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医鸿途-第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韬走进了炎黄饭店,这里比之前的紫宸楼饭店少了一点意境,不过依然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华夏气息,让苏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一种温暖。
  “顾总,是岛国华人圈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爷爷辈曾经赞助过几位在岛国留学的红色革命家,所以当年的开国典礼上,他的爷爷也被邀请参加在天*安门城楼上阅兵。”倪静秋压低声音解释道。
  苏韬立即想到一位曾在岛国有过留学经历,且口碑极佳的开国领袖,没想到顾隐竟然有这么显赫的家世。倪静秋走到顾隐身边低声说了几句,顾隐微微一怔,笑着说道:“如果换作其他人,我肯定会拒绝你的要求,不过因为是小苏,所以我无法拒绝。”
  倪静秋微微一怔,又看了一眼苏韬,道:“你们之前就认识?”
  顾隐开怀笑道:“前几天刚在我另外一家酒楼见过面,当时苏韬还留下了一幅墨宝。”
  倪静秋在看向苏韬,见到嘴角噙笑,暗骂,这个死人,是把我当傻子了吗?明明认识顾隐,却不主动告诉自己,让自己现在有点难堪。
  苏韬瞧出倪静秋的心思,如实说道:“其实我也就是和顾总有过一面之缘而已,原本以为你会忘记,所以没好意思主动提起。”
  顾隐连忙摆手,暗忖苏韬倒是不卑不亢,刚中带柔,如此年轻就取得现在的成绩,将来恐怕不可限量。他沉声道:“字如其人,虽然只是一幅字,但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对了,今天写那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作者也会来,到时候可以帮你们引见一下,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一番。”
  苏韬不动声色,从顾隐的语气来看,恐怕他是猜到自己看出那个作者有隐疾。远在异国他乡,难得遇到同胞,如果能帮的话,自当尽力而为。不过,对方的病情不太好治,如果不配合自己的话,还是挺棘手的。
  三人来到了位于三楼的一个收藏室,顾隐用指纹识别打开了电门,里面陈列着各种书画,苏韬瞟了倪静秋一眼,难怪她要带自己来这里参观,顾隐是一个收藏大师,苏韬仔细研究了一下,古往今来,有名的书法大家作品都成列其中,如果计算市场价格,小小的收藏室怕是有数亿财富,难怪轻易不示人。
  顾隐笑着与倪静秋道:“昨天我还和你父亲打了电话,希望让他将刚到手的那幅伟人墨宝借给我研究几天,但被他一口拒绝了。”
  倪静秋微笑道:“提起那幅《只争朝夕》,跟苏韬也有几分渊源。我正式参加他负责的慈善机构组织的公益拍卖会拍得的!”
  “咦,你就是岐黄慈善的负责人?”顾隐听倪静秋这么一说,顿时眼前一亮。
  苏韬笑着说道:“岐黄慈善是我的两位师父宋思辰和窦方刚筹建的,我只不过是负责跑腿而已。至于那幅字画也是水老委托我拍卖的。”
  顾隐心痛地拍了下大腿,轻呼道:“如果能早点认识你就好了,我也想参加竞拍,只可惜报名迟了一点,结果没赶上,只能让别人抢了。唉……”
  他一边说着,一边还瞪了倪静秋一眼。
  倪静秋抿嘴一笑,极为享受胜利的感觉。
  见顾隐有点懊恼得想捶胸顿足,苏韬觉得有趣,对他倒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此人还真是货真价实的收藏迷。
  对于倪家而言,尽管高价竞拍到了那幅墨宝,但在收藏家的眼中看来,再过个几年十几年,价值绝对成倍往上翻,而且属于有价无市的珍宝,就是有心求*购,也是可遇不可求。
  顾隐对苏韬的态度更加和善了,毕竟从岐黄慈善负责人这个身份,就不能将之等闲视之。在收藏界眼中,岐黄慈善虽说是新中医联盟组织的,但因为《只争朝夕》的出现,已经打上了水家的烙印。所以苏韬至少水家对外的代言人,能获得如今国内为数不多功勋老人的培养,足以说明苏韬的实力,也难怪倪静秋与苏韬相处时,言谈举止透着一股尊重。
