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为民无悔-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楚天齐是昨天晚上从首都出发的,坐的是晚上十点的火车,今天上午将近十一点到了安平驿县火车站。在火车站吃了一碗面后,他又打车到了汽车站,买上了下午一点半通往贺家窑乡长梁村的车票,长梁村是他这次调研的第一个地点。
  本次调研活动,是国家发改委三农司安排的,当时一共给出了三类调研课题。曹玉坤、裴小军分别选了农业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课题,把最后一个课题——农业税减免落实情况留给了楚天齐。
  当时一看到课题类型和调研地点,楚天齐就认定,曹、裴二人肯定不选农业税课题。因为那两个课题都是到城市调研,提供的调研地点中有省城、有地级市,最次也是城市周边郊区,唯有农业税课题是到农村。那二人一直生长在城市,肯定不愿到农村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楚天齐已经看出来,常慧敏把三个调研课题分了三六*九等,认为农村条件苦,想把楚天齐发配到农村,当做是给楚天齐穿小鞋。对于楚天齐来说,这三个课题哪个都行,他都有兴趣,尤其想做农业税减免这个课题。
  既担心常慧敏中途变卦,也为了不至于让曹、裴二人为难,楚天齐当时才玩了一招欲擒故纵,选到了最中意的课题。
  当时常慧敏以为给楚天齐成功穿上了小鞋,离开会议室时,那是趾高气扬,应该还暗哼着小曲。裴小军、曹玉坤自认为提前挑了课题,做事不够厚道,还对楚天齐颇有歉意。但他们又何曾知道,最得意的其实是楚天齐,当然他也间接帮了裴、曹二人的忙,只不过常慧敏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
  想到那天的事,楚天齐不禁好笑。如果常慧敏要是知道上了自己的当,既让自己选到了中意题目,又帮着实现了调研想法,不知该气成什么样了?肯定又是一通“连珠炮”。
  “哈……”楚天齐不由得打了一个大哈欠,昨天实在没睡好。
  昨天来安平的时候,本来想着好好睡一觉,可是同车厢大哥鼾声如雷,根本就难以入睡。而且那位大哥长的特胖,打鼾是肯定的,楚天齐也没办法。在中途的时候,他还专门大声咳嗽,想着把对方弄醒,自己好趁机睡着。可那位大哥要么一切照旧,要么翻个身继续睡,中间顶多有十来秒不打鼾时间。更好笑的是,今天快下车的时候,那位大哥醒来了,对楚天齐说:“兄弟,看你眼窝发黑,好像没怎么睡吧?你太客气了,其实我不怕打呼噜。”楚天齐真是哭笑不得。
  “叮呤呤”,忽然响起的铃声,打断了楚天齐的思绪。
  拿出手机,看了眼来电显示,楚天齐接通了电话:“老叔。”
  手机里立刻传来徐卫华的声音:“天齐,到哪了?一个人出门在外,农村条件又艰苦,千万要照顾好自己。你的调研工作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一定要搞好团结,要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而不能变成障碍。”
  “老叔,我在班车上。您放心,我一直生长在农村,到农村就跟到家里一样,能有什么不适应?至于和当地关系,您尽管放心,我知道轻重。”说到这里,楚天齐压低了声音,“老叔,不说了,别人都看我呢。”
  “好,不说了,照顾好自己。”再次叮嘱后,手机里没了声音。
  楚天齐苦笑着摇摇头。其实老叔这几天已经嘱咐了好几次,昨天在自己去看老爷子的时候,还专门嘱咐过相同的话。他知道老叔是为自己好,是对自己关心,但现在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小屁孩,长期这样下去可不行,自己非被惯的能力退化不可。等以后找到适当机会,一定要当面和老叔讲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就在楚天齐脑子走神的时候,车外一个身影的出现,打断了他的思绪。
