用眼神询问他出了什么事,孙策笑笑,不动声色地附在孙坚耳边说道:“没什么大事,一点小问题。”
  孙坚将信将疑。


第1690章 一人得道
  孙家本是商人,小有资财,但是没什么文化底蕴,在仕途上没有希望,所以在乡里也没什么声望。不料时势造英雄,大汉日落西山,富春孙氏却扶摇直上,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如果说当初孙坚用战刀砍出一个乌程侯还有运气的成份,那今天孙策独据五州就不是普通的运气了,只能是王气。
  富春乡绅虽然心里腹诽老天爷不开眼,这王气居然落在了卖瓜的孙家头上,但形势比人强,人不能与天斗,既然孙家气势已成,不能不来凑个热闹。毕竟乡里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身为乡党,脸上也有光,万一运气好,也能分一杯羹,做个县令甚至太守之类也不是什么问题,从龙都是飞黄腾达的捷径。
  是以孙策父子返乡过年,富春县的乡绅悉数到场,将孙家老宅挤得水泄不通,有不少人甚至无法进门,只能在外面候着。普通百姓也跟着沾光,孙静大摆流水宴,来者有份。富春长关南也提前接到了消息,给全城的普通百姓发福利,按照年龄发米发肉,发布发钱,总之要皆大欢喜,普天同庆。
  孙钟去世早,长子孙羌也已经去世了,孙坚这一辈只剩下他和孙静兄弟俩,此外还有一个嫁给徐家的妹妹孙淑。孙坚又很少回家,只有孙静一个人守着祖宅,冷清得很,突然之间如此热闹,孙静既喜且忧,担心忙不过来。好在孙策安排了虞翻主持全局,调配物资,又有富春县寺协助,减轻了孙静的负担,他只要照顾好家里人就行。
  对孙策的安排,孙静非常满意,全程笑容满面,对孙策赞不绝口。他的儿子孙暠在一旁侍候着,进退合礼,举止得当,也博得了一片赞赏声,更让孙静脸上增光。
  “伯符啊,你可是帮了大忙了。”孙静乐得合不拢嘴,拉着孙策的手臂摇个不停。“伯高在汝南这几年不仅学问长了,气度也有所增益,有点成人的模样了。”
  孙策看看孙暠,也很满意。他其实对孙暠印象并不好,历史上这货有点不安分,所以在身边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送到汝南太守府做掾吏,让张昭调教。从张昭的反馈来看,孙暠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孙权踏实,不像孙权隔三岔五的溜出去打猎。
  “叔父,你这可别谢我,要谢就谢张子布先生。”孙策揽着孙静的手臂,笑盈盈地说道:“如果你还满意的话,过了年,让仲异也去吧。跟着张先生读几年书,然后看他是好文还是好武,好文就入郡学或者政务堂,好武就入讲武堂,差不多二十三四岁毕业,就能大用了。”
  孙暠一听,心动不已。孙策这意思说得明白,他也可以选择将来的方向了。他竖起耳朵,尽可能让自己保持平静。果然,孙策转向孙暠。“伯高,你有没有想好,将来是从文还是从武?”
  孙暠虽然早就有思想准备,此刻还是想了想,以示慎重。“我想从文,牧守一方,造福百姓。”
  孙策笑了,志向不小啊,还想牧守一方。“怎么,不想从军征战?”
  孙暠摇摇头。“我武艺低微,恐怕不能胜任军中艰苦,还是要文官好一些。”
  孙策倒也不反对。文官也不错,接触不到兵权,就算有什么想法也翻不起大浪。“杨公最近正在研究官制,过段时间还要在吴郡建政务堂,你没有兴趣做他的助手?”
  孙暠又惊又喜,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孙静抬手就是一个后脑瓜。“竖子,能跟着杨公进修,这是多好的机会,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伯符,就这么定了。”
  孙坚在一旁看得明白,这是孙策对他提醒的回应。既然孙暠都能安排个好去处,孙权自然不用担心。他心中满意,笑声朗朗。“幼台,伯高已经弱冠,学业有成,起家至少是个郡丞,你以后要管教自回后堂管教,可不能再在众人面前喝斥他了。”
  孙静一本正经的说道:“就算他现在就是郡丞,该管教的还是要管教的。”
  孙暠不敢违拗,连声应是。众人一片欢笑,不少人都心动不已,想着如何能拉上关系。孙策对此早有准备,在回富春的路上,他已经将与孙家有关系的年轻人列了一个名单,什么人可以做什么,他也大致心里有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家族是他最有可能依靠的力量,哪怕其中有些人并不一定靠得住,但他不能主动放弃家族。这个时代的人都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不会有人对此反感,只要他把握好尺度,别让家族里的庸才挤了其他人的位置就行。
  安抚好了孙静,又向姑母汇报了一下徐琨的情况,紧接着又接见了吴氏家族、徐氏家族。吴夫人的父母早逝,嫁给孙坚之前,她和弟弟吴景相依为命,吴氏族人有照顾,但非常有限,这么多年也没什么来往。即使孙坚封了侯,官至二千石,吴氏族人也没太当回事。现在情况不同了,孙家有割据东南的趋势,他们不敢再怠慢,几乎是全员出动,忝着脸说当初孙坚是多么英明神武,吴夫人嫁给孙坚又是多么明智。孙坚听得几乎要翻脸,好在有吴夫人和孙策一旁劝住,这才没有让吴氏族人难堪。
  见完了孙家宗族,见完了姻亲,孙策终于看到了孙辅和蔡珂。
  在家闲居了一个多月,孙辅瘦了一圈,清矍了不少,骄娇二气也淡了很多,见孙策走来,他讪讪地笑了两声,拱拱手。蔡珂陪在他身边,寸步不离。
  “躲在这里干什么?”孙策平静地说道:“我还以为你没来呢。”
  “岂敢,岂敢。”孙辅挤出一丝笑容。
  “将……将军。”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