  顾隐并不知道,倪静秋之所以潜意识尊重苏韬,是因为她骨子里觉得苏韬是自己的医生。
  参观了顾隐的私人收藏室,来到位于二楼的包厢,里面已经有人在等待,顾隐笑着走进其内,和一个相貌不俗的中年男人交头接耳说了几句,那中年男人微微一怔,朝苏韬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
  苏韬心细如发,暗忖这恐怕就是那天挥毫写下李白《望庐山瀑布》的那位作者了。虽然两人距离隔得很远,但苏韬还是看得明白,此人与自己判断的一样,存在很严重的隐疾。
  两人相遇,苏韬微微点头,穆景辰连忙报以微笑,彼此给对方的印象不错。
  苏韬知道今天在场的所有人,在京都地位均不俗,倪静秋邀请自己一起参加,肯定别有用意,自己要保持得谦逊一点,不能给倪静秋拖后腿。
  倪静秋拉着苏韬的衣摆,轻声道:“刚才和顾隐说话的那人,名叫穆景辰,是岛国华商会的副会长。”
  苏韬恍然大悟,暗忖倪静秋给自己牵上这条线,倒也是用心良苦。
  对苏韬而言,他的视野绝不仅仅是华夏,而是整个世界。通过穆景辰,显然是一条捷径,可以让自己认识到更多人。各国的华商会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穆景辰,就可以联系到美利坚华商会、澳大利亚华商会等等,如果苏韬想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结识穆景辰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倪静秋低声道:“此次和富士财团的谈判,已经到了关键的环节,现在的细节在于,富士财团注资多少,新广传媒要给出多少的股份。”
  苏韬好奇道:“跟穆景辰有什么关系吗?”
  倪静秋给了苏韬一个嘉许的眼神,道:“穆景辰不仅是华商会副会长,下一任会长的热门人选,还是富士财团聘请的华夏区资产评估顾问。他对华夏的企业和潜在市场很了解,在这方面是权威专家。国内现在最大的互联网集团,当初受到软银的投资,就是由他做的风险评估,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事实证明那个互联网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简而言之,穆景辰是对华投资最厉害的大师,很受岛国几大财团的认可和尊重。”
  苏韬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要我帮你搞定穆景辰,让他在富士财团高层那边说几句好话,这样就可以让你花更少的股份,拿到更多的资金。”
  倪静秋满意地笑道:“你说的没错。”
  苏韬叹了口气道:“难度很大!我又不是美女,怎么可能帮你吸引到他呢?”
  倪静秋沉声道:“我得到消息,外界传言,穆景辰得了重病,你是大夫,这是你的优势了。”
  苏韬没好气地笑道:“又让我用医术给你赚钱,被人利用的感觉真不好。”
  “这叫做互相利用。你得名,我得利,多棒的一件事?”倪静秋慧黠地笑道。
  苏韬耐心地与倪静秋,低声交代道:“医不叩门,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祖训,如果他不主动求医,我是不会给他治病的。”
  倪静秋见苏韬表情很认真,叹气道:“行吧,也看他有没有这个眼力劲了。”
  倪静秋这口气挺狂,让人听了之后,觉得苏韬给穆景辰治病,那是他的运气。
  苏韬却是暗叹了一口气,其实他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比如小泉冶平的病,自己也只能采用御医经中的禁忌之术,为他逆天续命。
  又等待片刻,一个身材中等的男子迈着大步走入其内,身后跟着一个中性打扮的女子,苏韬眯着看了好久,才认出此人是几天带着自己去酒吧的古丽。没有了浓妆艳抹,古丽倒是显得清爽干练,苏韬揣测,古丽也是在私下里才会表现得那么另类,正式场合还是极其注重分寸,毕竟出生于大家族,经历过良好的教育。
  古丽自然看到了苏韬,两人目光相对,古丽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仿佛见到了陌生人一般,苏韬暗自好笑,这举动无疑有些幼稚。