  车外路边站着一个长发男子,该男人背对着汽车方向,在班车经过时曾经回头瞟了一眼。
  在楚天齐注意到该男子的时候,只看到了对方的少半个侧脸,他觉得那个男子特像一个人。等他想要继续一看究竟的时候,班车已经走开,只看到了那个男子的后脑勺。
  会不会是他呢?他怎么在这儿?他来这里干什么?一个个疑问涌上了楚天齐脑海。想了好长时间,楚天齐也没想明白。
  在转悠一大圈后,班车拉满了乘客,满满当当一车,这才从环城路驶出县城,开往贺家窑方向。
  由于过道上也站了人,楚天齐只好收回长腿,蜷曲在座位间,虽然这么着有些憋屈,但也别无他法。过了一小会儿,他也适应了,在车辆的来回摇摆中,在人们“嗡嗡嗡”的说话声中,还眯起了小觉。
  尽管基本能够感觉到班车在路上的走走停停,但楚天齐也确实睡着了,还进入了梦乡。梦里出现了好多人,有以前交往的,有现在刚接触的,有男有女,有朋友也有对头,可每个人却又都不清晰,似是而非。梦中的场景似乎出现过,又像是并未发生过。
  就在楚天齐正极力辨别这些人和事的时候,耳轮中一声尖厉的刹车声响起,他醒了。
  晃了晃头,直起身子,楚天齐向前望去。
  车前有一头小牛正悠闲的横穿过马路,还边走边侧头看着身侧带轱辘的铁盒子,没有一丝差点被撞倒的畏惧。
  收回目光,楚天齐才注意到,班车过道里已经空了,还出现了空座。
  待那头牛完全出了视线以后,司机又重新启动,班车继续向前驶去。
  刚才眯了一大觉,楚天齐感觉困意消失殆尽,这才注意到,双*腿都麻了。便赶紧把腿伸到过道上,轻轻活动着。渐渐的,双*腿恢复了知觉,还有些酸疼。他不再睡觉,而是把目光投到了车窗外。
  公路下面的农田里,是正在劳作的农民,有的在翻地,有的在打地里的茬子,有的在摊开农家肥,看来已经准备种地了。
  楚天齐特意注意过,昨天就是谷雨。俗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说,但北方相对要晚一些,应该是五一前后种庄稼。
  “滋……”,刹车声响过,班车停了下来。
  车门一开,上来了两名年轻男子,两人都穿着花色上衣,深灰色裤子。红花上衣男子留着带卷长发,蓝色上衣男子留着大光头,两人都戴着大墨镜。
  “这不是卷哥和光哥吗?”一个穿灰色运动装的男子站了起来。
  卷发男子一步跨上前去,在灰衣男子头上拍了一下:“二柱,别他妈喊外号,叫大名。”
  灰衣男子“嘿嘿”一笑:“习惯了,习惯了。”
  卷发和光头男子坐到了座椅上,他俩位置正好在楚天齐前排,与二柱是同一排,只隔着过道。
  班车继续启动了。
  由于离的近,三人谈话内容正好都进了楚天齐耳朵。前面说了好多,都是胡吹乱侃的事,楚天齐不感兴趣,后面说的内容引起了楚天齐注意。
  二柱:“你俩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干什么了?”
  卷发:“昨天回来的,到老六那耍了半夜。”
  光头:“要地,凭什么没我们的。”
  二柱:“你俩种地吗?多少年不种了?村里能给你?”
  卷发:“屁话,老子是村里人,凭什么不给老子地?”
  光头:“种不种地是老子的事,该老子的必须给。”
  卷发:“谁还怕钱多扎手?”
  光头:“就是,他要不给的话,老子就……”
  卷发:“别说了,小心让人听去。”
  经过一提醒,光头果然不说了,卷发和二柱也闭了嘴。
  不多时,班车又到了一个村子,停了下来。
  卷发和光头站起身,向外就走。
  二柱说了话:“哎,还没到你们村呢。”
  “知道,我俩先去耍两天,你去不?”卷发回头一龇牙。
  二柱摇了摇头:“不去,我可不会。”
  “怕老婆玩意。”光头“嗤笑”一声,拉着卷发下车了。
  看着那两个花衣男子背影,楚天齐不禁犯了嘀咕:要地?要什么地?