  今天饭局,是由古丽身边的中年男人组织,他是古丽的姨父,名叫宋文府,是古家在岛国重点培养的代表。
  表面上是宋文府请好朋友吃饭,事实上,倪静秋希望能借助宋文府的人脉,结识穆景辰,继而为争取得到富士财团更多的资金而努力。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倪静秋的活动能力极强,精明干练,善于谋划,自己身边诸人,唯有覃媚媚在商业天赋上,能与之相提并论。
  酒过几巡,桌上的人相互都熟悉了,穆景辰经过其余诸人的旁敲侧击,也大致明白今天饭局的意义。
  其实对新广传媒的融资项目,他也有过了解,他先是赴美留学,然后靠自己的能力,毕业之后得到岛国一家金融机构的高薪聘请,举家搬迁到了岛国。虽说对国内的情况很了解,但对于中医文化,却是有种排斥,认为那是伪科学,所以并不看好这项富士财团的这项投资。
  穆景辰是一个专业人士,他不可能因为大家都是华夏人,就破例在投资项目的时候放水。
  所以在饭桌上,他刻意与倪静秋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第0656章 饺子是一剂药
  饭局上的众人都瞧出了这个细节,宋文府走到倪静秋身边,无奈苦笑道:“这个穆景辰比想象中难对付,你的事情怕是难办了。”
  倪静秋暗叹了一口气,也是无奈,穆景辰处事太过老道,任何可能牵扯到项目评估的话题,一概避而不谈,不仅也有些着急。
  因为店里的熟客比较多,所以顾隐吃到一半的时候,就前往其他包厢跟熟客们打招呼,然后带着两人来到这边敬酒。都是华商会的成员,所以穆景辰站起身与两人寒暄了几句。
  其中一人叫陈璋,另外一人姓宦海强。
  陈璋在包厢内敬了一圈酒,与苏韬敬酒的时候,笑着说道:“听顾老板说,今天这里有一位年轻中医大夫,应该就是你了吧?”
  苏韬谦虚地笑道:“我叫苏韬!”
  陈璋皱了皱眉,似笑非笑地问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你就以我为例,看看我身体上下有什么毛病,如何?”
  苏韬如果在其他场合遇到陈璋这种口气略微轻狂些的人,绝对会置之不理,但这个饭局,陈璋突然这么问自己,明显是想抬高自己,他揣测是不是倪静秋的安排。果不其然,他目光投向倪静秋,只见她嘴角噙着笑容,面带鼓励之色。
  倒也不是倪静秋刻意安排了陈璋这个托儿,而是倪静秋私下里跟顾隐介绍过苏韬的过往经历,顾隐因为之前的一幅字,对苏韬先入为主有好感,在经过倪静秋的特意强调,所以对苏韬充满了好奇,所以在陈璋来敬酒之前,就有意提到了苏韬。
  倪静秋今天带着苏韬来参加饭局,用意不言而喻,顾隐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倪静秋是借花献佛,想让苏韬能给穆景辰治病,借此来博得好感,让穆景辰在富士财团的项目评估上能手下留情。
  顾隐作为穆景辰的好友,也是希望陈璋通过出个考题,先试试苏韬实力的深浅,如果真能为穆景辰解决身上的隐疾,也是一件大好事。
  所有人都看着苏韬,虽说苏韬不是今天饭局的主角,但了解饭局本质的人都知道,其实苏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至于穆景辰也是如此,苏韬用杜甫的一首诗鼓励自己,其实还是让他留下深刻印象,人都不会嫌命长,如果真能治好自己的病,谁又会放弃机会呢?
  只不过,穆景辰接受的都是西方高等教育,对中医有着本能的排斥,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医术,完全是忽悠人。作为一个智者,绝不会被封建迷信的东西所迷惑。
  苏韬认真地看了一眼陈璋,轻声问道:“陈总,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年轻创业的时候非常辛苦,受到风寒,大病过一场,至少一个月没能起床,后来虽然好了,但是病根未除,每当到了冬季的时候,耳朵会起冻疮,而且非常严重。”
  陈璋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苏韬,惊叹道:“果然神了。”
  如果是冬天的话,能看出自己耳朵有冻疮,那倒也是正常事,但现在是夏天,陈璋的耳朵看上去与常人没有太大的差异,苏韬又如何能看得出来的?
  “冻疮,是寒冷引起的一种局限性郁血皮肤病,又叫做冻风。一般儿童和妇女得的比较多,陈总之所以也得了冻风,主要是因为他特殊的体质导致,属寒化热毒。季节变化,但他的体质不会变,再加上耳朵部位虽然在夏季不会出现冻疮,但还是留有紫斑,如果不是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很难辨别出那是冻疮留下的痕迹。还有,如果一旦遇到阴雨天气,陈总应该会出现关节酸痛,咳嗽痰稠,咽喉痒痛的症状,如果当做流行感冒来治疗,效果不大。”苏韬微笑着说道,他的断诊很精准,并非无稽之谈,是有相关的依据。
  陈璋原本喝了不少酒,虽然不至于大醉,但经过苏韬这么一断诊,顿时清醒了不少。
  苏韬说得很准确,每当到了冬天,他几乎不敢出门,因为稍微遇到寒风,耳朵的冻疮就会极其严重,另外就是,一旦遇到阴湿天气,陈璋会容易感冒,经过医生的治疗,吃了一堆感冒药,往往效果欠佳。
  陈璋不太信中医,但被苏韬说中了自己的身体状况,顿时也改变了原来的偏见,惊讶道:“苏大夫,请问你有没有什么根治的办法呢!”
  陈璋此言一出,在座众人均是一阵唏嘘,因为都知道苏韬说中了陈璋的病情。
  顾隐打趣道:“难怪老陈,你一到秋天就喜欢戴那毛茸茸的耳罩呢,又一次还戴的是粉色的,远远看上去像个小姑娘。我以为你那是追赶潮流呢。”
  陈璋讪讪地摆手,自嘲地笑道:“我年轻那会在北海道渔场打工,有一次敲冰捕鱼不慎落水,差点把小命给弄丢了。幸亏当时的渔场老板女儿对我不错,照顾了我差不多一个月,后来我和她就结婚了。”
  众人哈哈大笑,没想到还引出了这等趣事,顾隐道:“这就叫做因祸得福吧?”
  大病之后,和渔场老板女儿结下姻缘,然后陈璋靠着丈人家的支持,把海鲜生意越做越大,先是垄断了整个北海道,后来打通了华夏的渠道,陈璋经过几十年打拼,顺利地从打工仔成为了人生赢家。
  陈璋摆了摆手,见众人都在开自己的玩笑,淡然一笑,“你们别捣乱,我得问问苏大夫,这冻疮怎么样才能治好呢!”
  苏韬微微一笑,指着桌上的一盘饺子,道:“办法简单,到了冬至的那天,吃一顿饺子就能治好了。”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觉得苏韬在开玩笑。
  “小苏,你就别逗大家了。这饺子能治冻疮,岂不是千古奇闻吗?”顾隐虽说觉得苏韬讲话有点不靠谱,但他的谈吐倒也风趣,整个饭局因为他的几句话,变得更加有趣了不少。
  苏韬加了一个饺子,放在脸颊旁边,在耳朵边比划了一下,笑道:“饺子治疗耳朵冻疮,还真不是我首创。在东北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东汉时期,出过一个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他看到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太过寒冷,把耳朵都咚烂了,内心十分难受。回家之后,他研制了一个御寒治疗耳朵的食疗方子,叫做祛寒娇耳汤。中医讲求以形补形,饺子的形状之所以包成月牙状,其实就是为了治疗耳朵冻疮。”
  众人听苏韬说了这么多,也是一阵唏嘘,暗叹苏韬的博学。
  主要深处这个环境之中,都是华夏人在他乡,感受到老祖宗的智慧,难免有种文化自豪感。
  陈璋拍了拍大腿,笑道:“行,有了你这句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