  本想找二柱打听,又担心令人警觉,楚天齐只得做罢。
  又走了十多分钟,前方路边村牌上出现了“长梁村”三字。楚天齐拿出座椅下挎包,正好班车停住,便走下车去。
  一个人迎面小跑过来,边跑边喊:“你是楚教授吧?欢迎楚教授。”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农业税免的好
  楚天齐一楞,随即摘下墨镜,放在口袋里,然后快步迎上前去,伸出右手:“你是候主任吧?你好,你好!”
  来人有四十多岁,双手伸出,与楚天齐握在一起:“额是贺家窑乡村主任候喜发。楚教授是大教授,能到额们村村来,那真是三生有幸,是额们全村老少的光荣。”
  对方口音很重,但也很是热情,楚天齐忙客气道:“候主任,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不是什么教授。”
  “呀,你看看,大教授就是有风度,人样子好的不行行,说话还真不赖。”说着话,候喜发松开双方,来接楚天齐手里的包,“走,去家,去家。”
  “我自己来,自己来。”楚天齐婉拒了对方好意,随着对方走去。
  楚天齐边走边与候喜发拉着家常,候喜发也很健谈。
  虽然候喜发口音很重,好多语句都是以方言为主,但楚天齐都能听明白意思,这里方言与他老家方言差不多。
  当时选择晋北省的时候,还真没考虑语言交流的事,看来歪打正着弄对了。如果到南方去的话,县、乡领导还好交流,应该没什么障碍;要是和村民了解情况,好多村民只会讲方言的话,那就不好沟通了,说不准还会弄出笑话的。
  这次选择调研地的时候,楚天齐首先排除了南方两个省份,他没有参加过当地农业生产,也没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之所以选择在安平县贺家窑乡长梁村,是跟石磊有关。
  如果不限制省份的话,楚天齐可能会选择河西省玉赤县,也可能是许源县或成康市,那里有他熟人,他对那里的农业情况了解。当然,到熟人地方有好处,但也可能无法独立调研,还要被应酬占去许多时间。加之范围划定在晋北省,那三处自是不能考虑。
  到晋北省调研,可以直接通过当地县政府,农经司也专门有相应的介绍信,但楚天齐想先了解一些基层真正的情形。经过考虑,他联系了石磊,也就是后来改名为石重生的那位。果然,石磊以前曾在晋北几个农业县做过技术工作,便给他提供了几处所在。又根据楚天齐的选择,石磊和长梁村村主任候喜发提前打了招呼。本来楚天齐让石磊把自己说成农业技校老师,结果却被冠以了农业大学的教授。
  当听石磊讲了村主任名字时,楚天齐觉得有些耳熟,仔细一回想,原来是与另一个村主任何喜发只一字之差。何喜发是许源县人,曾经是楚天齐负责案件中的重要当事人。
  从村口一直走到村里戏台,又向右拐了几十米,候喜发一指左侧院落:“楚教授,到了。”
  楚天齐点点头:“你请。”
  “呀,楚教授远来是客,哪有额先走的道理?你请。”候喜发很是认真。
  楚天齐不再客气,当先一步走进院子。
  候喜发家里五间房子,都是白瓷砖外墙,塑钢门窗,红瓦屋顶,屋里屋外收拾的很干净。
  候喜发媳妇岁数也在四十岁左右,容貌普通,穿戴很整洁,话不多,一看就是会过日子的女人。
  进到里屋,楚天齐打开挎包,拿出了两瓶酒、一条烟:“候主任,以后少不了麻烦你,这个你收下。”
  候喜发急忙向外推脱:“呀,大教授,这可不行,额要是收你东西,还不让石技术员骂额?再说了,教授来额们村,额们欢迎还来不急,哪能收礼呢?”
  “东西我都带来了,总不能让我再拿走吧。从年岁上说,你是我老哥,带瓶酒也是应该的。你要是不收的话,那我也没法在厂梁村待了。”楚天齐坚持着。
  “好,那额就收下了。”候喜发接过烟酒,端详着,嘴里“啧啧”连声,“好烟,好烟,额见乡书记也过年才抽,这可是首都的烟。呀,这酒是新河大曲,还五颗星星呢,少说也得二三十一瓶吧?”
  楚天齐没有搭茬,只是微微一笑,他不知道对方是真不识酒,还是故意要这么说。新河大曲是他在安平县城买的,一瓶六十八元,烟是从首都带的,一百八十元一条。
  很快,四个热菜上了桌,候喜发张罗着喝酒,非要喝新河五星,在楚天齐建议下,才拿了安平老窖。楚天齐特意叫女主人上桌,但女主人称“已经吃过了”,桌上只有候喜发和楚天齐二人。
  倒满二人杯中酒,候彭发端起了酒杯:“额也不会说什么,楚教授来额们村,要吃好喝好。”
  楚天齐赶忙举杯:“谢谢候主任,给你添麻烦了。”
  候喜发满脸喜色:“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楚教授一看就是个好人,一点都没架子。再说了,不是还有石技术员嘛,额们都不是外人。”
  就这样,两人边喝边聊,说的还很热络。
  几杯酒下肚,候喜发脸颊微红,脑门也微微见汗,放下酒杯后,说道:“楚教授,听说你这次是来做调查研究的,我能帮上什么忙?”
  楚天齐一笑:“不急,先喝酒。”
  候喜发摆摆手:“呀,额知道,你们城里人工作忙,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边谈工作边喝酒,不碍事。”
  听出来了,对方是想打听点“内部情报”呢。楚天齐沉吟了一下,道:“我这次来,也没有具体的调研方向,三农方面的事都想了解一下,比如农业产业结构,比如农民负担,比如科学种田,比如一些农业政策实施情况等等。”
  候喜发“哦”了一声,略一思索,打开了话匣子:“额就是个农民,产业结构什么的弄不明白,科学种田也就知道点皮毛,可额知道一点,国家对老百姓真不赖,党中央就是老百姓的知心人。就拿农业税来说吧,从古到今交了两千多年,那可是皇粮国税,到额们这说不交就不用交了。历朝历代哪有这样的事?额们就赶上了。
  这还不算,还给额们种地农民发补助,一亩地就补了几十块钱。以前交税、交费,一家至少要交四、五百,现在反过来挣五六百。听说以后还要给种子补贴,还有什么化肥补贴,反正只要一种地,国家就给钱。要是粮食买的贱了,还要给补钱,从古到今哪有这样的好事?”停了一下,候喜发又道,“就是以前种地交钱也是应该的,本来就天经地义,那时候国家也穷,更不容易。现在国家也更富了,对额们农民就更好了。”
  楚天齐不禁暗自好笑,别看候喜发已经喝了好几两酒,但做村主任的觉悟还没忘,还知道最后把话收一收。更让他高兴的是,本来自己不想过早暴露调研方向,不曾想对方却主动说了出来。于是他慢不经心的说:“候主任说的是,国家对咱们真好,对农民兄弟更好。减免皇粮国税,那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这么一减,好处可太多了。”说到这里,楚天齐提起酒杯,“来,主任,喝酒。”
  喝掉杯中酒,候喜发连连点头:“呀,可不是。以前的时候,收个农业税可难了。有的是家里人口多,有的是里家里有病秧子,负担都重,可有的就是耍赖不想交。一开始是几个赖皮挑头,三闹两闹把好人也带坏了,也不给交。每年一到收税的时候,额就头疼,一边是老百姓,一边是政府,可不好闹了。乡里逼着额们这些村干部,村里又是七大姑八大姨,勾连着亲戚,深也不行,浅也不行。就因为收个税,本家不亲了,小姨子也说六亲不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